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怀里的乘黄幼崽扭动了几下,探出毛茸茸的小脑袋,一只小爪子兴奋地指向某处。
叶洛顺着望去,只见两座险峻山峰之间的深邃幽谷中,竟缓缓升起一座完全由七彩灵气凝结而成的巨大虹桥。
桥上,影影绰绰,站立着无数姿态各异的身影虚影:
有的在对弈沉思,落子无声;
有的在翩然起舞,衣袂飘飘;
有的则举杯邀月,潇洒不羁......
竟是历代琼华派先贤大能们,在此地修行、论道时留下的道韵残影,历经岁月而不散。
流霞云载着他们,轻盈地掠过这座横跨深渊的灵气虹桥。
夜风拂面,送来一阵清越悠扬的声响,非钟非磬,仿佛是山间清泉流淌与松林风涛起伏的天然和鸣,洗涤心神。
叶洛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沉浸在这份独特的“道音”之中。
再睁眼时,流霞云已悄然飘升至浩瀚的星河之下。
那些触手可及的璀璨星辰,此刻他才恍然,原来都是精纯灵气凝结而成的结晶,如同镶嵌在夜幕上的宝石。
此情此景,让他恍惚间又听见了老秀才当年在破庙门槛上,就着月光,摇头晃脑念过的诗句: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随着目光在星月交辉下的群峰之间流转,叶洛注意到那些错落分布在峭壁、云端的悬空楼阁,开始次第点亮温暖的灯火。
传说中的琼华七十二座悬空阁,如同七十二颗散落的星辰,点缀在浩瀚的云海之上。
这些精巧绝伦的琼楼玉宇,本是各峰二代长老们耗费心血,为座下有望继承衣钵的三代真传弟子在山腰精心修建的居所。
然而仙途漫漫,岁月悠悠,许多阁楼早已空置多年,静默地见证着时光流逝。
最近的几座玉阁就悬在赤霞峰外壁。
其中一座碧瓦飞檐、古意盎然的阁楼上,栖着几只栩栩如生的铜铸仙鹤,檐角的风铃在夜间的灵气流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叮咚声,却再无主人聆听。
旁边不远处,则是一座通体由琉璃筑成的阁楼,在琼华月与漫天星辉的映照下,折射出梦幻般的七彩光晕,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可透过那透明的琉璃墙,清晰可见阁内案几上积着的一层薄尘,无声诉说着此地多年的寂寥。
就在这时,叶洛腰间系着那个二师姐苏媚所赠的香囊,突然开始咣当起来,里面还发出沉闷的声音。
只见香囊的系带自动松开,一缕粉色的、带着桃花甜香的烟霞,如同灵蛇般从囊口袅袅飘出。
这缕烟霞在空中优雅地打了个旋儿,迅速凝聚,化作一个仅有约三寸高、活灵活现的粉衣小人儿。
小人儿翘着腿,悠闲地坐在了叶洛的肩头,那神态、那眉眼,简直与二师姐本人一般无二。
“小师叔对这些漂亮的‘鸟笼子’感兴趣?”小人儿的声音娇俏甜美,完全就是苏媚的翻版。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一弹,一串细碎的星光便飞射而出,将附近几座悬空阁照得更加清晰,“这琼华七十二悬空阁呀,如今真正住着人的,怕是连一半都不到呢~”
然后“嘿咻”一声,轻盈地蹦到叶洛摊开的掌心,粉色的裙摆翻飞间,散落下点点带着异香的香粉:“瞧见那座最闪亮的琉璃阁没?”
她指向那座流光溢彩的阁楼,“那可是三百年前,赤霞峰就为预定的三代首徒精心备下的。”
小人儿托着腮,语气带着一丝惋惜,“结果呢?那位根骨绝佳、一心走纯粹武夫路子的师姐,在阁中闭关时,不知怎的,许是读多了那些玄乎的书,竟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啧啧,至今还在那琉璃阁深处的梦境里沉醉不醒呢。”
摊了摊小手,一脸无奈。
叶洛对自己的“小师叔”身份尚未完全适应,一时也没注意到小人儿称呼上的“错误”,只是本能地先施了一礼,客气地问道:“这么晚了,苏......二师姐怎么还得闲来给师弟解惑?”
