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会议室里,总经理严肃的念着一份“战略调整方案”。我坐在最后一排,用心的记着笔记,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不停的记着,不时抬头看着总经理。
今天老总说的时间很长,面色总是那么凝重。我听着心里紧巴巴的。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发生。老总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什么厂子的兴盛时期的业绩,什么人文关怀,还有工友们拧成一股绳攻克难关的干劲等。
说完这些忽然提高了嗓门,郑重的宣读起“战略调整方案”。“根据上级的安排”,说道这他又清了清嗓子:“再有就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团决定收缩非核心业务线。”总经理的声音平稳得像在读新闻,“我们很遗憾地通知大家,本地运营中心将于本月底正式关闭,公司将对员工工作进行调整,大部分员工将面临提前内退,当然内退员工将依法获得N 1补偿。”……
当总经理说到这,会场气氛好像凝固了,静的可怕,仿佛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得到。经过一刻的宁静后,会场开始骚动起来……。有的在交头接耳,有人在故作镇静的起来给茶杯倒水,会场像惊扰了马蜂窝嗡嗡作响。
我的脑子也在飞转着…,不会有我吧。我是业务尖子。记得我获得厂子业务能手时,领导对我的工作高度认可,还拉着我的手说“部门的业务你是顶梁柱,是公司部门效益的基石”。“不会的,不会的,不会有我…”
然而散会后,部门经理喊我的那一刻,我预感到了不祥。
经理客气的将我让进了办公室,到上一杯热水放到我的面前,“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这次调整名单里有您,您有什么打算?”。经理说完默默的看着我。“难道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吗?”我有些颤抖的说道。“没有,公司因市场原因,暂停了在这个城市的业务,没有办法。”经理回答到。又补充说“问您有什么困难,根据您的工作情况,我已经和公司汇报会给您多一点补偿,也仅此而已了,您期签个字找会计结算吧”。
我没再说话,默默的签了字。走出办公室时,阳光依旧明媚,但我确觉得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灰。
财务室小姑娘二十出头,妆容精致,语气专业而克制:“李哥,您是资深员工,补偿金我们会按最高标准核算,N 1,加上年终奖折算,大概能拿到十八万左右。”
“十八万?”我笑了笑,声音干涩,“我房贷一个月八千五,再加上车贷、物业、日常开销……这钱,够撑半年吗?”
会计低下头,指尖在平板上滑动:“我们理解您的困难,但这是集团决策,我们也无能为力。”
我结完帐,默默的走出办公室……。
这事来的实在是突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回家的路好像变得极其漫长。看着路边掉落的树叶,凉意一阵阵打在自己的心头,晚上吃不下吃饭,很早就疲惫的躺着床上。
第二天,我照常七点起床,穿好衬衫,打好领带,皮鞋擦得锃亮。林慧递来早餐,我接过来,一口没吃又放回桌上。
“今天不去公司?”林慧好像察觉了什么,并没有深问。
“去。”我说,“去收拾东西。”
她没再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去厨房洗碗。水龙头哗哗响着,掩盖了她轻轻的一声叹息。
我开车去了公司。停车场里空了三分之一,熟悉的车牌一辆辆消失。停好车,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的工位已经被清空,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椅子,像一座荒废的纪念碑。
同事小张抱着纸箱从旁边经过,看见他,勉强笑了笑:“李哥,来拿东西?”
“嗯。”我点点头,“你呢?”
“我……找到了新工作,在城东一家创业公司,工资低点,但至少有活干。”小张声音压低,“听说你没动静?”
