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电磁利剑-《怒海争锋》

  黄海海域,夜色如墨。美国级驱逐舰威尔伯号正以战斗队形巡航,舰上SPY-1D相控阵雷达全力运转,构建着区域防空网络。

  100公里外,两架歼-16D电子战飞机悄然升空。这种基于歼-16改进的专用电子战飞机,机身布满各种天线和电子对抗设备,被誉为电磁利剑。

  长机飞行员陈锐上校打开战术数据链:雷霆呼叫鹰巢,已抵达待命空域,请求执行行动。

  鹰巢同意。按预案实施电子压制,注意监测对方电磁特征。

  歼-16D翼尖的电子侦察吊舱开始工作,迅速捕获到威尔伯号雷达信号。

  识别到SPY-1D雷达信号,频率3.1GHz,脉冲重复频率3250Hz。后座电子战军官快速分析,确认目标为伯克级驱逐舰,处于战斗巡逻状态。

  启动主干扰系统。陈锐下达指令。

  机腹下的大型电子战吊舱开始发射强电磁干扰波。这不是简单的噪声干扰,而是针对宙斯盾系统特点设计的智能干扰。

  威尔伯号作战室内,雷达操作员突然惊呼:长官!雷达屏幕出现大量假目标!

  舰长冲到控制台前,只见屏幕上突然出现数百个光点,根本无法分辨真假。立即启动抗干扰程序!

  但为时已晚。歼-16D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相干干扰技术,能够精确复制雷达信号特征,制造出以假乱真的目标信号。

  更致命的是,电子战军官启动了数字注入攻击。通过分析宙斯盾系统的信号特征,成功将虚假数据注入其指挥系统。

  威尔伯号的显示屏上开始出现令人困惑的画面:原本清晰的海空态势图变得混乱不堪,虚假的导弹来袭警报不断响起,火控系统甚至错误锁定了附近的友军舰船。

  启动备用雷达!舰长焦急下令。但备用雷达刚一开机,就遭到定向电磁压制,根本无法正常工作。

  此时,歼-16D的后座军官报告:监测到对方通信信号异常增强,可能在请求支援。

  实施通信干扰。陈锐冷静应对。

  翼下的通信干扰吊舱开始工作,专门针对美军常用的UHF和SHF频段。威尔伯号与航母编队的通信顿时中断,陷入信息孤岛。

  监测到对方雷达频率跳变,正在尝试反制。电子战军官报告。

  启动自适应干扰模式。陈锐下令。歼-16D的智能干扰系统能够实时跟踪雷达频率变化,始终保持着有效压制。

  这场电子对抗持续了整整30分钟。期间,威尔伯号尝试了所有抗干扰手段,包括:

  频率捷变技术

  脉冲重复频率变化

  波束扫描模式调整

  多雷达协同工作

  但在歼-16D先进电子战能力面前,所有这些努力都徒劳无功。

  最后,威尔伯号不得不关闭所有雷达和电子设备,采取彻底的电磁静默,才勉强摆脱干扰。但这也意味着它暂时失去了作战能力。

  完成任务后,陈锐驾机返航。雷霆报告,电子压制任务完成,目标雷达信号已消失。

  地面指挥中心传来嘉许:任务成功。数据记录显示,对方雷达有效工作时间不超过5%,通信中断率90%以上。

  这次对抗充分展示了歼-16D的强大性能:

  多频段干扰能力,覆盖S/C/X/Ku波段

  智能干扰模式,能够自适应目标变化

  精确功率控制,实现最佳干扰效果

  同时干扰多目标能力

  更重要的是,这次行动收集了大量宙斯盾系统的电磁特征数据,为未来电子对抗提供了宝贵资料。

  总工程师在分析数据时指出:现代战争已经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今天的对抗证明,我们在电子战领域已经不落后于任何国家。

  东海的天际渐渐泛白,但这场无形的电磁较量才刚刚开始。中国军队用实力证明:任何试图凭借技术优势进行威慑的企图,都将在中国智慧的电磁利剑前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