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桃依偎在张嬷嬷身边,将她刚才对佛堂之事的观察和分析,以及自己心中对那些夫人关系的揣测,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张嬷嬷静静地听着,脸上慈爱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她轻轻拍了拍碧桃的手背,打断了她的话,声音低沉而严肃,带着前所未有的警示意味。
“桃儿,你能看到这些,想到这些,嬷嬷很欣慰,这说明你没白学,长了心眼。”
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着碧桃。
“但是,孩子,你记住嬷嬷今天这句话:有些话,看破了,未必就要说破。有些事,心里明白了,更要牢牢地锁在心里,对谁都不能轻易开口!”
碧桃被她骤然严肃的语气吓了一跳,茫然地睁大了眼睛。
“嬷嬷,桃儿是说错什么了吗?桃儿只是跟嬷嬷您说。”
“正是因为你跟嬷嬷说,嬷嬷才更要提醒你!”
张嬷嬷语气沉重,紧紧握住碧桃的手,力道有些大。
“你方才那些话,什么老夫人‘借题发挥’、‘一石二鸟’,什么二夫人‘以柔克刚’,三夫人‘无子傍身’……这些揣测主子心思、议论主子短长的话,若是放在他人的耳朵里,就是能勒死你的绳索,就是一笔能够置于死地的罪状!你明白吗?”
碧桃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微微颤抖起来。
“我桃儿没想那么多,桃儿只是觉得嬷嬷不是外人。”
“傻孩子!”
张嬷嬷痛心疾首地低叹。
“这世上,除了你自己,谁又能是完完全全的‘外人’?嬷嬷今日与你情深,他日离了这薛府,山高水长,万一有什么变故,或者被有心人探听了去,今日你我这番私语,就可能成为别人攻讦你、甚至攻讦夫人的利器!你想想,若让人知道,夫人身边新认的干女儿,私下里是如此非议老夫人、揣度各位夫人的,夫人该如何自处?你又该如何自处?”
碧桃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冷汗涔涔而下。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坦诚是多么的危险。
张嬷嬷看着她煞白的小脸,心有不忍,但有些话必须说透,这是保护她。
“桃儿,你要记住,‘祸从口出’这四个字,在哪儿都是铁律!尤其是在这高门大户里,一句话就能定人生死。往后,无论对谁,哪怕是看似再亲近、再可靠的人,也要留三分余地,守七分口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油滑,是保命的无奈!对着夫人,你要显忠诚能干;对着老夫人,你要显恭敬本分;对着其他可能心怀叵测的人,你更要学会装傻充愣,一问三不知!”
她喘了口气,继续灌输这残酷的生存法则。
“也就是嬷嬷我,明日便要离开,与这薛府再无丝毫利益牵扯,才能听你说这些,也才能对你说这些。若是换了府里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你觉得关系还不错的,你如此轻易地将心底的观察和盘托出,那便是亲手将刀柄递给了别人,是害了你自己啊!”
