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如同给“moonlight”这部精密的仪器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在李哲和杨薇愈发积极主动的协助下,“浮光”系列的设计稿日趋完善,打样工作也进展顺利。沈清月感到一种久违的顺畅感,仿佛一切都在朝着既定的轨道稳步前行。然而,商业世界的机遇与挑战,往往结伴而来。
一个周二上午,李哲接到了一通让他初时颇为兴奋的电话。通话结束后,他立刻向沈清月汇报,语气带着一丝激动:“沈姐,是‘格调’买手店的采购总监打来的电话!”
“格调”是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连锁高端买手店,以精选国内外独立设计师品牌着称,在多个一线城市拥有实体店,线上渠道也运营得风生水起。能被“格调”看中,对许多新兴设计师品牌而言,意味着知名度和销量的双重飞跃。
“他们怎么说?”沈清月从设计稿中抬起头,神色平静,并未显露出过多惊喜。
李哲快速汇报:“他们表示很欣赏‘moonlight’的设计理念和品质,希望我们能提供‘星轨’和‘蕨语’两个系列的产品,入驻他们下个季度的新品矩阵。但是……”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迟疑,“他们的合作条件,有点苛刻。”
沈清月示意他继续。
“首先,他们要求的价格比我们官网零售价低40%,理由是渠道成本和品牌溢价分摊。其次,他们要求签订独家线上销售协议,意思是,一旦合作,我们的官网商城和现有其他合作平台(虽然目前只有零星几个小众平台试水)的同系列产品必须下架或暂停更新,以确保‘格调’渠道的独家性。最后,账期要求是货到后90天。”
李哲说完,看向沈清月,等待她的决断。在他看来,虽然条件严苛,但“格调”的渠道影响力巨大,机会难得。
沈清月没有立刻回答。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城市景象。阳光明媚,但她的大脑却在飞速冷静地分析。
压价40%? 这意味着“moonlight”本就因坚持优质材料和精细工艺而不算高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到极致,甚至可能微亏。这不仅仅是利润问题,更是品牌价值的定位问题。一旦以低价进入高端渠道,未来再想提升品牌定位和价格体系将难上加难。
要求独家? 这意味着将“moonlight”的线上命脉完全交予他人之手,丧失与终端客户直接对话的窗口。她将无法再通过官网收集用户反馈、建立会员体系、讲述品牌故事,而是变成单纯的供货方,生死荣辱系于渠道方一念之间。这与她坚持的“直接连接用户”的核心战略背道而驰。
90天账期? 对“moonlight”这样现金流尚不宽裕的初创品牌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这看似是一个诱人的“机遇”,实则是一个充满陷阱的考验。短期看,或许能带来一波可观的销量和曝光;但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会从根本上动摇“moonlight”独立发展的根基。
沈清月转过身,目光扫过李哲和一旁同样关注着的杨薇,语气清晰而坚定:“回复‘格调’,感谢他们的青睐,但目前的合作条件,‘moonlight’无法接受。”
李哲和杨薇都愣了一下。李哲忍不住确认:“沈姐,不再谈谈吗?也许价格和账期还有商量余地?毕竟是‘格调’啊……”
沈清月摇摇头,走到白板前,拿起笔,一边写一边解释,像是在给团队上一堂生动的战略课:
“我明白你们的想法。但我们要想清楚,‘moonlight’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独特的设计、可靠的品质,以及——最重要的是——与我们的用户建立起来的情感连接和直接沟通渠道。”
她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一个标着“moonlight”,一个标着“格调”。
“如果接受他们的条件,短期内,我们看似借助了‘格调’的渠道力,但代价是:”
1.
品牌价值受损: 低价入市,自降身价。
2.
失去用户连接: 独家协议切断我们与用户的直接联系,我们变成无声的供应商。
3.
丧失主动权: 未来发展受制于人,渠道说换就换,我们毫无议价能力。
“而我们坚持自有渠道,虽然起步慢,增长缓,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4.
掌控定价权: 维护品牌价值。
5.
直接服务用户: 积累忠实客户,获得一手反馈,迭代产品。
6.
掌握发展节奏: 不受制于任何外部渠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最后在“moonlight”的圈外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写上“未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两位团队成员:“我们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爆红,而是可持续的、健康的品牌生命。过早进入不适合的渠道,等于拔苗助长。‘moonlight’这棵小树,需要先在自家的土壤里把根扎深。”
李哲和杨薇听着沈清月条理清晰、高屋建瓴的分析,脸上的疑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和敬佩。他们意识到,沈清月考虑的远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个品牌发展的战略格局。
“我明白了,沈姐。”李哲郑重地点点头,“我这就委婉而坚定地回复对方。”
杨薇也用力点头:“对!我们把产品和内容做好,不怕没人欣赏!”