我摇摇头:“再看看。”
小张欲言又止,最后只说:“有事叫我。”
他站在原地,看着小张的背影消失在电梯口,忽然觉得,自己像被时代抛弃的旧书,封面发黄,内容过时,连回收站都不愿多看一眼。
他打开抽屉,翻出几本工作笔记、一盒没用完的笔。
我没有径直回家,不想那么快回去。不想面对林慧关切的眼神,不想听她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了”。
他把车停在江边公园的停车场,熄了火,坐在驾驶座上,一动不动。
天渐渐黑了。路灯一盏盏亮起,倒映在江面上,像一条通往虚无的光路。我掏出手机,打开招聘软件,输入“市场主管”,筛选“45岁以下”——跳出来几十个岗位,大多写着“996”“抗压能力强”“接受高强度工作”。
试着投了几份简历,附上精心修改的自我介绍,写满“十年经验”“团队管理”“项目落地”。发送成功后,他盯着屏幕,等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没有一条回复。
我又换了个平台,输入“兼职”“临时”“顾问”……结果更惨。有的岗位写着“日结300,要求能喝酒应酬”;有的写着“招募中年男性形象代言人,需有职场气质”——点进去一看,是卖保险的。
我关掉手机,靠在座椅上,闭上眼。想着回家后怎么和林慧交代,但我知道,这问题迟早要来。
晚上回到家。把家里所有银行卡余额、支付宝、微信零钱全加起来,总共不到九万。房贷八千五,车贷三千,女儿学费七千,老人药费两千,再加上水电物业、人情往来……他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撑不过七个月。**
自己愣在这里,本来想再找一个体面一点的工作,再慢慢的和林慧解释,也许她会好过些。可现在找个工作确这么难…
以前看不上的“野路子”,现在成了救命稻草。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资深市场人,可接品牌策划、文案撰写、活动方案,价格可谈。”
很快,老朋友阿强找来:“老李,我表弟开个火锅店,想做个开业方案,预算五千,你有兴趣吗?”
“有。”他立刻回。
我熬了三个通宵,做了二十页PPT,从品牌定位到传播策略,从视觉设计到引流活动,写得比当年公司投标还用心。发过去后,阿强回了一句:“我表弟说……太正式了,他们就想搞个‘吃一送一’,发点传单,拉点人就行。”
李善盯着手机,手指冰凉。
“那……文案呢?要不要写点有温度的?”他不甘心。
“行,你写个朋友圈文案,要接地气,带点梗,能转发那种。”
我写了四版,对方改了八遍,最后一句定稿是:“新店开业,全场五折,不来后悔一辈子!”
我收了两千块,对方说“先付一半,等开业后再给尾款”。我没争,笑着说:“好,理解。”
挂了电话,我坐在电脑前,盯着那句“不来后悔一辈子”,忽然觉得,这句话像在说自己。
我站起身,走进卧室,从衣柜深处翻出那张尘封已久的简历。十二年了,他没更新过。照片还是十年前的,头发浓密,眼神锐利。打开电脑,新建文件,重写简历。
可写到“最近工作经历”时,我卡住了。
写“被裁”?太难看。
写“主动离职”?心虚。
写“职业空窗期”?像在掩饰。
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只留下一句:“因公司战略调整,岗位撤销。”
我盯着那句话,忽然觉得可笑。
**战略调整?那他这十二年的忠诚,算什么?**
---
第二十天,他去面试。
是一家创业公司,在城中村一栋老楼里。电梯坏了,他爬了七层,满头大汗。面试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T恤牛仔裤,翘着二郎腿,手里转着笔。
“李哥,您这简历……经验很丰富啊。”年轻人扫了一眼,“但您这年龄,能适应我们这种快节奏吗?我们经常通宵改方案,周末也随时待命。”
“能。”我点头,“我身体很好。”
“我们团队都是95后,00后,您觉得能融入吗?”
“能。”我笑,“我心态年轻。”
“那您对薪资预期是多少?”
我犹豫了一下:“按市场价,税前两万左右。”
年轻人笑了:“李哥,实话跟您说,我们这岗位预算就一万二,而且要身兼数职,您觉得呢?”
