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清晨五点,苏寒的生物钟堪比闹钟醒来。宿舍里七张床铺上均匀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她轻巧地翻身下床,像一只灵巧的猫。
晨露沾湿了她的布鞋。操场上只有保安大叔打着哈欠在巡逻,看到这个瘦小的身影已经见怪不怪。
小丫头,今天还是这么早啊。保安搓着手说。苏寒只是点点头开始热身。
第一缕阳光爬上单杠时,她已经完成了五公里跑和两百个跳绳。这个十一岁的身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强健
苏寒!
同桌张晓琪在食堂门口挥手,给你占了位置!
苏寒端着稀饭馒头坐下时,发现餐盘旁多了个水煮蛋。我妈说用脑多的人要补充蛋白质。张晓琪眨眨眼。苏寒婉拒道谢,并把手帕里包着的鸡蛋晾出来——这会是她中午的加餐。
晨读铃响前十分钟,初一(三)班的教室里已经能看到苏寒挺直的背影。她正在预习今天要讲的几何证明题,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一组组完美的辅助线。班主任王老师站在后门看了许久,这个转着笔思考的侧影,和其他嬉笑打闹的学生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苏寒,这道题你来回答。数学老师突然点名。全班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总是沉默的小个子女生出丑。但她站起来的声音清脆利落:可以用截长补短法,在这里做一条平行线...
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冲向走廊。苏寒却从书包里掏出个铝制饭盒,里面整齐码着昨晚在打印店边工作边默写的英语单词卡。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单词卡上,她轻声念着revolution——这个词让她想起前世在罢工传单上第一次见到它时,她甚至不会发音。
打印店的玻璃门被推开时,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来啦?
王叔头也不抬,今天要录入三份手稿,客户急着要。
苏寒熟练地套上深蓝色袖套,键盘在她手下发出欢快的哒哒声。当其他初一学生还在为打字课作业发愁时,她的录入速度已经让来取件的文员目瞪口呆。
第一个月的工资装在红色信封里,王叔在苏寒发工资的同时,他递给苏寒一本《计算机编程入门》,书页已经泛黄,边角卷曲,显然有些年头了。
我年轻时从省城带回来的,放这儿也是落灰,你拿去看吧。
苏寒接过书,指尖微微发紧。
她知道,这条路,她走对了。
**1995年**,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而她将是最早接触的那批人;
- **2000年后**,大数据和AI崛起,而她的编程基础早已扎实;
- **再往后**,或许她会创立自己的公司,或许她会进入科研领域……
**但无论如何,她绝不会再像前世那样,被时代抛下。**
苏寒下班后回到宿舍,看着工资红包里面的四十六元八角。苏寒数了三遍,崭新的纸币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她在心里飞快计算:三十元存起来,十元买参考书……
月考放榜那天,整个初一年级都轰动了。榜首两个字后面跟着惊人的分数:
“语文98,数学100,英语97。不可能!
几个高个子男生围着红榜嚷嚷,她比我们还小两岁!
只有王老师注意到,这个瘦小的女孩在看到成绩单时,第一反应是摸了摸右手食指的茧——那是每晚在打印店加班留下的印记。
深秋的夜晚月光如水,照亮了她贴在墙上的时间表:5:00-6:30晨练,6:30-7:00晨读,18:00-20:00打印店...每个时间格都像精密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着她新的人生。
晨露沾湿了她的布鞋。操场上只有保安大叔打着哈欠在巡逻,看到这个瘦小的身影已经见怪不怪。
小丫头,今天还是这么早啊。保安搓着手说。苏寒只是点点头开始热身。
第一缕阳光爬上单杠时,她已经完成了五公里跑和两百个跳绳。这个十一岁的身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得强健
苏寒!
同桌张晓琪在食堂门口挥手,给你占了位置!
苏寒端着稀饭馒头坐下时,发现餐盘旁多了个水煮蛋。我妈说用脑多的人要补充蛋白质。张晓琪眨眨眼。苏寒婉拒道谢,并把手帕里包着的鸡蛋晾出来——这会是她中午的加餐。
晨读铃响前十分钟,初一(三)班的教室里已经能看到苏寒挺直的背影。她正在预习今天要讲的几何证明题,圆珠笔在草稿纸上画出一组组完美的辅助线。班主任王老师站在后门看了许久,这个转着笔思考的侧影,和其他嬉笑打闹的学生形成了奇妙的对比。
苏寒,这道题你来回答。数学老师突然点名。全班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着看这个总是沉默的小个子女生出丑。但她站起来的声音清脆利落:可以用截长补短法,在这里做一条平行线...
下课铃响起时,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冲向走廊。苏寒却从书包里掏出个铝制饭盒,里面整齐码着昨晚在打印店边工作边默写的英语单词卡。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单词卡上,她轻声念着revolution——这个词让她想起前世在罢工传单上第一次见到它时,她甚至不会发音。
打印店的玻璃门被推开时,风铃发出清脆的声响。
来啦?
王叔头也不抬,今天要录入三份手稿,客户急着要。
苏寒熟练地套上深蓝色袖套,键盘在她手下发出欢快的哒哒声。当其他初一学生还在为打字课作业发愁时,她的录入速度已经让来取件的文员目瞪口呆。
第一个月的工资装在红色信封里,王叔在苏寒发工资的同时,他递给苏寒一本《计算机编程入门》,书页已经泛黄,边角卷曲,显然有些年头了。
我年轻时从省城带回来的,放这儿也是落灰,你拿去看吧。
苏寒接过书,指尖微微发紧。
她知道,这条路,她走对了。
**1995年**,互联网开始进入中国,而她将是最早接触的那批人;
- **2000年后**,大数据和AI崛起,而她的编程基础早已扎实;
- **再往后**,或许她会创立自己的公司,或许她会进入科研领域……
**但无论如何,她绝不会再像前世那样,被时代抛下。**
苏寒下班后回到宿舍,看着工资红包里面的四十六元八角。苏寒数了三遍,崭新的纸币散发着油墨的清香。她在心里飞快计算:三十元存起来,十元买参考书……
月考放榜那天,整个初一年级都轰动了。榜首两个字后面跟着惊人的分数:
“语文98,数学100,英语97。不可能!
几个高个子男生围着红榜嚷嚷,她比我们还小两岁!
只有王老师注意到,这个瘦小的女孩在看到成绩单时,第一反应是摸了摸右手食指的茧——那是每晚在打印店加班留下的印记。
深秋的夜晚月光如水,照亮了她贴在墙上的时间表:5:00-6:30晨练,6:30-7:00晨读,18:00-20:00打印店...每个时间格都像精密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咬合着她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