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小姨与星澜的静默时光-《蔚蓝海岸之恋》

  好的,这是承接第一百二十三章结尾的第一百二十四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小姨与星澜的静默时光

  星澜送给母亲宁以卿的那罐自然礼物,如同在他沉静的世界与家人的情感之间,又架起了一座纤细却坚固的桥梁。这份独特的表达,让家人们更加留意他那些看似寻常举动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而在这些家人中,与星澜互动相对较少,却同样关注着他的,正是他的小姨——宁悠悠。

  学业的间隙与安静的陪伴

  宁悠悠的高中复读生活紧张而充实,每天被公式、单词和历史年代填满。只有在周末或者放学后的短暂时刻,她才能从繁重的学业中暂时抽身,回归到家庭角色,陪伴儿子海宝,也顺带照看一下其他孩子们。

  她发现,和海宝那种需要大量互动、精力充沛的玩法不同,和星澜待在一起,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有时,她会抱着几本复习资料,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背诵。星澜可能就在不远处的垫子上,摆弄着他的星图板或者那个内部有星沙流动的水晶球。两人之间没有对话,只有风吹过书页的沙沙声,和星澜偶尔对着光影发出的、几个模糊的音节。

  这种静默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安宁。宁悠悠觉得,在星澜身边,连焦躁的心绪似乎都能慢慢沉淀下来。他会是那个环境中最稳定的存在,仿佛自带一种能让周围时空流速放缓的磁场。

  观察者的视角

  宁悠悠也开始学着像姐姐和姐夫那样,去观察和理解这个特殊的外甥。她注意到,星澜看东西的眼神非常专注,不像海宝那样快速地被新事物吸引,他仿佛能穿透表象,看到物体内在的结构、光影的层次,甚至……某种流动的“能量”。

  有一次,宁悠悠正在为一道物理的光学折射题烦恼,用笔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光线路径。星澜不知何时走到了长椅边,安静地看着她的草稿纸。

  宁悠悠注意到他,便放下笔,柔声问:“星澜,在看什么?”

  星澜伸出小小的手指,指向草稿纸上她画错的一处折射角,然后用他清晰的语调说:“小姨,光……在这里,拐弯,太急了。” 他用的词汇很简单,却精准地描述出了图示中的错误——折射角度画得过于尖锐,不符合平缓过渡的规律。

  宁悠悠愣住了,仔细一看,果然是自己计算失误。她惊讶地看着星澜:“星澜,你怎么看出来的?”

  星澜眨了眨蔚蓝的眼睛,似乎觉得这个问题很奇怪,他指了指窗外照射进来的阳光,又指了指草稿纸:“光,就是这样。它不喜欢,急转弯。”

  他将物理规律,形容成了光本身的“喜好”。这种充满童真却又直指本质的描述,让宁悠悠在哑然失笑的同时,心中也充满了震撼。这个孩子眼中的世界,规则是如此直观而生动。

  短暂的交流与无声的慰藉

  还有一次,宁悠悠因为一次模拟考试失利,心情有些低落,坐在院子里发呆。海宝跑过来想让她陪玩,也被她有些勉强地敷衍了过去。

  星澜原本在观察一只在花叶间穿梭的蜜蜂,他注意到宁悠悠不同寻常的沉默和脸上失落的神情。他放下手中的观察,慢慢走到宁悠悠身边,没有像海宝那样要求互动,也没有说话。

  他只是挨着她坐下,然后伸出小手,轻轻放在宁悠悠放在膝盖的手背上。他的小手带着一丝微凉,却奇异地有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宁悠悠低头看他。

  星澜抬起头,望着她,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仿佛盛着理解。他轻轻地说:“小姨,云,过去了,天,还是蓝的。”

  他没有问“你怎么了”,也没有说“别难过”。他只是用他观察自然得到的启示,告诉她阴霾是暂时的。这句话如此简单,却又如此富有哲理,像一道微光,瞬间照进了宁悠悠阴郁的心房。

  她反手握住星澜的小手,眼眶微热,用力点了点头:“嗯,小姨知道了,云会过去的。”

  那一刻,她深深感到,这个言语奇特、常常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外甥,拥有着一颗多么敏锐而温柔的心。他能感知到情绪的低气压,并用他独有的、连接着宇宙规律的方式,给予最质朴也最有效的安慰。

  特殊的纽带

  宁悠悠与星澜的互动,远不如她和海宝之间那样热闹亲密,也不像宁以卿与星澜之间有着深厚的母子连心,更不同于星澜与袁聆之间那近乎同频的默契。这是一种建立在安静陪伴、相互观察和偶尔精准交流基础上的、特殊的姨甥关系。

  在宁悠悠忙碌充实的复读生涯中,这些与星澜共处的静默时光,成了她难得的、可以沉淀思绪的片刻。而在星澜不断拓展的认知地图里,这位偶尔出现、带着书本气息、情绪会像天气一样变化的小姨,也成为了他理解人类复杂情感世界的又一个重要坐标。

  他们的交集或许不多,但每一次,都如同星澜收集的那些自然之物一样,独特而珍贵,无声地丰富着这个大家庭的情感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