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为君之道,难道不也在于“做好自己的事”吗?
制定良策,选拔贤能,安抚百姓,抵御外侮,这些才是帝王的本分。
至于臣子间的党争、算计,只要不危及国本,或许真的不必事事亲力亲为、纠缠其中,反而应该超脱其上,把握平衡?
他身为一代帝王,需要的是掌控大局,而不是被琐事耗尽心力。
老瞎子的二胡声在这时再次悄然一转,那古拙的曲调中注入了一丝昂扬之意,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有了奔涌向前的力量,琴音依旧不高,却隐隐带着一种扫清颓靡、振奋人心的意味。
周梓瑜听着越娘子的话,耳中听着瞎爷爷的二胡声,只觉得胸中那股积郁的闷气,再次真的被这二胡和话语一点点地化开了。
那些来自朝堂的攻讦、政务的繁琐、边疆的隐忧带来的沉重压力,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窒息。
他忽然想起古籍中记载的“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难道不就是越娘子所说的“做好自己的事”、“顺其自然”吗?
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把握关键,顺势而为,不妄加干涉。
他不由自主地顺着越娘子的话思考下去:“姐姐说的是......或许是我太过于执着于眼前的分歧和烦扰,反而忽略了学问......呃,忽略了事情本身的脉络和大局。就像先生常说的,读书须得‘知类通达’,把握根本,而不是纠缠于章句之争。” 他继续将“治国”巧妙地替换为“读书”说出口来。
“正是这个理儿!”越娘子抚掌轻笑,眼波流转,“我就说公子禾你是聪明人,一点就透。你看那金水河,它只管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沿途遇到石头就绕过去,遇到泥沙就沉淀下来,从不跟谁较劲,可最后,谁又能挡住它东流入海呢?这做学问、做人做事,有时候也得学学这流水,有一股子韧劲儿,朝着对的方向去,但不必硬碰硬,迂回些,包容些,效果或许更好。”
这番话,更是深深地触动了周梓瑜。
作为皇帝,他常常感到阻力重重,推行一项政策,哪怕利国利民,也常因触及既得利益者而步履维艰。
越娘子这“学流水”的比喻,不正是在暗示他,治国也需要策略和耐心,需要懂得迂回和包容,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到目标吗?
老瞎子的二胡声渐渐变得平和、悠远,如同雨后的晴空,开阔而明朗,带着一种让人心境澄澈的力量。
周梓瑜甚至觉得,自己灵台间变得一片清明,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着馄饨,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后面就多是越娘子说些市井趣闻,或是南方风物,周梓瑜则偶尔插几句“书院”的见闻。
越娘子言语风趣,态度亲切,始终像一个真正的大姐姐在开导关心弟弟,丝毫没有因为对方是“国子监生”而显得拘谨或卑微,也没有丝毫逾越的打探。
不知不觉,已是丑时初刻。
越娘子看了看角落里的滴漏,站起身,没有任何觉得不妥的意味,温和但坚持地说:“公子禾,时辰不早了,你明日还要进学,该回去了。小店也要打烊了。”
周梓瑜虽然谈兴正浓,且心中舒畅,颇有不舍,但他深知越娘子的规矩,每日丑时必定关门,雷打不动。
他也立刻起身,从袖中取出几文铜钱放在桌上——这里的馄饨物美价廉得几乎不像是在皇城脚下:“越姐姐,馄饨钱。今日又叨扰了,听姐姐一席话,胜读......呃,心里畅快多了。”
“说的哪里话,你能来,我这店里也多点人气。”越娘子笑着收了钱,并不推辞,“路上小心。”
“嗯,瞎爷爷,我走了。”周梓瑜又不忘向门口的老瞎子道别。
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只有那二胡声,不知何时又恢复了最初那种零碎苍凉的调子,仿佛刚才那段令人心旷神怡的乐曲从未出现过。
周梓瑜整了整衣衫,走出小店,融入夜色之中。