我愣住。
一万二?是他现在工资的一半,还不够还房贷。
“我……可以考虑。”听见自己说。
“那行,等通知吧。”年轻人收起简历,语气已经冷淡。
我走出大楼,阳光刺眼。站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穿着潮牌,戴着耳机,一边走一边笑着打电话。他们像一群自由的鸟,而我像一只被剪了翅膀的鹰,连落地都显得笨拙。
又一次疫情来袭…。我们被隔离在家中。也暂时忘记了找工作的烦恼。也正好可以多陪一陪林慧。这段时间由于工作的烦恼,没有和林慧好好的说过话。林慧好像也是刻意的回避着,虽然她不知我已经离职,但肯定看出了我工作可能遇到了麻烦。多么聪明和贤惠的妻子。我的心里像在滴血,我对不起她……。
几个月的疫情隔离终于过去了,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
但我迎来了第一份正式催款通知。
**“您尾号****的信用卡本期应还:¥12,867.53。”**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若未及时还款,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并可能影响您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等。”
可看着通知,没钱了,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无从下手……。
《催款通知》
凌晨四点十七分,我在一阵剧烈的耳鸣中惊醒。
我猛地坐起身,胸口像被一块烧红的铁板压着,呼吸短促而滚烫。窗外漆黑一片,只有楼下车库感应灯偶尔亮起,扫过天花板一道惨白的光痕,如同探照灯照进废墟。下意识摸向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刺眼的光让他眯起了眼——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信用卡本期账单已逾期,请于24小时内完成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信用记录。**
时间显示:04:15。
我盯着那条短信,手指僵在屏幕上,仿佛被电流击中。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想确认这不是梦里的幻象。可那行字纹丝不动,冷冰冰地钉在他的视网膜上,像一把生锈的刀,缓缓插进他的太阳穴。
我缓缓地、机械地放下手机,转头看向身边熟睡的妻子。林慧侧躺着,呼吸均匀,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做着什么甜梦。她的手还搭在被角,离我的手臂只有一寸距离,可此刻,那寸许之遥却像隔着千山万水。
我不敢动,怕惊醒她,更怕她看见自己此刻的眼神——那不是恐惧,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空洞的茫然,像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突然发现脚下的土地已经塌陷,而自己却还保持着站立的姿势。
可那行数字却在我脑子里生根发芽,盘旋着:**12,867.53**。
盯着那串数字,突然笑了。
笑得肩膀发抖,笑得眼泪流出来。
我想起十几年前,我和林慧还在租房子,那时我月薪八千,她做老师,六千。挤在三十平的单间,做饭在走廊,洗澡排队。可那时,我们敢笑,敢吵架,敢说“等有钱了就去三亚”。
现在,我有房有车,没有了稳定的工作,——可我不敢笑了。
因为一旦停下收入,这一切都会像沙堡一样,被潮水轻轻一卷,就没了。
银行第的催款,又来了。
这次是电话。
“李先生,您信用卡已逾期15天,请立即还款,否则我们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我在想办法。”他声音平静。
“我们理解您的困难,但规则如此。若您无力偿还,可申请分期,但需支付额外利息。”
“多少?”
“分12期,每期多还8%,总计多付约1,030元。”
我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这时林慧走过来,轻轻坐下:“你还不和我说实话吗?”
我猛地抬头:“你你…知道什么?”
