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鸡鸣之声上达于天,守持正固也有凶险。
含义: 诚信流于虚声,如鸡鸣登天(翰音登于天),即使表面守正,也有凶险(贞凶)。象征诚信贵在实质,非在虚名。
上九故事:
葵丘之盟的盛况,已是十年旧事。
那日高台之上,他以臂血明志,唤醒了诸侯心中残存的信义,将“孚心”二字,铸成了天下诚信的丰碑。自此,联盟虽偶有摩擦,但在晋侯主持与孚心声望的维系下,大体稳固,北境戎狄之患得以缓解,中原迎来了久违的、脆弱的和平。
年光老去,昔年清俊的士子,如今已是鬓发尽霜、德被四海的孚公。他被尊为“国老”,虽不再具体署理政务,但其一言一行,仍被天下士人奉为圭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每一次公开讲学,都引得四方学子蜂拥而至,争睹大贤风采。
赞誉如同醇酒,经年累月,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心灵。
不知从何时起,孚心发现自己开始在意那些颂扬的声音。他书房四壁,挂满了各地敬献的匾额,“诚信楷模”、“德化天地”、“万世师表”……墨迹淋漓,皆是敬仰。起初他尚觉惭愧,命人摘下,但架不住门生和朝臣的苦苦劝说,言此乃“教化所需,民心所向”。渐渐地,他也便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偶尔目光掠过,心头会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慰藉。
他开始更频繁地出席各种祭祀、庆典。他的出现本身,就象征着正统与德性。祭天大典上,主祭官照例要诵读祷文,感念上天眷顾,称颂国君德行。不知从哪一次开始,祷文中加入了长长一段对孚心个人德行的赞美,言辞华美,几近谀词。
第一次听到时,他在祭坛下微微蹙眉。但周遭投来的,全是敬慕与肯定的目光。国君含笑颔首,似乎深以为然。他到了嘴边的谦辞,终究化作了沉默。
第二次,第三次……他发现自己竟开始期待那一段。当那华丽的辞藻在空旷的祭坛上回荡,称颂他如何“以一己之诚,安天下之心”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仿佛一生的坚持,在此刻得到了最隆重的加冕。
(翰音登于天——诚信开始流于虚声)
又是一年一度的祭天大典。
青烟缭绕,钟磬齐鸣。孚公身着特赐的紫金朝服,立于国君身侧最尊贵的位置。万千目光汇聚于此,他面容肃穆,身姿挺拔,努力维持着大贤应有的风范。
主祭官的声音洪亮而富有韵律,再次念到了那一段:
“……幸有天降孚公,秉性至诚,德配天地。昔年葵丘一会,臂血明志,信义感召诸侯,消弭兵戈于无形;教化万民,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乃上天垂怜,赐我邦国之瑰宝,苍生之明灯……”
颂声入耳,如暖流涌遍全身。他微微阖眼,享受着这被神化的荣光。那言辞虽略显浮夸,但他心想,自己所行之事,难道配不上这般赞誉吗?这或许……正是天道对他一生坚守诚信的嘉奖?
“老师!”
一个压抑着焦急的声音在他身后低低响起。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已在朝中担任谏议大夫的子渊。子渊面色凝重,趁着众人俯身行礼的间隙,疾步上前,几乎是耳语般急促道:
“祭文华而不实,过矣!声高则实衰,此非老师素日所倡!长此以往,恐招物议,贞亦凶啊!请老师劝止此风!”
孚心眉头一皱,心头那点畅快被骤然打断,泛起一丝不悦。他睁开眼,瞥了一眼子渊,见他满脸真诚与忧虑,不似作伪。但周围那山呼海啸般的“孚公大德”之声,以及国君投来的赞赏目光,让他将子渊的劝谏当成了过虑。
“子渊,”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民心如水,载舟覆舟。此虽誉词,亦是民心向背之体现,岂可轻拒?但求我心依旧,外物何妨?”
