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守大人到!”
在一群将案发现场团团围住的人群外,有人这么高喊了一嗓子。
就这一嗓子,就让离声音最近处的人们将围得水泄不通的地方让出了一条两人宽的小道。
“拜见郡守大人!”
周围的人们虽然声音稀稀拉拉的并不整齐,但是动作倒是十分的整齐,全部都跪在了一旁等着郡守从自己面前过。
“各位百姓,免礼。这里是案发现场,还请大家不要涉足,赶紧忙自己的事情去吧,本官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李大廉走进了屋舍的院子中,对着已经起身的围观百姓回了一个拱手礼,耐心地劝导他们让他们离开。
百姓一听这话左右看了看,没过一盏茶的功夫,人便都走光了。
这让一身便服的三人很是费解。
自己在这里磨破了嘴皮,说自己是廷尉署的属官让他们离开不要干涉办案,但那些人充耳不闻,依旧向里面探望。
“李大人,我等是廷尉署的廷尉史,正好在这里调查,听到有事情便立刻赶了过来,现场是完好的,除了报案人之外并没有任何人再次进入这里了。”其中一个男人上前一步作揖问好
“哦,原来是廷尉史,失礼了。”李大廉也回了一个礼
在官职上郡守和廷尉署的属官是平级的,但由于办理的案子性质不同,所以私下这些属官是要高他这个郡守一截。
“既然大人已经带人来了,那我们就不宜久留了,告辞。”说着三人就要请辞
“三位大人请留步!”
李大廉一看三个人就要走,立刻喊住了他们。
“李大人还有事吗?”三位廷尉史明显一阵错愕,没有想到这位郡守大人还想要将他们扣留
李大廉一下子明白了他们的想法,立刻解释“三位大人别误会,本官只是例行公事,还请三位大人配合。”
看着李大廉谦虚的态度和和善的语气,并没有发作,只是停下脚步等着李大廉再次上前。
“请问三位大人,你们来此是做什么?”
“哦,我们是奉上司的命令来调查一个人的底细,正好查到他租住在此处,所以便来这里问一问。”其中一位回答
“那请问,你们调查的人是租住在这里附近对吗?”李大廉问
“并不是。”另一位廷尉史回答“那人租住在此处的近西边,离这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好的,此人与这里的死者并不相熟是吗?”李大廉追问
“我想是的,因为我们也向周围居住在此的人家问过了,他们都与那人不相熟。”三个人当中的那个从未说过话的人开了口
“原来是这样,那就没什么问题了,三位大人可以离开了,劳烦了。”李大廉再次行礼
三人也回了一个拱手礼后便匆匆离开
看着疾步走远的三人,李大廉站在原处向着门口的方向看了很久。
“大人,这三人是有什么问题吗?”常庭走到李大廉身边小心询问
李大廉摇了摇头“没什么,只不过他们说的调查应该是私事,并不是公事。”
常庭也向远处看去,赞同对方的说法“没错,若是公事,为何要穿私服,直接穿公服岂不更方便?”
“是啊,而且他们应是为廷尉正郑大人办私事。”李大廉继续说道着
听到对方这么说,常庭就有些许不理解了,虽说除了廷尉署的廷尉大人,其余的属官本质上没什么高低之分,就是职责不同,这三人怎么会甘愿为廷尉正办私事?
“仲堂,他们虽说是平级,但是在廷尉署内部还是有高低之分的,不然为何廷尉史有功不能直接升为廷尉呢?”