“那天你回来,睡着时我看见了你包里的离职协议,我只是不知怎么安慰你,所以一直没有说…”她声音低下去,“我也不能光看着你这样折磨自己,还有我啊,你是咱家的台柱子,不能垮掉啊。”
我看着她眼角的细纹,鬓边新添的白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我曾经答应过她:不让你上班,我一个人养家。
我曾经在她生病时说:别怕,有我在。
现在呢?我兑现不了诺言。
“不还有文毅吗,你这些日子忙,问问文毅有什么办法,他如果好转了,还了咱们的钱,不就解脱了吗,咱以后想事想周全一点。”
“咱们也很长时间没看到他了。是啊,可是咱刚借他有一年的钱,怕他换不了这么快啊。”我还替他狡辩着。
“咱们可以找他慢慢还啊,不影响他生产,咱就可以拖一拖贷款的事啊”。林慧认真的说着。
第二天,我和林慧急急忙忙的跑到文毅的厂子。进了厂子没有看到一个人,机器设备也空空如也,哪去啦。我的脑子嗡嗡作响。我和林慧瘫坐在厂门口。
我火急火燎的拨通电话。“文毅,文毅…”。
“哥,我对不起你,我的厂子倒闭了,我没来的急和你打招呼,没有办法,材料供应商天天堵门要账,我没法给,他们把设备给拉走了……,哥您放心,我为躲债主,只能回到广东啦,我欠您的账,我一定想法还给您……”。那头挂断了电话。
我绝望的耗着自己的头发,“怎么办怎么办?”
回到家力林慧一声没吭,倒在床上。我把自己关在厕所,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声掩盖一切。我蹲在地上,脸埋进膝盖,终于哭了出来。
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的抽泣,像一条被钉在岸上的鱼,挣扎着呼吸。
可现在,这份“正经工作”没了,文毅跑了。我破产啦
第三十五天,银行第三次催款。
这次是律师函。
**“如未在7日内还款,我方将依法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
我盯着那几个字,忽然觉得荒谬。
我这一生,守法守纪,纳税缴费,从没欠过谁。可现在,法律要来“执行”他了。
我拨通银行客服,声音疲惫:“我真没钱了。能不能……宽限?”
“先生,我们理解,但规则如此。”
“那你们想让我怎么办?去抢银行吗?”
对方沉默几秒,挂了电话。
---
我决定卖车。
交易完成后,他站在空荡荡的停车位上,看着地上的车轮印,像看着一段被抹去的人生。
今天老总说的时间很长,面色总是那么凝重。我听着心里紧巴巴的。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发生。老总前面铺垫了那么多,什么厂子的兴盛时期的业绩,什么人文关怀,还有工友们拧成一股绳攻克难关的干劲等。
说完这些忽然提高了嗓门,郑重的宣读起“战略调整方案”。“根据上级的安排”,说道这他又清了清嗓子:“再有就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团决定收缩非核心业务线。”总经理的声音平稳得像在读新闻,“我们很遗憾地通知大家,本地运营中心将于本月底正式关闭,公司将对员工工作进行调整,大部分员工将面临提前内退,当然内退员工将依法获得N 1补偿。”……
当总经理说到这,会场气氛好像凝固了,静的可怕,仿佛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得到。经过一刻的宁静后,会场开始骚动起来……。有的在交头接耳,有人在故作镇静的起来给茶杯倒水,会场像惊扰了马蜂窝嗡嗡作响。
我的脑子也在飞转着…,不会有我吧。我是业务尖子。记得我获得厂子业务能手时,领导对我的工作高度认可,还拉着我的手说“部门的业务你是顶梁柱,是公司部门效益的基石”。“不会的,不会的,不会有我…”
然而散会后,部门经理喊我的那一刻,我预感到了不祥。
经理客气的将我让进了办公室,到上一杯热水放到我的面前,“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这次调整名单里有您,您有什么打算?”。经理说完默默的看着我。“难道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吗?”我有些颤抖的说道。“没有,公司因市场原因,暂停了在这个城市的业务,没有办法。”经理回答到。又补充说“问您有什么困难,根据您的工作情况,我已经和公司汇报会给您多一点补偿,也仅此而已了,您期签个字找会计结算吧”。
我没再说话,默默的签了字。走出办公室时,阳光依旧明媚,但我确觉得整个世界都蒙上了一层灰。
财务室小姑娘二十出头,妆容精致,语气专业而克制:“李哥,您是资深员工,补偿金我们会按最高标准核算,N 1,加上年终奖折算,大概能拿到十八万左右。”
“十八万?”我笑了笑,声音干涩,“我房贷一个月八千五,再加上车贷、物业、日常开销……这钱,够撑半年吗?”
