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要想富先修路-《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朱标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就在昨日,户部尚书杨思义给父皇和我呈上了一份账册。”

  “你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吗?”

  “商税!”

  “仅仅是北平一地,一个月的商税,就高达五千五百多万两白银!”

  “五千五百多万两!”

  朱标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仿佛依旧不敢相信。

  “你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这比大明去年一整年的税收总和,还要多出数倍!”

  “有了这笔钱,大明可以练多少兵?可以养多少马?可以打造多少精良的军械?”

  “北伐大业,指日可待!”

  朱标越说越兴奋,他抓住吕氏的肩膀,目光灼灼。

  “三弟是在为我大明,立下一根真正的擎天之柱!”

  吕氏呆住了。

  她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

  五……五千五百多万两?

  她感觉自己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她本想挑拨离间,却没想到,反倒听到了一个让她肝胆俱裂的消息。

  朱棡,已经恐怖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这还怎么斗?

  看着朱标那满是激动的脸,吕氏知道,自己这番挑拨失败了。

  她只能强行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附和道。

  “是……是臣妾短视了。”

  “三弟……三弟他,真乃国之栋梁。”

  朱标满意地点了点头,丝毫没有察觉到吕氏笑容下的怨毒。

  吕氏低下头,掩去眼中的阴霾。

  她知道,以后再想在太子面前说朱棡的坏话,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但是,她不会放弃的。

  她攥紧了藏在袖中的拳头,指甲深深地陷入了掌心。

  朱标望着吕氏那张比哭还难看的脸,心中的激动却丝毫未减。

  他扶着吕氏的肩膀,语气前所未有的郑重。

  “你记住。”

  “我大明,可以没有我朱标。”

  “但绝不能没有三弟!”

  吕氏猛地抬起头,眼中的惊骇一闪而过。

  太子殿下,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这到底是抬举朱棡,还是在……

  一瞬间,吕氏的脑中闪过无数念头。

  但她很快又松了口气。

  太子说这话,恰恰证明了他心胸坦荡,对自己的位置有着绝对的自信。

  可这口气刚松下来,更深的焦虑又涌了上来。

  太子不担心,可她担心啊!

  朱棡的羽翼,已经丰满到了这种地步,未来还有谁能制衡他?

  吕氏的心中翻江倒海,脸上却不得不挤出温顺的笑容。

  “殿下说的是,三弟文成武德,实乃我大明之幸。”

  她的声音干涩,自己听着都觉得虚伪。

  朱标却没听出来,他拍了拍吕氏的手,便转身去处理公务了。

  吕氏站在原地,看着朱标的背影,垂下的眼眸里,嫉妒几乎要化为实质。

  ……

  次日。

  工部衙门。

  朱棡一大早就来到了这里。

  工部的官员们见到这位煞神亲至,大气不敢喘一口。

  这位燕王殿下,可是连户部那帮老油条都敢硬刚的主。

  他们工部家底薄,可经不起折腾。

  工部尚书硬着头皮迎了上来,躬身行礼。

  “不知燕王殿下驾到,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朱棡摆了摆手,开门见山。

  “本王今日来,是想让你们造两样东西。”

  工部尚书一愣。

  “不知殿下要造何物?”

  “水泥,沥青。”

  朱棡吐出两个陌生的词汇。

  工部尚书满脸茫然。

  “水……水泥?沥……沥青?”

  “这是何物?恕老臣孤陋寡闻,从未听过。”

  不只是他,周围竖着耳朵偷听的工部官员们,也都是一脸的问号。

  朱棡也不废话,直接让人取来纸笔,将水泥和沥青的简易制造方法写了下来。

  当然,这都是系统早已烙印在他脑海中的知识。

  他将方子递给工部尚书。

  “按这个方子,去准备材料,立刻生火煅烧。”

  工部尚书接过方子,看着上面写的什么石灰石、黏土之类的东西。

  还有一堆他看不懂的配比和流程,头都大了。

  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殿下,敢问这……水泥和沥青,有何用处?”

  朱棡看了他一眼,随即把目光投向了衙门外那条土路。

  “尚书大人,你觉得我们大明的路,如何?”

  工部尚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老实回答。

  “回殿下,京师主路皆以青石板铺就,已算平坦。”

  “至于其他地方,多为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确实难行。”

  朱棡点了点头。

  “说得不错。”

  “本王在北平搞商贸,发现一个极大的问题。”

  “那就是路太差了。”

  “货物运不出去,商人进不来,极大地影响了货物流通的速度。”

  “军事上也是一样,粮草军械转运缓慢,一旦有急情,很可能贻误战机。”

  他转过头,看着所有工部官员,一字一句地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

  “本王要让大明的官道,变得平坦、坚固、畅通无阻!”

  “而这水泥和沥青,就是修路的关键!”

  “要想富,先修路?”

  工部尚书和一众官员咀嚼着这句有些古怪,却又直白的话,眼中亮起了光。

  他们都是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朱棡的意思。

  道路,乃国之血脉。

  血脉通畅,国家才能强盛。

  这个道理他们懂,但长久以来,除了用青石板铺设一些要道,谁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毕竟那成本太高了,根本无法普及。

  难道这位燕王殿下,能解决这个千古难题?

  工部尚书不再犹豫,立刻躬身。

  “臣,遵命!”

  很快,整个工部都动了起来。

  在朱棡的指挥下,工匠们按照方子,将石灰石、黏土等材料混合,送入窑中煅烧。

  另一边,又架起大锅,熬制黑色的粘稠物。

  一时间,工部衙门内浓烟滚滚,热火朝天。

  经过一番折腾,第一批灰色的粉末,和一锅黑色的粘稠液体,成功出炉。

  工部尚书凑上前,指着那堆灰扑扑的粉末,一脸的好奇。

  “殿下,这就是水泥?”

  他又指了指那锅散发着刺鼻气味的黑色液体。

  “那这便是沥青?”

  朱棡点了点头。

  “没错。”

  他指挥工匠将水泥粉末与黄沙、石子、水混合搅拌。

  “此物名为混凝土,待其凝固之后,坚硬无比。”

  “无论是修路建房,还是筑造城墙,都是绝佳的材料。”

  接着,他又指向那锅沥青。

  “此物成本低廉,最适合用来铺设长途道路,平坦且不渗水。”

  工部尚书听得是心神巨震,两眼放光。

  如果真如燕王所说,那这简直是开天辟地般的发明!

  他迫不及待地看着那被搅拌均匀,然后倒进一个木框里的灰色糊状物。

  “殿下,它何时才能凝固?”

  朱棡笑了笑。

  “没那么快,至少要等几个时辰。”

  “你先去忙别的吧,明日再来看成果。”

  工部尚书搓着手,一脸的猴急,却又不敢催促,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

  他心里痒痒的,感觉今晚是睡不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