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天色微熹,冬日的寒气尚未完全散去。
苏寒已亲自驾车来到星辰医药公司楼下。
她今日换下了一贯利落的职业装,穿着一身专业的运动防寒服,脚踏轻便结实的登山鞋,如墨的青丝被利落地束成一个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美的颈部线条。
这一身装扮让她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疏离,多了几分青春的活力与干练,若非那双眸子依旧沉静如深潭,乍看之下,倒像是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林致远与墨老已准时等候。
看到苏寒这身打扮,林致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看来今日的勘察并非易事。
墨老则依旧是那身中式盘扣棉服,精神矍铄,目光在苏寒身上停留一瞬,微微颔首,似是对她这份务实与准备表示赞许。
车子再次启动,驶离市区,朝着南郊大湾村的方向而去。
途中,苏寒一边平稳驾驶,一边向墨老简单介绍着这块地的由来以及周边的基本情况,语气平静,仿佛在谈论一桩普通的商业收购,唯有在提及“土壤特性”时,语气有微不可察的侧重。
到达大湾村村口,未作停留,便径直驶向那片属于她的土地。
车子在那百亩灵壤与荒山的交界处停下。
苏寒率先推门下车,清冷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带着泥土和冰雪的清新气息。
林致远也迅速下车,绕到另一侧,恭敬地为墨老打开车门。
苏寒从后备箱取出提前备好的三根专业登山杖,分发给他二人。“山上路可能不太好走,有备无患。”
三人驻足,放眼望去。
冬日萧瑟,一片薄薄的、未化的白雪如同轻纱,覆盖在百亩平坦的土地上,
更远处,便是那片苏寒志在必得的连绵荒山。
积雪勾勒出山峦柔和的轮廓,万物寂静,仿佛都在沉睡。
墨老没有立刻说话,他手持登山杖,目光如鹰隼般缓缓扫视着前方的景象,神情专注而凝重。
他看的不是表面的雪景,而是这方天地的“势”。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西面。
那里,一道绵延的山峦如同沉睡的巨龙,静静地横卧,虽不算高耸险峻,却林木蓊郁(即便在冬季,也能看出其枝干苍劲,生命力顽强),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天然屏障,将西北方向可能而来的凛冽寒风与喧嚣阻隔在外。
“好,好啊……”墨老喃喃自语,手指微微掐动,“西山如屏,藏风之象。”
随即,他的视线向下,落在山脚处。
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并未因严寒而完全冰封,依旧在部分区域潺潺流淌。
河水异常清澈,即便在此刻略显阴沉的天光下,也能隐约看到水底摇曳的水草和光滑圆润的卵石。
那潺潺的水声,在这寂静的旷野中,显得格外清越动人,如同大自然的乐章。
“山管人丁水管财。”墨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指向那条河,“你们看,此河蜿蜒曲折,流速平缓,环绕于山脚田畔,这在风水中,正是典型的‘玉带环腰’之上佳水形!主财富汇聚,福泽绵长。而且水质清澈,说明此地气息纯净,生机内蕴。”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品尝这里的空气,继续道:“后有靠山(西山)藏风,前有曲水(玉带河)聚气。这片地域,本身就是一处天然的藏风聚气之所,气场沉稳而富有生机。苏总,你选的这块地,了不得啊。”
苏寒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微起。
墨老所言,与她感知到的“灵蕴”汇聚之感不谋而合。她虽不懂具体风水术语,但能感受到这里的气息比其他地方更让她舒适,体内的“内劲”运转也更为顺畅。
“墨老先生,那依您看,最适合建宅的位置在何处?”林致远替苏寒问出了关键问题。
墨老没有立刻回答,他迈开步子,沿着山脚缓缓而行,苏寒和林致远紧随其后。
他时而停下,用登山杖点点地面,时而抬头观望山势走向,时而侧耳倾听风声水声。
走了约莫半小时,来到荒山的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前,此地背靠着一面巨大的、如同怀抱般的山壁,前方视野开阔,能远眺那片覆盖着白雪的百亩平地,侧方又能清晰听到那条“玉带河”的潺潺水声。
墨老在此处站定,闭上眼睛,静静感受了许久。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精光四射,语气笃定:“就是这里了!”
他用手杖在脚下画了一个圈:
“此地背靠主山,如坐太师椅,稳如泰山。前方明堂开阔,纳气深远。侧有流水环绕,聚财纳福。更重要的是,我观此地气脉汇聚,乃是整片区域灵秀之气凝聚之所,在此处建宅,正是将‘藏风聚气’之效发挥到极致!”
