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的工具棚里弥漫着一股福尔马林和铁锈混合的怪味,浓烈刺鼻,像无数亡魂在耳畔低语,又似冰冷的针尖扎进鼻腔深处。
木板缝隙间渗入的晨风带着湿冷的霉气,拂过我的脸颊时,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我蜷缩在堆满废弃花圈的角落,双眼紧闭,但我的脑海里,整个世界却前所未有地清晰——金手指正在我颅内以毫秒为单位,一遍遍地预演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一幅幅画面如精确的蓝图般展开:清晨六点十五分,一辆深灰色的押运车会准时停在后巷入口,引擎的轰鸣在寂静的黎明中显得格外突兀,那声音像钝刀刮过耳膜,撕开夜的薄纱。
车门打开,两名守卫,一高一矮。
高的那个,左撇子,习惯用右手扶着腰间的枪套,这是紧张时的下意识动作;矮的那个,则会立刻去操作后备箱的担架升降器。
他们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八分钟。
这是“静默堂”运输流程铁一般的纪律。
我的指尖冰凉,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
可就在这死寂中,我听见自己血液在耳道里缓慢流动的嗡鸣,如同地下暗河。
但我知道,在不远处的冷藏车里,那个被注入了温水的人偶,正通过李聋子特制的微型仪器,稳定地模拟着每分钟四十二次的心跳。
那是“静服态”下,我的心跳频率。
金手指甚至为我计算出了人偶内部温水的体温衰减曲线,确保在守卫用体温计接触它皮肤的那一刻,读数会精准地落在35.8摄氏度——一个符合深度静默、但生命尚未完全流逝的临界值。
顾昭亭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
凌晨两点,他像个幽灵,穿着橙色的环卫工制服,将那封伪造的“总部紧急变更令”塞进了中转站值班室的投递箱。
那封信,是李聋子呕心沥血的杰作。
他用老K曾经签发“静默令”的电子模板,通过金手指提供的海量数据,完美复刻了老K的笔迹、签名的压力习惯、墨迹在特定纸张上的扩散率,甚至连总部专用信纸因受潮而产生的细微卷曲弧度都分毫不差。
没人会怀疑它的真伪。
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被拉长的冰丝,勒得我喘不过气。
心跳声在胸腔里越来越沉,仿佛被压在深海之下。
六点十四分,远处传来模糊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碾过潮湿的沥青路面,震得我脚下的木板微微发颤。
我猛地睁开眼,瞳孔收缩,透过工具棚木板的缝隙向外望去。
来了。
一辆深灰色的押运车,和我预演中看到的一模一样,缓缓停在了后巷口。
车灯像两只冷漠的眼睛,刺破了黎明的薄雾,光晕中浮尘如灰烬般飘舞。
车门打开,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走了下来。
高的那个果然用右手扶住了枪套,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矮的那个径直走向车尾,靴子踩在碎石上发出沙沙的脆响。
一切都按照剧本在上演。
他们看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伪装成殡仪馆工作人员的顾昭亭。
顾昭亭神情木然,指了指停在暗门边的担架。
那担架上,覆盖着白布的“我”,正无声无息地躺着。
担架之下,藏着我们计划的核心——一个电磁干扰器。
守卫没有多言,例行公事。
矮个子拿出一个便携式扫描仪,在白布上扫过。
我看到他手里的仪器屏幕亮起,显示出一行数据:“呼吸:微弱,心率:42”。
他点了点头,与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表示一切正常。
就在扫描仪启动的瞬间,担架夹层里的电磁干扰器被同步激活了。
一股无形的脉冲瞬间扩散,押运车内的无线电通讯系统立刻陷入一片死寂的雪花屏。
他们没有察觉。
两人合力将担架抬上押运车的升降台,随着一声轻微的机械运作声,升降台缓缓升起,将“我”送入了车厢内部。
车门关闭,引擎再次发动。
押运车调转方向,驶离了殡仪馆后巷,消失在晨雾弥漫的街道尽头。
我立刻从角落里钻出来,和顾昭亭对视一眼,无需言语,他已经启动了摩托车。
