决定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的涟漪持续不断地扩散,影响着傅雨霏接下来几天的每一个细微末节。表面上,她依旧是那个雷厉风行、运筹帷幄的集团总裁,审阅文件、主持会议、决策项目,节奏快得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在那些严谨的逻辑和冰冷的数字间隙,总有一个角落,不受控制地、反复勾勒着周末栖霞山的轮廓,以及那个即将与她同行的人。
这是一种陌生而新奇的体验。她的生活早已被各种日程和目标填满,每一个行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这一次,“爬山”本身似乎成了唯一的目的,却又承载了远超其字面意义的、隐秘而澎湃的心绪。
周三晚上,她罕见地提前结束了工作,驱车没有直接回别墅,而是拐进了一家她常光顾的、以高品质和低调设计着称的休闲户外用品店。导购员热情地迎上来,介绍着最新款的冲锋衣、功能裤。傅雨霏的目光却掠过那些过于专业、色彩鲜艳的款式,最终停留在了一排色调更为柔和、剪裁更偏向都市休闲风格的区域。
她拿起一件燕麦色的软壳外套,面料柔软却具有一定的防风防水性能,设计简洁,没有任何显眼的logo。又选了一条深灰色的弹性运动长裤,既能保证活动的自由度,又不失体面。她甚至仔细挑选了一双浅咖色的防水登山鞋,鞋底纹路清晰能防滑,款式却意外地流畅,不像传统登山鞋那般笨重。
结账时,导购员微笑着恭维:“傅总,您选的这几件,日常通勤或者周末短途出行都很合适,颜色也很衬您的气质。”
傅雨霏只是淡淡颔首,心里却泛起一丝微妙的涟漪。合适吗?她希望是的。她希望自己看起来是轻松、自然、准备好去享受一段山间时光的,而不是那个永远被西装套裙包裹、时刻准备投入战场的女总裁。这种对衣着的刻意考量,对她而言,已是多年未有的体验。
回到别墅,她将购物袋悄悄拿回卧室,没有声张。接下来的两天,她偶尔会在工作间隙,打开衣帽间,将那套新购置的行头拿出来比划,思考着搭配什么样的内搭和配饰,才能达到那种“不经意的得体”。她最终选了一件简单的白色纯棉t恤,和那条叶尘送的灰蓝色丝巾——或许,山间风大,系上丝巾,既实用,又像是带着他的一份心意同行。这个念头让她脸颊微热。
周五晚上,她甚至推掉了一个并非十分紧要的商务晚宴。坐在梳妆台前,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破天荒地没有研究如何让妆容更显气场,而是尝试着描画更柔和自然的眉形,选用更贴近肤色的清透底妆和淡淡的珊瑚色唇膏。她要的不是惊艳,而是一种融入山野的、健康的活力感。
与傅雨霏内心细致入微、暗流涌动的准备相比,叶尘那边则显得平静如水,却又同样蕴含着独特的用心。
在傅雨霏提出邀请的次日,他便如同完成一项既定的工作流程,开始默默准备。他的准备清单,无关风月,只关乎实用与周全,深深烙印着他作为医者和常年山居者的习惯。
他检查了自己那个半旧的帆布背包,确认背带结实,容量足够。然后,他开始往里放置物品:
一个军用水壶,里面灌满了刚烧开又晾至温热的清水——他习惯喝温水,认为更养脾胃,也特意为傅雨霏准备了她惯用的那个保温杯,同样装满了温水。
一个小巧的牛皮囊,里面是他自配的应急药材包: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的薄荷与冰片混合物;有应对蚊虫叮咬的止痒药膏;有处理轻微擦伤的止血消炎粉;甚至还有几颗用蜡封好的、应对突发心绞痛的速效救心丸(考虑到傅雨霏工作强度大,他备着以防万一)。每一样都分门别类,用油纸包好,标注清楚。
一件他自己的靛青色薄款外套,棉麻材质,透气而宽松。山里气候多变,尤其是秋季,山风一起,温度骤降。他记得傅雨霏似乎比较畏寒。
几块独立包装的、他自己用茯苓、山药、芝麻等制作的健脾糕,口感朴实,却能快速补充体力。
最后,他还放入了一本巴掌大小的、空白线装册子和一支炭笔。并非为了风雅,而是便于随时记录在山中可能发现的草药形态、生长环境。
他的准备过程安静而高效,像是在完成一个熟悉的仪式。没有期待带来的焦躁,也没有刻意讨好的意味,一切都源于他骨子里的细致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他将背包放在自己房间门后显眼的位置,确保不会遗忘。
周五的夜晚,别墅里异常安静。傅雨霏在卧室里最后检查了一遍明天的行装,将丝巾仔细叠好放在背包最上层。叶尘则在客厅里,就着台灯的光芒,最后一次翻阅那本记载着栖霞山附近常见草药分布的笔记。
两人之间隔着楼层与墙壁,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绪,却都为着同一场即将到来的出行,做着精心的、属于自己的准备。