碧桃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既是后怕,也是因为嬷嬷这番掏心掏肺的告诫所带来的震动。
“嬷嬷,桃儿知道了,桃儿以后再也不敢了,一定把嘴巴闭得紧紧的。”
张嬷嬷见她真的听进去了,语气才缓和下来,带着无尽的怜惜。
“好孩子,知道怕就好,知道怕才会谨慎。嬷嬷这一去上京,千里之遥,恐怕这辈子也难再相见了。”
说到这里,她自己的声音也有些哽咽。
“往后的路,荆棘也好,陷阱也罢,都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去闯了。”
她抬手,用粗糙的指腹轻轻擦去碧桃眼角的泪珠,一字一句地叮嘱。
“你要学会自己分辨,什么人是对你真心的好,什么人是笑里藏刀。有些人,天生就见不得别人好,看你得了脸,看她学了东西,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会使出各种下作的手段给你使绊子、下套子。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她想起碧莲,那个心思浮躁的丫头,忍不住又多说了几句。
“就像你先前房里的碧莲,她为何总要打压你,讽刺红梅?就是因为嫉妒,因为她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对这样的人,你莫要与她正面冲突,但也要让她知道你不是软柿子,该硬气的时候就要硬气,守住自己的底线。平时远着她,防着她,尤其是在你的饮食、衣物、还有夫人交代的差事上,要多留个心眼,仔细检查,莫要让人做了手脚。”
碧桃听着这细致入微的提醒,想到可能存在的阴暗手段,心里一阵发寒,却又感到一股力量在滋生。
她重重地点头,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嬷嬷,您放心,桃儿都记下了。桃儿会小心的,会保护好自己,不会再轻易相信人,也不会再随便乱说话。桃儿会好好跟着夫人,学好规矩,学好本事,不让您失望。”
张嬷嬷看着她眼中慢慢凝聚起的坚韧,终于露出了一丝放心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知道,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终于要独自去面对风雨了。
她能做的,就是在离开前,将能想到的所有生存之道,尽可能多地塞给她。
“好,好。你能这样想,嬷嬷就放心了。”
她将碧桃搂在怀里,最后叮嘱道。
“记住,少说话,多做事,多用眼睛看,多用耳朵听,多用脑子想。守住本心,但也要懂得变通。无论遇到什么难处,都要咬牙挺过去,嬷嬷会在上京,日日为你祈福的。”
碧桃将脸深深埋在张嬷嬷的衣襟里,贪婪地汲取着这最后的安稳。
嬷嬷的话,字字句句都敲在她的心坎上,她何尝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
在薛府这些年,从流浪儿到小丫鬟,再到如今被夫人认作干女儿,她早已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野丫头。
雪玲姑姑的戒尺,早已教会她察言观色。
府中下人间微妙的眼神和窃窃私语,也让她明白人心隔肚皮。
她方才那番“毫无保留”的倾诉,看似是信任依赖下的口无遮拦,实则……是她心思转动间,一番汲汲营营。
她知道嬷嬷疼她,怜她身世,惜她聪慧。
但这疼惜,能维持多久?
距离会淡化情感,时间会磨损记忆。
嬷嬷这一去,上京繁华,宫闱深深,见过更多人和事之后,还会记得这个薛府里需要她庇护的碧桃吗?
她怕。
她怕被遗忘,怕在这深宅大院里,最后连这能给她指引的依靠也彻底失去。
所以,她选择了一种近乎冒险的方式。
她将自己那些堪称大逆不道的观察和揣测,那些心里话,摊开在嬷嬷面前。
嬷嬷,这样的我,您舍得忘记吗?您能放心得下吗?
这就像孩童故意摔疼了自己,哭着看向最亲的人,并非不知疼痛,而是潜意识里知道,这样的脆弱能换来加倍的怜爱。
碧桃此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深知嬷嬷的为人,正直、重情、且即将离开,与薛府再无瓜葛。
因此,这番坦诚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而那份牵挂却是她极度渴望的。
张嬷嬷是何等人物,在宫中沉浮数十载,阅人无数。
碧桃这番心思,她未必全然没有察觉。
那过于顺畅的倾诉,或许,在她心底也曾掠过一丝微妙的异样。
但这异样,瞬间便被更汹涌的心疼和怜惜所淹没了。
这孩子,终究还是怕了啊。
怕自己离开,怕前路艰难,以至于要用这样笨拙又让人心酸的方式,来寻求一个承诺,一份不会被遗忘的保证。
想到这里,张嬷嬷的心更是软成了一滩水,那点若有似无的疑虑也烟消云散。
她只当碧桃是惊吓过度,依赖成性,将碧桃搂得更紧了些。
“好孩子,别怕,别怕…嬷嬷心里,永远都有你的位置。无论走到哪儿,嬷嬷都惦记着你。你好好儿的,就是嬷嬷最大的念想了。”
感受到嬷嬷怀抱的收紧和语气中那份更深沉的不舍,碧桃知道,她的小小“算计”,成功了。
她心下一松,随即涌上酸楚。
她回抱住张嬷嬷,这一次,眼泪落得更加真实汹涌。
“嬷嬷。”
她哽咽着,不再需要任何伪装。
“桃儿会想您的,日日都想。”
烛泪堆叠,更漏声催。
张嬷嬷静静地听着,脸上慈爱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
她轻轻拍了拍碧桃的手背,打断了她的话,声音低沉而严肃,带着前所未有的警示意味。
“桃儿,你能看到这些,想到这些,嬷嬷很欣慰,这说明你没白学,长了心眼。”
她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着碧桃。
“但是,孩子,你记住嬷嬷今天这句话:有些话,看破了,未必就要说破。有些事,心里明白了,更要牢牢地锁在心里,对谁都不能轻易开口!”
