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坚守如同细密的织锦,一针一线,稳固着张丽涵在傅家的地位,也悄然麻痹着暗处敌人的神经。当所有人都逐渐习惯了她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护病中人”的形象时,张丽涵知道,她等待的时机正在慢慢成熟。猎手的耐心,不在于无休止的潜伏,而在于抓住猎物松懈的瞬间,发出精准而致命的一击。对她而言,这“一击”并非武力,而是信息的攫取。
机会来自于李妍惠心态的微妙变化。随着傅天融病情趋于稳定,甚至偶有微小的积极信号,加之张丽涵无微不至的照顾分担了大部分压力,李妍惠久被压抑的社交需求开始如同春冰下的溪流,悄然复苏。她开始重新接触一些关系较为亲密、相对简单的社交圈,主要是几位多年交情的夫人和几家关系不算核心的世交。
张丽涵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且巧妙地利用了它。
在一次李妍惠准备出席一位世交夫人家的小型茶话会前,她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向往的怯意:“妈,您今天要去陈太太家?我……我好久没出门了,有点想念外面的人气儿。而且,我总是一个人待着,怕以后见了人都不会说话了……要是方便的话,我能陪您一起去吗?就在旁边坐着,绝不打扰您。”
她的理由合情合理,姿态放得极低,完全是一个长期被“禁锢”在病人身边的年轻女子的正常诉求。李妍惠本就心疼她,见她主动提出想散心,哪有不应允的道理,当即欣然同意。
于是,张丽涵换上了一身素雅得体的便装,略施薄粉,遮掩住些许疲惫,陪伴李妍惠坐上了前往陈府的轿车。这是她策略性的第一步——重新出现在某些非核心的社交场合,但扮演的只是一个安静的、依附于婆婆的、背景板式的角色。
茶话会上,香槟塔闪烁着金光,精致的点心琳琅满目,衣着华丽的夫人们轻声谈笑。张丽涵果然如她所言,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坐在李妍惠身侧,面带得体的微笑,偶尔为李妍惠递一下茶杯,或是附和一两句无关痛痒的闲谈。她的低调与沉静,与周围略显浮夸的氛围格格不入,反而赢得了几位年长夫人赞许的目光。
然而,她的耳朵和大脑,却在高效地运转着,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捕捉着空气中流动的每一丝信息。
她听到某位夫人抱怨自家游手好闲的儿子,又提及“不像傅家二房的天豪,听说最近在鼓捣什么新潮的俱乐部,玩得风生水起”。
她听到另一位夫人与李妍惠寒暄时,不经意间提起:“前儿个在慈善晚宴上见到宇奇和他太太了,气色真好,周婉手上那枚新得的蓝宝石戒指,真是晃眼,听说是从欧洲哪个拍卖行来的稀罕物……”
“俱乐部”、“新得的蓝宝石戒指”、“欧洲拍卖行”……这些看似八卦的碎片,被她瞬间捕捉,存入脑海中的特定分区。她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只是端起茶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深思。
第一次陪同出行顺利结束,李妍惠很满意张丽涵的陪伴,觉得她既给自己长了脸(因其沉静得体),又确实需要这样的放松。此后,类似的非核心社交活动,只要李妍惠参加,多半会带上张丽涵。
张丽涵乐得如此。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长河中流淌的信息。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听,开始尝试进行极其谨慎的、旁敲侧击的引导。
一次,在另一位夫人家的花园派对上,她趁着李妍惠与主人相谈甚欢,状似无意地对旁边一位与周婉关系尚可的夫人轻声感叹:“天豪哥真是有精力,听说他那个俱乐部挺热闹的。不像天融,以前就只知道工作,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最多就是听听音乐。”
那位夫人并未设防,顺着话茬笑道:“可不是嘛!天豪那孩子会玩!他那俱乐部,门槛高着呢,去的都是些家里有矿的年轻人,烧钱得很!听说光会员费就是个天文数字。不过他们玩的东西也新鲜,赛马、游艇、还有什么私人定制的极限运动,都是烧钱的玩意儿。”
“私人定制的极限运动?”张丽涵适时地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好奇,“那得认识很多这方面的能人吧?安全能有保障吗?”