几天后,陆氏集团总裁办公室。
周铭在例行简报中提及:【沈清月小姐拒绝了“格调”买手店的合作邀约,因对方条件苛刻。】
陆廷渊正在批阅一份数亿规模的并购案文件,闻言笔尖微顿,抬起眼皮,眉梢挑高,语气带着一丝惯有的冷峭:“‘格调’?她倒是胃口不小,连这家都看不上?”
在他认知中,一个小小的工作室能得“格调”青眼,已是侥幸,拒绝更是不可思议。然而,这句略带嘲讽的话脱口而出后,他脑海中却不期然地闪过沈清月伏案画图时那专注而执拗的侧影,以及她近期一系列看似“不按常理出牌”却最终证明有效的决策。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认同感,悄然掠过心底。或许,这种不依附于任何渠道的“硬气”,才是真正能走远的态度?这念头一闪而逝,快得让他来不及捕捉,便重新被更大的商业图景所淹没。
同日傍晚,沈清月接到顾言深的电话。
他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了然的笑意:“听说你拒绝了‘格调’?”
沈清月微感诧异于他的消息灵通,坦然承认:“是,条件不符合‘moonlight’的发展规划。”
顾言深在电话那头低笑一声,笑声醇厚而带着真诚的赞赏:“我猜也是。压价、独家、长账期,老套路了。你这个决定,很勇敢,也很正确。”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郑重:“记住,真正的品牌,永远不能把命脉交到渠道手里。自有渠道的建设和用户关系的维护,才是长久之道。我支持你的选择。”
顾言深的支持,并非空泛的鼓励,而是基于深厚商业阅历的精准判断,这让沈清月心中泛起暖意和更多底气。“谢谢顾总理解。”
“好好打磨你的‘浮光’,”顾言深最后鼓励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前提是酒要足够香。”
挂断电话,沈清月走到工作室的落地窗前。夜幕降临,城市灯火如星河般铺展开来。拒绝“格调”的决定,像一次重要的战略宣誓,更加清晰地勾勒出“moonlight”未来的独立航向。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从容。
然而,她并不知道,这次干脆利落的拒绝,虽然维护了品牌的独立性,却也无形中触动了一些既有格局下的微妙神经。“格调”方面被拒后,并未如想象中那般轻易放手。一场源于渠道抉择的、更为隐秘的波澜,正在暗处悄然酝酿。
一个周二上午,李哲接到了一通让他初时颇为兴奋的电话。通话结束后,他立刻向沈清月汇报,语气带着一丝激动:“沈姐,是‘格调’买手店的采购总监打来的电话!”
“格调”是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连锁高端买手店,以精选国内外独立设计师品牌着称,在多个一线城市拥有实体店,线上渠道也运营得风生水起。能被“格调”看中,对许多新兴设计师品牌而言,意味着知名度和销量的双重飞跃。
“他们怎么说?”沈清月从设计稿中抬起头,神色平静,并未显露出过多惊喜。
李哲快速汇报:“他们表示很欣赏‘moonlight’的设计理念和品质,希望我们能提供‘星轨’和‘蕨语’两个系列的产品,入驻他们下个季度的新品矩阵。但是……”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有些迟疑,“他们的合作条件,有点苛刻。”
沈清月示意他继续。
“首先,他们要求的价格比我们官网零售价低40%,理由是渠道成本和品牌溢价分摊。其次,他们要求签订独家线上销售协议,意思是,一旦合作,我们的官网商城和现有其他合作平台(虽然目前只有零星几个小众平台试水)的同系列产品必须下架或暂停更新,以确保‘格调’渠道的独家性。最后,账期要求是货到后90天。”
李哲说完,看向沈清月,等待她的决断。在他看来,虽然条件严苛,但“格调”的渠道影响力巨大,机会难得。
沈清月没有立刻回答。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目光投向窗外熙攘的城市景象。阳光明媚,但她的大脑却在飞速冷静地分析。
压价40%? 这意味着“moonlight”本就因坚持优质材料和精细工艺而不算高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到极致,甚至可能微亏。这不仅仅是利润问题,更是品牌价值的定位问题。一旦以低价进入高端渠道,未来再想提升品牌定位和价格体系将难上加难。
要求独家? 这意味着将“moonlight”的线上命脉完全交予他人之手,丧失与终端客户直接对话的窗口。她将无法再通过官网收集用户反馈、建立会员体系、讲述品牌故事,而是变成单纯的供货方,生死荣辱系于渠道方一念之间。这与她坚持的“直接连接用户”的核心战略背道而驰。
90天账期? 对“moonlight”这样现金流尚不宽裕的初创品牌而言,意味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这看似是一个诱人的“机遇”,实则是一个充满陷阱的考验。短期看,或许能带来一波可观的销量和曝光;但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会从根本上动摇“moonlight”独立发展的根基。
沈清月转过身,目光扫过李哲和一旁同样关注着的杨薇,语气清晰而坚定:“回复‘格调’,感谢他们的青睐,但目前的合作条件,‘moonlight’无法接受。”
李哲和杨薇都愣了一下。李哲忍不住确认:“沈姐,不再谈谈吗?也许价格和账期还有商量余地?毕竟是‘格调’啊……”
沈清月摇摇头,走到白板前,拿起笔,一边写一边解释,像是在给团队上一堂生动的战略课:
“我明白你们的想法。但我们要想清楚,‘moonlight’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是独特的设计、可靠的品质,以及——最重要的是——与我们的用户建立起来的情感连接和直接沟通渠道。”
她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圈,一个标着“moonlight”,一个标着“格调”。
“如果接受他们的条件,短期内,我们看似借助了‘格调’的渠道力,但代价是:”
1.