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子渊退下,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庄严的祭坛。
子渊望着老师那在烟火中显得有些模糊、却异常挺拔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失望与忧虑。他默默退回原位,知道老师已听不进逆耳忠言。
(警惕已失,凶险暗伏)
祭典之后,孚心的声望达到了顶点。民间甚至开始流传一些将他事迹神化的传说,有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有说他能以诚心感动草木。他府门前每日车水马龙,求字的、请益的、希望借他之名行事的,络绎不绝。
他开始花费更多时间在着书立说和接待访客上,对于朝政细节、民间实际,反而渐渐隔膜。他的“诚信”,越来越多地停留在言语和仪式之上,成了被反复瞻仰的牌匾,而非躬身践行的准则。
他并未察觉,那被推上神坛的虚名,正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绚丽却脆弱。
暗流,在孚心沉浸于盛名时,悄然涌动。
当年葵丘之会上,曾有一个小国使者因分配不公,被孚心依据盟约严词驳回,颜面尽失,怀恨在心。如今见孚心声望如日中天,嫉恨如火,灼烧着他的心。他深知,要撼动这棵参天大树,必须从其最根本的“诚信”下手。
于是,精心编织的流言,如同毒蛇吐信,开始在诸侯间隐秘传播。
“诸位可知,孚公当年葵丘割臂,看似壮烈,实则早已备好金疮良药,做戏而已!”
“他门下弟子,借其名望,在地方强占民田,孚公岂会不知?不过是故作清高,纵容包庇!”
“还有,他着书立说,字字仁义,可版税收入巨万,堪比王侯,这‘清廉’又从何谈起?”
“所谓‘诚信’,不过是其沽名钓誉、笼络人心的手段!实则伪诚欺世之徒!”
这些指控,真假掺半,恶毒异常。它们精准地利用了孚心近年来疏于实务、重名轻实的弱点,将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与他联系起来。
起初,无人敢信。但传言愈演愈烈,细节愈发“翔实”。加之孚心久不亲自处理具体事务,缺乏有力、及时的澄清,那“天下第一诚信人”的形象,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
猜疑,如同瘟疫,在曾经牢固的联盟内部蔓延。
晋侯首先派人送来密信,言辞委婉,询问那些关于葵丘的“传闻”。接着,楚王在一次边境摩擦中,旧态复萌,拒不履行盟约条款,并私下嘲讽:“孚公之诚,尚且存疑,盟约岂可尽信?”
原本因诚信而凝聚的联盟,基石开始松动。相互间的信任迅速消解,小的摩擦再次升级为军事对峙。北境戎狄窥得中原内部再现纷争,蠢蠢欲动。
(贞凶——即使初衷未改,凶险已至)
危机终于传到了孚公耳中。
那一日,他正于庭中观赏弟子新献的奇石,子渊手持几封边关急报和诸侯质询文书,踉跄闯入,悲声道:“老师!联盟动摇,戎狄欲动!皆因流言诽谤,而老师……老师久不闻窗外事,致令疑窦丛生啊!”
孚心接过那些沉甸甸的文书,一行行读下去,脸色渐渐变得灰白。诸侯质疑的言辞,边境紧张的军报,如同冰水,当头浇下,将他从盛名的迷梦中彻底激醒。
他环顾四周,看着满壁的颂扬匾额,看着庭中价值不菲的奇石,回想祭坛上那华而不实的赞颂……子渊当年的劝谏言犹在耳:“声高则实衰,贞亦凶!”
原来,凶险并非来自明显的恶行,而是藏在这日积月累的虚名之下!当诚信沦为标榜自身的工具,失去了对事实的敬畏与核查,失去了脚踏实地的践行,那么即便他内心仍自以为坚守正道(贞),也足以引来倾覆之祸(凶)!
“我……我竟昏聩至此!”他猛地一拍案几,声音颤抖,充满了痛悔,“翰音登天……名过其实……此凶,我自取之!”
