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子夜蓝图-《重生之独自绽放》

  窗外的霓虹灯次第亮起,为京城的夜空涂抹上一层迷离的现代色彩。

  苏寒关上房门,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

  浴室里,水汽氤氲。

  温热的水流冲刷着肌肤,也仿佛在洗涤她忙碌了一整天的神经。

  水珠顺着发梢滑落,带走她一身的疲惫

  苏寒只有在这样一个完全私密的空间里,才能短暂地放下“苏总”“苏医生”的身份,回归到单纯的“苏寒”。

  她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明天

  ——星辰集团总部关于收购京城南郊那块地皮的讨论会。

  那块地,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一片普通的、有待开发的土地,位置略显偏僻,开发价值有待商榷。

  但在苏寒眼里,那里却埋藏着一个足以改变未来的——灵蕴土壤。

  换上舒适的居家服,苏寒走进厨房,简单地为自己煮了一碗阳春面。

  清汤,白面,几点翠绿的葱花, 她吃得专注而安静。

  这种极致的简单,能帮助她更好地凝聚精神,应对复杂。

  与这碗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星辰集团正在进行的几场宏大而烧钱的战役。

  计算机网络研发部,是集团目前当之无愧的“吞金兽”。

  现在是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浪潮方兴未艾,巨大的蛋糕尚未完全成型,但竞争已是暗流汹涌。

  星辰网络科技凭借前瞻性的布局和持续的巨额投入,已然成为了国内的领头羊之一。

  然而,领头羊意味着技术、人才、服务器、市场推广……每一项都需要真金白银的堆砌。

  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至今也仅仅是堪堪达到收支平衡,远未实现大规模盈利。

  每一次董事会上,关于削减网络部门预算的声音都不绝于耳,是苏寒以强大的意志力和对未来趋势的笃定,力排众议,保住了这只尚未完全展翅的雄鹰。

  与此同时,星辰服装的三叶草品牌运营战略在国外也正处在关键扩张期,收购、整合、本土化改造、全球营销……每一个环节都在疯狂地吸取着集团的现金流。

  相比之下,星辰医药公司一直是集团内一个略显“佛系”的存在。

  它不像网络部门那样光芒万丈,承载着未来的想象;

  也不像时装业务那样,直接与时尚和消费挂钩,光鲜亮丽。

  它更像一个默默无闻的研究所,产出有限,也未曾获得集团过多的资源倾斜。

  而房地产中介服务部门,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稳健得像一头老黄牛,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中深耕细作,不仅自负盈亏,甚至时常能有可观的利润反哺集团总部,是集团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寒突然要为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医药公司项目,动用宝贵的集团资金去收购一块前景不明的地皮,其阻力可想而知。

  吃完面,苏寒坐到了书桌前。

  这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

  ——记笔记,做规划。

  摊开那本厚实的皮质笔记本,钢笔在纸页上沙沙作响,勾勒出她脑海中的战略蓝图。

  首先,是明天的地皮收购讨论会。

  她必须亲自参与。

  虽然集团日常运营已经交给了聘请的专业经理人苏煜带领的团队,他们精于计算投资回报率,擅长分析市场风险,但他们无法理解“灵蕴土壤”的真正价值。

  这块地,她志在必得。

  苏寒的笔尖在“说服策略”一项下重重划了几道线。

  1. 强调战略储备与未来布局:

  她不能提“灵蕴”,但可以极大强化林致远提供的“土壤成分特殊”这一科学论点。

  这块地是星辰医药公司未来进行种植培育特殊药用植物的“战略资源基地”。

  也是生物科技的下一个风口,星辰必须提前卡位,占据独特的资源优势。

  2. 弱化当前投入,强调长期回报:

  地皮收购后,星辰医药短期内不会申请大量研发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进行初期开发。

  将这次收购定性为一次“低成本”的战略性资产购置。

  3. 最后的底牌:

  如果所有理性的商业论述都无法通过,她会动用自己作为掌舵人的权威,进行强力决策。

  这是下策,但为了那个更宏大的目标,她不惜如此。

  想到这里,苏寒的笔停顿了一下。

  她下一步规划是成立“星辰物流公司”。

  是的

  ——星辰物流

  这是她脑海中继服装、网络、医药、房地产中介之后的第五块战略拼图。

  2005年,电商的萌芽已经开始破土,但与之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还远未成熟。

  她预见到,未来十年,谁掌握了高效、智能、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谁就掌握了商业的命脉。

  合上笔记本,苏寒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窗外,夜色已深,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

  她站在窗前,背影单薄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韧。

  2005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巨头在崛起,格局在重塑。

  而她——苏寒

  是手握前世记忆与今生资源,正冷静地在这盘千禧年的大棋局上,落下自己至关重要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