虽说身为廷尉正的郑锦山就是直接从廷尉史升到现在这个职位,但谁让人家不止一个功,这就不在讨论的范围了。
“没错,是下官失察,虽说职责不同,但是办事总有个先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高低。还是大人清廉奉公,才使下官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常庭笑着看向李大廉辩解道
听到对方如此说,李大廉也是失笑“仲堂,你这拍马屁的功夫越来越醇熟,看来我应将你举荐到王上面前,好让你一展身手。”
“那下官真是求之不得,只是若有不对之处惹王上不悦还得靠郡守大人为下官美言几句了~”常庭也没有推辞,坦然接受了对方的调侃
李大廉没有再接话,常庭也很有眼色的讲话题从这个论题上撇开。
“大人,你是如何知晓这三人是在为郑大人办私事?”常庭问道
“因为这三人恰好就是郑锦山在刚进到廷尉署时最要好的三位同僚。”李大廉回答
没错,他应是没记错的,当年郑锦山的哥哥郑秀川失踪之后,还是他们一起到他的郡衙报官的。
只是,当年他们找了很久都没能找到他哥哥的踪迹,只能按照失踪来断。
还没等他们继续往下深挖,当年的廷尉正段易明以此案涉及王室宗亲,便将其要到了他自己的手上,李大廉也毫无办法。
毕竟廷尉正虽说是廷尉的属官,但是却能独自接案,只要最后向廷尉提交结案书即可。
只是李大廉也没想到,这个所谓的‘王室宗亲’正是他自己的女儿。
不过他在仔细回忆过后认为那个时候若是硬说是王室宗亲倒也说得通,毕竟那个时候正值西域十六国的燕达纳州遣使求亲,段易明的女儿也在备选之列。
只不过最后王上并没有选择段易明的女儿,一是因为年岁不够二是因为段易明的官职不够,若是让使臣知晓不好向燕达可汗交代。
“若不是郑锦山的私事,这三人是不会被分到一起办公事的,毕竟总要相互监督才能让事情更好的进行下去。”李大廉接着自己的话继续向常庭解答
“原来如此,这几人还有此等渊缘,那不知郑大人的事到底是何等大事,还需要让廷尉史帮忙。”常庭反问
“这就不是我们可以窥探的了的,只要与本案无关,我也无心将此事告知于廷尉大人。”李大廉打量了一下周围“仲堂,将报案人叫过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深绿色缎面衣裳的男人有些拘谨的走到了李大廉面前,身体不由自主的左右晃动。
李大廉一眼便看出,此人被刚刚的情形吓得不轻,现在的眼睛还有些飘忽不定,根本没有办法一直看着他。
“坐吧,你是第一个发现死者的人,也是这里的房东?”
男人连忙点头,并没有说话。
李大廉转头看向常庭,让他为此人接一杯凉茶过来。
“这位房东,不要紧张,慢慢地回想,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不着急。”
男人接过凉茶一饮而尽,又坐在石凳上喘了好一会儿的粗气,才平缓下来,向李大廉将他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原来,这人是他的租客,从象郡来的,才在这里租住了七日左右。
在一群将案发现场团团围住的人群外,有人这么高喊了一嗓子。
就这一嗓子,就让离声音最近处的人们将围得水泄不通的地方让出了一条两人宽的小道。
“拜见郡守大人!”
周围的人们虽然声音稀稀拉拉的并不整齐,但是动作倒是十分的整齐,全部都跪在了一旁等着郡守从自己面前过。
“各位百姓,免礼。这里是案发现场,还请大家不要涉足,赶紧忙自己的事情去吧,本官一定给大家一个交代。”
李大廉走进了屋舍的院子中,对着已经起身的围观百姓回了一个拱手礼,耐心地劝导他们让他们离开。
百姓一听这话左右看了看,没过一盏茶的功夫,人便都走光了。
这让一身便服的三人很是费解。
自己在这里磨破了嘴皮,说自己是廷尉署的属官让他们离开不要干涉办案,但那些人充耳不闻,依旧向里面探望。
“李大人,我等是廷尉署的廷尉史,正好在这里调查,听到有事情便立刻赶了过来,现场是完好的,除了报案人之外并没有任何人再次进入这里了。”其中一个男人上前一步作揖问好
“哦,原来是廷尉史,失礼了。”李大廉也回了一个礼
在官职上郡守和廷尉署的属官是平级的,但由于办理的案子性质不同,所以私下这些属官是要高他这个郡守一截。
“既然大人已经带人来了,那我们就不宜久留了,告辞。”说着三人就要请辞
“三位大人请留步!”
李大廉一看三个人就要走,立刻喊住了他们。
“李大人还有事吗?”三位廷尉史明显一阵错愕,没有想到这位郡守大人还想要将他们扣留
李大廉一下子明白了他们的想法,立刻解释“三位大人别误会,本官只是例行公事,还请三位大人配合。”
看着李大廉谦虚的态度和和善的语气,并没有发作,只是停下脚步等着李大廉再次上前。
“请问三位大人,你们来此是做什么?”