他当即下令,府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与馈赠。他亲手摘下了书房内所有的匾额,命人将那些奇石珍宝尽数搬走。
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急于向诸侯辩解,而是亲自重新调查流言所涉及的所有事件。他彻查门生行径,公开处置了确有劣迹者;他公示着书收入明细,将大部分捐予边关军资;他甚至找出当年葵丘之会后御医留下的、记载他伤口深可见骨、高烧数日的医案,公之于众。
这些举动,虽挽回了一些信任,但裂痕已然产生。联盟的凝聚力大不如前,他个人的声望,也从那虚无缥缈的神坛,重重跌落。
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无所不能的“信义化身”,只是一个曾经犯错、努力弥补的老人。
晚年时光,孚心深居简出,拒受一切虚名。他将全部精力,用于将自己一生对“诚信”的感悟、得失、教训,着写成书,命名为 《中孚录》 。
在书序中,他沉重写道:“诚者,实也。欺人易,自欺难。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翰音登天,实衰之始,虽贞犹凶,可不慎欤?”
他以此警示后人,诚信之道,重在内在的实质与不欺,而非外在的声名与形式。若不警惕虚名的侵蚀,即使初衷未改,也可能因名实不副而招致凶险。
只是,曾经的功业与无瑕的声望,终究是无可挽回了。留给后世的,是一个关于诚信巅峰与失足的、充满叹息的复杂背影。
翰音登于天,贞凶。
讲述了孚心晚年因葵丘之盟的巨大成功,德望臻于极致,被天下尊为诚信化身。然而,在长期盛誉包围下,他逐渐沉醉于虚名,开始在意华美颂词与神化光环,频繁出席仪式性活动,其“诚信”渐渐流于表面声闻(翰音登于天)。门生子渊洞察危机,以“声高则实衰,贞亦凶”恳切劝谏,却被孚心以“民心向背”为由拒绝。旧敌趁机散布“伪诚欺世”的流言,利用其疏于实务的弱点,精心构陷。由于孚心未能及时察觉并以扎实行动澄清,导致诸侯猜疑,联盟根基动摇,戎狄再窥边境,凶险遂至(贞凶)。直至危机爆发,孚心才幡然醒悟,痛悔于“名过其实”之害,虽闭门谢客、着书立说、尽力补救,挽回了部分信任,但个人声望与昔日功业已难复原。这深刻阐释了中孚卦上九爻辞的警示:诚信之道,贵在始终如一的实质内涵与身体力行,最忌讳的是流于虚名浮声。当声誉远超实际,甚至开始自我陶醉于这种虚名时,便如同鸡鸣声妄图登天,根基不存。此时,即便个人主观上仍自认为坚守正道,也会因为名实不副、脱离实际而失去信任,招致凶险。此爻告诫修行者,须时刻反躬自省,警惕声名之累,务使名实相副,方能避免“贞凶”之局。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孚心从虞吉守诚、鹤鸣子和、得敌调和、月望马亡、孚挛无咎到翰音贞凶的历程,深刻演绎了中孚卦“中孚,信也”的智慧。它展现了诚信之道贵在始终如一、感通万物、经受考验、凝聚人心,但需警惕流于虚声,名实相副方能吉享。
代表的当前状态: 中孚卦代表一种需要真诚、信任、感通的状态。当前局面可能人际关系或合作建立在诚信基础上,或是需要以诚化解矛盾。气氛是温和而悦服的,利于涉险克难,但需防诚信浮于表面。
后期发展的方向:
安守本心: 初期需“虞吉”,坚定不移,防“有它不燕”,可获吉祥。
诚感共鸣: 进程中如“鸣鹤在阴”,以诚引发应和,共享互利。
经受考验: 遇“得敌”之阻,需镇定应对,化解情绪波动,坚定诚信。
小失无碍: 接近圆满时“月几望”,即使“马匹亡”,因诚深厚,无咎。
凝聚人心: 至高位“有孚挛如”,以诚团结四方,稳固无咎。
防名过实: 终极忌“翰音登于天”,诚信贵在实质,防贞凶。