碧桃被她骤然严肃的语气吓了一跳,茫然地睁大了眼睛。
“嬷嬷,桃儿是说错什么了吗?桃儿只是跟嬷嬷您说。”
“正是因为你跟嬷嬷说,嬷嬷才更要提醒你!”
张嬷嬷语气沉重,紧紧握住碧桃的手,力道有些大。
“你方才那些话,什么老夫人‘借题发挥’、‘一石二鸟’,什么二夫人‘以柔克刚’,三夫人‘无子傍身’……这些揣测主子心思、议论主子短长的话,若是放在他人的耳朵里,就是能勒死你的绳索,就是一笔能够置于死地的罪状!你明白吗?”
碧桃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微微颤抖起来。
“我桃儿没想那么多,桃儿只是觉得嬷嬷不是外人。”
“傻孩子!”
张嬷嬷痛心疾首地低叹。
“这世上,除了你自己,谁又能是完完全全的‘外人’?嬷嬷今日与你情深,他日离了这薛府,山高水长,万一有什么变故,或者被有心人探听了去,今日你我这番私语,就可能成为别人攻讦你、甚至攻讦夫人的利器!你想想,若让人知道,夫人身边新认的干女儿,私下里是如此非议老夫人、揣度各位夫人的,夫人该如何自处?你又该如何自处?”
碧桃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冷汗涔涔而下。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方才的坦诚是多么的危险。
张嬷嬷看着她煞白的小脸,心有不忍,但有些话必须说透,这是保护她。
“桃儿,你要记住,‘祸从口出’这四个字,在哪儿都是铁律!尤其是在这高门大户里,一句话就能定人生死。往后,无论对谁,哪怕是看似再亲近、再可靠的人,也要留三分余地,守七分口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不是油滑,是保命的无奈!对着夫人,你要显忠诚能干;对着老夫人,你要显恭敬本分;对着其他可能心怀叵测的人,你更要学会装傻充愣,一问三不知!”
她喘了口气,继续灌输这残酷的生存法则。
“也就是嬷嬷我,明日便要离开,与这薛府再无丝毫利益牵扯,才能听你说这些,也才能对你说这些。若是换了府里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你觉得关系还不错的,你如此轻易地将心底的观察和盘托出,那便是亲手将刀柄递给了别人,是害了你自己啊!”
碧桃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既是后怕,也是因为嬷嬷这番掏心掏肺的告诫所带来的震动。
“嬷嬷,桃儿知道了,桃儿以后再也不敢了,一定把嘴巴闭得紧紧的。”
张嬷嬷见她真的听进去了,语气才缓和下来,带着无尽的怜惜。
“好孩子,知道怕就好,知道怕才会谨慎。嬷嬷这一去上京,千里之遥,恐怕这辈子也难再相见了。”
说到这里,她自己的声音也有些哽咽。
“往后的路,荆棘也好,陷阱也罢,都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去闯了。”
她抬手,用粗糙的指腹轻轻擦去碧桃眼角的泪珠,一字一句地叮嘱。
“你要学会自己分辨,什么人是对你真心的好,什么人是笑里藏刀。有些人,天生就见不得别人好,看你得了脸,看她学了东西,心里就像被针扎了一样难受,会使出各种下作的手段给你使绊子、下套子。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
她想起碧莲,那个心思浮躁的丫头,忍不住又多说了几句。
“就像你先前房里的碧莲,她为何总要打压你,讽刺红梅?就是因为嫉妒,因为她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让别人得到。对这样的人,你莫要与她正面冲突,但也要让她知道你不是软柿子,该硬气的时候就要硬气,守住自己的底线。平时远着她,防着她,尤其是在你的饮食、衣物、还有夫人交代的差事上,要多留个心眼,仔细检查,莫要让人做了手脚。”