他看向苏寒,语气带着一种发现瑰宝的喜悦:“苏总,您的‘漱寒筑’,根基落于此地,再配合特定的建筑格局引导,必能成为一处涤荡尘虑、涵养身心的洞天福地!于此清修,必定事半功倍。”
苏寒顺着墨老所指望去,心中豁然开朗。
此处的感觉,确实比刚才停车的地方更为宁静和“通透”。她仿佛能感觉到脚下大地深处,那蓬勃的“灵蕴”正丝丝缕缕地向上渗透。
“好,就依墨老先生所言。”苏寒点头,清冷的眼眸中终于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接下来,就要劳烦墨老先生,为这‘漱寒筑’设计出最契合此地风水的建筑蓝图了。”
勘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站在这片选定的基址上,苏寒仿佛已经能看到,一座白墙黛瓦、与山峦融为一体的小筑拔地而起,成为她未来修炼、培育灵药、以及暂时逃离纷扰的宁静归宿。
灵壤在手,风水定基,她的计划,又向前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苏寒已亲自驾车来到星辰医药公司楼下。
她今日换下了一贯利落的职业装,穿着一身专业的运动防寒服,脚踏轻便结实的登山鞋,如墨的青丝被利落地束成一个高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优美的颈部线条。
这一身装扮让她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疏离,多了几分青春的活力与干练,若非那双眸子依旧沉静如深潭,乍看之下,倒像是个朝气蓬勃的大学生。
林致远与墨老已准时等候。
看到苏寒这身打扮,林致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了然,看来今日的勘察并非易事。
墨老则依旧是那身中式盘扣棉服,精神矍铄,目光在苏寒身上停留一瞬,微微颔首,似是对她这份务实与准备表示赞许。
车子再次启动,驶离市区,朝着南郊大湾村的方向而去。
途中,苏寒一边平稳驾驶,一边向墨老简单介绍着这块地的由来以及周边的基本情况,语气平静,仿佛在谈论一桩普通的商业收购,唯有在提及“土壤特性”时,语气有微不可察的侧重。
到达大湾村村口,未作停留,便径直驶向那片属于她的土地。
车子在那百亩灵壤与荒山的交界处停下。
苏寒率先推门下车,清冷的空气瞬间涌入肺腑,带着泥土和冰雪的清新气息。
林致远也迅速下车,绕到另一侧,恭敬地为墨老打开车门。
苏寒从后备箱取出提前备好的三根专业登山杖,分发给他二人。“山上路可能不太好走,有备无患。”
三人驻足,放眼望去。
冬日萧瑟,一片薄薄的、未化的白雪如同轻纱,覆盖在百亩平坦的土地上,
更远处,便是那片苏寒志在必得的连绵荒山。
积雪勾勒出山峦柔和的轮廓,万物寂静,仿佛都在沉睡。
墨老没有立刻说话,他手持登山杖,目光如鹰隼般缓缓扫视着前方的景象,神情专注而凝重。
他看的不是表面的雪景,而是这方天地的“势”。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西面。
那里,一道绵延的山峦如同沉睡的巨龙,静静地横卧,虽不算高耸险峻,却林木蓊郁(即便在冬季,也能看出其枝干苍劲,生命力顽强),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天然屏障,将西北方向可能而来的凛冽寒风与喧嚣阻隔在外。
“好,好啊……”墨老喃喃自语,手指微微掐动,“西山如屏,藏风之象。”
随即,他的视线向下,落在山脚处。
一条不算宽阔的河流,并未因严寒而完全冰封,依旧在部分区域潺潺流淌。
河水异常清澈,即便在此刻略显阴沉的天光下,也能隐约看到水底摇曳的水草和光滑圆润的卵石。
那潺潺的水声,在这寂静的旷野中,显得格外清越动人,如同大自然的乐章。
“山管人丁水管财。”墨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指向那条河,“你们看,此河蜿蜒曲折,流速平缓,环绕于山脚田畔,这在风水中,正是典型的‘玉带环腰’之上佳水形!主财富汇聚,福泽绵长。而且水质清澈,说明此地气息纯净,生机内蕴。”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在品尝这里的空气,继续道:“后有靠山(西山)藏风,前有曲水(玉带河)聚气。这片地域,本身就是一处天然的藏风聚气之所,气场沉稳而富有生机。苏总,你选的这块地,了不得啊。”
苏寒静静地听着,心中波澜微起。
墨老所言,与她感知到的“灵蕴”汇聚之感不谋而合。她虽不懂具体风水术语,但能感受到这里的气息比其他地方更让她舒适,体内的“内劲”运转也更为顺畅。
“墨老先生,那依您看,最适合建宅的位置在何处?”林致远替苏寒问出了关键问题。
墨老没有立刻回答,他迈开步子,沿着山脚缓缓而行,苏寒和林致远紧随其后。
他时而停下,用登山杖点点地面,时而抬头观望山势走向,时而侧耳倾听风声水声。
走了约莫半小时,来到荒山的一处相对平缓的坡地前,此地背靠着一面巨大的、如同怀抱般的山壁,前方视野开阔,能远眺那片覆盖着白雪的百亩平地,侧方又能清晰听到那条“玉带河”的潺潺水声。
墨老在此处站定,闭上眼睛,静静感受了许久。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精光四射,语气笃定:“就是这里了!”
他用手杖在脚下画了一个圈:
“此地背靠主山,如坐太师椅,稳如泰山。前方明堂开阔,纳气深远。侧有流水环绕,聚财纳福。更重要的是,我观此地气脉汇聚,乃是整片区域灵秀之气凝聚之所,在此处建宅,正是将‘藏风聚气’之效发挥到极致!”
他看向苏寒,语气带着一种发现瑰宝的喜悦:“苏总,您的‘漱寒筑’,根基落于此地,再配合特定的建筑格局引导,必能成为一处涤荡尘虑、涵养身心的洞天福地!于此清修,必定事半功倍。”
苏寒顺着墨老所指望去,心中豁然开朗。
此处的感觉,确实比刚才停车的地方更为宁静和“通透”。她仿佛能感觉到脚下大地深处,那蓬勃的“灵蕴”正丝丝缕缕地向上渗透。
“好,就依墨老先生所言。”苏寒点头,清冷的眼眸中终于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接下来,就要劳烦墨老先生,为这‘漱寒筑’设计出最契合此地风水的建筑蓝图了。”
勘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站在这片选定的基址上,苏寒仿佛已经能看到,一座白墙黛瓦、与山峦融为一体的小筑拔地而起,成为她未来修炼、培育灵药、以及暂时逃离纷扰的宁静归宿。
灵壤在手,风水定基,她的计划,又向前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