他行走的方向,确实是国子监所在的内城东南区域,完美地契合着他此刻的身份。
店内,越娘子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恢复成一种平静无波的神情。
她开始熟练地关店:熄了灶膛里最后的余火,将仅有的几只碗筷收到后厨,把一张张条凳倒扣在桌面上。
老瞎子也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了拉琴,静悄悄地站在门口阴影里,抱着他那把旧二胡。
越娘子从内里合上店门,插好门闩。
门外这才传来轻微到几乎难以察觉的脚步声
——是老瞎子抱着二胡,转身走向旁边那条更深更窄的巷子,身影很快便消失不见。
店内,越娘子并未立刻休息。
她穿过店堂,推开一扇小门,进入了与店铺仅一墙之隔的后堂。
这里陈设极为简单,一床一桌一椅,还有一个梳妆台。
她走到梳妆台前,点燃了台上唯一的一盏青铜灯盏。
灯盏造型古朴,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只有豆大的一点火苗摇曳着,散发出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镜前一方天地。
越娘子坐在镜前,开始慢条斯理地卸妆。
她用沾湿的细棉布,一点点擦拭掉脸上淡淡的脂粉,露出原本清丽却略显苍白的肤色。
而就在那盏青铜灯盏点燃后不久,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丝丝缕缕、肉眼根本看不清的光丝,开始从四面八方——从墙壁、从地板、甚至从虚空中——悄然渗透进来。
这些光丝颜色各异,五颜六色,应有尽有,但大多是一种暗淡的、蒙着尘垢的红色,其中似乎夹杂着无数的低语、叹息、欲望和杂念。
这些光丝似乎被牵引着,争先恐后地钻入那盏青铜灯盏的豆大火苗之中。
火苗碰到稀少颜色的光丝后偶尔会轻微地晃动一下,颜色似乎也变得略微复杂难辨,但很快就恢复成昏黄的原状,悄然吞噬着这些来自人间万象的“燃料”。
制定良策,选拔贤能,安抚百姓,抵御外侮,这些才是帝王的本分。
至于臣子间的党争、算计,只要不危及国本,或许真的不必事事亲力亲为、纠缠其中,反而应该超脱其上,把握平衡?
他身为一代帝王,需要的是掌控大局,而不是被琐事耗尽心力。
老瞎子的二胡声在这时再次悄然一转,那古拙的曲调中注入了一丝昂扬之意,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有了奔涌向前的力量,琴音依旧不高,却隐隐带着一种扫清颓靡、振奋人心的意味。
周梓瑜听着越娘子的话,耳中听着瞎爷爷的二胡声,只觉得胸中那股积郁的闷气,再次真的被这二胡和话语一点点地化开了。
那些来自朝堂的攻讦、政务的繁琐、边疆的隐忧带来的沉重压力,似乎变得不再那么令人窒息。
他忽然想起古籍中记载的“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难道不就是越娘子所说的“做好自己的事”、“顺其自然”吗?
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把握关键,顺势而为,不妄加干涉。
他不由自主地顺着越娘子的话思考下去:“姐姐说的是......或许是我太过于执着于眼前的分歧和烦扰,反而忽略了学问......呃,忽略了事情本身的脉络和大局。就像先生常说的,读书须得‘知类通达’,把握根本,而不是纠缠于章句之争。” 他继续将“治国”巧妙地替换为“读书”说出口来。
“正是这个理儿!”越娘子抚掌轻笑,眼波流转,“我就说公子禾你是聪明人,一点就透。你看那金水河,它只管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沿途遇到石头就绕过去,遇到泥沙就沉淀下来,从不跟谁较劲,可最后,谁又能挡住它东流入海呢?这做学问、做人做事,有时候也得学学这流水,有一股子韧劲儿,朝着对的方向去,但不必硬碰硬,迂回些,包容些,效果或许更好。”
这番话,更是深深地触动了周梓瑜。
作为皇帝,他常常感到阻力重重,推行一项政策,哪怕利国利民,也常因触及既得利益者而步履维艰。
越娘子这“学流水”的比喻,不正是在暗示他,治国也需要策略和耐心,需要懂得迂回和包容,平衡各方利益,最终达到目标吗?