我跨上后座,冰冷的空气灌入我的肺里,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无数细小的玻璃渣在气管中摩擦。
引擎的轰鸣在耳膜上震动,风裹挟着江边的湿气扑打在脸上,皮肤传来微微的刺麻感。
我们没有跟得太近,真正的眼睛,是李聋子嵌在假心跳发生器里的那个微型GPS。
我的手机屏幕上,一个红点正在稳定地移动。
车行了大概二十分钟,红点偏离了主干道,驶向了镇子外面那片早已废弃的码头。
码头上空荡荡的,只有几排锈迹斑斑的集装箱,像沉默的钢铁巨兽蹲伏在晨光中。
铁皮边缘被风蚀出锯齿状的裂口,偶尔传来金属因温差而扭曲的“吱呀”声,如同巨兽的低喘。
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的腥味和柴油的恶臭,混杂着铁锈氧化后那种金属腐烂般的酸涩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像吞下了一块陈年的铁片。
那辆押运车最终停在了一艘破旧的货船旁边,船身吃水很深,布满了褐色的锈迹,仿佛一头搁浅的垂死鲸鱼。
我和顾昭亭弃了车,借着集装箱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伏过去。
脚步踩在湿漉漉的碎石与油污混合的地面上,鞋底发出轻微的“吧唧”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那艘沉睡的铁棺。
押运车的后备箱打开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男人从船上走下来,他应该是这次交接的“接收员”。
他手里拿着一个记录板,正在和押运守卫核对编号。
就在这时,我的瞳孔骤然收缩。
金手指捕捉到了一个被无限放大的细节——当那个接收员弯腰检查担架上的标签时,他的白大褂袖口向上滑了一截,露出了一小段手腕。
那里的皮肤上,赫然刻着七道平行的、深刻的伤疤。
七道刻痕。
我脑中瞬间闪过老K那条银链上挂着的七枚铜铃。
是他的人,老K最信任的直属副手,代号“守铃”。
我感到一阵从骨髓里渗出的寒意,顺着脊椎一路爬升,指尖不自觉地蜷缩起来。
这次交接的规格,远比我想象的要高。
他们不是要把我转移到另一个“静默堂”分部,他们是要直接唤醒我。
果然,守铃伸手,用戴着手套的指尖触碰了一下人偶的脸颊,然后用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低语:“体温偏低,但可用。”随即,他抬起头,对押运守卫下令:“注入唤醒剂。”
就是现在。
我向顾昭亭打了个手势。第二阶段,启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几公里外的李聋子,通过远程指令,切断了假心跳发生器的信号。
“滴——滴——滴——哔——”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划破了码头的死寂,像一把钢锯猛地锯开空气。
押运守卫身上的一个便携监控仪发出了尖锐的长鸣,屏幕上原本平稳的心率曲线瞬间变成了一条直线。
“生命体征消失!”
守铃猛地后退一步,眼神里充满了惊骇和难以置信。
押运车里那个高个子司机也冲了下来,对着守铃怒吼:“怎么回事?你们杀了她?!”
混乱,正是我们需要的混乱。
一道黑影从我们身旁的集装箱顶端一跃而下,顾昭亭如猎豹般落地无声,一个迅猛的手刀精准地劈在司机的后颈,对方哼都没哼一声就软倒在地。
我则趁机从集装箱后冲出,手腕一抖,将一枚小小的录音笔准确地扔进了敞开的后备箱。
录音笔在金属车厢里翻滚,清脆的碰撞声中,一个沙哑而熟悉的声音开始循环播放:
“模型社,错了……她不是她……模型社,错了……她不是她……”
那是老K在广播里的声音。
守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的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颤抖,手下意识地伸向腰间,似乎要去拔枪。
但他的动作僵住了,因为一阵更巨大、更令人心悸的异响,从他身后的货船内部传来。
那是船体金属结构被撕裂时发出的呻吟,像是巨兽在垂死前的哀嚎,伴随着“嘎吱——轰隆”的闷响,整艘船开始倾斜。
李聋子早已像水鬼一样潜入了船底,在三个关键的承重位置凿开了裂缝。
冰冷的江水正疯狂地涌入船舱,浪花拍打船体的声音越来越密集,像无数只手在拍打铁棺的内壁。
守铃踉跄着后退,脚下不稳,重重地摔倒在湿滑的甲板上。
那枚还在播放的录音笔,正好滚到了他的脚边。
老K的声音再一次清晰地响起,像一句来自地狱的审判:
“你来听我说完吗?”
