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全家福画像,幸福定格-《她抢走金龟婿,我捡漏活阎王》

  春雨过后,天气一日暖过一日。战王府庭院里的海棠开得正好,粉白的花朵簇拥在枝头,热闹又温馨。

  这日清晨,用过早膳,虞怀瑾放下银箸,看着围坐在桌边的家人——身姿挺拔的夫君,俊秀沉稳的长子,虽不在眼前但时时牵挂的次子,灵动娇俏的幺女,还有已出嫁却仍常回娘家的小姑——心中忽然涌起一个强烈的念头。

  她转向墨骁珩,眼中带着温柔的光:“王爷,我想请画师来府里,画一幅全家福。”

  “全家福?”墨骁珩有些疑惑地看向她。他府中虽有收藏一些名家画作,但多是山水骏马,或是他自己的戎装肖像,这种阖家齐聚的画像,倒是从未有过。

  “对,”虞怀瑾点头,目光扫过孩子们,“云辰即将殿试,云锋在边关历练,柔儿有了自己的事业,玉琳也已成家。孩子们都长大了,往后这样的齐聚时光怕是越来越难得。我想把现在的光景画下来,留个念想。”

  墨云柔第一个拍手赞同:“好呀好呀!我要把陛下赐的金牌也画上去!”

  墨玉琳也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把我们都画得美美的!”

  连一向沉稳的墨云辰也面露期待:“母亲思虑周全。二弟虽不在,但他的位置当留着。”

  墨骁珩看着妻儿们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可。你安排便是。”

  王妃要画全家福的消息立刻传遍了王府上下,下人们也都跟着高兴,府里一派喜气洋洋。

  虞怀瑾亲自挑选了京城中最擅画人物、尤其擅长捕捉神韵的老画师。画师听闻是为战王府作画,不敢怠慢,精心准备了最好的颜料画具。

  作画的地点就定在开满海棠花的庭院里。阳光透过花枝,洒下细碎的光斑,气氛正好。

  下人们早已按吩咐摆好了座椅。正中间是一张宽大的紫檀木扶手椅,旁边略小一些的则是给王妃准备的。两侧和后方则准备了绣墩。

  画师在一旁调试颜料,准备画纸。

  一家人换上了虞怀瑾精心挑选的衣裳。墨骁珩是一身墨色金纹常服,威仪天成。虞怀瑾则是一袭藕荷色绣折枝玉兰的长裙,温婉端庄。墨云辰是月白长衫,清雅俊逸。墨云柔穿着绯色衣裙,娇俏明媚。墨玉琳则是杏子黄缕金裙,活泼靓丽。

  “来来来,快坐好。”虞怀瑾笑着招呼大家。

  墨骁珩被请到正中主位坐下,身姿笔挺,神情惯常的严肃。

  虞怀瑾自然坐在他身侧,微微侧身向他,脸上带着柔和的微笑。

  墨云辰站在父亲身侧后方,身姿如松,面容沉静。

  墨云柔挨着母亲这边,手里还故意拿着她那面“安国夫人”的金牌,小脸上满是得意。

  墨玉琳则站在墨云辰旁边,笑嘻嘻地挽着侄子的胳膊。

  “王爷,您……笑一笑?”老画师透过取景框看了看,小心翼翼地对墨骁珩提议。战王气场太强,不笑的时候,画出来怕是要像在升帐点兵。

  墨骁珩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他习惯了威严,这般刻意地笑,反而有些不适。

  虞怀瑾见状,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低声道:“王爷,想想云锋上次信里说,他烧火把营房的灶台差点点着了的事儿?”

  墨骁珩脑海里立刻浮现出次子那封描述自己如何笨拙地生火做饭、弄得灰头土脸的信,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勾起了一丝弧度。

  就在这时,墨玉琳忽然指着墨云柔笑道:“柔儿,你金牌拿反了!”

  墨云柔“啊”了一声,慌忙把金牌翻过来,惹得大家都看了过去。

  墨云辰无奈地摇头:“小妹,稳重些。”

  墨云柔吐了吐舌头:“我这不是想让字迹更清楚嘛!”