老瞎子的二胡声渐渐变得平和、悠远,如同雨后的晴空,开阔而明朗,带着一种让人心境澄澈的力量。
周梓瑜甚至觉得,自己灵台间变得一片清明,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豁然开朗的感觉。
就着馄饨,两人又闲聊了一阵,后面就多是越娘子说些市井趣闻,或是南方风物,周梓瑜则偶尔插几句“书院”的见闻。
越娘子言语风趣,态度亲切,始终像一个真正的大姐姐在开导关心弟弟,丝毫没有因为对方是“国子监生”而显得拘谨或卑微,也没有丝毫逾越的打探。
不知不觉,已是丑时初刻。
越娘子看了看角落里的滴漏,站起身,没有任何觉得不妥的意味,温和但坚持地说:“公子禾,时辰不早了,你明日还要进学,该回去了。小店也要打烊了。”
周梓瑜虽然谈兴正浓,且心中舒畅,颇有不舍,但他深知越娘子的规矩,每日丑时必定关门,雷打不动。
他也立刻起身,从袖中取出几文铜钱放在桌上——这里的馄饨物美价廉得几乎不像是在皇城脚下:“越姐姐,馄饨钱。今日又叨扰了,听姐姐一席话,胜读......呃,心里畅快多了。”
“说的哪里话,你能来,我这店里也多点人气。”越娘子笑着收了钱,并不推辞,“路上小心。”
“嗯,瞎爷爷,我走了。”周梓瑜又不忘向门口的老瞎子道别。
依旧没有任何回应。
只有那二胡声,不知何时又恢复了最初那种零碎苍凉的调子,仿佛刚才那段令人心旷神怡的乐曲从未出现过。
周梓瑜整了整衣衫,走出小店,融入夜色之中。
他行走的方向,确实是国子监所在的内城东南区域,完美地契合着他此刻的身份。
店内,越娘子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恢复成一种平静无波的神情。
她开始熟练地关店:熄了灶膛里最后的余火,将仅有的几只碗筷收到后厨,把一张张条凳倒扣在桌面上。
老瞎子也不知何时已经停止了拉琴,静悄悄地站在门口阴影里,抱着他那把旧二胡。
越娘子从内里合上店门,插好门闩。
门外这才传来轻微到几乎难以察觉的脚步声
——是老瞎子抱着二胡,转身走向旁边那条更深更窄的巷子,身影很快便消失不见。
店内,越娘子并未立刻休息。
她穿过店堂,推开一扇小门,进入了与店铺仅一墙之隔的后堂。
这里陈设极为简单,一床一桌一椅,还有一个梳妆台。
她走到梳妆台前,点燃了台上唯一的一盏青铜灯盏。
灯盏造型古朴,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只有豆大的一点火苗摇曳着,散发出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镜前一方天地。
越娘子坐在镜前,开始慢条斯理地卸妆。
她用沾湿的细棉布,一点点擦拭掉脸上淡淡的脂粉,露出原本清丽却略显苍白的肤色。
而就在那盏青铜灯盏点燃后不久,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丝丝缕缕、肉眼根本看不清的光丝,开始从四面八方——从墙壁、从地板、甚至从虚空中——悄然渗透进来。
这些光丝颜色各异,五颜六色,应有尽有,但大多是一种暗淡的、蒙着尘垢的红色,其中似乎夹杂着无数的低语、叹息、欲望和杂念。
这些光丝似乎被牵引着,争先恐后地钻入那盏青铜灯盏的豆大火苗之中。
火苗碰到稀少颜色的光丝后偶尔会轻微地晃动一下,颜色似乎也变得略微复杂难辨,但很快就恢复成昏黄的原状,悄然吞噬着这些来自人间万象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