中孚卦的整体指引是: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核心在于 “诚” 与 “信”。诚信之道,如风拂泽水,温和而深远,能感化万物(豚鱼吉),渡越险阻(利涉大川)。只要守持内心真诚(利贞),不虚伪不浮夸,就能吉祥亨通。中孚卦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要,重在议狱缓死,以信化民。
含义: 诚信流于虚声,如鸡鸣登天(翰音登于天),即使表面守正,也有凶险(贞凶)。象征诚信贵在实质,非在虚名。
上九故事:
葵丘之盟的盛况,已是十年旧事。
那日高台之上,他以臂血明志,唤醒了诸侯心中残存的信义,将“孚心”二字,铸成了天下诚信的丰碑。自此,联盟虽偶有摩擦,但在晋侯主持与孚心声望的维系下,大体稳固,北境戎狄之患得以缓解,中原迎来了久违的、脆弱的和平。
年光老去,昔年清俊的士子,如今已是鬓发尽霜、德被四海的孚公。他被尊为“国老”,虽不再具体署理政务,但其一言一行,仍被天下士人奉为圭臬。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每一次公开讲学,都引得四方学子蜂拥而至,争睹大贤风采。
赞誉如同醇酒,经年累月,悄无声息地浸润着心灵。
不知从何时起,孚心发现自己开始在意那些颂扬的声音。他书房四壁,挂满了各地敬献的匾额,“诚信楷模”、“德化天地”、“万世师表”……墨迹淋漓,皆是敬仰。起初他尚觉惭愧,命人摘下,但架不住门生和朝臣的苦苦劝说,言此乃“教化所需,民心所向”。渐渐地,他也便习惯了它们的存在,偶尔目光掠过,心头会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慰藉。
他开始更频繁地出席各种祭祀、庆典。他的出现本身,就象征着正统与德性。祭天大典上,主祭官照例要诵读祷文,感念上天眷顾,称颂国君德行。不知从哪一次开始,祷文中加入了长长一段对孚心个人德行的赞美,言辞华美,几近谀词。
第一次听到时,他在祭坛下微微蹙眉。但周遭投来的,全是敬慕与肯定的目光。国君含笑颔首,似乎深以为然。他到了嘴边的谦辞,终究化作了沉默。
第二次,第三次……他发现自己竟开始期待那一段。当那华丽的辞藻在空旷的祭坛上回荡,称颂他如何“以一己之诚,安天下之心”时,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仿佛一生的坚持,在此刻得到了最隆重的加冕。
(翰音登于天——诚信开始流于虚声)
又是一年一度的祭天大典。
青烟缭绕,钟磬齐鸣。孚公身着特赐的紫金朝服,立于国君身侧最尊贵的位置。万千目光汇聚于此,他面容肃穆,身姿挺拔,努力维持着大贤应有的风范。
主祭官的声音洪亮而富有韵律,再次念到了那一段:
“……幸有天降孚公,秉性至诚,德配天地。昔年葵丘一会,臂血明志,信义感召诸侯,消弭兵戈于无形;教化万民,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此乃上天垂怜,赐我邦国之瑰宝,苍生之明灯……”
颂声入耳,如暖流涌遍全身。他微微阖眼,享受着这被神化的荣光。那言辞虽略显浮夸,但他心想,自己所行之事,难道配不上这般赞誉吗?这或许……正是天道对他一生坚守诚信的嘉奖?
“老师!”
一个压抑着焦急的声音在他身后低低响起。是他的得意门生,如今已在朝中担任谏议大夫的子渊。子渊面色凝重,趁着众人俯身行礼的间隙,疾步上前,几乎是耳语般急促道:
“祭文华而不实,过矣!声高则实衰,此非老师素日所倡!长此以往,恐招物议,贞亦凶啊!请老师劝止此风!”
孚心眉头一皱,心头那点畅快被骤然打断,泛起一丝不悦。他睁开眼,瞥了一眼子渊,见他满脸真诚与忧虑,不似作伪。但周围那山呼海啸般的“孚公大德”之声,以及国君投来的赞赏目光,让他将子渊的劝谏当成了过虑。
“子渊,”他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民心如水,载舟覆舟。此虽誉词,亦是民心向背之体现,岂可轻拒?但求我心依旧,外物何妨?”