傅雨霏的准备,是都市精英试图融入自然、并小心翼翼展露真实自我的尝试,带着忐忑与甜蜜的期待。叶尘的准备,则是医者仁心与山居本能的自然流露,沉稳而可靠。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准备方式,如同两条即将交汇的溪流,带着各自的温度与特质,静静地流淌,等待着在明日栖霞山的秋色里,碰撞出未知的、令人心动的浪花。
这是一种陌生而新奇的体验。她的生活早已被各种日程和目标填满,每一个行动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这一次,“爬山”本身似乎成了唯一的目的,却又承载了远超其字面意义的、隐秘而澎湃的心绪。
周三晚上,她罕见地提前结束了工作,驱车没有直接回别墅,而是拐进了一家她常光顾的、以高品质和低调设计着称的休闲户外用品店。导购员热情地迎上来,介绍着最新款的冲锋衣、功能裤。傅雨霏的目光却掠过那些过于专业、色彩鲜艳的款式,最终停留在了一排色调更为柔和、剪裁更偏向都市休闲风格的区域。
她拿起一件燕麦色的软壳外套,面料柔软却具有一定的防风防水性能,设计简洁,没有任何显眼的logo。又选了一条深灰色的弹性运动长裤,既能保证活动的自由度,又不失体面。她甚至仔细挑选了一双浅咖色的防水登山鞋,鞋底纹路清晰能防滑,款式却意外地流畅,不像传统登山鞋那般笨重。
结账时,导购员微笑着恭维:“傅总,您选的这几件,日常通勤或者周末短途出行都很合适,颜色也很衬您的气质。”
傅雨霏只是淡淡颔首,心里却泛起一丝微妙的涟漪。合适吗?她希望是的。她希望自己看起来是轻松、自然、准备好去享受一段山间时光的,而不是那个永远被西装套裙包裹、时刻准备投入战场的女总裁。这种对衣着的刻意考量,对她而言,已是多年未有的体验。
回到别墅,她将购物袋悄悄拿回卧室,没有声张。接下来的两天,她偶尔会在工作间隙,打开衣帽间,将那套新购置的行头拿出来比划,思考着搭配什么样的内搭和配饰,才能达到那种“不经意的得体”。她最终选了一件简单的白色纯棉t恤,和那条叶尘送的灰蓝色丝巾——或许,山间风大,系上丝巾,既实用,又像是带着他的一份心意同行。这个念头让她脸颊微热。
周五晚上,她甚至推掉了一个并非十分紧要的商务晚宴。坐在梳妆台前,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破天荒地没有研究如何让妆容更显气场,而是尝试着描画更柔和自然的眉形,选用更贴近肤色的清透底妆和淡淡的珊瑚色唇膏。她要的不是惊艳,而是一种融入山野的、健康的活力感。
与傅雨霏内心细致入微、暗流涌动的准备相比,叶尘那边则显得平静如水,却又同样蕴含着独特的用心。
在傅雨霏提出邀请的次日,他便如同完成一项既定的工作流程,开始默默准备。他的准备清单,无关风月,只关乎实用与周全,深深烙印着他作为医者和常年山居者的习惯。
他检查了自己那个半旧的帆布背包,确认背带结实,容量足够。然后,他开始往里放置物品:
一个军用水壶,里面灌满了刚烧开又晾至温热的清水——他习惯喝温水,认为更养脾胃,也特意为傅雨霏准备了她惯用的那个保温杯,同样装满了温水。
一个小巧的牛皮囊,里面是他自配的应急药材包:有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的薄荷与冰片混合物;有应对蚊虫叮咬的止痒药膏;有处理轻微擦伤的止血消炎粉;甚至还有几颗用蜡封好的、应对突发心绞痛的速效救心丸(考虑到傅雨霏工作强度大,他备着以防万一)。每一样都分门别类,用油纸包好,标注清楚。
一件他自己的靛青色薄款外套,棉麻材质,透气而宽松。山里气候多变,尤其是秋季,山风一起,温度骤降。他记得傅雨霏似乎比较畏寒。
几块独立包装的、他自己用茯苓、山药、芝麻等制作的健脾糕,口感朴实,却能快速补充体力。
最后,他还放入了一本巴掌大小的、空白线装册子和一支炭笔。并非为了风雅,而是便于随时记录在山中可能发现的草药形态、生长环境。
他的准备过程安静而高效,像是在完成一个熟悉的仪式。没有期待带来的焦躁,也没有刻意讨好的意味,一切都源于他骨子里的细致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他将背包放在自己房间门后显眼的位置,确保不会遗忘。
周五的夜晚,别墅里异常安静。傅雨霏在卧室里最后检查了一遍明天的行装,将丝巾仔细叠好放在背包最上层。叶尘则在客厅里,就着台灯的光芒,最后一次翻阅那本记载着栖霞山附近常见草药分布的笔记。
两人之间隔着楼层与墙壁,各自怀揣着不同的心绪,却都为着同一场即将到来的出行,做着精心的、属于自己的准备。
傅雨霏的准备,是都市精英试图融入自然、并小心翼翼展露真实自我的尝试,带着忐忑与甜蜜的期待。叶尘的准备,则是医者仁心与山居本能的自然流露,沉稳而可靠。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准备方式,如同两条即将交汇的溪流,带着各自的温度与特质,静静地流淌,等待着在明日栖霞山的秋色里,碰撞出未知的、令人心动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