碧桃听着这细致入微的提醒,想到可能存在的阴暗手段,心里一阵发寒,却又感到一股力量在滋生。
她重重地点头,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嬷嬷,您放心,桃儿都记下了。桃儿会小心的,会保护好自己,不会再轻易相信人,也不会再随便乱说话。桃儿会好好跟着夫人,学好规矩,学好本事,不让您失望。”
张嬷嬷看着她眼中慢慢凝聚起的坚韧,终于露出了一丝放心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知道,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终于要独自去面对风雨了。
她能做的,就是在离开前,将能想到的所有生存之道,尽可能多地塞给她。
“好,好。你能这样想,嬷嬷就放心了。”
她将碧桃搂在怀里,最后叮嘱道。
“记住,少说话,多做事,多用眼睛看,多用耳朵听,多用脑子想。守住本心,但也要懂得变通。无论遇到什么难处,都要咬牙挺过去,嬷嬷会在上京,日日为你祈福的。”
碧桃将脸深深埋在张嬷嬷的衣襟里,贪婪地汲取着这最后的安稳。
嬷嬷的话,字字句句都敲在她的心坎上,她何尝不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
在薛府这些年,从流浪儿到小丫鬟,再到如今被夫人认作干女儿,她早已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野丫头。
雪玲姑姑的戒尺,早已教会她察言观色。
府中下人间微妙的眼神和窃窃私语,也让她明白人心隔肚皮。
她方才那番“毫无保留”的倾诉,看似是信任依赖下的口无遮拦,实则……是她心思转动间,一番汲汲营营。
她知道嬷嬷疼她,怜她身世,惜她聪慧。
但这疼惜,能维持多久?
距离会淡化情感,时间会磨损记忆。
嬷嬷这一去,上京繁华,宫闱深深,见过更多人和事之后,还会记得这个薛府里需要她庇护的碧桃吗?
她怕。
她怕被遗忘,怕在这深宅大院里,最后连这能给她指引的依靠也彻底失去。
所以,她选择了一种近乎冒险的方式。
她将自己那些堪称大逆不道的观察和揣测,那些心里话,摊开在嬷嬷面前。
嬷嬷,这样的我,您舍得忘记吗?您能放心得下吗?
这就像孩童故意摔疼了自己,哭着看向最亲的人,并非不知疼痛,而是潜意识里知道,这样的脆弱能换来加倍的怜爱。
碧桃此举,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深知嬷嬷的为人,正直、重情、且即将离开,与薛府再无瓜葛。
因此,这番坦诚的风险被降到了最低,而那份牵挂却是她极度渴望的。
张嬷嬷是何等人物,在宫中沉浮数十载,阅人无数。
碧桃这番心思,她未必全然没有察觉。
那过于顺畅的倾诉,或许,在她心底也曾掠过一丝微妙的异样。
但这异样,瞬间便被更汹涌的心疼和怜惜所淹没了。
这孩子,终究还是怕了啊。
怕自己离开,怕前路艰难,以至于要用这样笨拙又让人心酸的方式,来寻求一个承诺,一份不会被遗忘的保证。
想到这里,张嬷嬷的心更是软成了一滩水,那点若有似无的疑虑也烟消云散。
她只当碧桃是惊吓过度,依赖成性,将碧桃搂得更紧了些。
“好孩子,别怕,别怕…嬷嬷心里,永远都有你的位置。无论走到哪儿,嬷嬷都惦记着你。你好好儿的,就是嬷嬷最大的念想了。”
感受到嬷嬷怀抱的收紧和语气中那份更深沉的不舍,碧桃知道,她的小小“算计”,成功了。
她心下一松,随即涌上酸楚。
她回抱住张嬷嬷,这一次,眼泪落得更加真实汹涌。
“嬷嬷。”
她哽咽着,不再需要任何伪装。
“桃儿会想您的,日日都想。”
烛泪堆叠,更漏声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