“呸呸呸!”小人儿闻言,立刻蹦到叶洛的鼻尖前,双手叉腰,气鼓鼓地纠正道,“谁是你苏师姐?看好喽!我可是有正经仙家谱牒的三代弟子——苏十七!”说着,她还真从袖中掏出一块米粒大小、却灵光流转的玉牌,上面清晰地刻着“多宝峰三代弟子苏十七”几个小字。
见叶洛一脸错愕,小人儿苏十七得意地在原地转了个圈,裙摆飞扬:“苏师伯当年修炼化身万千的神通,分化出的数千道化身里,每一个都是独立的、特别的存在!我们不但能独立思考,还能通过秘法共享信息呢!”她突然凑近,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告诉你哦,师尊和苏师伯早就商量好啦,等小师叔你正式开峰收徒时,我就转投你的门下,当你的开山大弟子呢!惊喜不惊喜?”
正说着,苏十七眼睛突然一亮,兴奋地拽起叶洛的耳朵,指向另一座悬空阁:“快看!快看那边!”
循着她所指方向,只见一座风格古朴、透着书香气息的阁楼窗棂间,透出温暖的橘黄色灯光。
阁楼外环绕着精心打理的灵茶园圃,新采下的嫩绿茶叶正铺在檐下的竹匾上晾晒。
一个穿着素雅青衣的身影,正在一排排茶架和陶罐间安静地穿梭忙碌,时不时俯下身,凑近某个陶罐,细细嗅闻着茶叶的香气。
“那是芷薇师姐的‘清茗阁’!”苏十七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她可是咱们琼华出了名的茶痴!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昆仑绝顶的雪芽,南海雾岛的雾里青......没有她找不到的珍品!上个月她才风尘仆仆地从南诏国带回来一种凤凰单枞的变异灵种,现在正试着用咱们琼华月华来烘焙呢......啊!”
她又指向清茗阁旁一座完全由翠竹搭建的小亭子,“看!那就是她一同从南诏巴山深处‘请’回来的宝贝——‘听雨亭’!据说坐在亭中,能听到世间三十六种不同的雨声,玄妙得很哩!”
叶洛顺着望去,只见两座险峻山峰之间的深邃幽谷中,竟缓缓升起一座完全由七彩灵气凝结而成的巨大虹桥。
桥上,影影绰绰,站立着无数姿态各异的身影虚影:
有的在对弈沉思,落子无声;
有的在翩然起舞,衣袂飘飘;
有的则举杯邀月,潇洒不羁......
竟是历代琼华派先贤大能们,在此地修行、论道时留下的道韵残影,历经岁月而不散。
流霞云载着他们,轻盈地掠过这座横跨深渊的灵气虹桥。
夜风拂面,送来一阵清越悠扬的声响,非钟非磬,仿佛是山间清泉流淌与松林风涛起伏的天然和鸣,洗涤心神。
叶洛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沉浸在这份独特的“道音”之中。
再睁眼时,流霞云已悄然飘升至浩瀚的星河之下。
那些触手可及的璀璨星辰,此刻他才恍然,原来都是精纯灵气凝结而成的结晶,如同镶嵌在夜幕上的宝石。
此情此景,让他恍惚间又听见了老秀才当年在破庙门槛上,就着月光,摇头晃脑念过的诗句: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随着目光在星月交辉下的群峰之间流转,叶洛注意到那些错落分布在峭壁、云端的悬空楼阁,开始次第点亮温暖的灯火。
传说中的琼华七十二座悬空阁,如同七十二颗散落的星辰,点缀在浩瀚的云海之上。
这些精巧绝伦的琼楼玉宇,本是各峰二代长老们耗费心血,为座下有望继承衣钵的三代真传弟子在山腰精心修建的居所。
然而仙途漫漫,岁月悠悠,许多阁楼早已空置多年,静默地见证着时光流逝。
最近的几座玉阁就悬在赤霞峰外壁。
其中一座碧瓦飞檐、古意盎然的阁楼上,栖着几只栩栩如生的铜铸仙鹤,檐角的风铃在夜间的灵气流中轻轻摇曳,发出细微的叮咚声,却再无主人聆听。
