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在我身后彻底关上的那一刻,世界被分割成两半。
外面是喧嚣的、流动的、活生生的人间,而我这里,是精心伪造的坟墓。
我不再踏出供销社小屋一步。
每天,当时钟的指针指向固定的时刻,我会启动李聋子改装过的那台老旧心电图机。
微弱而规律的电流声在死寂的空气里响起,像一只金属昆虫在耳道深处低鸣,伴随着线路轻微的震颤,传导出模拟的“心跳”信号,无声地汇入阿九他们的监控网络。
那不是我的心跳,而是一段被判了死刑的,虚假的生命体征。
生存的第一课,是学会如何“死”得更彻底。
镜子是我唯一的老师,也是最严苛的看客。
我掐住自己的大腿,皮肉下的刺痛像是烧红的铁丝钻了进来,肌肉纤维在神经末梢炸开一串细小的火花,但我死死盯着镜中的脸,命令每一块肌肉都保持松弛。
眉毛不能皱,嘴唇不能抿,甚至连眼球深处最细微的战栗,都必须被强行抚平——仿佛那双眼睛只是两粒蒙尘的玻璃珠,嵌在没有知觉的脸上。
这是“脑死亡模型”的第一步:切断痛觉与表情的本能连接。
接着是呼吸。
我用盆里的冷水猛地泼向自己的脸,冰冷的刺激像一记耳光,水珠顺着额角滑落,划过颧骨时留下针尖般的寒意,鼻腔被冷气刺得发酸,肺部本能地收缩,企图攫取更多空气。
但我必须稳住,保持呼吸的频率不增不减,胸膛的起伏微弱如枯叶在风中轻颤,仿佛我只是一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的躯壳。
一次,两次,直到我的肺部开始灼痛,像被无形的铁钳夹紧,直到镜子里的那张脸,在水珠下显得陌生而麻木,眼白泛着青灰,嘴唇微微发紫。
顾昭亭端着饭碗进来时,正好看见我浑身湿透,面无表情地盯着镜子。
他把碗重重地放在桌上,瓷底与木面碰撞出一声闷响,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焦虑:“你别练了,再练下去,你真的快把自己练没了。”
我转过头,扯出一个僵硬的,或者说,根本算不上笑的表情。
“没了才好。”我轻轻地说,声音因为长时间的静默而有些沙哑,像砂纸磨过干裂的树皮,“我要让他们相信,LWZ-07不仅死了,甚至连做梦的本能都丧失了。”
我的金手指像一台永不停歇的精密仪器,持续记录着阿九那边的监听频率。
数据显示,他们有一个固定的校验程序。
每隔四十八小时,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向我的“身体”注入一针微量的肾上腺素。
他们要看的,不是心跳的剧烈波动,而是人在受到突来刺激时,最原始的、无法伪装的神经本能反应。
哪怕只是一次极轻微的肌肉颤抖,或是瞳孔的瞬间收缩,都足以让他们判定我还“活着”。
他们想用科学来验证我的死亡,那我就用更精密的科学,为他们打造一个完美的死亡骗局。
李聋子送来的那台废弃心电图机里,储存着一段他从县医院弄来的数据。
那是位肺癌晚期老人临终前最后三小时的生命体征图谱,波形缓慢衰减,像一支燃尽的蜡烛在风中最后摇曳。
我将这段充满了衰败与终结的数据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混入我每日播放的假信号里。
它成了我死亡乐章里最悲怆,也最真实的一个音符。
然后,我开始等待。
等待那四十八小时一次的“真实性校验”。
根据金手指的计算,肾上腺素的注入时间点,误差不会超过五秒。
我需要的,就是在这五秒之内,完成我的反向欺骗。
我从姥爷的旧病历里找到了我需要的东西——癫痫。
不是真正的癫痫,而是一种由特定药物引发的,在脑电波上呈现为“癫痫样”的神经崩溃信号。
这种信号的特征是短暂、剧烈、混乱,紧接着是长时间的平直线,代表着神经元的彻底衰竭。
这在他们看来,只会是残留药物与肾上腺素产生了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了神经系统的彻底崩盘。
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被外力摧毁的“死亡”。
那一晚,我能想象到阿九在监控屏幕前看到的景象。
代表着“LWZ-07”的生命曲线,在某个瞬间突兀地爆起一团杂乱无章的毛刺,像被投入火中的干柴,疯狂燃烧了最后几秒,然后“啪”地一下,彻底熄灭,归于永恒的水平。
监控终端上弹出的分析报告冰冷而客观:“LWZ-07出现不可逆脑损伤,生理活性极低,建议转入长期封存。”
我甚至能感觉到阿九的目光,穿透了屏幕,落在我这具“尸体”上。
他盯着那条平直的线,很久,很久,却没有在那份封存签批单上落下名字。
他还在怀疑什么?
答案很快就来了,以一种我最不愿意见到的方式。
那天下午,供销社的门缝里被塞进了一张小纸条,是作业本上撕下来的一角。
我捡起来,上面是小石头歪歪扭扭的字迹:“林姐姐,他们要叫醒你。”
叫醒?我已经“死”了,怎么叫醒?
