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嘴崖下的山坳,晨雾还裹着松针的湿气,像层半透明的纱。
周大刀站在林边,黑色短打沾着草屑,腰间九环刀的牛皮鞘磨得发亮——那是他砍了十七个清军后才磨成的包浆。身后二十个兄弟或倚马、或抱刀,个个绷着脸,像一群随时要扑出去的猎犬。
“来了。”王秃子扯了扯他的衣角。
远处传来脚步声。先是个穿青布长衫的身影,没带刀,没带护卫,只背着手慢慢走;身后跟着个赤红脸的老汉,手里端着个粗陶茶盏,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再后面是两个穿靖南营制服的亲兵,背着步枪,腰杆挺得笔直,却时不时偷瞄周大刀腰间的刀。
“周大哥!”李昊站在三步外,拱了拱手,声音像浸了晨露的松针,“山路不好走,委屈兄弟们了。”
周大刀眯起眼,盯着李昊的青布衫——没有官服的补子,没有佩刀的铜扣,倒像个跑江湖的教书先生。他嗤笑一声,用刀鞘敲了敲身边的树桩:“李统领好大的排场,就派俩伙夫来接?”
张老三憋得脸通红,赶紧上前一步:“周爷!这是俺们李统领特意让厨房熬的枣茶——您尝尝,加了蜜枣,暖胃!”他把茶盏往前递,指尖都在抖。
周大刀没接,目光像刀一样剜着李昊的眼睛:“少来这套虚的。你要我跟你干,总得说清楚——是让我当你的手下,还是跟你平起平坐?”
李昊没生气,反而笑了。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是两块烤得焦黄的红薯:“周大哥,先垫垫肚子。我从赵家集带的,那边的老乡说,你去年冬天给他们送过米。”
周大刀愣了愣。他去年冬天确实带人劫了清军的粮车,给赵家集留了两担米——这事除了手下兄弟,没人知道。
“坐。”李昊指了指旁边的石头,“咱边吃边说。”
三人坐在石头上,周大刀啃着红薯,眼睛却没离开李昊。张老三站在旁边,手心全是汗。
“我查过你。”李昊突然说。
周大刀的薯块掉在地上:“查我?”
“上月你兄弟在井陉抢了清军的粮队。”李昊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那是清军的运粮清单,盖着太原府的官印,“清单上写着,这批粮是从平遥百姓家征的,三成是小米,七成是棉花。你劫了之后,留了两担小米给老乡,剩下的棉花呢?”
王秃子脸色煞白:“李昊!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没想干什么。”李昊把清单放在石头上,“我是想告诉你——你劫的是脏粮,脏的是清军的手,不是你的心。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被清军抢了粮的百姓,比你更苦?”
周大刀盯着清单上的字,手指摩挲着“平遥县”“征粮”几个字,突然沉默了。
李昊继续说:“我带靖南营三千人,守太行、护黎庶。我们不抢百姓的粮,不杀无辜的人。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刀客——懂山、懂民,知道该砍谁的脑袋。”他指了指身后的训练场,“你带兄弟来,吃一样的粮,穿一样的衣,想打清军就跟我冲,不想打就守黑风岭。但有一条——不许再抢老百姓的东西。”
山风卷着松涛声,吹得清单哗哗作响。周大刀抬头,看见李昊腰间的玉佩——那是块青白玉,刻着“反清复明”四个小字,是张老三说过的“李统领从不离身的信物”。
“你凭什么让我信你?”周大刀问。
李昊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枚铜印——那是靖南营的“护民印”,盖在所有粮袋上:“去年冬天,我给赵家集送粮,用的是这枚印。今年春天,红枪会的兄弟打了个胜仗,我用这枚印给他们发饷。周大哥,我不是官,我是跟你们一样的反清者。”
周大刀盯着铜印,又盯着李昊的眼睛。他突然大笑,笑声像炸雷一样在山坳里回荡:“李昊,我周大刀服你!”他抽出九环刀,往地上一插,刀尖挑起清单,“黑风岭二百兄弟,从今往后跟你靖南营干!砍清军的粮队,守老百姓的田,咱兄弟俩,一起把鞑子赶出山西!”
李昊伸出手,周大刀握住——两只手都很粗糙,一只沾着墨,一只沾着红薯渣,却握得像铁钳一样紧。
张老三长出一口气,差点哭出来:“周爷,您可算答应了!”
王秃子挠着光头,咧嘴笑:“早该这样了,跟李统领干,比咱自己瞎撞强!”
晨雾散了,阳光照在山坳里。周大刀的九环刀插在地上,映着蓝天;李昊的青布衫沾着草屑,却显得格外干净。远处传来红枪营的操练声,狗剩的喊叫声穿透雾层:“张叔!周叔来了!我能跟他学刀不?”
