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商通江南充国库,文安士族固根基-《吴三桂称帝》

  南京城的晨光里,秦淮河畔已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漕运船只穿梭往来,满载盐铁、丝绸的货船停靠在码头,搬运工的号子声与商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叶轻眉一身湖蓝色锦缎袍服,站在码头的望楼上,看着眼前的繁忙景象,嘴角扬起一抹欣慰的笑容。

  自接管江南盐铁、丝绸产业后,她便马不停蹄地展开整顿。先是清查了南明遗留的贪腐账目,将中饱私囊的官吏尽数革职查办,随后又联合苏州、杭州、松江等地的富商巨贾,成立了江南商会。此刻,商会的第一次议事即将在码头旁的会馆举行,她需亲自前往主持。

  会馆内,数十名江南富商已等候在此。他们中有经营盐铁世家的,有掌控丝绸织造的,也有垄断漕运贸易的,皆是江南商界的翘楚。见到叶轻眉进来,众人纷纷起身见礼,眼神中既有敬畏,也有几分试探。

  “诸位东家不必多礼,请坐。”叶轻眉走到主位坐下,语气温和却不失威严,“今日召集大家前来,是想与诸位商议规范市场、充盈国库之事。江南历经战乱,百废待兴,唯有商业兴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大军备战才有充足的粮草军械。”

  一名白发老者起身道:“叶大人,我等虽愿为吴王效力,但先前南明赋税繁重,又有官吏层层盘剥,生意早已难做。如今归入吴王麾下,不知大人可有良策,能让我等有利可图?”

  “这正是我今日要与诸位商议的重点。”叶轻眉点头,示意手下呈上一份文书,“我已拟定了新的税收制度,盐铁税减免三成,丝绸贸易税减免两成,凡加入商会、遵守规则的商户,均可享受此优惠。同时,官府将出面整治漕运,打击水匪海盗,保障商路畅通;另外,官府还将设立公平秤、标准尺,严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让诸位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经营。”

  众人闻言,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减免赋税、保障商路、规范市场,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名中年富商起身道:“叶大人此举,真是雪中送炭!若真能如此,我等愿全力支持吴王,捐钱捐物,助力大军备战!”

  “不仅如此。”叶轻眉补充道,“商会将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扶持中小商户,同时统一采购原料、组织运输,降低经营成本。此外,我已与凌霜将军的水师商议妥当,凡商会船只,均可悬挂水师旗号,沿江贸易可保无虞。”

  此言一出,会馆内顿时一片哗然。水师旗号意味着什么,众人心知肚明。有了吴军水师的庇护,沿江的水匪海盗便不敢轻易劫掠,漕运的安全性将大大提升。

  “叶大人英明!”众人纷纷起身附和,先前的试探与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信心。

  叶轻眉微微一笑:“诸位放心,吴王以民为念,绝不会重蹈南明覆辙。只要诸位诚信经营、为国效力,官府定会鼎力支持。今日议事结束后,诸位可到会馆后侧办理商会入会手续,明日起,新的税收制度与各项优惠政策便正式施行。”

  议事结束后,富商们陆续离去,脸上皆是喜气洋洋。叶轻眉留在会馆内,与几名商会骨干商议后续事宜,直至午后才返回府衙。

  刚踏入府衙,一名亲兵便迎了上来:“叶大人,王上与沈军师在书房等候您。”

  叶轻眉心中一凛,想必是吴三桂与沈落雁询问商会组建的情况。她整理了一下衣衫,快步走向书房。

  书房内,吴三桂与沈落雁正围着一张江南舆图商议着什么。见到叶轻眉进来,吴三桂抬头笑道:“轻眉,你回来了。商会之事办得如何?”

  “回王上,一切顺利。”叶轻眉躬身道,“江南富商已尽数加入商会,新的税收制度与优惠政策也已公布,众人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大军备战,首批捐赠的白银便有五十万两。”

  “好!”吴三桂大喜,“轻眉,你果然不负所望!有了江南商界的支持,我们的国库便更充盈了,备战也更有底气了。”

  沈落雁也赞道:“叶大人理财有道,短短数月便让江南商业复苏,还能为大军募集如此多的资金,真是功不可没。如今粮草、军械、军饷皆已充足,我们便可安心应对清军南下了。”

  叶轻眉道:“这都是王上与军师信任的结果。另外,臣已与造船工坊签订协议,三个月内将交付二十艘新型战船,届时凌霜将军的水师实力将进一步提升,足以守住长江防线。”

  吴三桂点头:“甚好。你继续主持商会事务,务必保障粮草军械供应,切勿出现短缺。”

  “臣遵令。”叶轻眉躬身退下。

  与此同时,南京城的孔庙内,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匠们正在加紧修缮庙宇,苏婉清带着几名儒家学者,在庙内的学堂里商议教学事宜。

  孔庙在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殿宇倒塌,碑刻损毁。苏婉清向吴三桂提议修缮孔庙、开设学堂,以拉拢江南士人阶层,得到了吴三桂的全力支持。

  “苏大人,孔庙修缮工程预计下月便可完工,学堂的师资也已募集完毕,皆是江南有名的儒士。”一名学者上前禀报,“只是教材尚未确定,不知大人可有良策?”

