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幽灵机动-《怒海争锋》

  九州岛西北部的群山深处,夜色如墨。一支由八辆特种运输车组成的车队正沿着盘山公路悄无声息地行进,每辆车都覆盖着防雷达侦察的复合材料,车尾喷出的废气经过特殊处理,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车队保持着精确的间距,犹如一条在黑暗中潜行的巨蟒。

  所有单位保持电磁静默。车队指挥官佐藤一郎通过激光通讯系统下达指令。他看了眼控制台上的坐标,车队正在向预设的发射阵地机动——那里距离中国东海油气田平台仅480公里。佐藤的手指在触摸屏上轻划,调出实时地形图,注意到前方三公里处有一个理想的隐蔽点。

  与此同时,在东京市谷防卫省地下指挥中心,大型电子沙盘上代表部队的图标正在悄然改变位置。作战部长小野寺康夫凝视着屏幕,对身旁的参谋说:记住,我们只有一次出其不意的机会。他转身看向气象部门送来的最新报告,今夜的风向和云层高度都十分理想。

  卫星过顶间隔还剩12分钟。情报官报告,高分系列侦察卫星将在7:15通过该空域。小野寺点点头,示意继续执行原定计划。

  佐藤立即下令加速。车队在蜿蜒的山路上疾驰,最终驶入一个伪装成林业站的山洞。洞内灯火通明,工程兵早已完成发射阵地准备工作。八辆运输车缓缓竖起发射筒,角度精确计算至毫厘。技术人员正在对导弹进行最后的发射前检查。

  北斗系统干扰已开启。电子战小组报告,半径5公里内GPS信号已屏蔽。电子战军官目不转睛地盯着频谱分析仪,确保干扰效果达到预期。

  但他们都未察觉,在150公里高空,中国最新一代系列卫星的红外传感器,已经捕捉到异常热源信号。数据分析中心内,计算机发出警报:检测到多处间歇性高热源,符合导弹发射车特征。值班工程师立即将这一发现标记为优先处理事项。

  更精准的情报来自地下光纤振动传感器。三年前铺设的海底传感网络,记录下了车队行进时产生的特殊频率震动。声纹识别系统在30秒内就比对上日本最新型运输起竖发射车的独特振动特征。分析软件自动生成了详细的评估报告。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火箭军司令部下令。同时,在浙江某地,三辆东风-17发射车悄然驶出洞库,进入战备状态。指挥车内,官兵们正在快速进行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佐藤看着倒计时时钟,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他不知道的是,在东海深处,中国海军一艘039C型潜艇的声纳系统,也捕捉到了异常水声信号——那是日军水下监听网络启动时特有的频率。声纳员将这一发现立即报告了艇长。

  当最后一道发射指令即将下达时,佐藤突然接到急电:行动暂停,中方已有防备。他愕然抬头,看见控制台上,代表中国反导系统的指示灯已全部变成红色。佐藤不甘地握紧了拳头,但还是下达了中止行动的指令。

  这场看似隐秘的机动,早已在全方位监控下无所遁形。日军不知道,他们的每一步行动,都落在了一张无形而精密监控网中。在数百公里外的一个指挥中心里,一位高级军官正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的行动全过程,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