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老蔫开口,村里风向全变了!-《重生七零,这长白山我说了算!》

  陈放走后,韩老蔫在院子里戳了半天。

  北风刮着雪粒子,抽在脸上,刀割似的。

  他低头,看着手里那把磨了快一辈子的剥皮刀,刀刃在灰蒙蒙的天色下泛着一层油光。

  可他脑子里,全是陈放那把薄如柳叶的小刀,和那只在骨头缝里轻轻一旋,就卸下整条腿的巧手。

  那不是杀猪,也不是屠宰。

  那像个手艺人,在拆解一件精密的物件,每个步骤都分毫不差。

  他这辈子宰过的牲口,自己都数不清,可从来没想过,这活儿还能干得那么干净,那么漂亮。

  老头子心里头那点不服气,彻底烟消云散了。

  他长长吐出一口白气,把刀仔仔细细擦干净收好,扛起锄头出了院门,嘴里念叨着去清理菜窖上的积雪。

  村口的大槐树下,照旧聚着一帮不怕冷的,正抄着手,跺着脚,唾沫横飞。

  “要我说啊,那陈知青就是走了狗屎运,赶上个上风口,狍子瞎了眼自己送上门。”一个汉子嗑着瓜子,说得活灵活现。

  “可不咋的,他那几条狗是凶,可打猎这事,七分看天,三分看人。”

  韩老蔫正好走到跟前,脚下一顿。

  他把锄头往冻得梆硬的雪地上一戳,“咚”的一声闷响,震得树上积雪扑簌簌往下掉。

  闲聊的几个人吓了一跳,忙转头看他。

  “韩大爷,您这是?”

  韩老蔫那双浑浊的老眼挨个扫过去,往雪地上“呸”的吐了口浓痰。

  “狗屎运?”他嗓子干得像砂纸在搓。

  “风往哪儿吹,雪往哪儿落,狍子冷了往哪个山坳里钻,这也是狗屎运告诉他的?”

  “剥一张完整的皮,手上没过千百条性命,能连个针眼大的口子都不带?”

  “这也是狗屎运?”

  “哪块骨头能卸,哪个筋头得挑,一刀下去骨肉分离,不带一丁点碎肉,这也是老天爷晚上托梦教的?”

  老头子一连三问,问得那几个嚼舌根的汉子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嗑瓜子的都不敢往嘴里送了。

  “人家后生放着架子,跑来问我,冬天的山里哪有‘雪坑’,哪有‘雪溜子’,怎么看树上的挂雪能保命。”

  “你们呢!”

  韩老蔫的锄头柄重重一顿,“除了知道往热炕头上盘腿,还知道个啥!”

  韩老蔫这几句话,一句比一句砸得实。

  他是前进大队公认的老猎户,他说的话,比大喇叭里广播的分量还重。

  他说陈放不是靠运气,那就是板上钉钉的真本事!

  村里的风向,瞬间就转了。

  昨天还只是分到肉的那几户人家,一个劲儿地念叨陈放的好。

  现在,有了韩老蔫这尊大神的“认证”,全村人看陈放的眼神彻底不一样了。

  这哪是什么运气好的城里娃,这分明是个有真本事的能人!

  这股风,自然也吹进了大队书记王长贵的耳朵里。

  晚上,几个大队干部凑在他家炕头开小会。

  村会计嘬着牙花子,忧心忡忡:“书记,那陈知青最近是不是有点太扎眼了?”

  “还说要进山给队里弄福利,这万一……”

  王长贵没等他说完,就把烟锅在炕沿上磕了磕,打断了他的话。

  “扎眼?人家把几十斤肉,分给村里最困难的几户人家,这叫扎眼?”

  他扫了众人一眼,“人家有本事,还知道想着集体,想着咱们这些老少爷们,这叫思想觉悟高!”

  “你们也别小瞧这个后生,能让韩老蔫那种茅坑里的石头都点头服软,能耐能小了?”

  “往后,他要在山边上转悠,只要不是捅破天的大篓子,都给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长贵一锤定音,给这事定了性。

  知青点的土屋里,空气却比屋外零下二十度的天还冷。

  赵卫东听着从村里传回来的风言风语,一张脸黑得能拧出水。

  他费尽心机煽动的那些话,非但没把陈放搞臭,反倒成了给人家锦上添花的那块红布。

  他感觉自己就像个在戏台上翻跟头的猴子,使尽了浑身解数,结果只是给主角的登场喝了个彩。

  这股子邪火,烧得他五脏六腑都揪着疼。

  “他妈的!邪了门了!”他恨恨地把一个冰凉的玉米面窝头砸在床板上。

  “那老不死的(指韩老蔫)是不是收了他什么好处?这么向着他说话!”

