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的使团,终于传回了准信。
快马卷着关外的风沙冲入京城,信使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亢奋。
瓦剌太师也先,已然同意了大明开出的所有条件。
太上皇的车驾,将在十日后,抵达京师。
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油锅的冰块,整个京城瞬间炸开了锅,升腾起一股无形的、诡异的滚烫蒸汽。
前几日还因迎驾章程而偃旗息鼓的朝堂,再次变得暗流涌动。
有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旧日荣光。
有人忧心忡忡,闭门不出,只觉得头顶的天,又阴沉了三分。
是夜,御书房的烛火早早便熄了。
朱祁钰没有批阅奏折,他换上了一身寻常的青色便服,在兴安的引领下,穿过幽深的宫巷,走进了一处早已废弃的冷宫。
穿过杂草丛生的庭院,推开一道不起眼的角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延伸的石阶,出现在脚下。
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石阶的尽头,是一间不大的密室。
这里没有窗户,只有墙壁上镶嵌的数十根手臂粗细的铜管末端,在烛火下泛着幽冷的光,如同一个个凝固的、巨大的耳朵。
公输奇早已侍立在此,他躬身行礼,动作无声无息,像一个融入黑暗的影子。
朱祁钰没有说话,他径直走到墙边,拿起一个连着细软铜管的特制听筒。
听筒由黄铜和软皮制成,造型古朴,带着一丝凉意。
他将听筒轻轻放在耳边。
一阵细微的、嘈杂的声音,瞬间涌入他的脑海。
“小六子,你说这南宫修得是真气派,可这伙食怎的还不如从前?”
“嘘!小点声!你不要命了?现在这儿可不是从前了,里里外外都是神机营的爷们儿,当心隔墙有耳!”
“怕什么,这偏殿就我们俩打扫,谁听得见……”
声音清晰得可怕,仿佛那两个负责打扫的小太监,就在他耳边抱怨。
朱祁钰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又换了一个管道。
这一次,传来的是风吹过庭院竹叶的沙沙声,还有夜虫的低鸣。
声音的层次分明,远近可辨,连风中夹杂的些许水汽,都仿佛能被感知。
“陛下。”
公输奇见状,上前一步,用一种近乎于耳语的声音恭敬介绍。
“此乃‘听风之术’,南宫之内,共设三百六十处收音之口,遍布所有殿宇、廊道、庭院,乃至假山水榭。”
“所有声音,皆汇于此。”
“无论日夜,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您的耳朵。”
朱祁钰放下听筒,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当他那位好皇兄住进来之后,他说的每一句话,见的每一个人,他或喜或怒的每一次呼吸,都将在这间小小的密室里,被实时转播。
这是一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一种如同神明般,俯视着棋盘上所有棋子的绝对快感。
他甚至能清晰地想象出未来的画面。
石亨、曹吉祥那些人,费尽心机,买通宫人,递送密信,自以为天衣无缝。
他们躲在南宫最隐秘的角落,策划着那场可笑的“夺门之变”。
殊不知,他们的每一次密谋,在他这里,不过是一场公开上演的滑稽闹剧。
这种绝对的信息差,就是他为所有心怀叵测的敌人,准备好的、最致命的武器。
他正沉浸在这种无与伦比的掌控感中,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密室门口。
是罗通。
他一身戎装未卸,甲叶上还带着夜巡的寒气。
他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军人特有的凝重。
“陛下,锦衣卫密报。”
朱祁钰的目光从那些铜管上移开,落在他身上。
“说。”
“石亨、曹吉祥等人,近日往来愈发频繁。”
罗通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在这安静的密室里,依旧清晰可闻。
“就在今晚,石亨在府邸设宴,召集了十余名京营中的旧部将领。”
“虽名义上是叙旧,但据我们安插的人手回报,酒过三巡,他们便屏退了所有下人。”
“席间,石亨痛陈陛下您削夺他们兵权,打压功臣,言语间,多有不敬。”
罗通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杀气。
“陛下,要不要臣……”
朱祁钰脸上毫无意外之色,反而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那笑意在摇曳的烛火下,显得有些冰冷。
“鱼儿,闻到腥味了。”
他打断了罗通的话,语气平淡。
“朕就知道,他们安分不了几天。”
他转过身,重新看向墙壁上那些沉默的“耳朵”。
“朕这位皇兄还没回来,他们就这么急不可耐。”
“好事。”
罗通一愣。
“陛下,这……”
“传令下去。”朱祁钰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戏谑,“让袁彬的人,把眼睛放亮些,但手脚都给朕收回来。”
“他们要见谁,让他们见。”
“他们要说什么,让他们说。”
“他们要闹,就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
朱祁钰伸出手,轻轻拂过一根冰凉的铜管,像是在抚摸一件心爱的乐器。
“朕的网,已经备好了。”
“进来的鱼越多,才越热闹。”
罗通看着皇帝的侧脸,那张年轻却深邃的面庞,在忽明忽暗的烛火映照下,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他拱手领命,不再多言。
“末将,遵旨!”