“哦,我们是奉上司的命令来调查一个人的底细,正好查到他租住在此处,所以便来这里问一问。”其中一位回答
“那请问,你们调查的人是租住在这里附近对吗?”李大廉问
“并不是。”另一位廷尉史回答“那人租住在此处的近西边,离这里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好的,此人与这里的死者并不相熟是吗?”李大廉追问
“我想是的,因为我们也向周围居住在此的人家问过了,他们都与那人不相熟。”三个人当中的那个从未说过话的人开了口
“原来是这样,那就没什么问题了,三位大人可以离开了,劳烦了。”李大廉再次行礼
三人也回了一个拱手礼后便匆匆离开
看着疾步走远的三人,李大廉站在原处向着门口的方向看了很久。
“大人,这三人是有什么问题吗?”常庭走到李大廉身边小心询问
李大廉摇了摇头“没什么,只不过他们说的调查应该是私事,并不是公事。”
常庭也向远处看去,赞同对方的说法“没错,若是公事,为何要穿私服,直接穿公服岂不更方便?”
“是啊,而且他们应是为廷尉正郑大人办私事。”李大廉继续说道着
听到对方这么说,常庭就有些许不理解了,虽说除了廷尉署的廷尉大人,其余的属官本质上没什么高低之分,就是职责不同,这三人怎么会甘愿为廷尉正办私事?
“仲堂,他们虽说是平级,但是在廷尉署内部还是有高低之分的,不然为何廷尉史有功不能直接升为廷尉呢?”
虽说身为廷尉正的郑锦山就是直接从廷尉史升到现在这个职位,但谁让人家不止一个功,这就不在讨论的范围了。
“没错,是下官失察,虽说职责不同,但是办事总有个先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高低。还是大人清廉奉公,才使下官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常庭笑着看向李大廉辩解道
听到对方如此说,李大廉也是失笑“仲堂,你这拍马屁的功夫越来越醇熟,看来我应将你举荐到王上面前,好让你一展身手。”
“那下官真是求之不得,只是若有不对之处惹王上不悦还得靠郡守大人为下官美言几句了~”常庭也没有推辞,坦然接受了对方的调侃
李大廉没有再接话,常庭也很有眼色的讲话题从这个论题上撇开。
“大人,你是如何知晓这三人是在为郑大人办私事?”常庭问道
“因为这三人恰好就是郑锦山在刚进到廷尉署时最要好的三位同僚。”李大廉回答
没错,他应是没记错的,当年郑锦山的哥哥郑秀川失踪之后,还是他们一起到他的郡衙报官的。
只是,当年他们找了很久都没能找到他哥哥的踪迹,只能按照失踪来断。
还没等他们继续往下深挖,当年的廷尉正段易明以此案涉及王室宗亲,便将其要到了他自己的手上,李大廉也毫无办法。
毕竟廷尉正虽说是廷尉的属官,但是却能独自接案,只要最后向廷尉提交结案书即可。
只是李大廉也没想到,这个所谓的‘王室宗亲’正是他自己的女儿。
不过他在仔细回忆过后认为那个时候若是硬说是王室宗亲倒也说得通,毕竟那个时候正值西域十六国的燕达纳州遣使求亲,段易明的女儿也在备选之列。
只不过最后王上并没有选择段易明的女儿,一是因为年岁不够二是因为段易明的官职不够,若是让使臣知晓不好向燕达可汗交代。
“若不是郑锦山的私事,这三人是不会被分到一起办公事的,毕竟总要相互监督才能让事情更好的进行下去。”李大廉接着自己的话继续向常庭解答
“原来如此,这几人还有此等渊缘,那不知郑大人的事到底是何等大事,还需要让廷尉史帮忙。”常庭反问
“这就不是我们可以窥探的了的,只要与本案无关,我也无心将此事告知于廷尉大人。”李大廉打量了一下周围“仲堂,将报案人叫过来吧。”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深绿色缎面衣裳的男人有些拘谨的走到了李大廉面前,身体不由自主的左右晃动。
李大廉一眼便看出,此人被刚刚的情形吓得不轻,现在的眼睛还有些飘忽不定,根本没有办法一直看着他。
“坐吧,你是第一个发现死者的人,也是这里的房东?”
男人连忙点头,并没有说话。
李大廉转头看向常庭,让他为此人接一杯凉茶过来。
“这位房东,不要紧张,慢慢地回想,我们还有很多的时间,不着急。”
男人接过凉茶一饮而尽,又坐在石凳上喘了好一会儿的粗气,才平缓下来,向李大廉将他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原来,这人是他的租客,从象郡来的,才在这里租住了七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