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度不够。
就算是有高出这么一部分的东西,但是花瓣上并没有润滑过,所产生的滑度也不至于刚踩上去便会摔个人仰马翻。
而且这两处的空隙明显就有高低,若是第一个人直接踩到了下面那块,那上面的就又很大概率被越过去。
况且只有一人脚底打滑,剩下三人肯定能支撑住,只有两个人同时打滑才会破坏平衡性。
“只要算好步幅间距就可以了,毕竟整个花神巡游是很长的队伍,他们必须保持同一个行走快慢。”
李大廉再次看了一眼那两处缝隙,果真是错开的,一个在左脚的位置,另一个在右脚的位置。
这样就算是两人踩到的时间有差距,那也很短,根本来不及反应。
“大人!”忽地,一阵高喊打断了李大廉的思绪,他抬头,看见一个衙役正向着他的方向跑来。
“常郡丞让属下来告知大人,他查到了很重要的信息,希望您能赶紧回郡衙。”
“快,事不宜迟!”李大廉几乎是跑着回到了郡衙的内堂。
“见过大人。”正坐在放着的两排官帽椅中一个位置的男子,见李大廉风尘仆仆地赶来,立刻起身行礼
“免了免了,说结果。”李大廉一阵风似的走过男人,坐到了正上方的圈椅上。
“回禀大人,我刚刚去见了培育郁金香的花贾,得知了一件不得了的事。”
“什么事?”
“大人,那座拱桥上的橙红色的花瓣不仅仅是郁金香的花瓣,里面还掺杂着不少木棉花的花瓣。”
李大廉听到这里不由得青筋一跳。
“你是说那些披针状扁圆形的其实是木棉花的花瓣?”
“没错,这并不是那个花贾培育的新品种,就是木棉花的花瓣。而且我也检查过了,他的店里确实从没有培育过木棉花。”
“这个木棉花有何说法?”李大廉追问
“那位花贾说,这木棉花的花瓣在被踩烂之后要比其他花的花瓣更具滑腻感,所以下官认为这便是润滑的关键,”
李大廉虽然听到此花的花瓣也以在碾碎后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是这个前提是碾碎,就这么走一圈如何保证碾碎呢?
虽然这个解释了为什么郁金香不放在最后一个,他们需要借助后面的人为他们达到目的。
可是,还不够,应该还有一些他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再将那些花瓣拿上来!”
李大廉一边说着,一边让常郡丞看了今早在城西发现的三块木板,又将前后情况复述了一遍,希望他能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小心下结论,这事关刘承霖刘大人。”李大廉提醒
时间就这么突然静止了下来,一旁候着的衙役也都垂首静静等待,没有人敢多一句嘴。
良久,两人竟默契地同时出声。
“大人,我有一个猜测。”
“仲堂,你来看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些灰渍?”
这一秒,两人眼神瞬间对焦,而下一刻却又都笑出了声。
“你先说吧,仲堂。”李大廉按下了自己有些蠢蠢欲动的心,决定先听听对方的想法
“好。”常庭,没有推辞,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走到了内堂中间的空地上,将这三块木板按照宽的放中间,窄的放两边的样子展现给李大廉。
“你这是?”李大廉一时还没有明白常庭的用意。
“大人,那若是这样呢?您看这宽木板的长度。”说着,常庭便将两个窄木板立了起来,放在了长木板的下面
“你是说夹层?”李大廉突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惊喜
“没错,这就是那辆空马车的意义所在。”
那辆有着小女孩儿的马车并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是故意放进去一个女孩子,并且提出要求为的就是干扰守卫的注意。
当所有人都将注意转移到那辆有着哭闹小女孩儿的车上时,对那辆空马车的的检查就会减少,也更容易放松警惕。
“而且他们专挑夜晚的时候离开,就是怕被发现那辆空马车的车内底部高出普通马车一大截。”常庭接着补充
“这些人应是出了内城的城门后就将木板卸了下来准备扔进兰浆河,这样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消除一切物证。”
“可他们没想到,这木板太轻了根本沉不下去反而顺着河流从城南到了城西,索性便拾起扔在原地离开了。”李大廉接着常庭的话说着
“没错。”
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了,不然解释不了那辆空马车的意义,以及凭空出现的打湿过的木板。
至于接乳娘,一辆马车一辆板车才是合理的。
“大人,你想说的是什么?”常庭反问
“你看,这几个花瓣上是不是都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灰渍?”说着李大廉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
常庭对着日光看了好久,才隐隐约约看到上面有一些。
“大人,我认为这并不像是刻意涂抹上去的。”
“是的,这灰渍是恰好沾上的,所以只有一点点,如果没想错的话,这些人应是用草木灰水做的润滑剂。”
李大廉表情凝重,现在只要能找到那些在桥上做手脚的人证明他们就是刘家半夜送出去的人,就能结案了。
常庭的脸色也是一样,也就只有一瞬间的兴奋。
“大人,若是我们找到证据证明两者真有关系,这案子是不是就得上交给廷尉署查办了?”
常庭知道答案,可就是不甘心想要在询问一下。
李大廉严正地点了点头“也可能直接移交给安丞相,再交由顾廷尉督办。”
之后,竟然又是一段不知道该说什么的静默。
“永逸郡郡守李大廉接旨!”
