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万邦来朝-《折骨为诗》

  永安十八年春,京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会。大胤国力臻于顶峰,北疆草原安定,海疆贸易繁荣,文化昌盛,引得海外诸国纷纷派遣使节,不远万里赶赴京城,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贡大典。太和殿内外,张灯结彩,红绸漫卷,御道两侧陈列着各国进贡的奇珍异宝,鼓乐喧天,一派盛世恢弘景象。

  萧承佑身着明黄龙袍,端坐于太和殿的龙椅上,神色沉稳,目光锐利。云暮身着深紫色太后朝服,端坐于身侧的凤椅上,气质雍容华贵,眉宇间带着历经岁月沉淀的从容与威严。殿内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排列整齐,神情肃穆;殿外,各国使节身着各异的服饰,手持国书与贡品,依次而入,恭敬跪拜。

  “东瀛国使者,叩见大胤陛下,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东瀛使者手持国书,献上一颗硕大的夜明珠,“我朝君主感念大胤陛下仁德,愿永结同好,年年朝贡,岁岁来朝!”

  “南洋渤泥国使者,叩见大胤陛下,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渤泥国使者献上一箱珍贵的香料与象牙,“我朝愿与大胤世代友好,互通有无,共享太平!”

  各国使节依次朝贡,献上本国的奇珍异宝,言辞恭敬,尽显臣服之意。萧承佑一一颔首回应,赏赐各国使节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原特产,彰显大国气度。

  就在此时,西域回纥国的使者却突然出列,神色傲慢,并未按规矩跪拜,而是站直身子,高声道:“大胤陛下,我朝君主听闻大胤国力强盛,特遣臣前来朝贡。但我朝与大胤通商多年,关税日益繁重,严重损害我朝利益。臣恳请陛下降低关税,否则,我朝将断绝与大胤的通商往来,另寻盟友!”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文武百官脸色各异。回纥国是西域强国,与大胤通商频繁,其使者竟敢在朝贡大典上公然叫板,提出不合理要求,显然是在试探大胤的虚实。

  萧承佑坐在龙椅上,脸色不变,目光平静地看着回纥国使者:“使者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但你所言,未免太过荒谬。大胤与回纥国通商,关税标准早已在盟约中明确规定,公平公正,兼顾两国利益,何来‘日益繁重’之说?”

  他顿了顿,语气渐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盟约既立,便应共同遵守。回纥国若因一己私利,违背盟约,断绝通商,大胤绝不强求。但后果自负,还请使者三思。”

  回纥国使者脸色一变,没想到萧承佑如此强硬,他强自镇定道:“陛下,我朝并非有意违背盟约,只是关税确实过高,还请陛下体恤我朝难处,降低关税。否则,我朝只能另寻他法。”

  “放肆!”水师统领出列怒斥,“回纥国仰仗与大胤通商,才得以国力强盛。如今竟敢在朝贡大典上出言不逊,威胁陛下,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云暮轻轻敲击案几,打破了殿内的紧张气氛。她目光温和却带着锐利,看向回纥国使者:“使者,大胤与回纥国通商,互通有无,互利共赢。关税标准是两国共同商议制定,多年来从未更改,为何今日突然提出降低关税?莫非是有人在背后挑拨离间,或是回纥国另有图谋?”

  她话锋一转,沉声道:“本宫不妨告诉你,大胤疆域辽阔,物产丰富,海外贸易伙伴众多,并非缺一不可。回纥国若执意断绝通商,损失的只会是你们自己。但大胤向来以和为贵,若回纥国真心想继续通商,便应遵守盟约,安分守己。否则,大胤有足够的实力,应对任何挑衅。”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阵阵鼓声与呐喊声,气势磅礴。回纥国使者脸色微变,忍不住看向殿外。

  萧承佑微微一笑,道:“使者不必惊慌,这是靖安王楚怀瑾率领禁军在城外列阵,展示我朝军威。如今大胤北疆稳固,海疆安宁,军威赫赫,绝非任何国家可以挑衅的。”

