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九三 · 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这本易经超有料》

  译文: 不过分防备,跟随可能受害,凶险。

  含义: 小过时若不加以防备(弗过防之),盲目跟随他人(从或戕之),会招致凶险。象征需保持警惕,避免被动卷入危机。

  九三故事:

  卖柴的铜钱,被过儿小心翼翼地藏在床铺下的瓦罐里。每次听到它们相互碰撞的轻微声响,他心里就感到一阵踏实。这是他用汗水,以及那次“遇其妣”、“遇其臣”的运气换来的,弥足珍贵。

  他开始觉得,日子似乎有了盼头。只要他够勤快,够小心,或许能慢慢攒下一笔钱,给家里添头牲口,或者把漏雨的茅草屋顶修一修。

  这天傍晚,他砍柴归来,正坐在院子里磨柴刀,邻居赵大三 叼着根草茎,晃悠着走了过来。赵大三比过儿年长几岁,脑筋活络,不像过儿只守着几捆柴火,时常倒腾些山货、小玩意,在村里算是见多识广的。

  “过儿,听说你前阵子卖柴,赶上免税了?运气不错啊!”赵大三在他身边蹲下,看着那几枚被过儿擦得锃亮的铜钱,眼里闪着光。

  过儿憨厚地笑了笑:“嗯,是城主的新令。”

  “光靠这点柴火,能挣几个子儿?”赵大三压低了声音,带着一股神秘的兴奋,“想不想干票大的?赚笔快钱?”

  过儿停下手里的动作,疑惑地看向他。

  赵大三左右看看,才凑得更近:“知道贩盐不?往北边去,过了黑风隘,那边的青盐,颗粒大,味道正,运回来,价钱能翻这个数!”他伸出三根手指,在过儿眼前晃了晃。

  三倍?过儿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他得砍多少柴,翻多少座山,才能挣到那个数?

  “风险是有点,”赵大三满不在乎地撇撇嘴,“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跟村头王老五、李瘸子他们合伙,凑钱雇队脚力,就这一趟!怎么样,入一股?看你小子实在,才叫上你。”

  过儿心动了。巨大的利润像一只无形的手,挠着他的心。他看着赵大三那笃定的样子,想着王老五、李瘸子都是村里的老实人,他们都敢干,想必是稳妥的。他完全被“快钱”、“三倍利”这些字眼吸引住了,根本没想到要去问问,赵大三具体怎么联系盐队,走哪条路线,沿途是否太平。

  (弗过防之——对突如其来的诱惑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考察)

  内心深处,似乎有个微弱的声音在提醒:这事,靠谱吗?

  可这声音,迅速被赵大三描绘的美好前景和他自身急于改变现状的渴望淹没了。

  “三哥,你……你们都说好了?稳妥吗?”过儿迟疑地问,但这疑问更像是在寻求肯定的安慰。

  “嗨!我赵大三办事,你还不放心?”赵大三拍着胸脯,“王老五他表舅就在北边贩盐,门儿清!路线、买家都找好了!稳赚!就看你敢不敢了!”

  “敢!我敢!”过儿不再犹豫。他仿佛已经看到瓦罐里的铜钱堆得冒尖,看到父母脸上欣慰的笑容。他立刻跑回屋,从床底下掏出那个瓦罐,将里面所有的铜钱——包括之前攒下的和这次卖柴所得——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数也没数,全部塞给了赵大三。

  “三哥,这是我的全部家当,都交给你了!”

  赵大三掂量着那袋铜钱,脸上笑开了花:“好兄弟!够爽快!等着数钱吧!”说完,揣好钱,哼着小调走了。

  (从或戕之——盲目跟从他人,可能受害)

  接下来的几天,过儿干活格外有劲。他甚至在脑子里盘算着,这笔钱赚回来后该怎么花。给娘扯块新布,给爹打壶好酒,剩下的……或许真能看看有没有小牛犊卖。

  他偶尔会碰到王老五和李瘸子,他们也都是一副信心满满、等着发财的样子,这更让过儿安心了。

  然而,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赵大三那边毫无消息。

  起初,过儿还安慰自己,路途遥远,耽搁些时日是正常的。可又过了几天,连王老五和李瘸子也开始坐不住了,脸上没了笑容,天天往村口张望。

  一种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蛇,悄悄缠上了过儿的心头。

  终于,在一个阴沉的下午,村口传来了骚动。过儿和王老五、李瘸子几乎是同时冲了过去。

  回来的只有赵大三一个人。他衣衫褴褛,满脸尘土,眼神涣散,身上还有几道血痕,哪还有当初半分神气?