密室的烛火,轻轻摇曳。
一场围绕着皇权的风暴,正在这座刚刚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京师上空,悄然汇集。
而风暴的中心,那个所有人都以为病弱不堪的年轻帝王,正安静地站在黑暗深处,等待着所有猎物,自己走进网中。
快马卷着关外的风沙冲入京城,信使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亢奋。
瓦剌太师也先,已然同意了大明开出的所有条件。
太上皇的车驾,将在十日后,抵达京师。
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油锅的冰块,整个京城瞬间炸开了锅,升腾起一股无形的、诡异的滚烫蒸汽。
前几日还因迎驾章程而偃旗息鼓的朝堂,再次变得暗流涌动。
有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仿佛看到了旧日荣光。
有人忧心忡忡,闭门不出,只觉得头顶的天,又阴沉了三分。
是夜,御书房的烛火早早便熄了。
朱祁钰没有批阅奏折,他换上了一身寻常的青色便服,在兴安的引领下,穿过幽深的宫巷,走进了一处早已废弃的冷宫。
穿过杂草丛生的庭院,推开一道不起眼的角门,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延伸的石阶,出现在脚下。
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
石阶的尽头,是一间不大的密室。
这里没有窗户,只有墙壁上镶嵌的数十根手臂粗细的铜管末端,在烛火下泛着幽冷的光,如同一个个凝固的、巨大的耳朵。
公输奇早已侍立在此,他躬身行礼,动作无声无息,像一个融入黑暗的影子。
朱祁钰没有说话,他径直走到墙边,拿起一个连着细软铜管的特制听筒。
听筒由黄铜和软皮制成,造型古朴,带着一丝凉意。
他将听筒轻轻放在耳边。
一阵细微的、嘈杂的声音,瞬间涌入他的脑海。
“小六子,你说这南宫修得是真气派,可这伙食怎的还不如从前?”
“嘘!小点声!你不要命了?现在这儿可不是从前了,里里外外都是神机营的爷们儿,当心隔墙有耳!”
“怕什么,这偏殿就我们俩打扫,谁听得见……”
声音清晰得可怕,仿佛那两个负责打扫的小太监,就在他耳边抱怨。
朱祁钰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他又换了一个管道。
这一次,传来的是风吹过庭院竹叶的沙沙声,还有夜虫的低鸣。
声音的层次分明,远近可辨,连风中夹杂的些许水汽,都仿佛能被感知。
“陛下。”
公输奇见状,上前一步,用一种近乎于耳语的声音恭敬介绍。
“此乃‘听风之术’,南宫之内,共设三百六十处收音之口,遍布所有殿宇、廊道、庭院,乃至假山水榭。”
“所有声音,皆汇于此。”
“无论日夜,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您的耳朵。”
朱祁钰放下听筒,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当他那位好皇兄住进来之后,他说的每一句话,见的每一个人,他或喜或怒的每一次呼吸,都将在这间小小的密室里,被实时转播。
这是一种掌控一切的感觉。
一种如同神明般,俯视着棋盘上所有棋子的绝对快感。
他甚至能清晰地想象出未来的画面。
石亨、曹吉祥那些人,费尽心机,买通宫人,递送密信,自以为天衣无缝。
他们躲在南宫最隐秘的角落,策划着那场可笑的“夺门之变”。
殊不知,他们的每一次密谋,在他这里,不过是一场公开上演的滑稽闹剧。
这种绝对的信息差,就是他为所有心怀叵测的敌人,准备好的、最致命的武器。
他正沉浸在这种无与伦比的掌控感中,一个高大魁梧的身影,出现在密室门口。
是罗通。
他一身戎装未卸,甲叶上还带着夜巡的寒气。
他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军人特有的凝重。
“陛下,锦衣卫密报。”
朱祁钰的目光从那些铜管上移开,落在他身上。
“说。”
“石亨、曹吉祥等人,近日往来愈发频繁。”
罗通的声音压得很低,但在这安静的密室里,依旧清晰可闻。
“就在今晚,石亨在府邸设宴,召集了十余名京营中的旧部将领。”
“虽名义上是叙旧,但据我们安插的人手回报,酒过三巡,他们便屏退了所有下人。”
“席间,石亨痛陈陛下您削夺他们兵权,打压功臣,言语间,多有不敬。”
罗通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杀气。
“陛下,要不要臣……”
朱祁钰脸上毫无意外之色,反而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那笑意在摇曳的烛火下,显得有些冰冷。
“鱼儿,闻到腥味了。”
他打断了罗通的话,语气平淡。
“朕就知道,他们安分不了几天。”
他转过身,重新看向墙壁上那些沉默的“耳朵”。
“朕这位皇兄还没回来,他们就这么急不可耐。”
“好事。”
罗通一愣。
“陛下,这……”
“传令下去。”朱祁钰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戏谑,“让袁彬的人,把眼睛放亮些,但手脚都给朕收回来。”
“他们要见谁,让他们见。”
“他们要说什么,让他们说。”
“他们要闹,就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越好。”
朱祁钰伸出手,轻轻拂过一根冰凉的铜管,像是在抚摸一件心爱的乐器。
“朕的网,已经备好了。”
“进来的鱼越多,才越热闹。”
罗通看着皇帝的侧脸,那张年轻却深邃的面庞,在忽明忽暗的烛火映照下,让他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他拱手领命,不再多言。
“末将,遵旨!”
密室的烛火,轻轻摇曳。
一场围绕着皇权的风暴,正在这座刚刚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京师上空,悄然汇集。
而风暴的中心,那个所有人都以为病弱不堪的年轻帝王,正安静地站在黑暗深处,等待着所有猎物,自己走进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