旁边不远处,则是一座通体由琉璃筑成的阁楼,在琼华月与漫天星辉的映照下,折射出梦幻般的七彩光晕,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可透过那透明的琉璃墙,清晰可见阁内案几上积着的一层薄尘,无声诉说着此地多年的寂寥。
就在这时,叶洛腰间系着那个二师姐苏媚所赠的香囊,突然开始咣当起来,里面还发出沉闷的声音。
只见香囊的系带自动松开,一缕粉色的、带着桃花甜香的烟霞,如同灵蛇般从囊口袅袅飘出。
这缕烟霞在空中优雅地打了个旋儿,迅速凝聚,化作一个仅有约三寸高、活灵活现的粉衣小人儿。
小人儿翘着腿,悠闲地坐在了叶洛的肩头,那神态、那眉眼,简直与二师姐本人一般无二。
“小师叔对这些漂亮的‘鸟笼子’感兴趣?”小人儿的声音娇俏甜美,完全就是苏媚的翻版。
她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一弹,一串细碎的星光便飞射而出,将附近几座悬空阁照得更加清晰,“这琼华七十二悬空阁呀,如今真正住着人的,怕是连一半都不到呢~”
然后“嘿咻”一声,轻盈地蹦到叶洛摊开的掌心,粉色的裙摆翻飞间,散落下点点带着异香的香粉:“瞧见那座最闪亮的琉璃阁没?”
她指向那座流光溢彩的阁楼,“那可是三百年前,赤霞峰就为预定的三代首徒精心备下的。”
小人儿托着腮,语气带着一丝惋惜,“结果呢?那位根骨绝佳、一心走纯粹武夫路子的师姐,在阁中闭关时,不知怎的,许是读多了那些玄乎的书,竟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啧啧,至今还在那琉璃阁深处的梦境里沉醉不醒呢。”
摊了摊小手,一脸无奈。
叶洛对自己的“小师叔”身份尚未完全适应,一时也没注意到小人儿称呼上的“错误”,只是本能地先施了一礼,客气地问道:“这么晚了,苏......二师姐怎么还得闲来给师弟解惑?”
“呸呸呸!”小人儿闻言,立刻蹦到叶洛的鼻尖前,双手叉腰,气鼓鼓地纠正道,“谁是你苏师姐?看好喽!我可是有正经仙家谱牒的三代弟子——苏十七!”说着,她还真从袖中掏出一块米粒大小、却灵光流转的玉牌,上面清晰地刻着“多宝峰三代弟子苏十七”几个小字。
见叶洛一脸错愕,小人儿苏十七得意地在原地转了个圈,裙摆飞扬:“苏师伯当年修炼化身万千的神通,分化出的数千道化身里,每一个都是独立的、特别的存在!我们不但能独立思考,还能通过秘法共享信息呢!”她突然凑近,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告诉你哦,师尊和苏师伯早就商量好啦,等小师叔你正式开峰收徒时,我就转投你的门下,当你的开山大弟子呢!惊喜不惊喜?”
正说着,苏十七眼睛突然一亮,兴奋地拽起叶洛的耳朵,指向另一座悬空阁:“快看!快看那边!”
循着她所指方向,只见一座风格古朴、透着书香气息的阁楼窗棂间,透出温暖的橘黄色灯光。
阁楼外环绕着精心打理的灵茶园圃,新采下的嫩绿茶叶正铺在檐下的竹匾上晾晒。
一个穿着素雅青衣的身影,正在一排排茶架和陶罐间安静地穿梭忙碌,时不时俯下身,凑近某个陶罐,细细嗅闻着茶叶的香气。
“那是芷薇师姐的‘清茗阁’!”苏十七掰着手指如数家珍,“她可是咱们琼华出了名的茶痴!武夷山母树的大红袍,昆仑绝顶的雪芽,南海雾岛的雾里青......没有她找不到的珍品!上个月她才风尘仆仆地从南诏国带回来一种凤凰单枞的变异灵种,现在正试着用咱们琼华月华来烘焙呢......啊!”
她又指向清茗阁旁一座完全由翠竹搭建的小亭子,“看!那就是她一同从南诏巴山深处‘请’回来的宝贝——‘听雨亭’!据说坐在亭中,能听到世间三十六种不同的雨声,玄妙得很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