会计低下头,指尖在平板上滑动:“我们理解您的困难,但这是集团决策,我们也无能为力。”
我结完帐,默默的走出办公室……。
这事来的实在是突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回家的路好像变得极其漫长。看着路边掉落的树叶,凉意一阵阵打在自己的心头,晚上吃不下吃饭,很早就疲惫的躺着床上。
第二天,我照常七点起床,穿好衬衫,打好领带,皮鞋擦得锃亮。林慧递来早餐,我接过来,一口没吃又放回桌上。
“今天不去公司?”林慧好像察觉了什么,并没有深问。
“去。”我说,“去收拾东西。”
她没再问,只是轻轻“嗯”了一声,转身去厨房洗碗。水龙头哗哗响着,掩盖了她轻轻的一声叹息。
我开车去了公司。停车场里空了三分之一,熟悉的车牌一辆辆消失。停好车,走进办公室,发现自己的工位已经被清空,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椅子,像一座荒废的纪念碑。
同事小张抱着纸箱从旁边经过,看见他,勉强笑了笑:“李哥,来拿东西?”
“嗯。”我点点头,“你呢?”
“我……找到了新工作,在城东一家创业公司,工资低点,但至少有活干。”小张声音压低,“听说你没动静?”
我摇摇头:“再看看。”
小张欲言又止,最后只说:“有事叫我。”
他站在原地,看着小张的背影消失在电梯口,忽然觉得,自己像被时代抛弃的旧书,封面发黄,内容过时,连回收站都不愿多看一眼。
他打开抽屉,翻出几本工作笔记、一盒没用完的笔。
我没有径直回家,不想那么快回去。不想面对林慧关切的眼神,不想听她小心翼翼地问“怎么样了”。
他把车停在江边公园的停车场,熄了火,坐在驾驶座上,一动不动。
天渐渐黑了。路灯一盏盏亮起,倒映在江面上,像一条通往虚无的光路。我掏出手机,打开招聘软件,输入“市场主管”,筛选“45岁以下”——跳出来几十个岗位,大多写着“996”“抗压能力强”“接受高强度工作”。
试着投了几份简历,附上精心修改的自我介绍,写满“十年经验”“团队管理”“项目落地”。发送成功后,他盯着屏幕,等了十分钟,二十分钟,半小时——没有一条回复。
我又换了个平台,输入“兼职”“临时”“顾问”……结果更惨。有的岗位写着“日结300,要求能喝酒应酬”;有的写着“招募中年男性形象代言人,需有职场气质”——点进去一看,是卖保险的。
我关掉手机,靠在座椅上,闭上眼。想着回家后怎么和林慧交代,但我知道,这问题迟早要来。
晚上回到家。把家里所有银行卡余额、支付宝、微信零钱全加起来,总共不到九万。房贷八千五,车贷三千,女儿学费七千,老人药费两千,再加上水电物业、人情往来……他算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撑不过七个月。**
自己愣在这里,本来想再找一个体面一点的工作,再慢慢的和林慧解释,也许她会好过些。可现在找个工作确这么难…
以前看不上的“野路子”,现在成了救命稻草。他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资深市场人,可接品牌策划、文案撰写、活动方案,价格可谈。”
很快,老朋友阿强找来:“老李,我表弟开个火锅店,想做个开业方案,预算五千,你有兴趣吗?”
“有。”他立刻回。
我熬了三个通宵,做了二十页PPT,从品牌定位到传播策略,从视觉设计到引流活动,写得比当年公司投标还用心。发过去后,阿强回了一句:“我表弟说……太正式了,他们就想搞个‘吃一送一’,发点传单,拉点人就行。”
李善盯着手机,手指冰凉。
“那……文案呢?要不要写点有温度的?”他不甘心。
“行,你写个朋友圈文案,要接地气,带点梗,能转发那种。”
我写了四版,对方改了八遍,最后一句定稿是:“新店开业,全场五折,不来后悔一辈子!”