他轻轻摆了摆手,示意子渊退下,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庄严的祭坛。
子渊望着老师那在烟火中显得有些模糊、却异常挺拔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深深的失望与忧虑。他默默退回原位,知道老师已听不进逆耳忠言。
(警惕已失,凶险暗伏)
祭典之后,孚心的声望达到了顶点。民间甚至开始流传一些将他事迹神化的传说,有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有说他能以诚心感动草木。他府门前每日车水马龙,求字的、请益的、希望借他之名行事的,络绎不绝。
他开始花费更多时间在着书立说和接待访客上,对于朝政细节、民间实际,反而渐渐隔膜。他的“诚信”,越来越多地停留在言语和仪式之上,成了被反复瞻仰的牌匾,而非躬身践行的准则。
他并未察觉,那被推上神坛的虚名,正如同阳光下的泡沫,绚丽却脆弱。
暗流,在孚心沉浸于盛名时,悄然涌动。
当年葵丘之会上,曾有一个小国使者因分配不公,被孚心依据盟约严词驳回,颜面尽失,怀恨在心。如今见孚心声望如日中天,嫉恨如火,灼烧着他的心。他深知,要撼动这棵参天大树,必须从其最根本的“诚信”下手。
于是,精心编织的流言,如同毒蛇吐信,开始在诸侯间隐秘传播。
“诸位可知,孚公当年葵丘割臂,看似壮烈,实则早已备好金疮良药,做戏而已!”
“他门下弟子,借其名望,在地方强占民田,孚公岂会不知?不过是故作清高,纵容包庇!”
“还有,他着书立说,字字仁义,可版税收入巨万,堪比王侯,这‘清廉’又从何谈起?”
“所谓‘诚信’,不过是其沽名钓誉、笼络人心的手段!实则伪诚欺世之徒!”
这些指控,真假掺半,恶毒异常。它们精准地利用了孚心近年来疏于实务、重名轻实的弱点,将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情与他联系起来。
起初,无人敢信。但传言愈演愈烈,细节愈发“翔实”。加之孚心久不亲自处理具体事务,缺乏有力、及时的澄清,那“天下第一诚信人”的形象,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痕。
猜疑,如同瘟疫,在曾经牢固的联盟内部蔓延。
晋侯首先派人送来密信,言辞委婉,询问那些关于葵丘的“传闻”。接着,楚王在一次边境摩擦中,旧态复萌,拒不履行盟约条款,并私下嘲讽:“孚公之诚,尚且存疑,盟约岂可尽信?”
原本因诚信而凝聚的联盟,基石开始松动。相互间的信任迅速消解,小的摩擦再次升级为军事对峙。北境戎狄窥得中原内部再现纷争,蠢蠢欲动。
(贞凶——即使初衷未改,凶险已至)
危机终于传到了孚公耳中。
那一日,他正于庭中观赏弟子新献的奇石,子渊手持几封边关急报和诸侯质询文书,踉跄闯入,悲声道:“老师!联盟动摇,戎狄欲动!皆因流言诽谤,而老师……老师久不闻窗外事,致令疑窦丛生啊!”
孚心接过那些沉甸甸的文书,一行行读下去,脸色渐渐变得灰白。诸侯质疑的言辞,边境紧张的军报,如同冰水,当头浇下,将他从盛名的迷梦中彻底激醒。
他环顾四周,看着满壁的颂扬匾额,看着庭中价值不菲的奇石,回想祭坛上那华而不实的赞颂……子渊当年的劝谏言犹在耳:“声高则实衰,贞亦凶!”
原来,凶险并非来自明显的恶行,而是藏在这日积月累的虚名之下!当诚信沦为标榜自身的工具,失去了对事实的敬畏与核查,失去了脚踏实地的践行,那么即便他内心仍自以为坚守正道(贞),也足以引来倾覆之祸(凶)!
“我……我竟昏聩至此!”他猛地一拍案几,声音颤抖,充满了痛悔,“翰音登天……名过其实……此凶,我自取之!”
