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暗流涌动——战术的转变-《红警之钢铁洪流从抗战到星辰大海》

  太行山的深秋,白昼短暂。当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恋恋不舍地掠过“一线天”隘口两侧狰狞的岩壁,将斑驳的光影投在阵地前那片尸骸枕藉、焦土遍布的开阔地时,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便如同浓稠的墨汁,迅速弥漫了整个磐石谷。持续了两日的震天杀声、枪炮轰鸣,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骤然掐断,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突如其来的宁静,并非休战的和解,反而比激烈的战斗更让人心悸。它像一张拉满的弓,绷紧的弦上,蓄积着更致命的杀机。

  日军吉田中队的临时营地里,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没有了往日胜利在望时的喧嚣,只有伤兵压抑的呻吟声、军官压低嗓音的斥责声,以及士兵们沉重而疲惫的脚步声。篝火旁,士兵们机械地咀嚼着干粮,脸上没有了出征时的狂傲,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恐惧、迷茫和深深的疲惫。白天的战斗,尤其是那辆神秘武器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如同噩梦般萦绕在每个人心头。那撕碎人体的金属风暴、瞬间蒸发的机枪阵地,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阴影。

  中央最大的帐篷里,吉田正一像一头困兽,焦躁地来回踱步。煤油灯的光晕将他扭曲的身影投在帐篷布上,晃动不休。他脚下,是那份刚刚统计出来的、触目惊心的伤亡报告。仅仅两天的进攻,特别是今天上午那短短十几分钟的遭遇,就让他的中队减员近四分之一,其中阵亡和重伤者居多,损失的重机枪和骨干士兵更是难以弥补。正面强攻的代价,高昂到他无法承受,也彻底打碎了他速战速决的幻想。每一下脚步声,都重重地敲打在地面上,也敲打在一旁垂手肃立、大气不敢出的参谋们心上。

  “八嘎……八嘎呀路!”吉田猛地停下脚步,血红的眼睛扫过面前的参谋们,声音因极度的愤怒和挫败感而嘶哑,“谁能告诉我!那到底是什么武器?!什么样的炮,能有那样的射速?!什么样的机枪,能那样摧毁皇军的工事?!”

  帐篷内一片死寂。参谋们低着头,无人能给出答案。这种未知,比明确的强大更令人恐惧。

  一名资深参谋硬着头皮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说道:“中队长阁下,从毁伤效果和弹道判断,极可能是某种……我们未知的大口径自动炮,或者……是苏俄援助的特殊装备。支那人将其隐蔽得极好,我们无法锁定其位置。”

  “废物!”吉田一拳砸在简易木桌上,“无法锁定?难道就任由它屠杀帝国的勇士吗?!”

  另一名参谋谨慎地开口:“阁下,正面强攻,‘一线天’地势太过险要,支那人工事坚固,又有那神秘武器助阵,代价确实太大。或许……我们应该改变策略。”

  吉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参谋说得对。他走到铺着地图的桌前,手指重重地点在“一线天”上,目光阴鸷地扫过两侧连绵的山岭。

  “吉田的困境与判断:”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分析,既是对部下,也是对自己说:“支那人火力强大,特别是那件秘密武器,防守严密。但他们兵力有限,这是肯定的!他们擅长依托工事防御,这是土八路的一贯伎俩。但是!”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日军固有的优越感,“他们缺乏野战经验,更不擅长夜间作战!黑夜,是掩护,也是机会!”

  “新战术出炉:” 吉田的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残忍,他做出了决定:

  1. “夜间迂回渗透!” 他的手指划过“一线天”两侧的山脊线,“挑选最精锐的士兵,组成渗透分队。放弃正面,利用夜色,从这些支那人认为不可能通过的地方摸过去!找到他们的侧后,找到他们的指挥部,找到那该死的武器阵地!里应外合,打乱他们的防御!”

  2. “侦察与疲惫战术!” 他继续部署,“白天,派出最好的狙击手和观察员,带上测距仪,给我死死盯住‘一线天’的每一寸土地,找出蛛丝马迹!晚上,组织小股部队,进行骚扰性攻击,开枪、扔手榴弹,虚张声势也行!我要让这些支那人日夜不宁,精神崩溃!看他们能撑到几时!”

