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复合弓-《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来到成都府衙,林守成正在与几位属官及负责巡捕、治安的武官紧急商议,人人面色凝重。

  见盛长梧到来,林守成连忙起身相迎:“盛大人,您怎么亲自过来了?可是为了那大虫之事?”

  “正是。”盛长梧也不绕弯子,直接问道,“林大人,情况究竟如何?那老虎出现的范围、频率、是否伤及人畜,还望详细告知。”

  林守成请盛长梧上座,叹了口气,指着桌上粗略绘制的地图说道:“不瞒盛大人,情况不容乐观。据猎户和樵夫回报,这畜生主要在西郊外的龙泉山一带活动,踪迹飘忽不定。近半月来,已有两户村民散养的羊只被拖走,更棘手的是,三日前,一位清晨上山砍柴的樵夫遇袭,虽侥幸逃脱,但也受了重伤,如今还在家中将养。”

  一位满脸风霜的捕头补充道:“大人,这头老虎异常狡猾,我们设过陷阱,也组织过几次围捕,但它似乎总能提前察觉,要么避开,要么就从意想不到的地方突袭。它体型硕大,估计不下三百斤,行动却快如闪电,利爪尖牙,兄弟们实在……实在有些束手无策。”他说到最后,语气中带着羞愧与无奈。

  盛长梧凝神听着,手指在地图上龙泉山的位置轻轻敲击,他知道,在古代条件下,对付一头成年的、已然尝到人畜滋味并开始主动靠近人类活动区域的老虎,难度极大,单纯依靠衙役和少量官兵围捕,确实风险很高,且效率低下。

  “可有尝试悬赏招募民间猎户?”盛长梧问道。

  “试过了。”林守成摇头,“悬赏百两银子,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户。但他们勘察过现场后,都说这头大虫是罕见的猛悍,而且极其机警,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轻易动手,怕打虎不成反遭其害。”

  堂内一时陷入了沉默。硬拼损失大,悬赏无人敢应,放任不管则后患无穷,这几乎成了一个死结。

  盛长梧深知,与猛虎近身搏斗无异于以卵击石,唯一的胜机在于远程攻击。他转向林守成,询问道:“林大人,府衙或驻军中,可配有擅射的弓箭手?”

  林守成连忙回答:“有是有,府衙的捕快和城中驻军里都有几名不错的弓手。之前我们也尝试过用弓箭驱赶乃至射杀,但……效果不佳。”

  他脸上露出苦笑,“那老虎皮糙肉厚,动作又快,寻常弓手力道不足,箭矢即便射中,也难以深入,反而容易激怒它,更加危险。除非是李广、吕布那般的神射手,否则难伤其根本。”

  盛长梧点点头,这情况在他预料之中。这个时代的弓,尤其是制式弓,主要依赖射手自身的臂力,想要获得足够的穿透力来对付猛虎,非大力士不可,而这样的精锐毕竟是少数。

  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既然人的力气有限,那我们或许可以从弓本身想办法。改造弓弩,让其能储存更多的力量,即使普通兵士操作,也能射出足以致命的强劲箭矢。”

  “改造弓弩?”林守成和其他官员互相看了看,脸上都露出困惑的神情,林守成拱手道:“盛大人此计甚妙!若能造出这等利器,何愁虎患不除?只是……下官愚钝,这弓弩该如何改造,才能有如此神效?”

  他们想象不出,除了寻找更强壮的射手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弓箭的威力。

  “我需回去构思一番,画出图纸,明日便交由工匠试制。”盛长梧沉稳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

  回到客栈房间,盛长梧屏退左右,铺开宣纸,研磨润笔,他闭上眼,努力回忆复合弓的结构。

  他首先勾勒出弓的大致形态,与传统单体弓不同,他设计的弓臂采用了反曲结构,这意味着弓臂末段是向前弯曲的。这种形状能在拉弦时储存更多能量,放弦时释放得更迅猛。

  接着,是核心部分。

  他知道,单靠一种材料很难兼顾韧性与强度,于是,他在图纸上仔细标注出不同部位拟使用的材料:

  弓臂核心:需用上好的韧木,如竹或柘木,提供主要弹力。

  弓背:他画上了一层坚韧的材质,并标注“牛筋或鹿筋”。这些动物肌腱干燥后极具弹性,能承受巨大的拉力,是储存能量的关键。

  弓腹:他则标注了“牛角片”。角质的抗压性能极佳,能与筋腱层的拉力形成完美的互补与抗衡。

  “滑轮组……”他沉吟着,在弓身两端画上了简易的滑轮结构草图。

  这是复合弓省力的精髓所在,通过滑轮组改变力的方向,使得在拉开弓弦的后期所需的力气大大减小,从而实现省力的效果,让射手能更稳定地瞄准。

  同时,这也让箭矢获得的初始动能更大,射程和穿透力都能得到显着提升。

  他还细致地画出了箭台、瞄准器的构思,并在一旁用小字注解原理、材料要求以及预期的效果。

  一张张结构图、分解图、原理示意图逐渐铺满了桌面。

  当盛长梧将图纸摊开在府衙的案几上时,包括林守成在内的所有官员都看得一头雾水。那反曲的弓臂、标注着不同材质的夹层结构,还有弓身两端那带着滑轮的古怪设计,都远远超出了他们对“弓”的认知。

  “盛大人,这……此物真能制成?且威力远超现用强弓?”一位主管军械的官员忍不住发出疑问,这图纸看起来精妙,但也太过复杂。

  “理论如此,需实践验证。”盛长梧语气平静,“还请林大人,立刻将成都城内手艺最精湛的木匠、筋角匠、铁匠请来。”

  林守成不敢怠慢,立刻派人火速去请。不多时,几位头发花白、手上布满老茧却眼神锐利的老工匠被引了进来。他们虽不知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大人是何方神圣,但看到知府大人都对其恭敬有加,便知非同小可。

  盛长梧将图纸分发下去,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每个部件的形状、作用以及所需的材料特性,匠人们起初也是面面相觑,眉头紧锁,他们打造了一辈子的弓,从未见过如此复杂的设计。

  但听着盛长梧深入浅出的讲解,特别是关于筋腱储能、牛角抗压以及滑轮省力的原理后,他们浑浊的眼睛里渐渐迸发出狂热的光芒。这对于顶尖匠人而言,是触及全新领域的好奇与兴奋。

  接下来的两天,府衙后院的工坊里灯火通明,敲打声、打磨声不绝于耳。匠人们按照图纸,精心挑选上好的柘木做弓胎,用熬制好的牛筋层层粘贴形成弓背,又将打磨光滑的牛角片贴合于弓腹,铁匠则小心翼翼地打造着简易而坚固的滑轮。

  在盛长梧的亲自协调与指导下,各个部件逐渐完成。最后,在众多官员和匠人紧张而期待的注视下,几个部件被小心翼翼地组装在一起——一把造型奇特、线条流畅,与传统长弓、角弓迥异的复合弓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