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b是步枪的步!p是火炮的炮!-《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

  炮兵训练场上的硝烟味还未散尽,赵刚已经站在太行山军工联合体研究所门口。

  他并没有直接去闯林川的办公室。

  而是先找到正在指挥工人安装一台新式万能工具铣床的王涛。

  “王涛同志,你好,我是新一团的赵刚。”

  赵刚主动伸出手,姿态放得很低。

  王涛擦了擦手上的油污,好奇地打量着眼前这个白净斯文的干部。

  他早就听说,新一团里来了个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当政委。

  还跟李云龙硬碰硬地干了三碗地瓜烧,没想到真人比传闻中还要年轻。

  “赵政委,你好!”王涛不敢怠慢,紧紧握住赵刚的手。

  “我就是王涛。您找我有事?”

  “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顺便,想求几本书。”

  “请教不敢当!”

  王涛连忙摆手,心里却有几分受用。

  他现在可是林总工的得意门生,兵工厂里谁见了他不客客气气地叫一声“王工”。

  “赵政委,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王涛同志,我就不绕弯子了。”

  “我打算在全团开展扫盲运动,但是缺少合适的教材。“

  ”我听说,林总工之前为工程机械化部队编写过一本‘傻瓜式’的操作图册,通俗易懂,效果非常好。”

  王涛点点头,脸上是掩不住的骄傲。

  “那是林总工花一个通宵画出来的,李司令那一百个兵,就是靠着那本小人书,一个星期就学会开推土机!”

  “所以,我想……”

  “我想请你,或者说,请林总工,也帮我们新一团的扫盲班,设计一套类似的教材。”

  王涛愣住了。

  他没想到,这个新来的政委,想的不是怎么抓思想工作,而是先从最基础的识字抓起。

  而且,一开口就找到问题的核心——林总工。

  “这个……赵政委,不是我推脱。”王涛面露难色。

  “林总工他……他实在是太忙了。您是不知道,‘愚公三期’的计划刚定下来,还有水电站、煤制油……他恨不得一个人掰成八个用。”

  “我明白。”

  赵刚点点头,眼中没有丝毫失望,反而多了一丝敬佩。

  “我不是来给林总工添麻烦的。“

  ”我只是想,能不能把那些武器的操作手册,比如‘八一式’步枪、六零迫击炮的,借我几本?我带着人,自己研究,自己来编。”

  “这……”王涛犹豫了。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

  “教材的事情,我来解决。”

  赵刚和王涛猛地回头,只见林川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

  他穿着一身沾了油污的工装,头发有些乱,眼里布满血丝,但那双眸子,却透着一股灼人的光亮。

  “林总工!”王涛立刻立正。

  “林总工。”赵刚也连忙敬礼,心脏没来由地加速跳动。

  这就是那个凭一己之力,改变整个根据地命运的传奇人物。

  “赵政委,你的来意,我刚才都听到了。”

  林川的目光落在赵刚身上。

  “你很有想法。”

  林川的评价简单直接。

  “在全军都盯着武器装备的时候,你能看到‘人’这个最关键的因素,并且愿意从最基础的扫盲开始做起,说明总部没有看错你。”

  这番直接的肯定,让赵刚都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像林川这样的技术狂人,眼里应该只有钢铁和机器。

  “林总工过奖。”

  “我只是觉得,再好的武器,也要看在谁手里。“

  ”战士们不识字,看不懂手册,这本身就是对兵工厂心血的最大浪费。”

  “说得好!”

  林川赞许地点点头,他太喜欢这种务实的态度了。

  “浪费,是最大的犯罪。“

  ”我们的子弹、炮弹,都是拿命换来的,绝不能因为操作不当而白白打出去。”

  他转向赵刚,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不过,传统的扫盲方法,太慢了。”

  “一个战士从认识‘一二三’到能看懂一本武器手册,至少要半年。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

  “那林总工的意思是?”

  赵刚的心提了起来,他知道,关键的来了。

  “我们的扫盲,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林川说道。

  “我们不是要培养文学家,而是要培养能看懂说明书、会按标准流程操作的合格技术兵。”

  “所以,我们的教材,必须和军事训练,和我们手里的武器,紧密结合!”

  林川随手从旁边的机床上拿起一块擦机器的破布,在满是油污的地面上,一边画一边说。

  “传统的识字,是教‘天、地、人’。我们的识字,就教‘枪、炮、弹’!”

  “传统的算术,是教‘一加一等于二’。我们的算术,就教‘距离三百米,标尺调到六,提前量加二’!”

  “我们要创造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

  林川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称之为——‘军事化速成识字法’!”

  军事化速成识字法?

  赵刚咀嚼着这个新奇的词汇,眼睛在镜片后面越睁越大。

  他感觉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正在他面前轰然洞开。

  “林总工,您能具体说说吗?”