  苏婉清道:“教材应以儒家经典为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必不可少。同时,需加入吴王的治国理念,强调‘民为邦本’‘仁政爱民’,让学子们知晓吴王救民于水火的大义。”

  她顿了顿,又道:“另外,学堂应面向所有学子开放,无论出身贵贱,只要品行端正、勤奋好学,均可入学。学费全免,由官府提供食宿,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有才华的学子,为吴王招揽人才。”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一名老儒道:“苏大人此举,真是功德无量。江南士人向来重视教化,如今吴王修缮孔庙、开设学堂,还广纳学子,定会赢得士人的拥戴。”

  苏婉清微微一笑:“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江南士人阶层是治理地方的重要力量,唯有赢得他们的支持,吴王的统治才能稳固。待学堂建成后,我们还可举办科举考试,选拔有才华的学子入朝为官,为江南的治理注入新的活力。”

  正商议间,一名亲兵匆匆赶来:“苏大人,王上驾到!”

  苏婉清与众人连忙起身迎接。吴三桂走进孔庙,看着正在修缮的殿宇,满意地点点头:“婉清,你做得很好。孔庙是江南士人的精神象征,修缮孔庙、开设学堂,不仅能拉拢士人阶层,还能教化百姓,稳固民心。”

  “王上谬赞。”苏婉清躬身道,“臣只是希望能为吴王招揽人才、稳固江南尽一份力。如今学堂师资、教材均已准备就绪,只待孔庙修缮完毕,便可正式开学。”

  吴三桂道:“好。孤已下令,从国库中拨出十万两白银,作为学堂的日常开支。另外,孤还会亲自为学堂题写匾额,以示重视。”

  众人闻言,纷纷躬身谢恩。一名老儒感慨道:“吴王如此重视教化,真是江南百姓之福。我等定当尽心教学,为吴王培养栋梁之才。”

  吴三桂笑道:“有劳诸位先生。孤相信,在诸位的悉心教导下,江南定会人才辈出,为平定天下贡献力量。”

  离开孔庙后,吴三桂前往中军帐,沈落雁已在帐中等候。“王上,苏婉清那边进展顺利,江南士人阶层已逐渐归附。”沈落雁道,“叶轻眉的商会也运作良好,国库充盈,粮草军械充足。如今江南已基本稳固,我们可以将重心放在备战清军上了。”

  吴三桂点头:“嗯。多尔衮的大军预计一个月后便会抵达长江北岸,我们需尽快完成部署。凌霜的水师防线布置得如何了?”

  “凌霜将军已率领水师前往长江中游,在采石矶、芜湖等地设立了防线,新型战船也已部署到位,足以应对清军的渡江攻势。”沈落雁道,“穆青岚、柳如眉也已分别前往淮南、江南东路,加固城防,整训军队。”

  “好。”吴三桂道,“传孤将令,让凌霜加强长江防线的巡逻,严密监视清军动向;让穆青岚、柳如眉加快整训军队,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让苏凝香加强侦查,查清清军的具体兵力与部署;让白芷薇的军医队伍做好准备,随时跟随大军出征;让楚嫣然加快筹集粮草,确保前线补给。”

  “臣遵令。”沈落雁躬身道。

  夜色渐浓,中军帐内的灯火依旧明亮。吴三桂与沈落雁并肩站在舆图前,仔细商议着作战计划。从长江防线的布置,到陆军的兵力调配,再到粮草补给的保障,两人面面俱到,默契十足。

  “落雁,有你在身边,孤真是安心不少。”吴三桂转头看向沈落雁,眼中满是温柔,“自起兵以来,你一直为孤出谋划策,分忧解难,若没有你,孤恐怕走不到今天。”

  沈落雁脸颊微红,轻声道:“王上言重了。能追随王上,为平定天下、救民于水火尽一份力,是臣的荣幸。臣相信,在王上的带领下,我们定能击败清军,一统天下。”

  吴三桂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孤向你保证,待平定天下后,孤定会与你携手,共创太平盛世,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沈落雁心中一暖,抬头望向吴三桂。两人四目相对,无需过多言语,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心中的情意。在这即将到来的大战前夜,这份默契与羁绊,成为了支撑他们前行的力量。

  而在长江江面的战船之上,凌霜正凭栏而立,望着北方的方向。手中的水师提督印信泛着冷光,那是吴三桂亲自授予她的荣耀。她想起了吴三桂在授予印信时的眼神,想起了他的信任与期许,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将军,夜深了,该歇息了。”副将走上前道。

  凌霜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清军将至,长江防线便是江南的屏障,我怎能安歇?传令下去,加强夜间巡逻,切勿让清军有机可乘。”

  “得令!”副将领命而去。

  凌霜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守住长江防线,不让清军踏入江南半步。她不仅是为了吴三桂的信任,更是为了江南的百姓,为了心中那份深藏的情愫。

  南京城的夜色中,叶轻眉仍在府衙内核算账目,确保粮草军械供应万无一失;苏婉清在灯下修改教材,希望能为吴王招揽更多人才;白芷薇在整理药材,为即将到来的战事做准备;苏凝香率领手下潜入北方,侦查清军动向;楚嫣然在苏州筹集粮草,忙碌不休。

  这些红颜知己,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她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吴三桂的帝王之路,也照亮了江南的未来。

  长江北岸,清军的大营已连绵数十里,灯火通明。多尔衮站在中军帐内,望着南方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吴三桂,本王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多久。江南虽定,但这天下,终将是本王的!”

  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大战,已箭在弦上。吴三桂与他的红颜团队,正严阵以待,迎接这场宿命的对决。江南的安宁,天下的归属,都将在这场大战中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