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你再说一遍-《大明:我朱老三,解锁吕布模版!》

  “父皇!”

  “陛下!”

  朱棡和徐妙云同时惊呼出声,赶忙上前去扶。

  跟在后面的太监们更是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围了上来。

  “滚开!”

  朱元璋一把推开众人,自己从地上爬了起来。

  他一个箭步冲到朱棡面前,双手死死抓住朱棡的肩膀。

  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神情激动得有些狰狞。

  “你……你再说一遍!”

  “亩产多少?!”

  “儿臣说,保守估计,亩产三到四千斤!”

  朱棡强忍着肩膀的剧痛,一字一句地重复道。

  朱元璋的身子晃了晃,他松开朱棡,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片刻之后,他猛地低头,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

  “蒋琥!”

  “臣在!”

  侍立在花园入口处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蒋琥,立刻飞奔而来。

  “传朕旨意!”

  朱元璋的声音,带着威严。

  “立刻调拨一千名禁军,将这片后苑给咱围起来,一只苍蝇都不许飞出去!”

  “遵旨!”

  “再传!”

  “命人去传六部所有在京官员,还有刘伯温!”

  “让他们立刻放下手头所有事,马上滚到这里来!”

  “再备上农具,还有磅秤!要最大的那种!”

  蒋琥虽然满心困惑,但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到半个时辰。

  整个晋王府的后花园,就变得水泄不通。

  杨思义、吕本这些尚书大佬,一个个气喘吁吁。

  显然是跑过来的。

  他们看着这阵仗,心里直犯嘀咕。

  这是要干什么?

  难道是晋王殿下犯了大罪,陛下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处置他?

  可看陛下的神情,虽然严肃,却又带着一股兴奋,完全不像问罪的样子。

  朱元璋没有理会众人的窃窃私语。

  他脱掉龙袍外衣,竟然亲自从太监手里接过一把铁锹。

  “都别愣着!”

  朱元璋环视一圈,沉声喝道。

  “跟咱一起挖!”

  说完,他便一马当先,走到那片土豆地前,小心翼翼地挖了起来。

  众臣面面相觑。

  但皇帝都动手了,他们哪敢看着。

  一群大臣,就这么拿起锄头铁锹,加入了挖地的行列。

  很快,随着泥土被翻开。

  一窝窝土豆,就这么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咦?这是何物?”

  “果实竟然是长在土里的?”

  “看着跟芋头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

  大臣们发出一阵阵惊奇的议论。

  朱元璋停下手里的动作。

  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看向了李善长。

  “李相,你来猜猜。”

  “此物,亩产几何啊?”

  李善长放下锄头,仔细端详着地上的土豆。

  他沉吟片刻,谨慎地说道。

  “看这果实的大小和数量,一亩地,产出当不在寻常麦粟之下。”

  “臣斗胆猜测,亩产或可达六百斤?”

  这个数字,已经相当惊人了。

  要知道,此时大明最好的水田,水稻亩产也不过三百多斤。

  然而,朱元璋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李善长一愣,以为自己猜低了,试探着又加了一些。

  “莫非……能有八百斤?”

  朱元璋还是摇头。

  “一千斤?”李善长的声音都有些变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他伸出手指,摇了摇。

  “李相,你的胆子,还是太小了。”

  他顿了顿,看着满朝文武震惊的脸,缓缓开口。

  “你再往上翻个三倍,猜猜看。”

  翻……翻三倍?

  李善长猛地倒吸一口凉气。

  他掰着手指,心算了一下。

  一千斤的三倍……

  那不就是……

  “三……三千斤?!”

  他失声惊呼出来。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亩地,如何能产出三千斤粮食?闻所未闻!”

  “就算是把地里的土都算上,也未必有三千斤重啊!”

  然而,面对着满朝文武的失态,朱元璋却只是笑。

  “李相,咱早就说过,你的胆子,太小了。”

  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

  他伸出一根手指,轻轻摇了摇。

  “三千斤,这还只是咱的保守估计。”

  此言一出,刚刚还喧闹无比的花园,再一次陷入了寂静。

  亩产三千斤,还只是保守估计?!

  那要是不保守呢?四千斤?五千斤?

  朱元璋没有再解释。

  他重新拿起铁锹,对着脚下的土地,再次挖了下去。

  “都还愣着干什么!”

  “挖!”

  朱元璋一声断喝,惊醒了失神的众人。

  这一次,再也没有人迟疑。

  丞相李善长第一个扔掉官帽,拿起一把锄头,笨拙地挖了起来。

  刘伯温、杨思义、吕本……

  一个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尚书大佬,此刻全都化身成了田间的老农。

  一个禁军小校,使足了力气,从地里拔起一株已经枯黄的藤蔓。

  随着他的用力,一大窝土豆被带了出来,沉甸甸地砸在地上。

  “我的天……”

  那小校看着眼前这一大堆,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呼。

  “这一株……这一株怕不是有十多斤?!”

  他的声音,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

  仅仅一株,就产出了十多斤!

  很快,另一边又传来了吏部尚书吕本的惊叫。

  “快来看我这儿的!快看!”

  众人循声望去。

  只见吕本用双手抱着一窝刚刚挖出来的土豆,那大小,简直骇人听闻。

  “我……我这儿的,怕不是有三十斤!”

  嘶——

  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所有人都疯了。

  之前的怀疑、不信,在这一刻,被这现实砸得粉碎。

  所有人都埋头苦干起来,挖地的动作,充满了热情。

  十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但在上千禁军与满朝文武的齐心协力之下,不过一个时辰,便被翻了一遍。

  一堆堆土豆,就这么堆放在花园的空地上,场面蔚为壮观。

  朱元璋扔掉铁锹,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目光看向户部尚书杨思义。

  “杨爱卿。”

  “是,陛下。”

  杨思义连忙出列。

  “你是户部尚书,管着天下的钱粮账目。”

  朱元璋指着那堆积如山的土豆。

  “你来称,你来算。”

  “给咱算算,这十亩地,到底产出了多少斤!”

  “臣……遵旨。”

  杨思义的声音都在发颤。

  他看着那些土豆山,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快得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最大的磅秤被几个太监合力抬了过来。

  杨思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拿起算盘,又叫来几个户部的官吏,开始了一场称重。

  一筐筐的土豆被抬上磅秤。

  “一百二十斤!”

  “一百一十五斤!”

  户部官吏高声报着数。

  杨思义的手指在算盘上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当最后一筐土豆称重完毕,杨思义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