他猛地抬头,越过混乱的人群,看到了我。
我正站在缓缓下沉的船沿上,晨曦的微光勾勒出我的轮廓。
我的眼神里没有恐惧,没有慌乱,只有一片清醒如白昼的冰冷。
船彻底沉没之前,我们拿走了押运车里所有的运输记录和交接文件。
守铃和他的手下,连同那两个押运守卫,都随着那艘巨大的铁棺材,被拖入了江底的黑暗。
江面上,只剩下几个越来越小的气泡。
木板缝隙间渗入的晨风带着湿冷的霉气,拂过我的脸颊时,激起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
我蜷缩在堆满废弃花圈的角落,双眼紧闭,但我的脑海里,整个世界却前所未有地清晰——金手指正在我颅内以毫秒为单位,一遍遍地预演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一幅幅画面如精确的蓝图般展开:清晨六点十五分,一辆深灰色的押运车会准时停在后巷入口,引擎的轰鸣在寂静的黎明中显得格外突兀,那声音像钝刀刮过耳膜,撕开夜的薄纱。
车门打开,两名守卫,一高一矮。
高的那个,左撇子,习惯用右手扶着腰间的枪套,这是紧张时的下意识动作;矮的那个,则会立刻去操作后备箱的担架升降器。
他们停留的时间,不会超过八分钟。
这是“静默堂”运输流程铁一般的纪律。
我的指尖冰凉,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
可就在这死寂中,我听见自己血液在耳道里缓慢流动的嗡鸣,如同地下暗河。
但我知道,在不远处的冷藏车里,那个被注入了温水的人偶,正通过李聋子特制的微型仪器,稳定地模拟着每分钟四十二次的心跳。
那是“静服态”下,我的心跳频率。
金手指甚至为我计算出了人偶内部温水的体温衰减曲线,确保在守卫用体温计接触它皮肤的那一刻,读数会精准地落在35.8摄氏度——一个符合深度静默、但生命尚未完全流逝的临界值。
顾昭亭已经完成了他的任务。
凌晨两点,他像个幽灵,穿着橙色的环卫工制服,将那封伪造的“总部紧急变更令”塞进了中转站值班室的投递箱。
那封信,是李聋子呕心沥血的杰作。
他用老K曾经签发“静默令”的电子模板,通过金手指提供的海量数据,完美复刻了老K的笔迹、签名的压力习惯、墨迹在特定纸张上的扩散率,甚至连总部专用信纸因受潮而产生的细微卷曲弧度都分毫不差。
没人会怀疑它的真伪。
现在,我们只需要等待。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被拉长的冰丝,勒得我喘不过气。
心跳声在胸腔里越来越沉,仿佛被压在深海之下。
六点十四分,远处传来模糊的引擎声,由远及近,碾过潮湿的沥青路面,震得我脚下的木板微微发颤。
我猛地睁开眼,瞳孔收缩,透过工具棚木板的缝隙向外望去。
来了。
一辆深灰色的押运车,和我预演中看到的一模一样,缓缓停在了后巷口。
车灯像两只冷漠的眼睛,刺破了黎明的薄雾,光晕中浮尘如灰烬般飘舞。
车门打开,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走了下来。
高的那个果然用右手扶住了枪套,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矮的那个径直走向车尾,靴子踩在碎石上发出沙沙的脆响。
一切都按照剧本在上演。
他们看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伪装成殡仪馆工作人员的顾昭亭。
顾昭亭神情木然,指了指停在暗门边的担架。
那担架上,覆盖着白布的“我”,正无声无息地躺着。
担架之下,藏着我们计划的核心——一个电磁干扰器。
守卫没有多言,例行公事。
矮个子拿出一个便携式扫描仪,在白布上扫过。
我看到他手里的仪器屏幕亮起,显示出一行数据:“呼吸:微弱,心率:42”。
他点了点头,与同伴交换了一个眼神,表示一切正常。
就在扫描仪启动的瞬间,担架夹层里的电磁干扰器被同步激活了。
一股无形的脉冲瞬间扩散,押运车内的无线电通讯系统立刻陷入一片死寂的雪花屏。
他们没有察觉。
两人合力将担架抬上押运车的升降台,随着一声轻微的机械运作声,升降台缓缓升起,将“我”送入了车厢内部。
车门关闭,引擎再次发动。
押运车调转方向,驶离了殡仪馆后巷,消失在晨雾弥漫的街道尽头。
我立刻从角落里钻出来,和顾昭亭对视一眼,无需言语,他已经启动了摩托车。
我跨上后座,冰冷的空气灌入我的肺里,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像无数细小的玻璃渣在气管中摩擦。
引擎的轰鸣在耳膜上震动,风裹挟着江边的湿气扑打在脸上,皮肤传来微微的刺麻感。
我们没有跟得太近,真正的眼睛,是李聋子嵌在假心跳发生器里的那个微型GPS。