“嗨,他们那种玩法,谁还管普通的安全标准?都是找最顶级的团队,听说有些团队背景深得很,国内外都接活儿,只要钱到位……”那位夫人说到一半,似乎意识到失言,讪讪地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顶级的团队”、“背景深”、“国内外都接活儿”……这几个词,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张丽涵心中漾开了巨大的波纹。她面上依旧保持着懵懂的好奇,心中却已翻江倒海。
又有一次,她陪李妍惠去看一场小型的珠宝展览。李妍惠看中了一枚胸针,与品牌经理闲聊时,张丽涵在一旁,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轻声对李妍惠说:“妈,我记得上次听那位夫人说,二婶也得了一枚很漂亮的蓝宝石戒指,好像也是这个品牌的?”
李妍惠不疑有他,随口答道:“好像不是,听说是从苏富比拍回来的。”
品牌经理为了展示自家实力,立刻接话道:“傅二太太那枚戒指我知道,确实是上个月伦敦苏富比那场的重点拍品,成交价不菲。二太太是我们品牌的VIP,还拿来给我们鉴赏过,品质确实顶级。”
苏富比拍卖,伦敦,成交价不菲……这些信息,与她之前听到的“欧洲拍卖行”吻合。傅宇奇一家近来的消费水平,似乎与他们明面上的收入有些微妙的出入。
通过这一次次看似随意的陪伴和交谈,张丽涵如同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一点一点地清理着覆盖在傅宇奇一家人际网络和消费习惯上的浮土。她没有直接询问任何敏感问题,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旁人的闲聊和她自己精心引导下的“无意”提及。
她将所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关于傅天豪那个烧钱的俱乐部及其可能接触的“特殊团队”,关于周婉价值不菲的珠宝来源,关于他们一家明显高于往常的消费层级——都秘密地记录了下来。
她知道,这些依然不是直接证据,无法指向那场车祸。但它们像一块块拼图,正在逐渐勾勒出傅宇奇一家隐藏在“家族成员”光鲜外表下的、更为复杂和阴暗的轮廓。他们的财力来源、他们的人际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可能与那个阴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耐心的猎手,不急于扑杀,而是在一次次的迂回与观察中,逐渐缩小着包围圈。张丽涵利用这难得的社交间隙,正悄无声息地,为自己未来的致命一击,积累着至关重要的情报。
机会来自于李妍惠心态的微妙变化。随着傅天融病情趋于稳定,甚至偶有微小的积极信号,加之张丽涵无微不至的照顾分担了大部分压力,李妍惠久被压抑的社交需求开始如同春冰下的溪流,悄然复苏。她开始重新接触一些关系较为亲密、相对简单的社交圈,主要是几位多年交情的夫人和几家关系不算核心的世交。
张丽涵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且巧妙地利用了它。
在一次李妍惠准备出席一位世交夫人家的小型茶话会前,她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向往的怯意:“妈,您今天要去陈太太家?我……我好久没出门了,有点想念外面的人气儿。而且,我总是一个人待着,怕以后见了人都不会说话了……要是方便的话,我能陪您一起去吗?就在旁边坐着,绝不打扰您。”
她的理由合情合理,姿态放得极低,完全是一个长期被“禁锢”在病人身边的年轻女子的正常诉求。李妍惠本就心疼她,见她主动提出想散心,哪有不应允的道理,当即欣然同意。
于是,张丽涵换上了一身素雅得体的便装,略施薄粉,遮掩住些许疲惫,陪伴李妍惠坐上了前往陈府的轿车。这是她策略性的第一步——重新出现在某些非核心的社交场合,但扮演的只是一个安静的、依附于婆婆的、背景板式的角色。
茶话会上,香槟塔闪烁着金光,精致的点心琳琅满目,衣着华丽的夫人们轻声谈笑。张丽涵果然如她所言,大部分时间只是安静地坐在李妍惠身侧,面带得体的微笑,偶尔为李妍惠递一下茶杯,或是附和一两句无关痛痒的闲谈。她的低调与沉静,与周围略显浮夸的氛围格格不入,反而赢得了几位年长夫人赞许的目光。
然而,她的耳朵和大脑,却在高效地运转着,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捕捉着空气中流动的每一丝信息。
她听到某位夫人抱怨自家游手好闲的儿子,又提及“不像傅家二房的天豪,听说最近在鼓捣什么新潮的俱乐部,玩得风生水起”。
