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太后心碎 子羽扬名-《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

  何太后的眼睛隐隐有些湿润,也开口说道。

  “大将军一片赤诚之心,哀家心中有数,还望大将军一路保重。”

  张子羽一脸复杂地望着城楼上的何太后,目光中交织着失望、眷恋与一丝不甘。

  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仿佛一字一句都带着千斤重。

  “逼我走,是发自内心,还是出于无奈?”

  何太后的瞳孔猛地一缩,像是被人戳中了心底最隐秘的角落。

  她嘴唇微微颤抖,唯唯诺诺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我……我……”

  当她无意中看到刘辩那充满怨毒的目光时,不由一愣,心中像是被狠狠刺了一下。

  她深知自己身处宫廷,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在这一瞬间,她心下一狠,咬着嘴唇,像是给自己壮胆一般说道。

  “大将军此言差矣,这是为了大汉江山永固!”

  张子羽听到这个回答,自嘲地笑了笑,那笑容中满是苦涩。

  他看着何太后,缓缓说道。

  “答应太后的事,子羽一件件都完成了。

  从护送陛下回洛阳,到守护洛阳,再到平定城外诸侯,子羽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今天这件事,也是最后一次,太后保重,后会无期。”

  说罢,张子羽猛地一拉缰绳,那黑色骏马长嘶一声,扬起阵阵尘土,向着远方奔去。

  他的背影坚定而决绝,没有丝毫停留,紧跟其后还有那些铠甲上沾满鲜血的精锐战士。

  何太后看着打马而去的张子羽,心都碎了。

  她太清楚,这句“后会无期”的份量有多重。

  曾经,她与张子羽之间有着别样的情谊。

  张子羽对她言听计从,为她排忧解难。

  可如今,这一切都在权力的纷争与猜忌中化为乌有。

  她知道,自己这一决定,或许永远失去了张子羽的忠诚与支持。

  而未来等待着她和大汉江山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她的心中涌起一阵深深的无力感和悔恨,但此刻,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城楼上,一阵寒风吹过,吹起何太后的衣角。

  她却浑然不觉,只是呆呆地望着张子羽消失的方向,久久未曾回过神来。

  张子羽的大义凛然,对大汉天子的忠诚,对大汉王朝的忠诚,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是心中感触颇深。

  百姓们望着张子羽离去的方向,眼神中满是敬佩与不舍。

  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忍不住赞叹道。

  “张子羽大将军实乃我大汉第一忠诚之士,为了大汉江山,如此的尽心尽力,抛头颅洒热血,却落得这般下场,实在令人痛心。”

  他的话语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引起周围人的共鸣,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张子羽乃大汉第一忠诚之士”的赞扬,随着他的离开,如同一阵春风,迅速在洛阳城内蔓延开来。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张子羽的忠义之举。

  从卖菜的小贩,到高谈阔论的文人墨客,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张子羽。

  而这股风潮并未就此停歇,它如同插上了翅膀,顺着往来的商队、信使,传遍了大汉十三州。

  整个大汉的疆域内,都在热烈地讨论张凝张子羽的事迹。

  人们惊叹于,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轨迹。

  从最初那个被视为人人喊打喊杀的黄巾余孽,到打的鲜卑投降,再到挺身而出护送陛下回洛阳。

  又凭借一己之力消除诸侯妄图霸占洛阳的野心,再到如今立下赫赫战功,却被朝廷无情发配边疆的大将军。

  张子羽的每一步,都像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让世人唏嘘不已。

  在长安,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道

  “想那张子羽,本是黄巾出身,却能弃暗投明,一心为大汉,如此人物,实在难得。

  可朝廷却这般对待他,实在让人寒心呐。”

  在益州,一位年轻的将领听闻张子羽的事迹后,握紧了拳头,说道。

  “张子羽将军如此忠义,朝堂却不知珍惜,这般作风,实在让人不齿。”

  在颍川书院,一名青年目光闪烁,嘴里喃喃自语。

  “张凝张子羽,没想到数年不见,你当真是踏上了自己的理想之路,真期待能与你早日相见!”

  在颍川书院,一名青年目光闪烁,嘴里喃喃自语。

  “张凝张子羽,没想到数年不见,你当真是踏上了自己的理想之路,真期待能与你早日相见!”

  另一名懒散的书生好奇地凑了过来,原本半眯着的眼睛此刻也睁开了几分,饶有兴致地问道。

  “哦?元直,你与张子羽相识?”

  徐庶点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之色,仿佛思绪一下子回到了过去,随后缓缓说道。

  “那时在洛阳见过一面,还和他打过一个赌。”

  懒散书生一听,瞬间来了兴趣,像只闻到腥味的猫,一下子精神起来,连忙追问。

  “什么赌?谁赢了?赌注又是什么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庶自嘲地笑了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洒脱,说道。

  “我输了,输得彻彻底底,心服口服。至于赌注嘛,就是我成为他身边的谋士,哈哈哈……”

  接着,徐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完完整整讲了一遍。

  懒散书生听完后,连道。

  “有趣,有趣!没想到还有这样一段故事。张子羽此人,听起来倒是有些本事。”

  徐庶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奉孝啊,要不咱俩一起去呗。凭你的本事,跟着张子羽,一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能在这乱世中掀起一番风浪。”

  郭嘉(字奉孝)却是笑着摇摇头,身子往椅背上一靠,懒洋洋地说道。

  “不去不去,师兄戏志才早就给我来过信,邀我一同辅佐此人,我都已经拒绝了。

  你想想,有师兄在,我的那些计谋只能是锦上添花,做个陪衬,我郭嘉可不甘心只做个配角。

  再等等吧,说不准哪天就会出现对我胃口的明君。

  我也期待有一天能与师兄一较高下,看看究竟谁的智谋更胜一筹。”

  徐庶无奈地摇摇头,脸上却带着一丝钦佩的笑容,说道。

  “你呀,还是这么自负,和诸葛孔明一模一样。

  不过我相信,以你们的才能,迟早会找到那个能让你们施展抱负的主公。

  只是希望到时候,你们可别错过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