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除虫剂-《女穿男之墨兰科举路》

  在等待堆肥腐熟的期间,盛长梧观察到田间时常有农人弯腰捕捉害虫,或是用草木灰简单撒施,效率低下,且难以应对大规模的虫害。

  没有化学农药的时代,虫害是威胁收成的一大顽敌。

  他闭目沉思,在脑海中搜寻着符合当下时代条件的知识。“农药”固然遥不可及,但大自然中本就存在许多相生相克的道理。

  他铺开纸笔,结合福县本地可能找到的材料,开始规划几种土法杀虫剂。

  一. 植物性杀虫剂:

  采集新鲜的辣蓼草和苦楝叶,按大致1:1的比例,加入皂荚碎片,一同放入大锅中,加水漫过材料,大火煮沸后,转为小火慢熬约1-2个时辰,直到水色变为深褐色,药味浓郁,滤去渣滓,得到的药液便是原液。

  辣蓼草在南方水边常见,本身带有辛辣刺激性气味,苦楝树在福建等地亦有分布,其叶、皮、果实含有苦楝素,是天然的拒食剂和昆虫生长调节剂。

  皂荚,作为天然的表面活性剂,能帮助药液更好地附着在叶片上。

  其中原理就是,药汁气味辛辣苦涩,虫蚁不喜,触之则避,食之则厌,可阻其啃食禾苗,皂荚之汁,能使药水如油附叶,不易被雨水冲刷。

  使用方法:将原液兑水稀释约10-20倍,用干净的布巾或特制的竹制洒水壶,在清晨或傍晚均匀喷洒在作物叶片的正反面,尤其是易生虫的嫩芽处。

  二. 矿物-植物混合剂(石灰硫磺合剂简易版):

  生石灰、硫磺粉: 这两样在宋代已有,常用于建筑和医药,获取不难,制作方法很危险,盛长梧严格指导,让有经验的工匠在空旷处进行。

  先用少量水将生石灰化开,制成石灰乳,另取一铁锅,将硫磺粉慢慢加入水中,搅拌成糊状。

  然后,将石灰乳缓缓倒入硫磺糊中,不断搅拌,最后加水至足量,大火煮沸约半个时辰,期间不停搅拌,直至药液呈红褐色,散发出强烈的臭鸡蛋味(硫化氢气味,)冷却后滤渣,得到石硫合剂原液。

  其中原理:药性烈,可杀灭附着于枝干、叶片上的细小虫虱、虫卵,亦有防病之效,但其性灼,须谨慎使用,莫要伤及禾苗与人畜。

  使用方法: 必须在作物休眠期或早春发芽前使用,且需高度稀释(盛长梧会要求进行严格的浓度测试)。主要用于果树、林木的枝干喷施,防治介壳虫、螨类等,对大田作物需极其小心。

  三. 物理性与生物干扰法:

  草木灰-茶枯粉混合剂:草木灰、茶枯(油茶籽榨油后的残渣,捣成粉)。

  将干燥的草木灰与茶枯粉按比例混合,直接在作物根部周围均匀撒施,既可吸湿,其碱性环境和茶枯中的皂素也能有效驱杀部分地下害虫和软体动物(如蜗牛、蛞蝓)。

  糖醋液诱杀: 用少许红糖、醋和水混合,加入几滴发酵的米酒,放入敞口瓦罐中,悬挂于田间,其酸甜气味可吸引并淹死蛾类、蝇类成虫。

  黄色粘板: 利用蚜虫、粉虱等害虫的趋黄性,将木板涂上黄色颜料(如栀子黄等天然染料),再涂上一层黏性物质,插于田间进行物理诱杀。

  盛长梧将这几套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并特意标注了注意事项,尤其是石灰硫磺合剂的腐蚀性与使用禁忌。

  他计划先在自家的官邸后院开辟一小块菜地进行安全性试验,确认有效且对作物无害后,再像肥料一样,选择像陈家兄弟这样的农户进行小范围示范。

  他对墨兰和林噙霜解释道:“天地万物,相生相克,害虫虽小,亦有畏惧之物。我等需善用其性,以天然之物,制天然之敌,方可护我稼穑,又少伤天和。”

  墨兰牵着盛长梧的手,仰起的小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崇拜,眼眸亮晶晶的,仿佛盛满了星星。

  “哥哥,你真的太厉害了!”墨兰的声音里充满了惊叹,“你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呀?不但会读书考状元,还会做肥料,还会配药水打虫子!好像没有什么能难倒哥哥似的!”

  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哥哥盛长梧已然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一旁的林噙霜听着女儿的话,看着儿子在夕阳下更显沉稳的侧脸,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她轻轻抚了抚衣袖,接口道:“是啊,梧哥儿,娘有时候也在想,光是看书,怕是也难学到这般地步。

  这世间读书人何其多,便是在汴京,像你父亲那般已是进士出身,于这些实实在在的农家事上,也远不及你懂得精深透彻。我儿这般本事,倒像是……倒像是生而知之一般。”

  她的语气带着自豪,也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她敏锐地感觉到,儿子的学识似乎超越了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范畴,那是一种更贴近土地、更注重实效的智慧。

  盛长梧听着母亲和妹妹的话,不由得笑了笑,他停下脚步,目光掠过远方连绵的田野,最终落在墨兰充满求知欲的小脸上。

  他无法言明那跨越时空的知识来源,只能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来解释,他微微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通透与谦逊,轻声道:

  “阿娘,墨儿,我并非生而知之,我所知的这些,不过是……站在了前人数千年积累的智慧之上罢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每一本书,用到的每一种方法,或许都曾是某位先贤在田埂间、在灯下,反复试验、苦苦思索才得来的。一代人改进一点点,一代人积累一点点,传到我们这里,才能看得更远些,懂得多些。”

  他蹲下身,与墨兰平视,认真地说道:“所以,墨儿,读书明理是关键,书里不仅有诗词歌赋,更有前人总结的农事、工巧、医理、地理,只要你愿意用心去读,去思考,去实践,你也会懂得很多很多知识,甚至……将来可能会比哥哥懂得还要多。”

  他的话语如同温柔的种子,播撒在墨兰的心田,她看着哥哥充满鼓励的眼神,用力地点了点头,小脸上满是坚定,仿佛立下了一个郑重的誓言:

  “嗯!哥哥,我记住了!我以后一定多多看书,认真学!我也要像哥哥一样,懂得很多有用的知识,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林噙霜看着眼前这幕,觉得无论儿子的知识从何而来,只要他用在正途,能庇护家人,造福一方,那便是天大的好事。

  晚风轻拂,带着南方特有的温润,盛长梧牵着妹妹的手,继续向官邸走去,身后是那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前方,是等待他们用知识与行动去开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