他当即下令,府门紧闭,谢绝一切访客与馈赠。他亲手摘下了书房内所有的匾额,命人将那些奇石珍宝尽数搬走。
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急于向诸侯辩解,而是亲自重新调查流言所涉及的所有事件。他彻查门生行径,公开处置了确有劣迹者;他公示着书收入明细,将大部分捐予边关军资;他甚至找出当年葵丘之会后御医留下的、记载他伤口深可见骨、高烧数日的医案,公之于众。
这些举动,虽挽回了一些信任,但裂痕已然产生。联盟的凝聚力大不如前,他个人的声望,也从那虚无缥缈的神坛,重重跌落。
他不再是从前那个无所不能的“信义化身”,只是一个曾经犯错、努力弥补的老人。
晚年时光,孚心深居简出,拒受一切虚名。他将全部精力,用于将自己一生对“诚信”的感悟、得失、教训,着写成书,命名为 《中孚录》 。
在书序中,他沉重写道:“诚者,实也。欺人易,自欺难。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翰音登天,实衰之始,虽贞犹凶,可不慎欤?”
他以此警示后人,诚信之道,重在内在的实质与不欺,而非外在的声名与形式。若不警惕虚名的侵蚀,即使初衷未改,也可能因名实不副而招致凶险。
只是,曾经的功业与无瑕的声望,终究是无可挽回了。留给后世的,是一个关于诚信巅峰与失足的、充满叹息的复杂背影。
翰音登于天,贞凶。
讲述了孚心晚年因葵丘之盟的巨大成功,德望臻于极致,被天下尊为诚信化身。然而,在长期盛誉包围下,他逐渐沉醉于虚名,开始在意华美颂词与神化光环,频繁出席仪式性活动,其“诚信”渐渐流于表面声闻(翰音登于天)。门生子渊洞察危机,以“声高则实衰,贞亦凶”恳切劝谏,却被孚心以“民心向背”为由拒绝。旧敌趁机散布“伪诚欺世”的流言,利用其疏于实务的弱点,精心构陷。由于孚心未能及时察觉并以扎实行动澄清,导致诸侯猜疑,联盟根基动摇,戎狄再窥边境,凶险遂至(贞凶)。直至危机爆发,孚心才幡然醒悟,痛悔于“名过其实”之害,虽闭门谢客、着书立说、尽力补救,挽回了部分信任,但个人声望与昔日功业已难复原。这深刻阐释了中孚卦上九爻辞的警示:诚信之道,贵在始终如一的实质内涵与身体力行,最忌讳的是流于虚名浮声。当声誉远超实际,甚至开始自我陶醉于这种虚名时,便如同鸡鸣声妄图登天,根基不存。此时,即便个人主观上仍自认为坚守正道,也会因为名实不副、脱离实际而失去信任,招致凶险。此爻告诫修行者,须时刻反躬自省,警惕声名之累,务使名实相副,方能避免“贞凶”之局。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孚心从虞吉守诚、鹤鸣子和、得敌调和、月望马亡、孚挛无咎到翰音贞凶的历程,深刻演绎了中孚卦“中孚,信也”的智慧。它展现了诚信之道贵在始终如一、感通万物、经受考验、凝聚人心,但需警惕流于虚声,名实相副方能吉享。
代表的当前状态: 中孚卦代表一种需要真诚、信任、感通的状态。当前局面可能人际关系或合作建立在诚信基础上,或是需要以诚化解矛盾。气氛是温和而悦服的,利于涉险克难,但需防诚信浮于表面。
后期发展的方向:
安守本心: 初期需“虞吉”,坚定不移,防“有它不燕”,可获吉祥。
诚感共鸣: 进程中如“鸣鹤在阴”,以诚引发应和,共享互利。
经受考验: 遇“得敌”之阻,需镇定应对,化解情绪波动,坚定诚信。
小失无碍: 接近圆满时“月几望”,即使“马匹亡”,因诚深厚,无咎。
凝聚人心: 至高位“有孚挛如”,以诚团结四方,稳固无咎。
防名过实: 终极忌“翰音登于天”,诚信贵在实质,防贞凶。
中孚卦的整体指引是: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核心在于 “诚” 与 “信”。诚信之道,如风拂泽水,温和而深远,能感化万物(豚鱼吉),渡越险阻(利涉大川)。只要守持内心真诚(利贞),不虚伪不浮夸,就能吉祥亨通。中孚卦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治国之要,重在议狱缓死,以信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