  这小小的插曲发生在瞬间。

  “好!非常好!诸位请保持!”老画师眼睛一亮,激动地喊道。他捕捉到了最自然的一幕——战王唇角那抹难得的柔和笑意,王妃侧首看着孩子们的温柔目光,大公子无奈又宠溺的表情,二小姐娇憨可爱的模样,还有沈少夫人促狭的笑容!

  他立刻提起画笔,蘸取颜料,开始在洁白的画纸上快速勾勒起来。

  庭院里安静下来,只听得见画笔落在纸上的沙沙声,以及微风拂过海棠花枝的轻响。

  阳光暖暖地照着,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温柔。

  虞怀瑾看着身边的夫君,又看看眼前茁壮成长的孩子们,心中被巨大的幸福感填满。从初入府时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儿女绕膝(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夫妻恩爱,这一路走来,多少艰辛,此刻都化为了甘甜。

  墨骁珩虽然依旧坐得笔直,但周身的气息是放松的。他的目光掠过身旁的妻子,掠过眼前的子女,最后与虞怀瑾的目光相遇。两人相视一笑,无需言语,尽在不言中。

  大约一个时辰后,画师终于放下了笔,长舒一口气:“王爷,王妃,画作初步已成,请过目。”

  下人们小心地将巨大的画作抬起,展示在一家人面前。

  只见画纸上,海棠纷飞如雨下,一家五口(预留了墨云锋的位置)姿态各异,神情生动。

  正中,墨骁珩端坐,唇角微扬,眼神不再冰冷,而是带着一丝内敛的温和,他宽厚的手掌自然地放在膝上,另一侧的手则微微靠近虞怀瑾的方向。

  虞怀瑾依在他身旁,笑容温婉满足,目光柔和地看向孩子们,一只手轻轻搭在椅臂上,与墨骁珩的手形成微妙的呼应。

  墨云辰立于父亲身后,身姿挺拔,面容俊秀,眼神沉稳,已有少年臣子的风范。

  墨云柔站在母亲这边,手里举着金牌,小脸扬着,笑容灿烂又带着点小得意,裙摆仿佛还在微微飘动。

  墨玉琳挽着墨云辰的胳膊,笑得俏皮,眼神灵动。

  在墨云辰的另一侧,特意留出了一个空位,象征着远在边关的墨云锋。画师巧妙地在那个位置的地上,画了一副小小的铠甲和一把未出鞘的短剑,寓意着守卫边疆的次子。

  整幅画人物栩栩如生,神态捕捉得极其精准,尤其是那种弥漫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无形却浓郁的温情与羁绊,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哇!画得真好!”墨云柔第一个欢呼,“把我画得真好看!”

  墨玉琳也凑近了看:“画师把我这裙子的光泽都画出来了!”

  墨云辰仔细端详着画中的自己和家人,眼中也流露出满意之色:“画师功力深厚,形神兼备。”

  虞怀瑾看着画中每个人脸上真心的笑容,看着那个象征着云锋的空位,眼眶微微发热。她轻轻握住墨骁珩的手:“王爷,您看……”

  墨骁珩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画上,从每个人的脸上掠过,最后定格在那片留白和象征次子的铠甲上。他缓缓点头,沉声道:“甚好。”

  他看向画师:“重重有赏。”

  画师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这幅巨大的全家福被虞怀瑾命人精心装裱起来,悬挂在了王府正厅最显眼的位置。

  从此,每一个踏入战王府正厅的人,第一眼便会被这幅画吸引。

  画上海棠依旧绚烂,画中人笑容永远温暖。

  那空缺的位置,并不显得寂寥,反而充满了期待与挂念。

  这幅画,成了战王府当之无愧的珍宝。

  它不仅仅是一幅画像,更是一个象征。

  象征着这个曾经风雨飘摇的家,如何在爱与智慧的经营下,变得坚不可摧,充满生机。

  象征着无论相隔多远,一家人的心,永远紧紧相连。

  多年以后,当孩子们各自成家立业,当墨骁珩和虞怀瑾白发苍苍,他们依然会时常站在这幅画前,回忆这个阳光正好、海棠盛开的午后,回忆这份被永久定格的、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