我的心猛地一沉,一种熟悉的冰冷感从脊椎骨蔓延开来,像蛇沿着骨缝缓缓爬升。
小石头
外面是喧嚣的、流动的、活生生的人间,而我这里,是精心伪造的坟墓。
我不再踏出供销社小屋一步。
每天,当时钟的指针指向固定的时刻,我会启动李聋子改装过的那台老旧心电图机。
微弱而规律的电流声在死寂的空气里响起,像一只金属昆虫在耳道深处低鸣,伴随着线路轻微的震颤,传导出模拟的“心跳”信号,无声地汇入阿九他们的监控网络。
那不是我的心跳,而是一段被判了死刑的,虚假的生命体征。
生存的第一课,是学会如何“死”得更彻底。
镜子是我唯一的老师,也是最严苛的看客。
我掐住自己的大腿,皮肉下的刺痛像是烧红的铁丝钻了进来,肌肉纤维在神经末梢炸开一串细小的火花,但我死死盯着镜中的脸,命令每一块肌肉都保持松弛。
眉毛不能皱,嘴唇不能抿,甚至连眼球深处最细微的战栗,都必须被强行抚平——仿佛那双眼睛只是两粒蒙尘的玻璃珠,嵌在没有知觉的脸上。
这是“脑死亡模型”的第一步:切断痛觉与表情的本能连接。
接着是呼吸。
我用盆里的冷水猛地泼向自己的脸,冰冷的刺激像一记耳光,水珠顺着额角滑落,划过颧骨时留下针尖般的寒意,鼻腔被冷气刺得发酸,肺部本能地收缩,企图攫取更多空气。
但我必须稳住,保持呼吸的频率不增不减,胸膛的起伏微弱如枯叶在风中轻颤,仿佛我只是一具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的躯壳。
一次,两次,直到我的肺部开始灼痛,像被无形的铁钳夹紧,直到镜子里的那张脸,在水珠下显得陌生而麻木,眼白泛着青灰,嘴唇微微发紫。
顾昭亭端着饭碗进来时,正好看见我浑身湿透,面无表情地盯着镜子。
他把碗重重地放在桌上,瓷底与木面碰撞出一声闷响,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焦虑:“你别练了,再练下去,你真的快把自己练没了。”
我转过头,扯出一个僵硬的,或者说,根本算不上笑的表情。
“没了才好。”我轻轻地说,声音因为长时间的静默而有些沙哑,像砂纸磨过干裂的树皮,“我要让他们相信,LWZ-07不仅死了,甚至连做梦的本能都丧失了。”
我的金手指像一台永不停歇的精密仪器,持续记录着阿九那边的监听频率。
数据显示,他们有一个固定的校验程序。
每隔四十八小时,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向我的“身体”注入一针微量的肾上腺素。
他们要看的,不是心跳的剧烈波动,而是人在受到突来刺激时,最原始的、无法伪装的神经本能反应。
哪怕只是一次极轻微的肌肉颤抖,或是瞳孔的瞬间收缩,都足以让他们判定我还“活着”。
他们想用科学来验证我的死亡,那我就用更精密的科学,为他们打造一个完美的死亡骗局。
李聋子送来的那台废弃心电图机里,储存着一段他从县医院弄来的数据。
那是位肺癌晚期老人临终前最后三小时的生命体征图谱,波形缓慢衰减,像一支燃尽的蜡烛在风中最后摇曳。
我将这段充满了衰败与终结的数据截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混入我每日播放的假信号里。
它成了我死亡乐章里最悲怆,也最真实的一个音符。
然后,我开始等待。
等待那四十八小时一次的“真实性校验”。
根据金手指的计算,肾上腺素的注入时间点,误差不会超过五秒。
我需要的,就是在这五秒之内,完成我的反向欺骗。
我从姥爷的旧病历里找到了我需要的东西——癫痫。
不是真正的癫痫,而是一种由特定药物引发的,在脑电波上呈现为“癫痫样”的神经崩溃信号。
这种信号的特征是短暂、剧烈、混乱,紧接着是长时间的平直线,代表着神经元的彻底衰竭。
这在他们看来,只会是残留药物与肾上腺素产生了不可预知的化学反应,最终导致了神经系统的彻底崩盘。
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被外力摧毁的“死亡”。
那一晚,我能想象到阿九在监控屏幕前看到的景象。
代表着“LWZ-07”的生命曲线,在某个瞬间突兀地爆起一团杂乱无章的毛刺,像被投入火中的干柴,疯狂燃烧了最后几秒,然后“啪”地一下,彻底熄灭,归于永恒的水平。
监控终端上弹出的分析报告冰冷而客观:“LWZ-07出现不可逆脑损伤,生理活性极低,建议转入长期封存。”
我甚至能感觉到阿九的目光,穿透了屏幕,落在我这具“尸体”上。
他盯着那条平直的线,很久,很久,却没有在那份封存签批单上落下名字。
他还在怀疑什么?
答案很快就来了,以一种我最不愿意见到的方式。
那天下午,供销社的门缝里被塞进了一张小纸条,是作业本上撕下来的一角。
我捡起来,上面是小石头歪歪扭扭的字迹:“林姐姐,他们要叫醒你。”
叫醒?我已经“死”了,怎么叫醒?
我的心猛地一沉,一种熟悉的冰冷感从脊椎骨蔓延开来,像蛇沿着骨缝缓缓爬升。
小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