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3章 两年转瞬而逝,2015已经到来-《体坛之重开的苏神》

  金陵青奥会。

  女子100米梁晓静11.35夺冠。

  葛曼琪11.37亚军。

  男子组100米徐州正10.15夺冠,风速逆风0.5米每秒。

  钻石联赛布鲁塞尔站结束,加特林9.77s夺冠,张培猛9.81s第二,劳逸9.86第三,罗杰斯9.93s第四,凯马尔·贝利-科尔9.96s第五……

  虽然加特林赢了最后一战,但是积分的方面他却不如张培猛,最终还是张培猛以一分的优势拿走了今年钻石联赛的钻石大奖,以及外卡。

  不过这也宣告加特林彻底找回状态。

  因为200米的时候同样如此。

  加德林在本赛季之前200米虽然大赛都会奖牌,但是从未打开过20秒。

  就这个成绩,根本就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

  结果这一场,甚至直接跑出了惊人成绩。

  给谢正业都压了下去。

  谢震业因为前面大意了,觉得这场比赛我赢定了,没想到最终加特林会突然杀出来……

  看起来去年下定决心的加特林今年通过冬训真的开始转向,起码是把一部分重心转移到了200米。

  而且他发现当自己改成了牙买加跑法。

  原本限制自己的成绩。

  顿时提升。

  眼下牙美加泡法越来越多人接受,也越来越多人知道应该怎么去训练。

  加特林这里也是一样。

  请了名师之后。

  整个成绩是突飞猛进。

  原本他还以为自己200米不合适。

  结果一跑才发现。

  原来自己200米同样有天赋。

  你看这不就直接把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奖牌获得者压在了身后吗?

  这让加特林异常满意。

  今年的100米突破和200米也不无关系。

  就是因为在200米里面大幅度突破,让他一口气冲开了20秒,而且冲开了一大波。

  这里面同样有经验,让他借鉴。

  让他可以把一部分经验反馈到100米上。

  反倒是两个方向都获得了巨大提升。

  甚至相比100米它的200米提升才夸张。

  今年甚至会跑出19秒68。

  而且还是0.5米逆风的情况下。

  从去年还是职业生涯20秒都没有打开过的人,突然一下子就成了19.60 俱乐部选手。

  而且还是纯纯的硬实力。

  这不也是吗?

  零风的情况下是19秒71。

  这有几个人能比得过呢?

  别说谢震业有些大意,没有太集中,这个硬实力就算是你集中了也不一定能赢。

  虽然说谢震业现在的Pb已经到了19秒70。

  可那毕竟还是在洛桑不错的地理环境和风速条件下创造。

  如果是放在零风的场地。

  他多半是跑不出这个成绩。

  最终这一枪的成绩只有19秒79。

  落后了加特林差不多0.1。

  这让谢震业自己都有些难以接受。

  毕竟在比赛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把加特林当成一盘菜。

  之前的加特林战绩也都是不用放在眼里。

  他已经拿过两次世界大赛的奖牌,而且这两次失利都还是因为前面有博尔特和布雷克。

  如果没有这两个人。

  那他可能直接就是冠军了。

  能拿冠军的能力。

  那可不是普通人。

  之前的各种钻石联赛分站赛上,谢正业也几乎都是砍瓜切菜,本来以为自己出了博尔特和布雷克,就没有了对手。

  哪里知道?

  会突然蹦出一个程咬金。

  而且这个程咬金还是之前200米,从来没开过20秒的加特林。

  这绝对会让他准备不足。

  或者说换任何一个人都会准备不足。

  根本没有想到之前一个200米20秒都开不了的人,突然拥有了这样恐怖的硬实力。

  这已经不是三级跳。

  这是十级跳。

  加特林夺冠之后同样是大吼。

  100米和200米他都拿下了这一战的冠军。

  可惜。

  可惜的是。

  200米,因为前面表现不给力,谢正业的积分已经领先了所有人。

  加特林就算这一战夺冠也无济于事。

  因此最后还是谢震业拿走了冠军。

  带走了外卡。

  不过谢震业这里输了。

  还是让他有一些失神。

  毕竟曾几何时。

  可能连他自己都觉得……

  自己已经是天下第三。

  或者说除了博尔特和布雷克两个怪物。

  他就是天下第一。

  本来不会有对手才对。

  加特林之前也都是虐菜级别。

  200米根本不够看。

  哪里知道会突然窜出来呢?