  他的呼吸都有些急促。

  “很简单。”

  林川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

  “我们不学那些用不上的东西。“

  ”第一步,就是把所有武器装备、战术口令的常用字,全部整理出来。大概有五百个。”

  “然后,我们放弃传统的笔画教学,直接采用‘拼音’!”

  “拼音?”

  赵刚一愣,这个概念他懂,是用来给汉字注音的。

  “没错,就是拼音!”林川肯定道。

  “但是,我们要搞一套我们自己的‘军事拼音’!”

  “比如,声母‘b’,我们不教‘广播’的‘播’,我们教‘步枪’的‘步’,b-u-步!旁边再画上一把‘八一式’的简笔画。”

  “韵母‘ao’,我们不教‘棉袄’的‘袄’,我们教‘大炮’的‘炮’,p-ao-炮!旁边就画一门七五步兵炮!”

  “把抽象的字母,和战士们每天摸、每天看的武器直接挂钩!“

  ”让他们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就在熟悉自己的武器!”

  “学会拼音,这五百个字,就等于全部认识!看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就能拼出来!”

  “第二步,是算术。”

  “我们的算术,也只教最实用的。加减乘除,还有最基础的几何,比如角度、距离的换算。”

  “教材,就用《简易射击诸元手册》!把里面的公式,掰开了,揉碎了,变成一道道应用题!”

  “例题一:我军阵地位于山头A,鬼子机枪阵地位于山头b,两地直线距离四百米,山头b比山头A高五十米,求我军六零迫击炮的射击仰角应该是多少?”

  “例题二:一辆鬼子卡车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向我方阵地驶来,我方反坦克手位于侧翼一百米处,求发射40毫米破甲枪榴弹时,需要预留多少提前量?”

  “让战士们在学算术的时候,就在脑子里进行实战演练!“

  ”让他们明白,自己算的每一个数字,都关系到能不能打中鬼子,关系到战友的生死!”

  林川的这番话,没有一个复杂的词汇,却让赵刚的大脑一片空白。

  他彻底被震撼了。

  他自诩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对教育学、心理学都有所涉猎。

  可他从未想过,教育,可以这样搞!

  这不是简单的识字扫盲。

  这是在用最直接、最功利、最有效的方式,对一整个军队的思维模式,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造!

  它把“学习”和“生存”这两个最原始的驱动力,完美地绞合在一起。

  为了活下去,为了打胜仗,你就必须学会这些!

  这套方法,简直就是为战争量身定做的!

  “林总工……”赵刚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此刻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李云龙那样的浑人,会对林川言听计从。

  为什么陈更旅长那样深沉的战略家,会把整个旅的未来都押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因为他看到的,永远比别人远一步,不,是远十步!

  林川摆了摆手。

  “赵政委,这个方案,你觉得可行吗?”

  “可行!太可行了!”

  赵刚用力点头,镜片后的眼睛里闪动着近乎狂热的光芒。

  “林总工,我请求您,由您来主导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我给您当助手,给您打下手!”

  他知道,只有林川,才能把这套“军事化速成识字法”的精髓,完美地呈现出来。

  “可以。”林川爽快地答应。

  “你负责提供政工方面的支持,比如挑选合适的助教,组织战士学习。我负责技术内容。”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

  “这样吧,你给我三天时间。“

  ”三天后,我给你第一版的《新一团军事速成识字课本》和配套的《军用数学手册》。”

  “三天?”赵刚又是一惊。

  “林总工,这工作量太大了,您……”

  “放心。”

  林川打断他,脸上露出一丝技术狂人特有的自信。

  “我画图纸,一向很快。”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另外,我还有一个要求。”

  “林总工您请说!”

  “你的扫盲班,不能只在新一团搞。”

  林川的目光看向远方,那里是孔捷和程瞎子的驻地方向。

  “要搞,就在我们三八六旅,三个加强团,三万人,一起搞!”

  “我要让‘有文化的兵,才能打胜仗’这个观念,成为我们‘太行雄师’的共识!”

  “同时!”

  林川的语气加重。

  “我希望你能和刘振华政委多沟通。他的‘后勤工程化管理’,和你的‘军事化教育’,本质上是一回事。”

  “一个是改造我们的后勤系统,一个是改造我们的士兵大脑。”

  “这两件事,就是我们‘愚公三期’能够成功的软件基础!是比三千吨水压机更重要的东西!”

  赵刚肃然起敬。

  他彻底明白林川的宏伟布局。

  这是一个以技术为骨架,以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教育为血肉的,庞大到令人战栗的建国蓝图。

  而他,赵刚,有幸成为这个伟大工程中的一个关键齿轮。

  “是!林总工!”赵刚挺直了胸膛,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我保证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