她听到另一位夫人与李妍惠寒暄时,不经意间提起:“前儿个在慈善晚宴上见到宇奇和他太太了,气色真好,周婉手上那枚新得的蓝宝石戒指,真是晃眼,听说是从欧洲哪个拍卖行来的稀罕物……”
“俱乐部”、“新得的蓝宝石戒指”、“欧洲拍卖行”……这些看似八卦的碎片,被她瞬间捕捉,存入脑海中的特定分区。她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只是端起茶杯,借着氤氲的热气,掩去眼底一闪而过的深思。
第一次陪同出行顺利结束,李妍惠很满意张丽涵的陪伴,觉得她既给自己长了脸(因其沉静得体),又确实需要这样的放松。此后,类似的非核心社交活动,只要李妍惠参加,多半会带上张丽涵。
张丽涵乐得如此。她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长河中流淌的信息。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听,开始尝试进行极其谨慎的、旁敲侧击的引导。
一次,在另一位夫人家的花园派对上,她趁着李妍惠与主人相谈甚欢,状似无意地对旁边一位与周婉关系尚可的夫人轻声感叹:“天豪哥真是有精力,听说他那个俱乐部挺热闹的。不像天融,以前就只知道工作,也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最多就是听听音乐。”
那位夫人并未设防,顺着话茬笑道:“可不是嘛!天豪那孩子会玩!他那俱乐部,门槛高着呢,去的都是些家里有矿的年轻人,烧钱得很!听说光会员费就是个天文数字。不过他们玩的东西也新鲜,赛马、游艇、还有什么私人定制的极限运动,都是烧钱的玩意儿。”
“私人定制的极限运动?”张丽涵适时地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好奇,“那得认识很多这方面的能人吧?安全能有保障吗?”
“嗨,他们那种玩法,谁还管普通的安全标准?都是找最顶级的团队,听说有些团队背景深得很,国内外都接活儿,只要钱到位……”那位夫人说到一半,似乎意识到失言,讪讪地笑了笑,转移了话题。
“顶级的团队”、“背景深”、“国内外都接活儿”……这几个词,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张丽涵心中漾开了巨大的波纹。她面上依旧保持着懵懂的好奇,心中却已翻江倒海。
又有一次,她陪李妍惠去看一场小型的珠宝展览。李妍惠看中了一枚胸针,与品牌经理闲聊时,张丽涵在一旁,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轻声对李妍惠说:“妈,我记得上次听那位夫人说,二婶也得了一枚很漂亮的蓝宝石戒指,好像也是这个品牌的?”
李妍惠不疑有他,随口答道:“好像不是,听说是从苏富比拍回来的。”
品牌经理为了展示自家实力,立刻接话道:“傅二太太那枚戒指我知道,确实是上个月伦敦苏富比那场的重点拍品,成交价不菲。二太太是我们品牌的VIP,还拿来给我们鉴赏过,品质确实顶级。”
苏富比拍卖,伦敦,成交价不菲……这些信息,与她之前听到的“欧洲拍卖行”吻合。傅宇奇一家近来的消费水平,似乎与他们明面上的收入有些微妙的出入。
通过这一次次看似随意的陪伴和交谈,张丽涵如同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一点一点地清理着覆盖在傅宇奇一家人际网络和消费习惯上的浮土。她没有直接询问任何敏感问题,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于旁人的闲聊和她自己精心引导下的“无意”提及。
她将所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关于傅天豪那个烧钱的俱乐部及其可能接触的“特殊团队”,关于周婉价值不菲的珠宝来源,关于他们一家明显高于往常的消费层级——都秘密地记录了下来。
她知道,这些依然不是直接证据,无法指向那场车祸。但它们像一块块拼图,正在逐渐勾勒出傅宇奇一家隐藏在“家族成员”光鲜外表下的、更为复杂和阴暗的轮廓。他们的财力来源、他们的人际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所有这些,都可能与那个阴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耐心的猎手,不急于扑杀,而是在一次次的迂回与观察中,逐渐缩小着包围圈。张丽涵利用这难得的社交间隙,正悄无声息地,为自己未来的致命一击,积累着至关重要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