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藩王异动-《折骨为诗》

  养心殿的血腥味尚未散尽,急报便如惊雷般炸响在东宫。

  “太子殿下!京外八百里加急!”玄甲卫统领神色慌张地闯入殿内,手中军报染着风尘,“宁王、赵王、燕王三藩联名起兵,号称十万大军,以‘清君侧、诛妖女’为名,已兵临城郊三十里处!”

  萧衍刚处理完丞相叛乱的收尾事宜,闻言猛地攥紧拳头,指节泛白。殿内烛火摇曳,映得他脸色愈发沉凝:“果然来了。”

  云暮心头一沉,扶着楚怀瑾的手指不自觉收紧。楚怀瑾刚靠在软榻上调息片刻,后背伤口仍在渗血,闻言强撑着坐直身体,银甲摩擦间发出细碎的声响,脸色苍白如纸:“三藩勾结,早有预谋。宁王与柳家有联姻之亲,必是为柳衍复仇;赵王、燕王素来忌惮中央集权,怕是借题发挥,意图趁新朝根基未稳,谋夺更大利益。”

  “十万大军……”殿内官员面露惶恐,窃窃私语声渐起,“京中精锐多随楚将军驻守边境,如今能调动的兵力不足三万,如何抵挡?”

  “是啊,太子妃身份本就遭人非议,如今三藩以‘诛妖女’为名,怕是会引得不少旧臣响应……”

  质疑声像针一样扎在云暮心上,她却无暇顾及。目光落在楚怀瑾渗血的伤口上,她咬牙道:“此时不是慌乱的时候。三藩虽兵力雄厚,却各怀鬼胎——宁王骁勇无谋,赵王多疑善变,燕王贪利短视,联军看似铁板一块,实则不堪一击。”

  “云暮说得对。”萧衍沉声打断官员的窃窃私语,“兵不在多而在精。京中三万玄甲卫皆是精锐,足以坚守待援。只是……”他看向楚怀瑾,眼底满是顾虑,“楚将军伤势过重,前线主帅之位,一时难以抉择。”

  话音未落,楚怀瑾突然撑着榻沿起身,身形晃了晃,却依旧挺直脊背。他抬手按住后背伤口,声音嘶哑却坚定:“臣愿挂帅出征!”

  “不可!”云暮与萧衍异口同声地阻拦。

  “你的伤……”萧衍眉头紧锁,“太医说需静养三月,否则恐落下终身病根。”

  “国难当头,何惜残躯?”楚怀瑾抬眸,目光锐利如枪,“三藩联军虽众,却军心不齐。臣只需坐镇军中,凭往日威望便能震慑军心,再辅以离间之计,定能瓦解其联盟,逐一击破。若换他人,恐难服众,反而误了战机。”

  他看向云暮,眼底带着一丝恳求与笃定:“你曾说,待天下太平,要陪我看遍山河。如今山河蒙尘,我岂能安坐榻上?”

  云暮心头一震,望着他苍白却坚毅的面容,那些担忧与不舍终究化作一句沉甸甸的嘱托。她转身取来一瓶金疮药,走到他面前,指尖轻轻掀开他的衣襟,露出狰狞的伤口,动作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此去凶险,务必保重。这药是我特制的,止血止痛效果极佳,你随身携带,每日换药三次,不可耽搁。”

  指尖触及他温热的皮肤,楚怀瑾身体微僵,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喉结滚动了一下。她的动作专注而认真,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浅浅的阴影,让他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连伤口的剧痛都仿佛减轻了几分。

  “我已传令江南商会,三日内筹集百万石粮草,由漕帮火速运往前线。”云暮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听风楼的暗探已潜入三藩军中,会暗中策反不满三藩的将领,待你下令,便里应外合。”

  她抬起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一字一句道:“楚怀瑾,我在京城等你回来。你答应过我的事,不准食言。”

  “放心。”楚怀瑾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衣袖传递过来,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只要我一息尚存,便定会护大胤周全,也定会……回来见你。”

  萧衍看着两人相握的手,眼底闪过一丝复杂,随即化为释然。他走上前,拍了拍楚怀瑾的肩膀:“楚将军,前线就交给你了。朕会坐镇京城,肃清内奸,为你稳固后方,源源不断地输送粮草与援军。”

  “臣遵旨!”楚怀瑾单膝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牵扯到伤口,让他闷哼一声,嘴角溢出一丝血迹。

  “即刻启程吧。”萧衍扶起他,“早一日抵达前线,便能早一日稳定军心。”

  楚怀瑾点头,不再多言,转身朝着殿外走去。银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的背影挺拔如松,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踉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却坚定无比。

  云暮站在殿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直到再也看不见,才缓缓收回目光,眼底的担忧几乎要溢出来。

  萧衍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别担心,楚将军久经沙场,足智多谋,定能凯旋。”

  “我知道。”云暮轻声道,“可我还是怕……三藩阴险狡诈,他伤势未愈,怕是会吃亏。”

  “所以我们更要尽快肃清内奸,稳固后方。”萧衍的眼神变得锐利,“三藩敢如此嚣张,背后定然有京城的残余势力呼应。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将这些蛀虫一一清除,让楚将军无后顾之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音刚落,又一名玄甲卫匆匆来报:“太子殿下,太子妃,御史台多名官员联名上书,称三藩作乱皆因太子妃而起,要求太子殿下废黜太子妃,以平息三藩之怒!”

  “荒谬!”萧衍怒喝一声,眼底杀意毕露,“这些人分明是与三藩勾结,意图动摇朕的根基!传朕旨意,凡上书要求废黜太子妃者,一律打入天牢,严查其与三藩的关系!”

  “是!”玄甲卫领命而去。

  云暮看着萧衍决绝的侧脸,心中一阵暖流。她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对大胤的考验,也是对他们三人的考验。前方有楚怀瑾浴血奋战,后方有她与萧衍肃清内奸、凝聚民心,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难关。

  可就在这时,她的心头突然涌上一股强烈的不安。她总觉得,三藩起兵太过仓促,像是有人在背后刻意推动,而这个人,很可能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强大、还要隐蔽。

  “萧衍,”云暮转头看向他,“你有没有觉得,三藩起兵的时机太过巧合了?刚好在丞相叛乱被平定之后,像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样。”

  萧衍眉头紧锁:“你想说什么?”

  “我怀疑,背后有更大的势力在操纵这一切。”云暮沉声道,“柳党余孽、三藩、还有京城的内奸,他们很可能都受同一个人指使。这个人,或许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

  萧衍心中一震,仔细回想了一下近期发生的所有事情,越想越觉得心惊:“你的意思是……有人故意挑起叛乱,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不排除这种可能。”云暮点头,“这个人隐藏得极深,我们必须尽快找出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听风楼的暗探传来密报:“太子妃,查到了!燕王军中,有柳党余孽担任军师,而此人,曾是先帝的贴身谋士!”

  “先帝的贴身谋士?”萧衍与云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

  难道这一切,都是先帝生前布下的局?可先帝已经死了三年,为何还能操纵这一切?

  夜色渐深,京城内外暗流涌动。前线,楚怀瑾率领三万玄甲卫,与三藩十万大军对峙,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后方,萧衍与云暮不仅要应对朝堂上的明枪暗箭,还要追查那个隐藏在幕后的神秘黑手。

  楚怀瑾能否以少胜多,瓦解三藩联盟?那个神秘黑手究竟是谁,又有着怎样的阴谋?萧衍与云暮能否在稳固后方的同时,找出幕后真凶?

  一场关乎天下命运的博弈,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