  新的作战计划迅速形成命令,传达下去。日军的战争机器,开始向更阴险、更狡诈的方向转动。

  与此同时,在“一线天”后方的磐石谷指挥部里,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气氛丝毫没有放松。林烽、老赵、赵铁锤、以及刚刚从阵地上下来的各连连长,围坐在石桌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清醒和锐利。

  林烽用一根炭笔轻轻敲打着地图上“一线天”的位置,声音沉稳:“兄弟们,鬼子在正面撞得头破血流,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估计,吉田现在该醒过神来了,硬碰硬占不到便宜,他肯定会玩阴的。”

  老赵接口道,语气肯定:“支队长判断得对。鬼子白天吃了大亏,晚上很可能要摸上来。正面不好打,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绕道,搞侧翼渗透,搞背后偷袭。这是鬼子的惯用伎俩。”

  “没错。”林烽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所以,咱们不能因为赢了一仗就松懈!鬼子想夜战?想迂回?好!咱们就给他布下天罗地网,让他有来无回!”

  针对性部署立刻展开:

  1. 强化侧翼: 命令迅速下达。一连长和二连长立即抽调精锐班组,加强到“一线天”两侧制高点的原有阵地上。这些阵地位置险要,视野开阔,连夜进行加固,形成明暗结合的交叉火力点和观察哨,严格控制住所有可能通行的山脊和小路。

  2. 布设死亡陷阱: 夜色,成为了守军最好的掩护。在苏志明工程师的亲自指导下,支队的工兵排和部分民兵骨干,携带着尽可能多的地雷和制造诡雷的材料,像幽灵一样潜入“一线天”两侧的黑暗山林。他们选择日军最可能利用的植被茂密区、陡峭但可攀爬的崖壁小路、干涸的河床等地形,大规模、高密度地布设雷区。苏工特别强调了诡雷的运用:挂在树上的“礼物盒”、埋在落叶下的踏板、连接在废弃物资上的绊线……每一个陷阱都力求隐蔽和致命。雷区的位置和范围被列为最高机密,只有极少数指挥员和布设者知晓,并在地图上做出绝密标记。

  3. 潜伏哨: 在雷区的前沿、以及更远处一些关键的、易于渗透的隘口外,支队的“夜老虎”——那些经验最丰富、最沉得住气、最擅长伪装和潜伏的老兵们,被秘密派出。他们携带步枪、手榴弹和信号枪,任务是像猎豹一样,隐没在黑暗中,用耳朵和眼睛侦察敌情,提前发现日军的渗透行动,并用预定信号向后方报警,严禁擅自开火,以免暴露位置和雷区。

  4. 组建机动分队: 林烽将目光投向赵铁锤:“铁锤,给你个重要任务。从侦察排和各连挑选身手最好、最熟悉山林、最擅长夜战和近战的战士,组成一支精干的机动反击小队。你们的任务是,作为救火队,一旦潜伏哨发现敌情,或者日军渗透部队突破了前沿障碍,你们要像尖刀一样,迅速扑上去,把他们消灭在阵地前沿!同时,也要伺机而动,如果有机会,就给鬼子来个‘惊喜’!”

  “是!保证完成任务!”赵铁锤挺胸应答,眼中闪烁着兴奋和自信的光芒。他立刻开始在心里筛选队员名单。

  夜幕,如同巨大的黑色天鹅绒帷幕,彻底笼罩了太行山。山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声响,更添几分诡秘和肃杀。在日军营地,几支精心挑选的、装备精良的渗透分队,如同鬼魅般悄然集结,在夜色的掩护下,分成数股,向着“一线天”两侧那黑黢黢的、仿佛深不见底的山岭摸去。他们自以为行动诡秘,却不知,一张死亡之网,早已为他们张开。

  而在守军阵地上,强化了岗哨的战士们睁大了警惕的双眼。更远处的黑暗中,那些潜伏哨如同融入了山石草木,呼吸轻微,只有锐利的目光穿透黑暗,搜寻着任何不寻常的动静。赵铁锤的机动小队,也已准备就绪,如同弓弦上的利箭。

  寂静的深山里,暗流汹涌。一场更加考验耐心、意志和智慧的暗夜较量,即将拉开血腥的序幕。猎手与猎物的角色,或许在夜幕降临时,已然悄悄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