我收了两千块,对方说“先付一半,等开业后再给尾款”。我没争,笑着说:“好,理解。”
挂了电话,我坐在电脑前,盯着那句“不来后悔一辈子”,忽然觉得,这句话像在说自己。
我站起身,走进卧室,从衣柜深处翻出那张尘封已久的简历。十二年了,他没更新过。照片还是十年前的,头发浓密,眼神锐利。打开电脑,新建文件,重写简历。
可写到“最近工作经历”时,我卡住了。
写“被裁”?太难看。
写“主动离职”?心虚。
写“职业空窗期”?像在掩饰。
我删了又写,写了又删,最后只留下一句:“因公司战略调整,岗位撤销。”
我盯着那句话,忽然觉得可笑。
**战略调整?那他这十二年的忠诚,算什么?**
---
第二十天,他去面试。
是一家创业公司,在城中村一栋老楼里。电梯坏了,他爬了七层,满头大汗。面试官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T恤牛仔裤,翘着二郎腿,手里转着笔。
“李哥,您这简历……经验很丰富啊。”年轻人扫了一眼,“但您这年龄,能适应我们这种快节奏吗?我们经常通宵改方案,周末也随时待命。”
“能。”我点头,“我身体很好。”
“我们团队都是95后,00后,您觉得能融入吗?”
“能。”我笑,“我心态年轻。”
“那您对薪资预期是多少?”
我犹豫了一下:“按市场价,税前两万左右。”
年轻人笑了:“李哥,实话跟您说,我们这岗位预算就一万二,而且要身兼数职,您觉得呢?”
我愣住。
一万二?是他现在工资的一半,还不够还房贷。
“我……可以考虑。”听见自己说。
“那行,等通知吧。”年轻人收起简历,语气已经冷淡。
我走出大楼,阳光刺眼。站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的年轻人,穿着潮牌,戴着耳机,一边走一边笑着打电话。他们像一群自由的鸟,而我像一只被剪了翅膀的鹰,连落地都显得笨拙。
又一次疫情来袭…。我们被隔离在家中。也暂时忘记了找工作的烦恼。也正好可以多陪一陪林慧。这段时间由于工作的烦恼,没有和林慧好好的说过话。林慧好像也是刻意的回避着,虽然她不知我已经离职,但肯定看出了我工作可能遇到了麻烦。多么聪明和贤惠的妻子。我的心里像在滴血,我对不起她……。
几个月的疫情隔离终于过去了,我的工作还没有着落。
但我迎来了第一份正式催款通知。
**“您尾号****的信用卡本期应还:¥12,867.53。”**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若未及时还款,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并可能影响您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等。”
可看着通知,没钱了,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无从下手……。
《催款通知》
凌晨四点十七分,我在一阵剧烈的耳鸣中惊醒。
我猛地坐起身,胸口像被一块烧红的铁板压着,呼吸短促而滚烫。窗外漆黑一片,只有楼下车库感应灯偶尔亮起,扫过天花板一道惨白的光痕,如同探照灯照进废墟。下意识摸向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刺眼的光让他眯起了眼——
**【XX银行】尊敬的客户,您尾号****的信用卡本期账单已逾期,请于24小时内完成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信用记录。**
时间显示:04:15。
我盯着那条短信,手指僵在屏幕上,仿佛被电流击中。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想确认这不是梦里的幻象。可那行字纹丝不动,冷冰冰地钉在他的视网膜上,像一把生锈的刀,缓缓插进他的太阳穴。
我缓缓地、机械地放下手机,转头看向身边熟睡的妻子。林慧侧躺着,呼吸均匀,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做着什么甜梦。她的手还搭在被角,离我的手臂只有一寸距离,可此刻,那寸许之遥却像隔着千山万水。
我不敢动,怕惊醒她,更怕她看见自己此刻的眼神——那不是恐惧,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空洞的茫然,像是一个人站在悬崖边,突然发现脚下的土地已经塌陷,而自己却还保持着站立的姿势。
可那行数字却在我脑子里生根发芽,盘旋着:**12,867.53**。
盯着那串数字,突然笑了。
笑得肩膀发抖,笑得眼泪流出来。
我想起十几年前,我和林慧还在租房子,那时我月薪八千,她做老师,六千。挤在三十平的单间,做饭在走廊,洗澡排队。可那时,我们敢笑,敢吵架,敢说“等有钱了就去三亚”。
现在,我有房有车,没有了稳定的工作,——可我不敢笑了。
因为一旦停下收入,这一切都会像沙堡一样,被潮水轻轻一卷,就没了。
银行第的催款,又来了。
这次是电话。
“李先生,您信用卡已逾期15天,请立即还款,否则我们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我在想办法。”他声音平静。
“我们理解您的困难,但规则如此。若您无力偿还,可申请分期,但需支付额外利息。”
“多少?”
