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亲迎-《东宫硬骨头》

  “那当然,赏赐如流水就不说,有一年年节,他高烧不退,先帝得知后,大过年的带着御医亲自来探病,把他抱在怀里哄了好久。

  你就说,是不是亲爹也不过如此了。

  也可能是先帝那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吧。”

  “既如此,那你当初为什么会拒绝他?”

  “因为……”若初揉了揉眼睛,几经犹豫后叹了口气,“算了,反正你有心打听,迟早能打听出来。

  他有梦魇症,有一次梦游时,把伺候自己的婢女给掐死了。”

  “梦游掐人?”

  “母亲是这么说的,具体的谁也没看见。反正是掐死了。

  虽然打骂丫鬟是常有的,出了人命到底不好交代。

  不过,这事先帝也知道,只罚他闭门思过几日,大事化了了。祖母也不准再提这事了。”

  无忧揉了揉太阳穴,“还有一事,他一直这么瘦吗?”

  “他瘦,是因为他挑食,不喜欢吃饭。

  好像也胖过吧,我记得最初,好像是圆乎乎的。哎呀,可能是婴儿肥,我也记不清了,反正这么多年,他一直挺瘦的。

  为了让他多吃一点,前些年祖母祖父请了多少名厨,山珍海味,连街头生意好的小食都派人去买,他就是不吃。太挑了。”

  “他什么时候去江南养病的?”

  “有三四年了。”

  “怎么了?你对他这么感兴趣?”

  无忧心中一惊,暗道自己表现的似乎太明显,玩味一笑:

  “你要是被掐了,也不会糊里糊涂就过去了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哎哟喂,你还真把他当对手了呀。

  犯不上的,你跟个没爹娘教养的纨绔计较什么,他犯浑了,你就想想四姑姑,让着他,躲远点就好了。”

  无忧淡淡一笑,若初也不再多言,开始上课。

  因明日便是东宫秋的成亲日,若初没有多留,一个时辰便匆匆结课离去。

  一夜过,宣国公府府里处处挂灯结彩,连树枝上都悬挂着大红灯笼。

  无忧心知今儿势必人多吵闹,她无意结识三姑六婆,起得早但拖到不能再拖,才慢悠悠往银杏院去。

  因不想节外生枝,她没去厅堂,直奔东宫秋的房间。

  进门的时候,喜娘正拿着五彩细线给东宫秋开脸,只听她哎哟哎哟的叫着,一人眼泪汪汪,疼得呲牙咧嘴,一众嬷嬷笑开了花。

  开了脸,百福嬷嬷遂上前给她梳头,玉制的梳子压着青丝一顺而下,念念有词道:

  “一梳梳到尾,夫妻恩爱到白头。

  二梳梳到尾,夫妻无病更无愁。

  三梳梳到尾,儿孙遍地福禄寿。”

  众嬷嬷欢呼着捧场,一拥而上,给她挽发髻,穿喜服,戴凤冠。

  自从老太君把东宫秋交给她们,这几个嬷嬷平日为了教导东宫秋,劳心劳力,战战兢兢。

  眼瞅着大功告成,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不自觉地嗓门大了起来。

  东宫秋穿戴好,对着铜镜细看妆容,这才从镜中瞧见了靠着门的无忧。

  她随即转头,笑着埋怨:“何时来的?来了也不出声,怎么不进来?”

  “里面人多,我帮不上忙就不添乱了。站这儿正好好透气。”

  东宫秋嘿嘿笑着,隔空跟她说话,几个嬷嬷见无忧来了,动静都收敛了一些。

  “你倒是会躲清闲,早点来嘛,熟悉流程,日后你出嫁便不会像我这般手忙脚乱了。

  我跟你说,等你当新娘子的时候,头发可别绑太紧,这玩意儿可重了,头发梳紧了,头皮都绷着,压着可疼了。”

  “这妆是不是太浓了,脂粉胭脂,是不是涂太多了?”

  “还有精神絮絮叨叨,胡思乱想,我看你还是不乱不累。”

  王二家的悄悄来无忧身边,“娘子用膳了吗?给您冲杯喜米茶?还是吃些喜果?”

  “不吃了,忙你的吧,不必分神管我。”

  说话间,芷妍和若初也来了。

  她俩本就看不上东宫秋,不过随波做个样子,不落人话柄,也随无忧站在门口。

  芷妍穿着粉嫩的竖领对襟月华锦长袄,梳着俏皮的垂鬟分髾,金钗与珠钗交错,连新娘子的凤冠霞帔都压不住她的娇艳。

  若初一袭大红立领长袄把白皙的小脸衬得更加雪白清透,胸前挂着金镶玉的流苏坠子,简约大气华贵。

  显得穿着与平日无二的无忧分外朴素。

  东宫秋瞧着抢风头两人组,抿了抿唇,眼中的笑意渐渐淡了。

  绣着珍珠的霞帔,雍容华贵。凤冠上的玛瑙珍珠,熠熠生辉。

  看得芷妍感慨万千,“怪不得都说新娘子最美,嫁衣真的好美啊。”

  若初打趣:“急什么?有你穿的时候。三婶一定会让你做天底下最美的新娘。”

  她嘿嘿笑着,看到无忧的脖子围的严严实实,“是不是留痕了?”

  “嗯。”

  “姐姐也真是倒霉,原本今儿应该是你的大喜日子,这倒好,看别人喜气洋洋,自己还带着伤。”

  想到自己的婚事告吹,东宫秋却能如约嫁人,若初的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

  “你可真会扫兴,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我这是替姐姐庆幸,庆幸姐姐逃过一劫。那种人家,倒贴给十一姐姐,十一娘都不要呢。”

  “好了好了,大喜的日子,让人听见,还以为我们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

  话音未落,便听一阵响亮的鞭炮声,王二家的急匆匆地小跑进来,“都准备好了吗?迎亲的队伍快到大门口了。”

  上官家一路放着炮仗,大红灯笼开路,击锣鼓,吹唢呐,敲敲打打,摆足了排面。

  卢氏招呼完了外间,眼瞅着吉时到了,走了进来。身后的田嬷嬷端着一碗五谷饭。

  卢氏走到跟前,柔声细语道:“都准备好了。”

  “让母亲费心了,都好了。”

  闻言,卢氏接过田嬷嬷手中的碗,夹了一筷子,喂给东宫秋。

  吃了上轿饭,母女俩的眼睛瞬间都有些湿润,拿着帕子轻轻抹着眼泪。

  东宫秋咽下饭,也有了几分真心,

  “女儿自知是不省心的,平日没少让母亲烦恼,多谢母亲大度,包容了秋儿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