  原来,为了震慑有异心的国家,萧承佑与云暮早已商议好,在朝贡大典当日,由楚怀瑾率领三万禁军在城外列阵,展示大胤的军威。禁军将士身着精良铠甲,手持武器,排列整齐,气势恢宏,让城外的各国使节无不心惊胆战。

  楚怀瑾身着玄色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威严,目光锐利如刀。他看着城外列阵的禁军,心中满是坚定。大胤的盛世,是无数将士用鲜血换来的,绝不容许任何国家挑衅。

  回纥国使者得知城外的军威是为了震慑他们,脸色顿时变得惨白。他深知大胤的军事实力,若真的断绝通商,甚至发动战争,回纥国绝不是对手。他连忙跪倒在地,恭敬地说道:“陛下,太后,臣方才言语无状,还请陛下与太后恕罪。回纥国愿意遵守盟约,继续与大胤通商,绝无他意。”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萧承佑神色缓和下来,“大胤向来宽宏大量,不会计较使者的一时失言。但希望回纥国能铭记盟约,诚心与大胤交好,共同维护边境安宁与贸易繁荣。”

  “臣遵旨!”回纥国使者连忙磕头谢恩,心中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心。

  其他各国使节见状,也纷纷跪倒在地,恭敬地说道:“陛下英明,太后仁心,我等愿与大胤永结同好,岁岁来朝,永不背叛!”

  萧承佑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声音洪亮:“诸位卿家,各国使者,今日朝贡大典,盛况空前。大胤向来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愿与天下各国永结同好,互通有无,共同发展。若有国家胆敢挑衅大胤,破坏和平,大胤定将予以严惩!”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节齐声跪拜,声音响彻太和殿内外。

  朝贡大典继续进行,各国使节献上了更多的珍宝,表达了对大胤的臣服之意。萧承佑与云暮一一赏赐,与各国使者商议了进一步加强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的事宜,气氛融洽而热烈。

  大典结束后,萧承佑在御花园设宴,款待各国使节与文武百官。御花园内,张灯结彩,歌舞升平,美食佳肴琳琅满目。各国使节纷纷向萧承佑与云暮敬酒,称赞大胤的盛世气象与帝王的英明贤德。

  楚怀瑾也从城外赶来赴宴。他走到萧承佑与云暮面前,躬身行礼:“陛下,太后,城外军威展示完毕,各国使节无不心惊胆战,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心。”

  “靖安王辛苦了。”萧承佑扶起他,“今日若不是你在城外列阵,震慑了回纥国使者,恐怕朝贡大典不会如此顺利。”

  “陛下过奖,这是臣的职责所在。”楚怀瑾说道。

  云暮看着眼前的盛世景象,心中满是欣慰。从当年的宫廷内乱到如今的万邦来朝,从边疆动荡到四海升平,她与萧承佑、楚怀瑾君臣同心,历经无数风雨,终于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盛世。

  “衍哥,你看到了吗?”云暮心中默念,“如今的大胤,国泰民安,万邦来朝,这正是我们当年所期盼的。你可以安息了。”

  夜色渐深,御花园的灯火依旧明亮。萧承佑、云暮、楚怀瑾三人并肩站在露台之上,望着漫天星河与京城的万家灯火,心中满是感慨与坚定。

  萧承佑说道:“母后,靖安王,今日万邦来朝,是大胤盛世的标志。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继续努力,让大胤的国力更加强盛,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让万邦来朝的盛世永远延续下去。”

  “陛下所言极是。”云暮点点头,“盛世之下,更要居安思危。我们要继续推行新政,发展经济,加强边防,重视文化,确保大胤的江山长治久安。”

  楚怀瑾也说道:“臣定当全力辅佐陛下,守护北疆与海疆的安宁,为大胤的盛世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三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默契与坚定。他们知道,万邦来朝的盛世来之不易,未来的路也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他们君臣同心,民心所向,就一定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让大胤江山永远繁荣昌盛,让万邦来朝的景象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