“分12期,每期多还8%,总计多付约1,030元。”
我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这时林慧走过来,轻轻坐下:“你还不和我说实话吗?”
我猛地抬头:“你你…知道什么?”
“那天你回来,睡着时我看见了你包里的离职协议,我只是不知怎么安慰你,所以一直没有说…”她声音低下去,“我也不能光看着你这样折磨自己,还有我啊,你是咱家的台柱子,不能垮掉啊。”
我看着她眼角的细纹,鬓边新添的白发,忽然觉得,自己像个废物。
我曾经答应过她:不让你上班,我一个人养家。
我曾经在她生病时说:别怕,有我在。
现在呢?我兑现不了诺言。
“不还有文毅吗,你这些日子忙,问问文毅有什么办法,他如果好转了,还了咱们的钱,不就解脱了吗,咱以后想事想周全一点。”
“咱们也很长时间没看到他了。是啊,可是咱刚借他有一年的钱,怕他换不了这么快啊。”我还替他狡辩着。
“咱们可以找他慢慢还啊,不影响他生产,咱就可以拖一拖贷款的事啊”。林慧认真的说着。
第二天,我和林慧急急忙忙的跑到文毅的厂子。进了厂子没有看到一个人,机器设备也空空如也,哪去啦。我的脑子嗡嗡作响。我和林慧瘫坐在厂门口。
我火急火燎的拨通电话。“文毅,文毅…”。
“哥,我对不起你,我的厂子倒闭了,我没来的急和你打招呼,没有办法,材料供应商天天堵门要账,我没法给,他们把设备给拉走了……,哥您放心,我为躲债主,只能回到广东啦,我欠您的账,我一定想法还给您……”。那头挂断了电话。
我绝望的耗着自己的头发,“怎么办怎么办?”
回到家力林慧一声没吭,倒在床上。我把自己关在厕所,打开水龙头,让水流声掩盖一切。我蹲在地上,脸埋进膝盖,终于哭了出来。
不是嚎啕大哭,而是无声的抽泣,像一条被钉在岸上的鱼,挣扎着呼吸。
可现在,这份“正经工作”没了,文毅跑了。我破产啦
第三十五天,银行第三次催款。
这次是律师函。
**“如未在7日内还款,我方将依法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
我盯着那几个字,忽然觉得荒谬。
我这一生,守法守纪,纳税缴费,从没欠过谁。可现在,法律要来“执行”他了。
我拨通银行客服,声音疲惫:“我真没钱了。能不能……宽限?”
“先生,我们理解,但规则如此。”
“那你们想让我怎么办?去抢银行吗?”
对方沉默几秒,挂了电话。
---
我决定卖车。
交易完成后,他站在空荡荡的停车位上,看着地上的车轮印,像看着一段被抹去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