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迎驾风波-《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

  景泰元年,初春。

  奉天殿的早朝,空气里还残留着北京保卫战未散尽的硝烟与血腥味,混杂着香炉里冷檀木的味道,凝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新君登基的喜庆,被这份肃杀冲淡得无影无踪。

  殿中百官,无论是刚刚加官进爵的新贵,还是心怀忐忑的旧臣,都垂手肃立,不敢发出半点声响。

  龙椅上的朱祁钰,一身明黄衮服,衬得他那张脸愈发苍白,仿佛一场大病未愈。

  “宣——”

  司礼监太监那被拉长到极致的尖利嗓音,划破了殿内的死寂。

  “瓦剌使臣,觐见——”

  所有官员的心,都猛地提了一下。

  瓦剌。

  那个几乎将大明拖入深渊的名字。

  在无数道复杂的目光注视下,一名身形高大、穿着皮袍的瓦剌使臣昂首挺胸地走了进来。

  他腰间的弯刀已被卸去,可那股草原狼特有的桀骜,却丝毫未减。

  他不像一个战败国的使者,倒像一个前来巡视领地的可汗。

  使臣走到丹陛之下,只是草草地躬了躬身,便从怀中掏出一卷羊皮国书,高高举起。

  他的汉语说得生硬,却声如洪钟,确保殿内每一个人都能听清。

  “奉瓦剌太师也先之命,为表两国和平之诚意,我主愿将大明太上皇,送还!”

  “轰!”

  一句话,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深潭,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

  嗡嗡的议论声,瞬间汇成一股巨大的声浪。

  “什么?送还太上皇?”

  “也先那厮,安的什么心!”

  “太上皇还活着……”

  兵部左侍郎陈武,一个在守城战中杀红了眼的主战派,第一个从队列中冲了出来。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色俱厉。

  “陛下,万万不可!此乃瓦剌乱我军心、乱我朝纲之毒计!”

  他猛地抬起头,双目赤红,仿佛又回到了血肉横飞的城头。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我大明如今已有新君,何来太上皇!”

  陈武的话,像是一把刀子,狠狠捅破了那层所有人都心照不不宣的窗户纸。

  他话锋一转,杀气毕露。

  “臣请陛下下令,将此狂悖使臣拖出去斩了!以壮我大明国威!让他知道,我大明,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陈侍郎!此言大谬!”

  话音未落,另一侧,以老臣李岩为首的一众旧臣,颤巍巍地出列,同样跪倒在地。

  李岩未语泪先流,老泪纵横地叩首。

  “陛下!太上皇乃陛下亲兄,蒙尘北狩,已是奇耻大辱。如今蛮夷畏惧天威,愿送还皇兄,此乃天大的好事啊!”

  他哭得声嘶力竭,仿佛朱祁钰若是不答应,就是万古不赦的罪人。

  “陛下若拒之门外,是置兄弟情谊于何地?置我朝仁孝治国之本于何地?天下臣民,将如何看待陛下!”

  两句话,一个讲“法统”,一个讲“人伦”。

  两个最无法调和的矛盾,就这么赤裸裸地摆在了朝堂之上,摆在了朱祁钰的面前。

  “请陛下斩使立威!”

  “请陛下迎归兄长!”

  两派官员迅速站队,原本还算和谐的朝堂,瞬间分裂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

  激进派的武将和少壮派文臣,纷纷出列,站在了陈武身后,个个义愤填膺。

  而那些老成持重的旧臣,以及与英宗朱祁镇关系匪浅的勋贵,则跪在了李岩身后,人人神情悲怆。

  奉天殿,转眼间变成了吵嚷的菜市场。

  “国之大事,岂能以妇人之仁断之!”

  “圣人云,亲亲为大!此乃人伦之本!”

  朱祁钰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脸色愈发苍白。

  那喧嚣的争吵声,像无数根钢针,扎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一言不发,只是冷眼看着阶下那一张张或激动,或悲愤,或暗藏算计的脸。

  于谦站在百官之首,身形稳如泰山。他看着龙椅上陛下那副“病弱”不堪、仿佛随时会驾崩的模样,心中对陛下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好演技!

  若非昨夜那场密谈,连他自己恐怕都要信了。

  他强忍着上扬的嘴角,配合地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同时眼角的余光,却如同猎鹰般,扫过殿内每一张脸,将那些因陛下“软弱”而露出得意或失望表情的人,一一记在心底。

  陛下让他看戏,他不仅要看,还要帮陛下记下所有演员的名字。

  而在人群的角落里,刚刚被封为伯爵,却削了实权的石亨,与几名旧部交换了一个难以察觉的眼神。

  他们从皇帝的“犹豫”与“为难”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火苗。

  只要太上皇能回来,他们这些被打入冷宫的旧人,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咳……咳咳……”

  就在争吵达到顶点的瞬间,龙椅上,突然爆发出一阵剧烈而急促的咳嗽声。

  朱祁钰猛地弯下了腰,一手死死按住胸口,另一只手用龙袍的宽袖捂住嘴,瘦削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仿佛随时都会从那张巨大的龙椅上栽下来。

  “陛下!”

  兴安尖叫一声,连滚带爬地冲了上去。

  整个奉天殿的争吵声,戛然而止。

  所有人都惊恐地看向龙椅,看着那个仿佛随时会咳出血来的年轻帝王。

  陈武脸上的杀气凝固了。

  李岩的眼泪也忘了流。

  满殿的死寂中,只有皇帝那痛苦的、压抑的咳嗽声在回荡。

  过了许久,那咳嗽声才渐渐平息。

  朱祁钰在兴安的搀扶下,勉强直起身体,他无力地摆了摆手,那只从袖口露出的手,瘦得只剩一层皮包着骨头。

  他的声音,虚弱得像风中的残烛。

  “朕……乏了……”

  他喘着粗气,目光扫过阶下神情各异的群臣。

  “此事……体大……容朕……再思。”

  “退朝。”

  说完,他便再也支撑不住,整个人向后瘫倒在龙椅上,闭上了眼睛。

  众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纵有万千言语,此刻也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退——朝——”

  鸿胪寺卿无奈地高声唱喏。

  百官们只能心怀不甘,一步三回头地退出了奉天殿。

  偌大的宫殿,重归寂静。

  沉重的殿门被缓缓关上,隔绝了外界最后的光线。

  兴安依旧跪在龙椅旁,满脸担忧地看着皇帝。

  “陛下,您龙体……”

  龙椅上,那个刚刚还奄奄一息的人,缓缓地,坐直了身体。

  他放下了捂着嘴的龙袖,那张病态苍白的脸上,哪里还有半分痛苦与虚弱。

  那双刚刚还充满病态浑浊的眼睛,此刻,只剩下冰冷的平静,与深不见底的算计。

  他看着空无一人的大殿,嘴角浮现出极其微小的弧度,那弧度里,满是嘲讽。

  也先,你以为送回来一把刀,就能让朕的江山不稳?

  你错了。

  你送回来的,只是另一块,可以用来磨刀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