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燃烧的海-《怒海争锋》

  “伊势”号的沉没,并非一场海战的终结,而是一首毁灭交响曲的最高潮。这艘直升机航母的倾覆,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彻底动摇了日本护航编队残存的抵抗意志,也为我军创造了无可比拟的战场优势。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这片海域化为了真正的钢铁坟场。

  “伊势”号爆炸产生的巨大火球和浓烟,成为了最显眼的战场信标,也成为了剩余日舰的死亡灯塔。

  在“福建”舰的CIC(作战信息中心),空中预警机、侦察无人机和侦察卫星传回的数据被“轩辕”AI系统瞬间融合,生成了一张近乎透明的战场态势图。残余的日舰位置、航向、速度,甚至根据其损伤推断出的战斗能力,都一目了斑。

  总指挥陈疆中将的目光冷静地扫过屏幕,声音透过加密通讯网络,清晰地下达了最终阶段的猎杀指令:“各单元注意,执行‘清盘’行动。优先打击敌指挥节点与尚有反击能力的平台。不必吝啬弹药,但要确保效率。”

  命令一下,最后的狩猎开始了。

  首先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是那艘曾试图为“伊势”号提供最后屏障的“秋月”级驱逐舰“冬月”号。它在拦截鹰击-18时已经耗尽了近防导弹,舰体也被近失弹片击伤,航速大减。一架从“福建”舰起飞的歼-35隐身战机,利用其低可探测性悄然切入,在数十公里外从容发射了一枚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这枚导弹并非攻击飞机,而是根据数据链装订的目标参数,以惊人的精度直接撞入了“冬月”号驱逐舰的舰桥!爆炸瞬间摧毁了该舰的中枢神经系统,浓烟从指挥塔台滚滚而出,战舰立刻失去了控制,在海面上无助地打转。

  几乎同时,另一艘“朝日”级驱逐舰“春雨”号成为了多方向饱和攻击的目标。一枚从潜伏在远处的09IIIB型攻击核潜艇发射的“鱼-10”重型线导鱼雷,精准地咬住了它的尾部。巨大的水下爆炸直接将舰尾螺旋桨和舵机炸飞,“春雨”号瞬间瘫痪。而就在水兵们惊慌失措地试图抢修时,来自055型驱逐舰“延安”舰的最后一枚鹰击-18B导弹,如同死神的镰刀,从天而降,垂直贯穿了其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区域。殉爆发生了——舰体内储存的数十枚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被接连引爆,“春雨”号被一连串巨大的火球撕裂,断成两截,在短短两三分钟内就消失在海面上,只留下一个巨大的漩涡和漂浮的油污、碎片。

  一艘试图凭借高航速和烟雾掩护逃离战场的“最上”级隐形护卫舰,也未能幸免。它被“福建”舰上起飞的攻击-11隐身无人作战飞机盯上。攻击-11悄无声息地逼近,使用机载精确制导炸弹,对着其烟雾中最可能的中心位置进行了“盲炸”。一枚炸弹幸运地(或者说,是AI计算下的必然)击穿了其机库,引燃了舰载直升机的燃油,这艘以隐身性能为傲的新锐战舰,最终在内部燃起的熊熊大火中缓缓倾覆。

  海面上,景象惨烈得如同地狱。燃烧的舰体残骸随处可见,黑色的浓烟遮天蔽日,将午后阳光滤成一种不祥的暗红色。海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救生筏、碎片,以及挣扎求生的日军水兵。燃油泄漏形成的油污带在海火上燃烧,发出噼啪的爆响,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硝烟味。

  我军的打击开始变得更有节奏,甚至带有一丝审视的意味。对于已经完全丧失战斗力、仅在海上漂浮的敌舰,不再浪费昂贵的反舰导弹,而是派出武装直升机或无人机,使用机炮和轻型导弹进行“点名”,确保其彻底沉没。战场打扫阶段,冷酷而高效。

  在“福建”舰的舰岛上,一名参谋看着远方海天线上那片燃烧的海域,低声对陈疆说:“首长,敌第四护卫队群,基本……不存在了。”

  陈疆中将缓缓放下望远镜,脸上没有任何胜利的狂喜,只有经历巨大消耗后的疲惫和对战争本身的深刻厌恶。他沉默了片刻,下达了新的命令:

  “记录战场坐标。通知海警部队和救援船只,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依据国际法,对落水敌军人员实施人道主义救援。”

  “同时,通告全军:主要海面威胁已清除。舰队调整阵型,防空反潜警戒提升至最高等级。我们的任务,还未结束。”

  燃烧的海,不仅焚毁了日方的舰船,也彻底烧尽了他们在这场战役中获胜的最后希望。制海权,在此刻,已毫无悬念地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