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首战获全胜,威望震一方-《吴三桂称帝》

  夜袭粮草库的火光尚未完全熄灭,顺军营地的混乱便已蔓延至全域。唐通收拢残部的号令在慌乱中如同石沉大海,士兵们或四散奔逃,或争抢剩余物资,原本还算规整的营垒彻底沦为一盘散沙。天色破晓时分,山海关东门缓缓开启,李明远亲率三万大军,以吴应麒为先锋、夏国相为侧翼、穆青岚骑兵殿后,浩浩荡荡地向顺军营地发起总攻。

  “陛下有令!全军出击!降者免死,顽抗者格杀勿论!”先锋部队的号角声震彻旷野,大周士兵们士气如虹,踩着晨曦的光芒奋勇冲锋。经过数日激战,他们早已褪去初战时的青涩,眼神中满是必胜的决绝。顺军士兵本就人心惶惶,面对这般凌厉的攻势,根本无力抵抗,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仅少数死忠分子跟随唐通向西南方向逃窜。

  “穆将军!率骑兵追击唐通残部,务必重创其主力,使其无力再犯!”李明远立马于阵前,长剑直指逃窜方向,语气斩钉截铁。

  “末将遵旨!”穆青岚领命,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如同离弦之箭般疾驰而出,马蹄卷起漫天尘土,朝着唐通残部逃窜的方向追去。骑兵的冲击力势不可挡,很快便追上了溃不成军的顺军,一场单方面的碾压式追击就此展开。刀光剑影闪过,顺军士兵纷纷倒地,哀嚎声、马蹄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成为了唐通兵败的挽歌。

  激战至正午,这场决战终于落下帷幕。大周军队大获全胜,共斩杀顺军六千余人,俘虏八千余人,缴获战马三千余匹、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百余件,粮草、军械更是堆积如山。唐通仅率不足两千残部,狼狈地向李自成主力所在地逃窜,再也无力对山海关构成威胁。

  “陛下!此战大获全胜!唐通残部已被彻底击溃,仓皇西逃!”吴应麒策马奔回,脸上满是兴奋之色,高声向李明远禀报战果。

  李明远勒马远眺,看着战场上堆积如山的战利品和投降的顺军士兵,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场胜利,不仅彻底解除了山海关的正面威胁,更向天下昭示了大周政权的实力,证明了他登基抗敌的决心并非空谈。“传朕旨意,妥善安置俘虏,愿意归降者编入军中,不愿归降者发放粮草遣散回乡;战死将士厚葬立碑,家属给予抚恤;全军休整三日,庆祝胜利!”

  “陛下圣明!”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迅速传遍了山海关及周边州县。当百姓们得知大周军队击溃两万顺军、唐通狼狈逃窜的喜讯后,整个山海关都沸腾了。城中百姓自发涌上街头,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迎接凯旋的大军。青壮年们帮着士兵搬运战利品,妇女们为将士们送上热粥和茶水,老人和孩子们则围着军队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喜悦与安宁。

  “昭武帝陛下英明!有陛下在,我们再也不用怕顺军和清军了!”

  “是啊!陛下不仅守住了山海关,还减免赋税,让我们能安心过日子,这才是真正为民做主的好皇帝!”

  百姓们的赞誉声不绝于耳,纷纷跪地叩拜,高呼“陛下万岁”。李明远骑着战马,缓缓穿行在街道上,不断向百姓们挥手致意,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民心的胜利,正是有了百姓的支持,大周政权才能在绝境中站稳脚跟。

  山海关首战告捷的消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周边州县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原本在顺军、清军与大周政权之间摇摆不定的州县官员和士族乡绅,纷纷看清了局势。他们深知,李自成残暴不仁,清军异族入侵,唯有李明远的大周政权,既能抵御强敌,又能安抚百姓,是值得依附的明主。

  消息传开后的第三日,抚宁县令便率先带着县印和户籍册,率领地方士族前来山海关归附。紧接着,昌黎、卢龙、迁安等周边十余州县的官员和士族,也纷纷效仿,带着各自的城池、人口和物资前来归顺。短短数日之内,大周政权的管辖范围迅速扩大,兵力、粮草和疆域都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初步站稳了脚跟。

  李明远对前来归附的官员和士族给予了隆重的接待,不仅保留了他们的官职和利益,还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了赏赐。他在大殿上明确表示:“凡归附我大周者,既往不咎,皆可安居乐业。朕将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与诸位共同开创太平盛世!”

