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教诲-《重生之独自绽放》

  供电局的老式木门吱呀作响,办事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抬头瞥了她一眼:小孩别捣乱,叫你家大人来。

  苏寒不慌不忙,掏出房产证:我是户主。

  女人一愣,接过证件仔细核对,又上下打量她:你……多大?

  十一岁。苏寒微笑,但房产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

  女人张了张嘴,最终没再多问,低头填写申请表。

  线路从总闸接出,电表装堂屋外墙,对吧?

  苏寒点头,麻烦您加急,我奶奶年纪大了,煤油灯伤眼睛。

  或许是她的语气太过沉稳,女人竟真的加快了速度,盖章时还嘀咕了一句:现在的小孩了不得……

  苏寒从供电局出来,匆匆赶往打印店。

  苏寒推开打印店的门,风铃清脆地响了一声。黄小雨正埋头在打字机前,手指飞快地敲击键盘,听到声音猛地抬头,眼睛一亮:苏老师!

  急件?苏寒扫了一眼桌上堆叠的文件,两摞厚厚的会议记录和年度计划,纸张边缘还带着匆忙装订的折痕。

  黄诗雨点头如捣蒜,县农机厂和纺织公司都要在年前做总结报告,要求今天下班前交付。她压低声音,纺织公司那个主任凶得很,说耽误了要投诉……

  苏寒二话不说,脱下棉袄挂到衣钩上,卷起袖子:我知道了,你继续练习你的,这里我来解决……

  哒哒哒——

  键盘被敲击的声响像急促的雨点,苏寒的眼睛在稿件和键盘之间快速切换。她的指法精准得近乎机械,甚至不用看键盘就能找到每个字母的位置。

  当时钟指向下午三点,两家公司的文件终于排版装订完毕。

  小雨,剩下的交给你了。等到他们来取文件时千万核对清楚,让他们签字后再拿走。她迅速将装订好文件,套上烫金封皮,我得赶紧去德仁堂。

  苏寒抓起书包冲出门,冷风迎面灌进领口,她缩了缩脖子,加快脚步。

  ——又要让郑老等了。

  这已经是第三次迟到。每次她气喘吁吁地赶到时,郑老总会板着脸说同一句话:医者守时如守命。然后罚她多背几页药典!

  德仁堂的门半掩着,药香从缝隙里溢出来,混着冬日的寒气。苏寒轻轻推开门,郑老正背对着她捣药,铜杵撞击铜臼的声音清脆而规律。

  郑爷爷……她小声开口。

  铜杵声停了。老人缓缓转身,老花镜后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六十七分钟。

  对不起,打印店有急件……

  急件比人命急?郑老冷哼一声,却从袖中摸出个油纸包扔给她,吃了,补脑的。

  苏寒接过,里面是几块黑芝麻核桃糕,还带着体温。她鼻子一酸,前世在做护工低血糖晕倒时,可没人会给她准备这个。

  今天学什么?她小声问。

  川贝雪梨膏。郑老指向灶台,火候过了,自己重熬一锅。

  铜锅里残余的膏体已经发黑,散发着焦苦味。苏寒知道,这是郑老故意熬坏的,就为了让她长记性——药若误时,便是毒。

  她默默洗净铜锅,重新称量川贝粉和蜂蜜。这一次,她的动作比任何时候都专注,仿佛世界上只剩下这一件事值得她全神贯注。

  一个半小时后,苏寒的雪梨膏终于呈现出完美的琥珀色。

  郑老用竹签挑了一点,在光下看了看稠度,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知道为什么罚你?

  苏寒垂着眼:因为我分不清轻重。

  郑老突然提高声音,是因为你太贪心!

  老人从药柜顶层取下一只青瓷罐,揭开盖子,里面是排列整齐的药材切片,每一片都薄如蝉翼。

  这是三十年前我师父切的。他的手指抚过罐沿,那时候没有电动切片机,他每天只切一种药,但每一刀都恰到好处。

  苏寒怔住了。

  你现在就像拿着十把刀,同时切十种药。郑老盯着她,最后哪样都切不好。

  窗外的暮色渐渐深沉,药堂里安静得能听见雪梨膏冷却的细微声响。苏寒突然明白,郑老不是在责怪她迟到,而是在教她——

  这世上最珍贵的,不是钱,不是机会,而是专注的时光。

  明天开始,她轻声说,我会重新安排时间。

  郑老哼了一声,却把剩下的芝麻糕全塞进她手里: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