  “完了……全完了……”赵大三看到他们,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带着哭腔嚎道,“过了黑风隘……遇上……遇上马贼了!盐……全被抢了!脚夫伤的伤,跑的跑……能捡回条命就不错了!”

  仿佛一个炸雷在耳边响起,过儿只觉得眼前一黑,浑身血液都凉了。

  “钱呢?我们的钱呢?!”王老五揪住赵大三的衣领,嘶声问道。

  “钱……钱都拿来买盐、雇人了……都没了……血本无归啊!”赵大三涕泪横流。

  李瘸子猛地跺脚,指着赵大三骂道:“你不是说万无一失吗?!你那表舅呢?!”

  赵大三眼神躲闪,支支吾吾:“我……我哪有什么表舅……也是听人说的路子……”

  最后的侥幸被彻底击碎。

  过儿呆呆地站在原地,仿佛魂魄都被抽走了。他听不见王老五和李瘸子的怒骂,也看不见赵大三的狼狈。他的世界里,只剩下瓦罐空空荡荡的回响,和他所有希望破碎的声音。

  他的全部积蓄,他砍了无数捆柴火,省吃俭用,甚至带着伤冒险卖柴才攒下的钱……就这么没了。轻飘飘的,像一阵风,被一句“马贼”吹得无影无踪。

  (凶险降临,为盲目跟从付出沉重代价)

  那天他是怎么回的家,已经不记得了。他只记得母亲得知消息后,那瞬间苍白的脸色和一声悠长的叹息。父亲沉默地抽着旱烟,烟雾缭绕,遮住了他脸上的表情,但那佝偻的背,似乎更弯了。

  没有责骂。但这无声的沉重,比任何打骂都让过儿难受。

  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巨大的悔恨像潮水般将他淹没。他恨赵大三的欺骗,更恨自己的愚蠢!

  为什么当初不多问几句?为什么不自己去打听一下北边的路是否太平?为什么会被那“三倍利”迷了心窍,就那么轻易地把所有的信任和身家都交了出去?

  先生起的名字,母亲的叮咛,“飞鸟以凶”的教训,“过祖遇妣”的侥幸……他全都抛在了脑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谨慎,却在更大的诱惑面前,暴露了原形——他依然那个容易头脑发热、缺乏防备的过儿!

  “弗过防之,凶自取……” 黑暗中,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干涩。

  这一次,没有老妪指路,没有税吏相助。他结结实实地,为自己缺乏警惕、盲目跟从的行为,付出了全部积蓄的代价。

  (深刻领悟“小过非纵容,乃需防微杜渐”)

  第二天,过儿推开房门,走了出来。他脸色憔悴,但眼神里却多了一种之前没有的东西——一种沉痛的清醒。

  他看着担忧的父母,哑声说道:“爹,娘,钱没了,还能再挣。这个教训,我记下了。”

  他重新扛起那把沉重的旧柴刀,走向卧牛山。步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沉稳。

  他明白了,“小过”之道,绝非仅仅是事后弥补的侥幸,更是在事情萌发之初,就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必要的防备。对于任何看似诱人的机会,对于任何鼓动你盲目跟从的人,都必须先打个问号,仔细查证,防微杜渐。

  否则,下一次,失去的可能就不只是钱财了。

  讲述了过儿在卖柴攒下一些积蓄后,被邻居赵大三描绘的贩盐厚利所诱惑。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他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既未考察贩盐路线的风险,也未核实赵大三言语的真实性(弗过防之),便盲目地将全部积蓄投入,跟随他人合伙(从或戕之)。结果盐队在途中遭遇马贼,血本无归。过儿不仅损失了所有钱财,更让家庭陷入困境,内心承受了巨大的悔恨与打击(凶)。通过这次惨痛教训,过儿深刻认识到,在践行慎微之道时,绝不能对潜在风险掉以轻心,更不能在诱惑面前丧失判断、盲目跟从。小过卦的智慧并非纵容小过失,而是强调必须在细微处就保持警觉,防范于未然(防微杜渐)。这为他往后行事需先查证、不轻信的准则,奠定了以巨大代价换来的认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