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电磁迷宫-《怒海争锋》

  就在登陆部队巩固滩头阵地、清剿残敌之际,残存的日军电子战部队依托预设的坚固阵地,发动了孤注一掷的电磁攻击,试图瘫痪我指挥通讯,为可能的反击或破坏行动创造机会。我军电子对抗力量迅速反应,在无形的频谱空间中展开一场激烈较量。

  一、胜利中的杂音

  岛屿滩头,一面五星红旗已在行政中心楼顶升起,陆战队员们正在有序地清剿残敌、巩固阵地。突然,一线突击部队的单兵通讯系统内传来一阵刺耳的静电噪音,随即通讯质量急剧下降,变得断断续续。

  “猎鹰1号呼叫巢穴!通讯受到强烈干扰,无法清晰传输!”

  “巢穴收到,正在排查干扰源!”

  几乎同时,正在上空提供支援的一架直-20通用直升机驾驶员报告:“报告,机载雷达出现虚假目标,导航系统受到干扰!”

  前线指挥所内,刚刚建立的指挥网络瞬间变得不稳定。指挥员立刻意识到:这是敌电子战部队的垂死挣扎!

  二、电磁迷雾的源头

  在岛屿中部一处经过严密伪装的山体工事内,残存的日军电子战部队正在做最后的疯狂。巨大的相控阵干扰天线正全功率运转,试图释放强大的电磁迷雾。

  通讯干扰: 对准我军常用的战术电台频段,实施阻塞式干扰和欺骗式干扰。

  雷达干扰: 释放虚假信号,在上空制造大量不存在的“空中目标”,干扰我防空系统和战机雷达。

  导航干扰: 针对GPS和北斗系统释放干扰信号,企图误导我无人机和精确制导弹药。

  日军指挥官面色狰狞:“即使战败,也要让敌人付出代价!最大功率,干扰他们的神经中枢!”

  三、频谱利剑出鞘

  我前线指挥所迅速将情况上报至“海南”舰上的编队指挥中心。编队指挥员赵东来大校冷哼一声:“困兽之斗!命令电子战分队,立即反制!确保指挥畅通!”

  命令下达:

  前沿反制: 随登陆部队上岸的电子战车(如基于猛士底盘的通讯干扰车和雷达对抗车)立即开机,根据侦测到的干扰源特性,发射针对性反制信号,进行“硬杀伤”压制。

  空中支援: 一架一直在战区外围高空待命的歼-16D“咆哮狼”电子战飞机接到指令,迅速飞临岛屿上空。其强大的机载电子战系统,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开始对日军的干扰源进行精确定位和强力电磁压制。

  舰载优势: “海南”舰和护航的055型驱逐舰上,大型电子战系统全面启动,对敌干扰源实施远距离、大范围的频谱压制和反定位。

  四、无声的猎杀

  无形的电磁波在空气中激烈碰撞。日军干扰站的操作员惊恐地发现,他们的屏幕开始出现雪花,设备因过载而发出警报。

  定位完成: 歼-16D和地面侦测站迅速交叉定位,精准锁定了隐藏在山体内的日军电子战核心节点坐标。

  精确打击: 坐标参数瞬间通过数据链传输给待命的武装直升机和后方炮兵。一架武直-10“霹雳火”呼啸而至,向山体工事的通风口和天线基座发射了数枚AKD-10空地导弹。

  物理摧毁: 与此同时,后方的一门PCL-181车载加榴炮也根据坐标进行了急促射,精确制导炮弹呼啸着砸向目标。连续的剧烈爆炸从山体内部传来,日军的干扰信号戛然而止。

  五、恢复与警戒

  前线部队的通讯迅速恢复了清晰畅通,空中雷达屏幕上的虚假目标也瞬间消失。

  “干扰已清除!” 电子战分队报告。

  赵东来大校命令:“各部队继续执行清剿任务。电子战分队保持高度警惕,扩大频谱监控范围,防止敌人启用备用干扰设备或使用无人机等进行骚扰。”

  这场短暂而激烈的电磁对抗,以日军的彻底失败告终。它证明,即使在登陆作战的最后阶段,我军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依然完备,能够在任何域(包括电磁频谱)迅速瓦解敌人的抵抗。

  章节结尾:

  岛屿恢复了通讯的顺畅,只剩下零星的枪声标志着清剿行动的继续。在这场无形的战斗中,技术、装备和体系的优势再次决定了胜负。日军的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被彻底粉碎,预示着他们对这座岛屿控制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