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家乡的冬天-《九零,我的系统能暴击》

  巴黎的事情处理得出乎意料的顺利。

  圣格莱尔正式易主,相关法律文件和交接流程有专业的团队去跟进。

  高端建材和电梯的供应合同也签好了,价格和条款都让人满意。

  苏晚星心里盘算着,这趟欧洲之行,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她站在丽兹酒店套房的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心里却已经飞回了大洋彼岸的家里。

  出来不过短短几天,竟然有点想家了,想爸妈的唠叨,想晓晨那小子咋咋呼呼的样子,更想晚月那丫头软软糯糯地喊“姐姐”。

  想到这里,她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点笑意。

  抬手看了看时间,国内这会儿应该是晚上八九点,正好给家里打个电话。

  走到床头柜前,拿起那个颇有分量的酒店电话听筒,拨通了那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喂?”电话很快被接起,是苏建国的声音,听着有点疲惫。

  “爸,是我,晚星。”

  “晚星啊!”苏建国的声音立刻精神了不少,“咋样?在那边还顺利不?吃得好不好?住得惯不?” 一连串的问题抛过来,透着浓浓的关心。

  “都挺好的,爸,事情办得也挺顺。”苏晚星心里暖暖的,“家里都好吧?妈呢?晓晨和晚月没惹您生气吧?”

  “都好,都好!你妈在旁边听着呢,晓晨那小子在鼓捣他那个网咖分店,晚月在屋里画画。”苏建国说着,语气却不知不觉低沉了下去,“就是……唉……”

  这声叹气让苏晚星心里咯噔一下:“爸,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没啥大事,就是……就是心里有点不得劲。”苏建国的声音闷闷的,“前两天,我跟你妈不是回了趟村里嘛,去看看你大伯,也顺便在村里转了转。这天儿,是真冷啊,西北风跟小刀子似的。”

  苏晚星握着听筒,没说话,安静地听着。

  “村里好些老房子,窗户纸都破了,呼呼漏风。我跟你妈去看望了几家上了年纪的,那屋里,比外头暖和不了多少。”

  苏建国顿了顿,声音更低了,“看到村东头的五保户王老栓,那么大年纪了,裹着床硬得跟木板似的旧棉被,缩在炕上直咳嗽……看着心里真不是滋味。”

  电话那头传来李慧娟隐约的附和声:“是啊,看着怪可怜的……”

  苏晚星的心,随着父亲的话语,一点点沉了下去。

  破败的村庄,呼啸的寒风,老人蜷缩在单薄被子里咳嗽的画面,不受控制地在她脑海里浮现出来。

  那么清晰,那么熟悉。

  一些更深、更沉、带着苦涩味道的记忆碎片,猛地撞进心里。

  她好像又看到了前世的那个冬天,比现在更冷,更绝望。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拖着病体,还在为几毛钱的药钱发愁,咳嗽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脸色蜡黄……

  最后,那口刺目的鲜血……

  苏晚星猛地闭了下眼睛,手指用力攥紧了听筒,指节都有些发白。

  心里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有怨吗?有的。

  前世家里最难的时候,村里有些人确实冷漠,甚至看笑话。

  可更多的,是一种无力感。那时候,大家都穷,谁也帮不了谁。

  现在呢?她有钱了,有花不完的钱。可家乡,好像还是那个记忆里贫穷破败的样子。

  电话那头,苏建国还在絮絮叨叨:

  “……快过年了,这天气越来越冷,也不知道这些老人这个年关能不能熬过去……晚星啊,爸知道你忙,就是……就是心里憋得慌,跟你念叨念叨。”

  苏晚星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那些前世的记忆,被她死死压在心底最深处,不能提,不能露。

  她再睁开眼时,眼神已经恢复了平时的清明和冷静,只是声音比刚才更沉了一些。

  “爸,我知道了。”她顿了顿,语气斩钉截铁,“穷山恶水……也罢,终究是生养我的地方。”

  她对着话筒,清晰地说道:“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冻死饿死。”

  电话那头的苏建国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女儿会这么说。

  李慧娟的声音凑近了话筒:“晚星,你……你的意思是?”

  “妈,这事儿我来办。”苏晚星的语速快了起来,带着决策者的果决,“您跟爸别操心了。我这边事情差不多了,很快就回去。”

  又说了几句让二老注意身体的话,苏晚星挂了电话。

  听筒放回座机,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巴黎隐约的城市噪音。

  苏晚星站在原地,没动。

  心里头那股因为商业成功而带来的畅快感,被一种更复杂、更沉重的情绪取代了。

  她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灯火璀璨、车水马龙的巴黎街头。

  这里的繁华、精致、时尚,与父亲口中那个寒风呼啸、老人挨冻的家乡,形成了无比刺眼的对比。

  钱,她有的是。

  系统账户里那几百个亿,每天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可有些东西,不是光有钱就能立刻改变的。

  她想起自己重生回来的初衷——弥补遗憾,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现在,这个目标早已超额完成。

  爸妈身体健康,精神焕发;弟弟妹妹各有前程,无忧无虑。

  那……家乡呢?那些看着自己长大的乡亲,那些和父母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呢?

  “也罢……”她低声重复了一遍刚才在电话里说的话,像是在说服自己。

  心里那点因为前世些许冷漠而产生的芥蒂,在更宏大的现实和血脉牵连面前,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她转身,脚步坚定地走向书桌,拿起酒店的内线电话,毫不犹豫地拨通了林琳琳房间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立刻被接起。

  “林琳琳,”苏晚星的声音没有任何起伏,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立刻办两件事。”

  “第一,以集团和‘星辰之光’慈善基金会的名义,紧急采购一批过冬物资。加厚棉被,至少要五百床。米、面、油,按两百户一个月的量准备。还有取暖用的煤,先运五十吨过去。就送到我老家村里。”

  林琳琳在电话那头明显愣了一下,但立刻反应过来:“好的,苏总!我马上联系国内落实!采购资金……”

  “钱从我个人账户走。”苏晚星打断她,“尽快办,争取三天内送到。分发名单,让我爸和大伯在村里核实,就按最困难的家庭来。”

  “明白!”

  “第二,”苏晚星继续说道,眼神锐利,“你准备一下,等我回去,我们要讨论一个新项目——在家乡投资建厂。”

  “建厂?”林琳琳这次是真的惊讶了。

  “对。具体做什么,我回去再细说。但你提前可以做些调研,重点是劳动力成本、政策支持和交通物流。”苏晚星的语气不容置疑,“我们不能光送东西,那是救急不救穷。得给老家找一条能长远走下去的活路。”

  挂了电话,苏晚星重新站回窗前。

  巴黎的夜空,看不到几颗星星。

  但她心里,却好像亮起了一盏灯。

  赚钱,不只是为了享受,不只是为了打脸仇人,更不仅仅是为了数字的增长。

  它应该更有分量,更能承载一些东西。

  比如,让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少一些寒冬里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