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班师回朝-《折骨为诗》

  春和景明,京城朱雀大街早已被百姓挤得水泄不通。自晨光破晓,沿街便挂满了朱红绸带,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直上云霄——今日是楚怀瑾平定藩王之乱、班师回朝的日子。

  城门外,萧衍一身玄色太子常服,腰束玉带,身姿挺拔如松。他身旁的云暮身着月白锦裙,裙摆绣着暗纹兰草,虽未施粉黛,却难掩眉宇间的欣喜。两人并肩而立,目光一致投向远方的官道,静待那支凯旋之师。

  “算算时日,他该到了。”萧衍侧头看向云暮,见她指尖微微攥着裙摆,眼底藏着掩不住的担忧,便轻声安慰,“楚怀瑾骁勇善战,此次又有听风楼策应,定然无恙。”

  云暮点头,唇边泛起一抹浅淡笑意:“我知道,只是……终究放心不下。”自楚怀瑾出征,她虽在京城稳扎稳打推行新政、凝聚民心,却时常在深夜想起他临行前的承诺,想起那枚绣着兰草的荷包,不知他伤势是否痊愈,战场之上又历经了多少凶险。

  话音未落,远处烟尘滚滚,马蹄声由远及近,震得地面微微发麻。百姓们瞬间安静下来,翘首以盼。很快,一面绣着“楚”字的玄色大旗出现在视野中,紧随其后的是整齐划一的铁骑,银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气势如虹。

  “回来了!楚将军回来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百姓们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楚将军威武!”“大胤永安!”

  铁骑缓缓逼近,为首的那匹白马之上,一道身影身披银甲,肩披猩红披风,正是楚怀瑾。他身形依旧挺拔,只是脸色比出征前苍白了几分,银甲上还残留着些许血迹,却更显英气逼人。他目光扫过人群,最终落在城门外的两人身上,眼底瞬间燃起炽热的光芒。

  待到马队行至城门前,楚怀瑾翻身下马,动作间虽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却依旧利落。他快步走到萧衍与云暮面前,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道:“臣幸不辱命,已平定三路藩王叛乱,参见太子殿下,太子妃!”

  声音洪亮,带着久战沙场的沧桑,却依旧掷地有声。

  萧衍连忙上前一步,双手扶起他,哈哈大笑:“楚将军劳苦功高!此番平定藩乱,你居功至伟,朕定有重赏!”

  云暮也走上前,手中捧着一个白玉瓷瓶,递到楚怀瑾面前,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一路辛苦,这是我特意为你调制的药膏,对刀剑伤愈合极有裨益,快回去上药吧。”

  楚怀瑾抬头,对上云暮关切的眼眸,心中一暖。他双手接过瓷瓶,指尖不经意间与她的指尖轻轻触碰,一丝微凉的暖意顺着指尖蔓延至全身,驱散了战场的疲惫与伤痛。“多谢太子妃。”他低声道,耳根微微泛红。

  萧衍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眼底闪过一丝了然,随即笑道:“城外风大,且随朕回宫,朕已备下庆功宴,为你接风洗尘。”

  “遵旨。”楚怀瑾应道,起身时目光无意间扫过云暮的腰间,只见一枚玉佩垂在那里,玉色温润,正是当年他送给她的那枚护身符,历经风雨,依旧完好无损。

  他心中猛地一动,胸腔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原来,她一直都戴着。

  三人并肩向皇宫走去,身后是欢呼雀跃的百姓与整齐的铁骑,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勾勒出温暖的轮廓。藩王之乱平定,朝堂肃清指日可待,这天下,终于要迎来真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