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一个尖锐的声音,这声音他们听的无比清楚,虽然他们根本不想让这件事发生。
圣旨就这么放在了来人的手中,没有再多给两人一刻钟,就这么神速般的降临在永逸郡郡衙的内堂。
“臣永逸郡郡守李大廉接旨。”
“王上诏,清樾坊花魁案兹事体大,孤辗转思之,现决定交由廷尉署查办,御史府督办。咸使闻之。”
就算是有高出这么一部分的东西,但是花瓣上并没有润滑过,所产生的滑度也不至于刚踩上去便会摔个人仰马翻。
而且这两处的空隙明显就有高低,若是第一个人直接踩到了下面那块,那上面的就又很大概率被越过去。
况且只有一人脚底打滑,剩下三人肯定能支撑住,只有两个人同时打滑才会破坏平衡性。
“只要算好步幅间距就可以了,毕竟整个花神巡游是很长的队伍,他们必须保持同一个行走快慢。”
李大廉再次看了一眼那两处缝隙,果真是错开的,一个在左脚的位置,另一个在右脚的位置。
这样就算是两人踩到的时间有差距,那也很短,根本来不及反应。
“大人!”忽地,一阵高喊打断了李大廉的思绪,他抬头,看见一个衙役正向着他的方向跑来。
“常郡丞让属下来告知大人,他查到了很重要的信息,希望您能赶紧回郡衙。”
“快,事不宜迟!”李大廉几乎是跑着回到了郡衙的内堂。
“见过大人。”正坐在放着的两排官帽椅中一个位置的男子,见李大廉风尘仆仆地赶来,立刻起身行礼
“免了免了,说结果。”李大廉一阵风似的走过男人,坐到了正上方的圈椅上。
“回禀大人,我刚刚去见了培育郁金香的花贾,得知了一件不得了的事。”
“什么事?”
“大人,那座拱桥上的橙红色的花瓣不仅仅是郁金香的花瓣,里面还掺杂着不少木棉花的花瓣。”
李大廉听到这里不由得青筋一跳。
“你是说那些披针状扁圆形的其实是木棉花的花瓣?”
“没错,这并不是那个花贾培育的新品种,就是木棉花的花瓣。而且我也检查过了,他的店里确实从没有培育过木棉花。”
“这个木棉花有何说法?”李大廉追问
“那位花贾说,这木棉花的花瓣在被踩烂之后要比其他花的花瓣更具滑腻感,所以下官认为这便是润滑的关键,”
李大廉虽然听到此花的花瓣也以在碾碎后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但是这个前提是碾碎,就这么走一圈如何保证碾碎呢?
虽然这个解释了为什么郁金香不放在最后一个,他们需要借助后面的人为他们达到目的。
可是,还不够,应该还有一些他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再将那些花瓣拿上来!”
李大廉一边说着,一边让常郡丞看了今早在城西发现的三块木板,又将前后情况复述了一遍,希望他能提供不一样的思路。
“小心下结论,这事关刘承霖刘大人。”李大廉提醒
时间就这么突然静止了下来,一旁候着的衙役也都垂首静静等待,没有人敢多一句嘴。
良久,两人竟默契地同时出声。
“大人,我有一个猜测。”
“仲堂,你来看看这里是不是有一些灰渍?”
这一秒,两人眼神瞬间对焦,而下一刻却又都笑出了声。
“你先说吧,仲堂。”李大廉按下了自己有些蠢蠢欲动的心,决定先听听对方的想法
“好。”常庭,没有推辞,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他走到了内堂中间的空地上,将这三块木板按照宽的放中间,窄的放两边的样子展现给李大廉。
“你这是?”李大廉一时还没有明白常庭的用意。
“大人,那若是这样呢?您看这宽木板的长度。”说着,常庭便将两个窄木板立了起来,放在了长木板的下面
“你是说夹层?”李大廉突地一下站了起来,一脸惊喜
“没错,这就是那辆空马车的意义所在。”
那辆有着小女孩儿的马车并没有任何问题,他们是故意放进去一个女孩子,并且提出要求为的就是干扰守卫的注意。
当所有人都将注意转移到那辆有着哭闹小女孩儿的车上时,对那辆空马车的的检查就会减少,也更容易放松警惕。
“而且他们专挑夜晚的时候离开,就是怕被发现那辆空马车的车内底部高出普通马车一大截。”常庭接着补充
“这些人应是出了内城的城门后就将木板卸了下来准备扔进兰浆河,这样便可以神不知鬼不觉消除一切物证。”
“可他们没想到,这木板太轻了根本沉不下去反而顺着河流从城南到了城西,索性便拾起扔在原地离开了。”李大廉接着常庭的话说着
“没错。”
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了,不然解释不了那辆空马车的意义,以及凭空出现的打湿过的木板。
至于接乳娘,一辆马车一辆板车才是合理的。
“大人,你想说的是什么?”常庭反问
“你看,这几个花瓣上是不是都有一些若隐若现的灰渍?”说着李大廉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
常庭对着日光看了好久,才隐隐约约看到上面有一些。
“大人,我认为这并不像是刻意涂抹上去的。”
“是的,这灰渍是恰好沾上的,所以只有一点点,如果没想错的话,这些人应是用草木灰水做的润滑剂。”
李大廉表情凝重,现在只要能找到那些在桥上做手脚的人证明他们就是刘家半夜送出去的人,就能结案了。
常庭的脸色也是一样,也就只有一瞬间的兴奋。
“大人,若是我们找到证据证明两者真有关系,这案子是不是就得上交给廷尉署查办了?”
常庭知道答案,可就是不甘心想要在询问一下。
李大廉严正地点了点头“也可能直接移交给安丞相,再交由顾廷尉督办。”
之后,竟然又是一段不知道该说什么的静默。
“永逸郡郡守李大廉接旨!”
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着一个尖锐的声音,这声音他们听的无比清楚,虽然他们根本不想让这件事发生。
圣旨就这么放在了来人的手中,没有再多给两人一刻钟,就这么神速般的降临在永逸郡郡衙的内堂。
“臣永逸郡郡守李大廉接旨。”
“王上诏,清樾坊花魁案兹事体大,孤辗转思之,现决定交由廷尉署查办,御史府督办。咸使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