  还好前面的积分足够。

  不然的话。

  谢正业估计要把自己气坏掉。

  女子100米的冠军毫无疑问属于陈娟,陈娟这个赛季堪称劳模,几乎能上场的比赛都上了,而且趁着很多站点没有高手参加,不仅仅拿走了冠军的大额奖金,而且还毫无疑问的成为了2014年钻石联赛女子100米冠军。

  同时为种花家女子短跑队带来了一张百米外卡。就是可惜200米还是实力不够,没做到这个水平。

  不过无妨。

  这个成绩陈娟已经很满意。

  毕竟200米拿到了也没用,国内凑不出这么多人。

  不像是100米多一个就能多一个让妹妹们上场的机会。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男子110米栏上。

  谢文君和拉加德,几乎贯穿了今年整个钻石联赛。

  这一场拉加德13秒08拿下冠军,在小逆风情况下,这个成绩相当出色。

  当然,他今年可是开了13秒的。

  能拿出一个成绩并不稀奇。

  谢文君虽然开局很顺利,但是后段不如拉加德,这一场也只拿到了第二,13秒10,最终只能遗憾的输给了法国小将拉加德。

  无缘钻石联赛的2014年钻石冠军。

  也拿不到外卡。

  不过好在。

  国内现在你拿到了外卡也没有用,因为就国内现在的人员储备他也不可能满编出征。

  所以能不能拿下外卡。

  并不重要。

  因此最终,我们拿下了男子100米和男子200米的外卡。

  女子100米的外卡。

  明年帝都世锦赛。

  也算是可以争取最大限度的主场优势了。

  起码相比08年的时候。

  现在阵容是要豪华多了。

  眼下算是尽最大努力,备战帝都。

  甚至因为这次是在家门口,重要性不比奥运会要差。

  这在以前,可是从没有过的世锦赛待遇。

  能把世锦赛规格提到这么高。

  其实也是一种“例外。”

  如果不是在家门口,绝对到不了这个程度。

  ……

  二沙岛。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这次怎么样?”

  苏神跑完后,回头问道。

  “嗯,还行,有提高,但是还不达标。”兰迪看着电脑反馈的数据道。

  “没事,步频解放极限本来就难上加难,这么容易还真就让我惊讶。不容易才是对的。”

  苏神擦了擦汗水,一起过来看着,用心记住那些地方还不足。

  还需要改进。

  步频指单位时间内运动员完成的跑步周期数,其本质是下肢围绕髋关节进行摆动与蹬伸的循环速率,核心取决于“摆动腿前摆效率”与“支撑腿蹬伸-离地转换速度”两大环节。

  前摆复位技术通过对短跑生物力学关键因素的调控,恰好能针对性解决这两大环节的效率问题,为步频提升提供底层逻辑支撑。

  从生物力学关联来看,髋关节驱动的“主动摆动”可缩短摆动腿前摆时间,能量储存与释放的“快速SSC循环”能加快支撑腿蹬伸-离地的转换节奏,角动量守恒与转动惯量调整可优化摆动腿的角速度,地面反作用力的高效利用则能减少支撑阶段的能量损耗与制动时间。

  苏神就是要用前摆复位,将这四大原理相互协同,共同构成步频提升的“生物力学动力系统”。

  髋关节作为前摆复位技术的“动力链核心”,其驱动效率直接决定摆动腿的前摆速度,而前摆速度是影响步频的关键变量。

  步频与摆动周期成反比,前摆速度越快,摆动周期越短。

  通过优化髋关节驱动模式、强化髋部肌群爆发力与协调性,可从“动力源头”提升步频。

  优化髋关节驱动模式:从“被动跟随”到“主动引领”。

  之前的短跑技术中,部分运动员存在“膝关节主导摆动”的问题,即大腿前摆依赖小腿“甩动”带动,导致摆动速度慢、周期长。

  前摆复位技术强调“髋关节主动驱动”,要求以髋关节为轴,通过髂腰肌、臀大肌等髋部肌群的主动收缩,带动大腿快速前摆,缩短摆动周期,突破步频。

  他去年虽然是优化了步频,但是整体极限并没有太大突破,主要是优化前程步频,整体没有变化多少,这也是上一世兰迪给他做的计划。

  可今年他要的是整体突破。

  尤其是后程可以突破。

  具体调整路径是——

  摆动腿前摆阶段:

  启动髂腰肌快速向心收缩,主动将大腿“拉向”前方,而非依赖膝关节弯曲后的惯性摆动。此时髋屈角度需控制在70°-80。

  避免过大髋屈导致摆动半径增加、角速度降低。

  生物力学实验数据显示,髋屈角度每减小10°,摆动腿角速度可提升8%-10%,直接缩短前摆时间0.02-0.03秒,按每分钟300步计算,理论步频可提升4-6步/分钟。

  摆动腿复位阶段:

  臀大肌、腘绳肌快速离心收缩后立即转为向心收缩,将大腿“拉回”后方,形成“前摆-复位”的快速循环。重点在于缩短“前摆顶点到后摆启动”的过渡时间,优秀短跑运动员此过渡时间可控制在0.05秒以内,而普通运动员需0.08-0.1秒,通过髋关节主动驱动可将过渡时间缩短30%,直接提升步频。