  前来归附的官员和士族们闻言,纷纷跪地谢恩,心中彻底放下了顾虑。昌黎士族领袖张世安感慨道:“陛下仁德布于天下,武功震慑四方,能追随陛下,是我等的福气,也是百姓的福气!我等定当尽心竭力,辅佐陛下,治理地方,不负陛下信任!”

  李明远亲自扶起张世安等人,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诸位能识大体、顺民心,归顺大周,朕心甚慰。往后,还需诸位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治理好地方,安抚好百姓,为大周的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周边州县的纷纷归附,大周政权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兵力从最初的三万余人扩充至五万余人,粮草储备充足,疆域也扩大了数倍。李明远趁机下令,在新归附的州县推行减免赋税、鼓励农耕的政策,派遣官员整顿地方治理,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很快便赢得了新归附地区百姓的拥护和支持。

  与此同时,山海关的军事防御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李明远命吴应麒率领士兵,在新归附的州县修筑防御工事,建立烽火台,与山海关形成联防体系;命穆青岚训练新归附的士兵,提升军队战斗力;命苏凝香将情报网络扩展至新归附地区及清军、顺军控制区域,及时掌握敌军动向。

  沈落雁则协助李明远处理政务,制定发展规划。她建议道:“陛下,如今大周政权初步站稳脚跟,但根基仍不稳固。当务之急,是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可在各地设立劝农官,鼓励百姓开垦荒地;设立工坊,制造军械和农具;开设学堂,培养人才,为大周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李明远深表赞同,当即采纳了沈落雁的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时间,大周境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百姓们安居乐业,士兵们士气高涨,政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而在关外的宁远城中,多尔衮得知李明远大破唐通、周边州县纷纷归附的消息后,脸色愈发阴沉。他没想到,李明远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站稳脚跟,实力还得到了如此大的提升。一名谋士小心翼翼地进言:“王爷,李明远如今羽翼渐丰,民心所向,若再让他发展下去,必将成为我大清入关的最大障碍。不如趁他根基未稳,率军进攻,一举将其覆灭!”

  多尔衮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可。李明远刚刚获胜,士气正盛,且山海关城防坚固,又有周边州县相助,此时进攻,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更何况,李自成得知唐通战败,必然会有所动作,我们不如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

  说罢,多尔衮下令:“加强对山海关的监控,密切关注李明远和李自成的动向,暂缓进攻计划。同时,派人联络蒙古部落,争取他们的支持,为后续入关做准备。”

  在李自成的大营中,唐通率领残部狼狈逃回,跪地向李自成请罪。李自成得知两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气得暴跳如雷,当即下令将唐通打入大牢,随后便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吴三桂小儿,竟敢如此猖獗!本王定要亲率大军,踏平山海关,将其碎尸万段!”

  但将领们纷纷劝阻,认为此时不宜贸然进攻。一来,大军刚刚攻占北京,根基未稳,需要整顿;二来,清军在关外虎视眈眈,若倾巢而出进攻山海关,恐遭清军偷袭;三来,李明远刚刚获胜,士气正盛,且得到了周边州县的支持,硬攻难以奏效。李自成无奈,只得暂时打消了亲征的念头,下令加强对山海关方向的防御,等待时机再图进攻。

  山海关城内,庆功的氛围尚未散去,李明远却丝毫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虽然取得了首战的胜利,周边州县也纷纷归附,但清军和顺军的威胁依然存在,大周政权的处境依旧艰难。他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的旷野,眼神坚定。这场胜利,只是大周政权崛起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必须更加努力,才能实现平定乱世、重振汉家江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