周大刀笑着抬头,看见李昊也在笑。他知道,从今天起,黑风岭的刀,不再是孤狼的牙,而是靖南营的剑——他们要一起,砍出一片属于老百姓的天。
周大刀站在林边,黑色短打沾着草屑,腰间九环刀的牛皮鞘磨得发亮——那是他砍了十七个清军后才磨成的包浆。身后二十个兄弟或倚马、或抱刀,个个绷着脸,像一群随时要扑出去的猎犬。
“来了。”王秃子扯了扯他的衣角。
远处传来脚步声。先是个穿青布长衫的身影,没带刀,没带护卫,只背着手慢慢走;身后跟着个赤红脸的老汉,手里端着个粗陶茶盏,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再后面是两个穿靖南营制服的亲兵,背着步枪,腰杆挺得笔直,却时不时偷瞄周大刀腰间的刀。
“周大哥!”李昊站在三步外,拱了拱手,声音像浸了晨露的松针,“山路不好走,委屈兄弟们了。”
周大刀眯起眼,盯着李昊的青布衫——没有官服的补子,没有佩刀的铜扣,倒像个跑江湖的教书先生。他嗤笑一声,用刀鞘敲了敲身边的树桩:“李统领好大的排场,就派俩伙夫来接?”
张老三憋得脸通红,赶紧上前一步:“周爷!这是俺们李统领特意让厨房熬的枣茶——您尝尝,加了蜜枣,暖胃!”他把茶盏往前递,指尖都在抖。
周大刀没接,目光像刀一样剜着李昊的眼睛:“少来这套虚的。你要我跟你干,总得说清楚——是让我当你的手下,还是跟你平起平坐?”
李昊没生气,反而笑了。他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是两块烤得焦黄的红薯:“周大哥,先垫垫肚子。我从赵家集带的,那边的老乡说,你去年冬天给他们送过米。”
周大刀愣了愣。他去年冬天确实带人劫了清军的粮车,给赵家集留了两担米——这事除了手下兄弟,没人知道。
“坐。”李昊指了指旁边的石头,“咱边吃边说。”
三人坐在石头上,周大刀啃着红薯,眼睛却没离开李昊。张老三站在旁边,手心全是汗。
“我查过你。”李昊突然说。
周大刀的薯块掉在地上:“查我?”
“上月你兄弟在井陉抢了清军的粮队。”李昊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那是清军的运粮清单,盖着太原府的官印,“清单上写着,这批粮是从平遥百姓家征的,三成是小米,七成是棉花。你劫了之后,留了两担小米给老乡,剩下的棉花呢?”
王秃子脸色煞白:“李昊!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没想干什么。”李昊把清单放在石头上,“我是想告诉你——你劫的是脏粮,脏的是清军的手,不是你的心。但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被清军抢了粮的百姓,比你更苦?”
周大刀盯着清单上的字,手指摩挲着“平遥县”“征粮”几个字,突然沉默了。
李昊继续说:“我带靖南营三千人,守太行、护黎庶。我们不抢百姓的粮,不杀无辜的人。我们需要你这样的刀客——懂山、懂民,知道该砍谁的脑袋。”他指了指身后的训练场,“你带兄弟来,吃一样的粮,穿一样的衣,想打清军就跟我冲,不想打就守黑风岭。但有一条——不许再抢老百姓的东西。”
山风卷着松涛声,吹得清单哗哗作响。周大刀抬头,看见李昊腰间的玉佩——那是块青白玉,刻着“反清复明”四个小字,是张老三说过的“李统领从不离身的信物”。
“你凭什么让我信你?”周大刀问。
李昊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是枚铜印——那是靖南营的“护民印”,盖在所有粮袋上:“去年冬天,我给赵家集送粮,用的是这枚印。今年春天,红枪会的兄弟打了个胜仗,我用这枚印给他们发饷。周大哥,我不是官,我是跟你们一样的反清者。”
周大刀盯着铜印,又盯着李昊的眼睛。他突然大笑,笑声像炸雷一样在山坳里回荡:“李昊,我周大刀服你!”他抽出九环刀,往地上一插,刀尖挑起清单,“黑风岭二百兄弟,从今往后跟你靖南营干!砍清军的粮队,守老百姓的田,咱兄弟俩,一起把鞑子赶出山西!”
李昊伸出手,周大刀握住——两只手都很粗糙,一只沾着墨,一只沾着红薯渣,却握得像铁钳一样紧。
张老三长出一口气,差点哭出来:“周爷,您可算答应了!”
王秃子挠着光头,咧嘴笑:“早该这样了,跟李统领干,比咱自己瞎撞强!”
晨雾散了,阳光照在山坳里。周大刀的九环刀插在地上,映着蓝天;李昊的青布衫沾着草屑,却显得格外干净。远处传来红枪营的操练声,狗剩的喊叫声穿透雾层:“张叔!周叔来了!我能跟他学刀不?”
周大刀笑着抬头,看见李昊也在笑。他知道,从今天起,黑风岭的刀,不再是孤狼的牙,而是靖南营的剑——他们要一起,砍出一片属于老百姓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