  骨盆稳定控制:

  臀中肌、臀小肌在整个摆动周期中保持等长收缩,防止骨盆侧倾或前后倾。骨盆每侧倾1°,会导致摆动腿运动轨迹偏移2-3cm,增加摆动阻力,延长摆动时间。

  通过核心肌群。

  腹横肌、竖脊肌等等与髋部稳定肌的协同,维持骨盆中立位,确保髋关节驱动的力量高效传递至下肢,避免能量泄露导致的摆动延迟。

  放到技术优化中就是——

  摆动腿前摆阶段的“小腿主动折迭”。

  之前技术中,小腿折迭多依赖惯性,而前摆复位技术要求“主动屈膝折迭”,即大腿前摆的同时,腘绳肌主动收缩,将小腿“拉向”大腿,使膝关节弯曲角度从传统的60°-70°增加至80°-90°,小腿与大腿的夹角缩小至30°-40°。

  生物力学模拟显示,膝关节弯曲角度每增加10°,下肢转动惯量可降低12%-15%,角速度提升10%-12%,前摆时间缩短0.02秒。

  摆动腿后摆阶段的“小腿适度伸展”:后摆时,膝关节从折迭状态逐渐伸展,弯曲角度从80°-90°减小至40°-50°,但需避免“过度伸展”,膝关节伸直。过度伸展会使小腿远离髋关节,转动惯量增大,角速度降低。优秀运动员后摆时膝关节弯曲角度稳定在45°左右,此时转动惯量与角速度达到平衡,后摆速度最快,比过度伸展时的后摆时间缩短0.015秒。

  脚掌姿态控制:前摆与后摆阶段,脚掌保持“背屈”状态脚尖勾向小腿,避免“跖屈”脚尖下垂。脚掌跖屈会使足部质量远离髋关节,增加转动惯量,而背屈可使足部质量靠近小腿,减少转动半径。实验数据显示,脚掌背屈时的转动惯量比跖屈时降低8%-10%,摆动角速度提升7%-9%。

  就比如之前苏神有当大腿角速度超过12rad/s时,易引发“小腿前甩”现象,即膝关节过早伸展,小腿远离大腿,转动半径增大,转动惯量骤升,角速度骤降,破坏摆动节奏,延长摆动周期。

  为了避免小腿前甩,需通过“节奏控制”与“肌肉力量训练”实现。

  不然步频的进一步解锁就很难达成。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苏神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首先是角速度阈值控制。

  通过运动捕捉技术监测大腿角速度,将其控制在10-11rad/s,低于12rad/s的阈值。

  训练中采用“节拍器辅助”,设定节拍频率为180-200次/分钟,对应步频,要求运动员根据节拍完成摆动动作,强制控制大腿摆动速度,避免角速度超标。

  理论八周训练后,运动员对大腿角速度的控制误差可从±1.5rad/s缩小至±0.5rad/s,小腿前甩发生率降低80%。

  八周后如果没有效果,基本上就可以宣布修改失效,因为八周后修改不过来,花更长的时间也很难修改。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苏神来说。

  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他整个过程只花了一周不到。

  就已经完美解决。

  这个速度之快。

  兰迪认为你开了挂都不过如此。

  其次要做膝关节稳定肌训练。

  强化股四头肌、腘绳肌的协同控制能力,避免膝关节过早伸展。

  采用“弹力带抗阻屈膝”“坐姿腿屈伸”等动作,重点训练膝关节在30°-60°范围内的稳定控制。

  以弹力带抗阻屈膝为例,运动员坐姿,将弹力带固定在脚踝处,另一端固定在前方,缓慢屈膝至90°,然后保持3秒,再缓慢伸展至30°,每组15次×3组,直至逐渐增加阻力。训练后,如果完成的顺利,膝关节在摆动过程中的稳定控制能力可以提升30%,过早伸展的发生率降低65%。

  最后辅助摆动节奏模拟训练。

  利用跑步机进行“高步频模拟训练”,将跑步机速度设定为8-10km/h,步频设定为190-200步/分钟,要求运动员跟随跑步机节奏完成跑步动作。

  训练中重点感受“小腿折迭-前摆-复位”的连贯节奏,避免小腿前甩。理论通过4周训练,运动员的摆动节奏稳定性提升40%,摆动周期变异系数从5%降至3%,步频波动范围缩小。

  把这些都做好之后,理论上依靠前摆复位,就可以进一步的打开自己的步频极限。

  尤其是放在自己的最后一段。

  后程可以解决一分。

  自己就会强大一分。

  苏神没有任何怨言。

  做不到就继续做。

  改不到就继续改。

  一直到做到为止。

  一直到改成才听。

  就这样转瞬之间,2014年就这样飘然过去。

  2015年突然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