我的手机屏幕上,一个红点正在稳定地移动。
车行了大概二十分钟,红点偏离了主干道,驶向了镇子外面那片早已废弃的码头。
码头上空荡荡的,只有几排锈迹斑斑的集装箱,像沉默的钢铁巨兽蹲伏在晨光中。
铁皮边缘被风蚀出锯齿状的裂口,偶尔传来金属因温差而扭曲的“吱呀”声,如同巨兽的低喘。
空气中弥漫着江水的腥味和柴油的恶臭,混杂着铁锈氧化后那种金属腐烂般的酸涩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像吞下了一块陈年的铁片。
那辆押运车最终停在了一艘破旧的货船旁边,船身吃水很深,布满了褐色的锈迹,仿佛一头搁浅的垂死鲸鱼。
我和顾昭亭弃了车,借着集装箱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潜伏过去。
脚步踩在湿漉漉的碎石与油污混合的地面上,鞋底发出轻微的“吧唧”声,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动那艘沉睡的铁棺。
押运车的后备箱打开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男人从船上走下来,他应该是这次交接的“接收员”。
他手里拿着一个记录板,正在和押运守卫核对编号。
就在这时,我的瞳孔骤然收缩。
金手指捕捉到了一个被无限放大的细节——当那个接收员弯腰检查担架上的标签时,他的白大褂袖口向上滑了一截,露出了一小段手腕。
那里的皮肤上,赫然刻着七道平行的、深刻的伤疤。
七道刻痕。
我脑中瞬间闪过老K那条银链上挂着的七枚铜铃。
是他的人,老K最信任的直属副手,代号“守铃”。
我感到一阵从骨髓里渗出的寒意,顺着脊椎一路爬升,指尖不自觉地蜷缩起来。
这次交接的规格,远比我想象的要高。
他们不是要把我转移到另一个“静默堂”分部,他们是要直接唤醒我。
果然,守铃伸手,用戴着手套的指尖触碰了一下人偶的脸颊,然后用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声音低语:“体温偏低,但可用。”随即,他抬起头,对押运守卫下令:“注入唤醒剂。”
就是现在。
我向顾昭亭打了个手势。第二阶段,启动。
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几公里外的李聋子,通过远程指令,切断了假心跳发生器的信号。
“滴——滴——滴——哔——”
刺耳的警报声瞬间划破了码头的死寂,像一把钢锯猛地锯开空气。
押运守卫身上的一个便携监控仪发出了尖锐的长鸣,屏幕上原本平稳的心率曲线瞬间变成了一条直线。
“生命体征消失!”
守铃猛地后退一步,眼神里充满了惊骇和难以置信。
押运车里那个高个子司机也冲了下来,对着守铃怒吼:“怎么回事?你们杀了她?!”
混乱,正是我们需要的混乱。
一道黑影从我们身旁的集装箱顶端一跃而下,顾昭亭如猎豹般落地无声,一个迅猛的手刀精准地劈在司机的后颈,对方哼都没哼一声就软倒在地。
我则趁机从集装箱后冲出,手腕一抖,将一枚小小的录音笔准确地扔进了敞开的后备箱。
录音笔在金属车厢里翻滚,清脆的碰撞声中,一个沙哑而熟悉的声音开始循环播放:
“模型社,错了……她不是她……模型社,错了……她不是她……”
那是老K在广播里的声音。
守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他的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颤抖,手下意识地伸向腰间,似乎要去拔枪。
但他的动作僵住了,因为一阵更巨大、更令人心悸的异响,从他身后的货船内部传来。
那是船体金属结构被撕裂时发出的呻吟,像是巨兽在垂死前的哀嚎,伴随着“嘎吱——轰隆”的闷响,整艘船开始倾斜。
李聋子早已像水鬼一样潜入了船底,在三个关键的承重位置凿开了裂缝。
冰冷的江水正疯狂地涌入船舱,浪花拍打船体的声音越来越密集,像无数只手在拍打铁棺的内壁。
守铃踉跄着后退,脚下不稳,重重地摔倒在湿滑的甲板上。
那枚还在播放的录音笔,正好滚到了他的脚边。
老K的声音再一次清晰地响起,像一句来自地狱的审判:
“你来听我说完吗?”
他猛地抬头,越过混乱的人群,看到了我。
我正站在缓缓下沉的船沿上,晨曦的微光勾勒出我的轮廓。
我的眼神里没有恐惧,没有慌乱,只有一片清醒如白昼的冰冷。
船彻底沉没之前,我们拿走了押运车里所有的运输记录和交接文件。
守铃和他的手下,连同那两个押运守卫,都随着那艘巨大的铁棺材,被拖入了江底的黑暗。
江面上,只剩下几个越来越小的气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