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终极威慑-《怒海争锋》

  【序幕:由绝对优势担保的宁静】

  二十年过去了,世界享受了一段前所未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和平时期。这不是因为人类突然变得热爱和平,而是因为一种冰冷的、绝对的、无法挑战的军事力量平衡——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力量失衡——已经形成。中国的“钨甲”优势,成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的压舱石,一种由强大武力背书的“钨甲和平”降临了。

  【“钨甲”优势:无法逾越的代差】

  这种优势是全方位和代际的,体现在:

  常规力量:

  “九天”空天优势:空天飞机2小时全球抵达,第六代无人空优战机“玄鸟”形成战斗力,其空战交换比在模拟中对F-35达到1:50。

  “五洋”深海优势:09VIII型“巨浪-5”战略核潜艇静音水平突破物理极限,09IX型攻击核艇配备量子声纳,大洋成为其绝对猎场。

  “息壤”地面优势:全域智能化陆军,营级单位火力堪比过去一个师,后勤完全无人化。

  战略力量:

  “东风”速递:东风-61洲际导弹具备分导式高超音速滑翔弹头(MIRVed HGV) 和中途变轨能力,现有任何反导系统形同虚设。

  “巡天”之眼:天基预警与打击体系完成最终组网,可实现对全球目标的即时发现、即时裁决、即时打击。

  规则制定权:

  “硅基宪法” 已成为全球科技贸易事实上的准则。

  中国主导了《新一代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公约》,事实上禁止了其对手研发“杀人机器人”,而自身则在公约框架外保留了技术优势。

  【和平的机理:理性的绝望】

  “钨甲和平”的运行机理基于一个冷酷的逻辑:

  任何形式的军事冒险,其成本都变得无限高,而收益为零。

  试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不再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而是“必死无疑、毫无所得”的自杀。

  这种绝对的确信,消除了所有误判和赌博的空间,迫使所有国家采取极度理性的战略保守主义。

  【安理会现场:新秩序的日常】

  在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地区热点问题的气氛发生了微妙变化。当某国代表试图提出一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提案时,他收到的不是中方的激烈反驳,而是其他常任理事国代表的沉默和回避。

  会后,一位欧洲大使对其同行低语:“算了吧。为了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去触怒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这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利益。” 和平,源于绝望后的理性选择。

  【西山中心的平静】

  与二十年前的紧张忙碌不同,西山战略指挥中心一片平静。“轩辕”AI系统每日照例生成全球威胁评估报告,结论常年是绿色的“风险可控”。

  一位值班的年轻军官对将军说:“将军,有时我觉得我们像是一座永不启用的水坝,最伟大的功绩就是让洪水从未发生。”

  将军回答:“孩子,这就是最高形式的胜利:不战而胜,以至于无人再想挑战你。”

  【“钨甲和平”的代价与争议】

  批评者称之为“霸权的和平”或“恐惧下的和平”,认为它压制了正常的国际竞争和地缘政治动态,是一种僵化的、不健康的稳定。但支持者反驳道:“相比于核恐怖平衡下的和平,或者大国争霸下的动荡,‘钨甲和平’至少是可控的、可预测的、且迄今为止最有效的。”

  【尾声:和平的守护神】

  一位国际关系学者在着作中写道:

  “中国的‘钨甲’,就像希腊神话中宙斯的雷霆。它不需要被频繁使用,它的力量人所共知。它仅仅高悬于奥林匹斯山顶,就足以让整个神界保持秩序。这就是‘钨甲和平’的本质——一种由单一力量维持的、稳定的、但缺乏弹性的国际秩序。我们享受它的宁静,也承受它的重量。”

  钨甲和平,并非天堂般的和谐,而是一种基于绝对力量垄断的、冰冷的、但极其有效的战略稳定状态。它确保了大战不起,但也永久性地固化了力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