  一旁的吴卫国缩着脖子,他现在看见陈放都腿肚子转筋,更别提那几条不叫唤的狗。

  “卫东哥,要不……要不算了吧,咱们惹不起他。”

  “算了?”

  赵卫东眼睛一瞪,凶光毕露。

  “凭什么!他一个新来的,凭什么吃香喝辣还得好名声?”

  “咱们在这啃了几年的窝窝头,算什么?”

  从那天起,赵卫东几个人看陈放的眼神就变了。

  不再是赤裸裸的嫉妒,而是变成了躲在暗处的窥探。

  他们像一群饥饿的豺狗,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陈放的一举一动,寻找着他可能存在的弱点。

  陈放每天早上,会用热毛巾给那只叫黑煞的狗擦拭肩膀,然后敷上一层黑乎乎的药糊。

  那药糊是什么?

  他每天喂狗的粥里,除了玉米面,似乎还掺了些碾碎的草叶,有一股子怪味。

  那又是什么?

  最让他们想不通的,是陈放自己的口粮。

  他把大部分肉都分了,就留了两条里脊,那够吃几顿?

  可看他的样子,吃的还是玉米糊糊配咸菜疙瘩,一点不见寒酸。

  这天晚上,几个脑袋又凑到了赵卫东的铺位上,声音压得像蚊子哼哼。

  “卫东哥,我瞅着不对劲儿。”

  一个外号叫“瘦猴”的知青压着嗓子。

  “他那几条狗,吃的油光水滑,那毛色,比咱们队里的大骡子都亮!”

  “光靠那点肉粥可养不出这膘!”

  赵卫东眼里闪着阴鸷的光。

  “他肯定有别的道道!”

  他声音更低了,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你们想,他刚来多久?哪来那么多本事?”

  “那身手,那手刀,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草药,像一个京城人该有的吗?”

  “我猜,他不是有黑市的路子,就是家里有大背景,偷偷给他寄钱寄票了!”

  “黑市?”

  吴卫国吓得一哆嗦,“那可是投机倒把!要被抓起来挂牌子游街的!”

  “所以他才藏着掖着!”

  赵卫东冷笑一声,脸上的肌肉抽动着,“他一个人,偷偷摸摸吃好的喝好的,让咱们在这喝西北风!这公平吗?”

  几个人都没吭声,但呼吸都重了。

  “投机倒把”这四个字,像一颗火星,瞬间点燃了他们心里所有的嫉妒和不甘。

  只要抓到证据,就能把陈放彻底踩进泥里,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他们自以为隐秘的商议,却不知,这一切,早已落入了另一双“耳朵”里。

  陈放正靠在自己的铺位上,闭着眼,像睡着了一样。

  他的呼吸平稳悠长,心跳沉缓,整个人几乎和周围的黑暗融为一体。

  可他那超乎常人的听力,将那些压抑的、充满恶意的窃窃私语,一字不漏地收进了脑中。

  他甚至不需要刻意去听。

  当那几个人聚在一起,当他们的视线有意无意地瞟向自己时,他就感觉到空气中那股黏稠的敌意。

  就像在深山老林里,被狼群盯上时的感觉。

  皮肤会微微发紧,后颈的汗毛会不自觉地战栗。

  陈放缓缓睁开眼,黑暗中,他的瞳孔深不见底。

  他原本打算这两天就借着“为队里寻摸山货”的名头,去一趟县城。

  他需要卖掉那张完好的狍子皮,换些盐、火柴,更重要的是,换一些能给狗补充微量元素的药物。

  但现在,他改主意了。

  赵卫东这几个人,已经给他撒开了一张名为“投机倒把”的网,就等着他往里钻。

  这时候去县城,无论他做什么,都会被解读成“销赃”和“接头”。

  在这个年代,有些帽子,一旦扣上,就再也摘不下来了。

  陈放坐起身,动作轻得没有惊动一粒灰尘,悄无声息地穿好衣服。

  他在腰后别了那把剥皮小刀。

  然后,推开门,身影一闪,便消失在门外漆黑如墨的雪夜里。

  铺位的缝隙里,赵卫东的眼睛在黑暗中亮得吓人,他心里一阵狂喜,立刻用手肘狠狠捅了捅身边的吴卫国。

  他的嘴唇无声地动了动,压抑的兴奋让他的声音都在发颤。

  “跟上!他出去了!今晚就抓他个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