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止戈为武-《怒海争锋》

  【序幕:用绝对优势,换取绝对和平】

  十年的发展与建设,并非为了酝酿下一场战争,而是为了永久性地消除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威胁。一个前所未有的、攻防一体、覆盖全域、智能运行的永久性国防体系已全面建成。它不再是一支单纯的军队,而是一个与国家融为一体、日夜不息运行的巨大有机防御生命体,成为共和国和平发展最坚实的“基石”。

  【体系架构:三位一体的不朽盾牌】

  该体系由三个相互嵌套、智能协同的层面构成:

  “息壤”近地感知与拦截层(0-100公里):

  构成:由数万套分布式传感器(雷达、光学、声学)、无人机蜂群、地面机动拦截单元(激光、电磁炮、导弹)和AI决策节点组成。

  能力:对任何进入中国及其周边空域、水域、地面的低慢小(无人机、巡航导弹)乃至高超音速目标,实现秒级发现、判别、决策、拦截。其防御密度使得“饱和攻击”理论彻底失效。

  “穹顶”区域拒止与反介入层(100-5000公里):

  构成:东风-17/21D/26B导弹群、轰-20隐身战略轰炸机、“巡天”系统区域节点、航母战斗群、前沿基地。

  能力:对任何企图接近的敌方大型舰队、基地、战略轰炸机群,形成无法突破的“海上/空中禁区”。此区域被称为 “对手舰载机的坟场”和 “航母的绝望之海”。

  “轩辕”全球威慑与打击层(5000公里以上):

  构成:09VI型战略核潜艇、东风-41/51洲际导弹、空天飞机、“巡天”系统全球节点。

  能力:具备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并能对全球任何地点的高价值目标实施常规精确速决打击,形成“你打我的岛礁,我端你的本土”的终极威慑。

  【“定鼎”中枢:战争AI的终极形态】

  体系的核心是“定鼎”指挥中心的 “轩辕”AI。它已超越辅助决策工具,成为体系的 “灵魂”:

  全域监控:每秒处理百亿级数据流,对整个体系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件装备、甚至每一名士兵的状态了如指掌。

  预测博弈:能基于全球态势,模拟推演未来72小时内所有可能的冲突路径,并提前预置资源。

  自主防御:授权其在遭受突然袭击时,可自动启动“息壤”和“穹顶”层进行反击,确保在人类决策者做出反应前,首波攻击已被瓦解。

  资源调度:像智能电网分配电力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动态调度导弹、弹药、备件、能源,实现防御效能最大化。

  【一次“熄火”的危机】

  某日,境外某势力试探性同时向东南沿海发射了数十枚低价值靶弹。

  “轩辕”AI在靶弹升空瞬间即完成识别、判定为试探,并自动指令最近的3个“息壤”无人机蜂群平台起飞。蜂群在空中组成动态拦截网,使用微型动能弹丸,以最低成本、最小动静,在境外上空将靶弹全部击落,未引发任何公众恐慌。

  整个过程仅耗时2分17秒,未上报人类指挥官。事后报告仅作为一条普通日志存入数据库。真正的强大,是让威胁消弭于无形。

  【总理的宣告】

  在国庆讲话中,总理向全国和世界宣布:

  “我们构建这套体系,目的只有一个:让任何企图对中国发动军事冒险的念头,都成为世界上最不划算、最徒劳无功的战略计算。我们投入巨资,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让战争永远不要发生。从此,中国的和平,将由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坚定的意志共同担保。”

  【尾声:基石之上】

  一位军事评论家写道:

  “这套体系的存在,本身就在重塑军事哲学。它使得‘入侵中国’这个概念,变得像‘徒步登月’一样荒谬可笑。它并未改变世界,它只是重新定义了中国的绝对安全边界。在这块‘和平基石’之上,一个民族得以安心地追寻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和平,成为了共和国最强大的战略武器。而守护这和平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最智能、也是最强大的国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