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抓鱼-《古代老妇有空间,直通现代菜市场》

  珠花毕竟不是粮食,更不是肉,再好看也填不饱肚子。

  买这么多回去干啥?摆着看吗?

  可陆明桂又想买镜子。

  当下心里盘算起来,若是买两面镜子,需要一百块钱。

  再加上一支珠花和一支铜簪,那就是一百多块钱了。

  倒不如就照这个人说的,买珠花和簪子,送镜子,还更加合算一些。

  “行吧,那就把这些拿了。”

  店老板见她松了口,连忙再次清点了珠花与铜簪。

  “珠花有十二个,铜簪七支,那就是九十五块。”

  “稍等啊,我拿个塑料袋帮你装起来。”

  又看见陆明桂手中的购物筐里还放着木锅铲,木饭勺,木筷子,还有五把木梳,就一并算了钱。

  “总共是一百一十一啊,”店老板指了指门上挂着的二维码,“扫码支付。”

  陆明桂摆摆手:“我没有手机,直接给你钱,你给我抹个零吧。”

  她记得别人家都是可以抹零的,就试探着问了一句。

  店老板本来不想抹零,他这个两元店本来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用靠抹零来培养老客户。

  但听她说给现金,就同意了,毕竟提现也要钱呢,现金更好。

  “那你就给一百一十块钱吧,再少我可就不赚钱了。”

  抹掉了一块钱的零头,陆明桂靠自己少付了一块钱,心中多了点成就感。

  一块钱,那可是半斤大米呐!

  当下掏了一张红票子,又拿了一张十块钱出去,付了钱这才心满意足离开。

  离开两元店,她没有再逗留,找了机会进了白房子。

  白房子里东西愈发多了。

  一袋袋精白米,面粉,还有盐,猪肉,鸡蛋都顺着墙根儿整齐放好。

  陆明桂一一扫过,视线停留在那块猪板油上。

  这还是上回去菜市场买肉,肉摊老板送的,分了两块给大哥二哥之后,自己还留了一块。

  倒不是忘了,是最近一直吃的是大豆油,就没有炼猪油。

  虽然在白房子里东西不会坏,但陆明桂还是准备今儿个就把猪油给炼了。

  她先是换回了衣服,这才出了白房子,见天色还早。

  院子里传来刷刷的扫地声,陆明桂开门出去,就见宋小冬已经在扫院子。

  陆明桂发现了,儿子喜欢扫地,早一遍晚一遍的。

  这样也好,家里干净。

  院子里虽然都是泥土地,但早就被压实了,所以只需要扫掉浮尘和落叶。

  等扫好了地,宋小冬就见他娘已经钻到了灶房里。

  宋小冬顿时急了。

  “娘,咱家现在天天吃三顿饭啊?”

  “这也不是农忙,家家户户都是吃两顿饭,要不,咱家也吃两顿饭?”

  陆明桂觉得儿子肯定是被钱木匠磋磨的脑子都不好了,心里少不得又将钱木匠一家咒骂了一遍。

  然后又安慰宋小冬。

  “你且放宽了心,家里如今不缺粮。”

  “再说了,你如今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难道能饿着?”

  “何况满满这么小,你二嫂还大着肚子,家里哪个不要多吃点饭?”

  “当然,”她也没忘记提自己,“你娘我啊,也饿不得,年纪大了,吃一顿就少一顿。”

  这话说的宋小冬有些惭愧,他只考虑家里没银钱,却忘了就算他不吃,家里人也要吃的!

  “娘,是儿子想岔了。”

  “二嫂需要吃点好的,您也这么瘦。”

  “儿子今后一定好好干活,让家里顿顿都能吃饱饭。”

  陆明桂有些欣慰,却只说道:“娘只盼着咱们一家人好好的活下去。”

  “行了,不说这些,娘一会去做早饭。”

  “你把墙角的小葱浇点水。”

  院子里篱笆墙下种了两排小葱。

  还有三棵南瓜苗,刚长了几片叶子,还嫩得很,怕被鸡糟践了,被宋小冬用芦苇杆子围成了一个小篱笆保护了起来。

  南瓜是好东西,南瓜叶尖儿能吃,南瓜花也能吃。

  嫩的南瓜可以炒菜,等熟透了就变的香甜,和糙米一起煮稀饭,香得很。

  南瓜子炒着吃最香,通常都被陆明桂洗干晒干,挑那些饱满的留种子,剩下的会在过年的时候炒了,给家里人多个零嘴儿。

  两只老母鸡也被放了出来,正在墙角不停地刨地,找虫子吃。

  那一片土被刨的乱飞。

  陆明桂盘算着,过两天差不多该种胡瓜了,豇豆也到了播种的季节。

  就沿着墙根种点,也不需要多种,等旱灾了就只能看天。

  有少年在院外叫:“陆阿奶,小冬叔在家不?”

  “我找他去河里抓鱼去。”

  邻家的赵元在篱笆墙外露了个头出来,身后还跟着他弟弟赵星。

  赵元虽然比宋小冬只小两岁,辈分却低了一辈,因此要管宋小冬叫一声“叔”。

  不等陆明桂回答,宋小冬已经冒头问他:“哪里有鱼抓?”

  赵元神神秘秘:“我和我弟发现的,水快干了,里面小鱼不少。”

  “快走吧,晚了被别人抢了先。”

  宋小冬就看向他娘:“娘,那我浇了水就去抓鱼?”

  陆明桂摆摆手:“你且去吧,小葱我来浇。”

  “不过要小心着点,水浅也要小心。”

  “你最大,照顾好赵元和赵星!”

  三人连声答应着,拿了木桶就走。

  “哎,这几个皮猴子,”赵元的阿奶追了出来,“这都啥时候了,尽想着偏门左道的!”

  陆明桂劝她:“抓点鱼填补填补肚子,费不了多少功夫。”

  都是半大的小子,难得寻个机会玩。

  赵婶子没再说什么,对着陆明桂道:“大妹子,你在这等我一下。”

  没多一会,就端了个碗出来,里头装了大半碗的黄豆。

  “那天看你打豆腐没有豆子了,给你半碗应应急。”

  陆明桂很是意外:“赵嫂子,这可使不得!”

  “我怎么能要你家的黄豆?”

  赵家人口多,虽说人多代表着劳动力多,可吃的也多。

  所以赵家日子也不好过。

  几番推让,赵婶子叹了口气,这才说道:“小冬他娘,我实话和你说了吧。”

  “从前宋大智一家对你们不好,我没少劝你们分家。”

  “可你这真分家了,还断了亲,我又觉得对不住你。”

  “你瞧瞧,你这就剩一家子老小今后可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