品牌价值受损: 低价入市,自降身价。
2.
失去用户连接: 独家协议切断我们与用户的直接联系,我们变成无声的供应商。
3.
丧失主动权: 未来发展受制于人,渠道说换就换,我们毫无议价能力。
“而我们坚持自有渠道,虽然起步慢,增长缓,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
4.
掌控定价权: 维护品牌价值。
5.
直接服务用户: 积累忠实客户,获得一手反馈,迭代产品。
6.
掌握发展节奏: 不受制于任何外部渠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她最后在“moonlight”的圈外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写上“未来”,目光坚定地看着两位团队成员:“我们要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爆红,而是可持续的、健康的品牌生命。过早进入不适合的渠道,等于拔苗助长。‘moonlight’这棵小树,需要先在自家的土壤里把根扎深。”
李哲和杨薇听着沈清月条理清晰、高屋建瓴的分析,脸上的疑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恍然和敬佩。他们意识到,沈清月考虑的远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整个品牌发展的战略格局。
“我明白了,沈姐。”李哲郑重地点点头,“我这就委婉而坚定地回复对方。”
杨薇也用力点头:“对!我们把产品和内容做好,不怕没人欣赏!”
几天后,陆氏集团总裁办公室。
周铭在例行简报中提及:【沈清月小姐拒绝了“格调”买手店的合作邀约,因对方条件苛刻。】
陆廷渊正在批阅一份数亿规模的并购案文件,闻言笔尖微顿,抬起眼皮,眉梢挑高,语气带着一丝惯有的冷峭:“‘格调’?她倒是胃口不小,连这家都看不上?”
在他认知中,一个小小的工作室能得“格调”青眼,已是侥幸,拒绝更是不可思议。然而,这句略带嘲讽的话脱口而出后,他脑海中却不期然地闪过沈清月伏案画图时那专注而执拗的侧影,以及她近期一系列看似“不按常理出牌”却最终证明有效的决策。一丝极淡的、难以言喻的认同感,悄然掠过心底。或许,这种不依附于任何渠道的“硬气”,才是真正能走远的态度?这念头一闪而逝,快得让他来不及捕捉,便重新被更大的商业图景所淹没。
同日傍晚,沈清月接到顾言深的电话。
他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了然的笑意:“听说你拒绝了‘格调’?”
沈清月微感诧异于他的消息灵通,坦然承认:“是,条件不符合‘moonlight’的发展规划。”
顾言深在电话那头低笑一声,笑声醇厚而带着真诚的赞赏:“我猜也是。压价、独家、长账期,老套路了。你这个决定,很勇敢,也很正确。”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为郑重:“记住,真正的品牌,永远不能把命脉交到渠道手里。自有渠道的建设和用户关系的维护,才是长久之道。我支持你的选择。”
顾言深的支持,并非空泛的鼓励,而是基于深厚商业阅历的精准判断,这让沈清月心中泛起暖意和更多底气。“谢谢顾总理解。”
“好好打磨你的‘浮光’,”顾言深最后鼓励道,“酒香不怕巷子深,前提是酒要足够香。”
挂断电话,沈清月走到工作室的落地窗前。夜幕降临,城市灯火如星河般铺展开来。拒绝“格调”的决定,像一次重要的战略宣誓,更加清晰地勾勒出“moonlight”未来的独立航向。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和从容。
然而,她并不知道,这次干脆利落的拒绝,虽然维护了品牌的独立性,却也无形中触动了一些既有格局下的微妙神经。“格调”方面被拒后,并未如想象中那般轻易放手。一场源于渠道抉择的、更为隐秘的波澜,正在暗处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