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医书完成,朝廷推广-《穿越后我成为医道至尊》

  天刚亮,叶清欢就坐在案前。药罐还在袖子里,温度没散,像贴着皮肤呼吸。她把五卷细绢册页重新理了一遍,青玉封扣合上时发出轻微咔哒声。

  这书她写了整整七天,中间没睡过一个整觉。现在终于齐了。

  小安子在门口探头:“小姐,马车备好了。”

  她点头,把书抱进怀里。出门时风有点凉,吹得衣角翻了一下。马车轮子碾过石板路,声音很稳。

  到了宫门口,禁军检查了腰牌才放行。她一路走到太极殿外,站在廊下等传召。手里那套书沉甸甸的,边角都被手心汗浸得有些软。

  内侍掀帘出来:“陛下宣叶姑娘觐见。”

  她走进去,跪下行礼,双手将书捧起:“臣女呈献《灵枢辨症录》,请陛下过目。”

  皇帝正在喝茶,听见这话放下杯子走下来。他没让人接,自己拿过去翻开第一页。卷一开头是“医者五戒”,字迹工整,墨色均匀。

  他看了很久,一句话没说。

  殿里安静得能听见纸页翻动的声音。

  直到翻到第三页,他忽然停住:“这一条‘不行巫蛊之术’,可是针对贵妃当年的事?”

  叶清欢低头:“臣女只写该写的道理,不为指责任何人。”

  皇帝又继续往下看。看到《问心十问》时,他念出第一句:“汝施针之时,可曾听见患者心跳?”然后笑了下,“这话要是让太医院那些老学究听见,非得跳脚不可。”

  她说:“可这才是医者的本分。”

  皇帝没回话,而是直接翻到卷三《百毒辨析》。找到“慢性控心毒”那一节,眼睛一下子盯住了。

  “北境三千将士,死状与此完全一致。”他抬头,“你说这毒需要特定信号触发,那信号是什么?”

  “目前尚未查明。”她说,“但只要提前发现经络异常波动,可用镇心针法延缓发作时间。”

  皇帝沉默片刻,转头对身边太监说:“去把萧景琰叫来。”

  没多久,萧景琰从侧门进来。他穿着常服,发带松了一点,像是刚处理完什么事。看见叶清欢站在殿中,目光扫过她怀里的空位置,随即看向皇帝手中的书。

  “你看了?”他问。

  “正在看。”皇帝指着那页毒症记录,“你说边关送来的尸检报告有问题,原来根源在这儿。”

  萧景琰接过书快速翻了几页,最后停在卷二的经络图上。那些线条和古籍完全不同,像是某种新发现的东西。

  “这些运行路径……是你亲自验证过的?”

  “每一例都救过人。”她说,“也有治不活的,我都记进卷四了。”

  皇帝突然开口:“朕要下令刊印这本书。”

  两人同时抬头。

  “千部起步,分发各州府医馆。”皇帝把书合上,交给身旁掌印太监,“礼部牵头,三年内所有考医必修此书内容。谁敢不学,就别当这个大夫。”

  叶清欢愣了一下,连忙跪下:“谢陛下恩准。”

  “别谢得太早。”皇帝看着她,“你说医术不该害人,可一旦这书传出去,谁能保证它不会被坏人拿去用?”

  “臣女已在每卷设了防伪暗记。”她说,“真正懂医的人才能看懂全篇。若只为作恶而来,只会断章取义,反伤其身。”

  萧景琰补充:“而且书中所载技法,大多需配合实诊经验才能施展。光靠抄录,成不了气候。”

  皇帝点点头:“那就这么办。今日起,《灵枢辨症录》为国颁医典。”

  退朝后,叶清欢走在宫道上,阳光照在肩头。萧景琰跟上来,没说话,陪着她一路出了宫门。

  几天后,京城里开始出现抄本。

  老周的药铺门口排起了长队,有人举着誊写纸问他:“掌柜的,这上面说假孕药能用脉象辨出来,是真的吗?”

  老周拿着放大镜对照原书:“一字不差!当年贵妃那案子,就是靠这条破的!”

  街角茶馆里,几个年轻郎中围坐一起背《问心十问》。一人念:“第五问,开方时是否只看病症,不看病人?”另一人接:“第六问,救人时有没有算过利益得失?”

  消息很快传到各地。

  江南某医馆,老大夫颤抖着手写下诊断书:**依据《灵枢辨症录》卷三十七法,此乃西域潜伏毒,非普通风寒**。病人当场跪下磕头。

  西北军营,军医按书中针法给一名老兵施治。那人三年没睡过整夜,今晚却一觉到天亮。全营都说这是神书。

  叶清欢听说这些事的时候,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小安子站在旁边念各地来信,说到一半停下来:“小姐,你怎么不笑?大伙都在夸你呢。”

  她摸了摸袖中药罐,温度比平时高一点。

  “一把刀能救人,也能杀人。”她说,“现在人人都觉得它是救命的刀,可总有人会把它当成杀人的工具。”

  萧景琰不知什么时候来了,站在台阶上听完这句话。

  “你在怕什么?”他问。

  “我在想,下一个用这本书害人的家伙,会是谁。”她说完站起身,往屋里走。

  刚进屋,药罐突然烫了一下。

  她停下脚步,手指轻轻碰了碰罐身。不是念气积累的那种热,更像是……被人碰过之后留下的余温。

  就像那天夜里,柴房门被风吹开前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