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色黎明
南沙群岛,美济礁以东20海里。
破晓时分,海面泛着铁灰色的微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1远征队(31st MEU)的12艘LCAC气垫登陆艇正以40节的速度冲向滩头,每艘搭载着4辆AAV7两栖突击车。
两分钟接敌!耳机里传来指挥官詹姆斯·霍克中校的吼声,记住——中国人埋了智能水雷和反坦克导弹,别他妈减速!
AAV7的驾驶员死死盯着热成像仪,屏幕上开始浮现出人工岛礁的轮廓——混凝土护岸、半埋式机库、伪装网下的导弹发射井。更可怕的是,潮间带上密密麻麻的金属信号源——智能反坦克地雷。
上帝啊......机枪手卡洛斯咽了口唾沫,这比硫磺岛还糟。
2. 钢铁巨浪
中国守岛部队,永暑礁地下指挥所。
少校林剑盯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嘴角勾起冷笑:美国人还真敢来。
他按下通讯键:所有单位注意,防御协议启动——
05式两栖突击车从隐蔽洞库驶出,130毫米主炮锁定登陆艇航迹
红箭-12反坦克导弹小组进入预设发射位,热成像仪开机
水下机器人激活最后一道防线——自航式智能水雷阵
让他们尝尝新时代的抢滩战。林剑轻声说。
3. 死亡登陆
滩头300米,水深1.2米。
第一波AAV7刚放下跳板,05式的穿甲弹就撕裂了首车。贫铀弹芯在AAV7内部爆裂,将12名陆战队员炸成血肉碎块。
不要停!霍克中校在无线电里咆哮,全速冲过雷区!
但下一秒,智能水雷开始工作——
声纹识别过滤掉鱼群和波浪,只锁定LCAC的燃气轮机特征
磁感应引信在AAV7底盘下方0.3秒起爆
聚能装药垂直贯穿车体,将30吨重的钢铁棺材抛向空中
7号LCAC上的陆战队员麦克亲眼看着3号车被炸得腾空翻转,像玩具一样砸在礁石上。他刚跳进齐腰深的海水,就听见耳机里传来惨叫——
反坦克导弹!规避!
4. 红箭之雨
滩头混凝土掩体后。
上等兵王浩用红箭-12的制冷式热成像仪锁定了一辆冒烟的AAV7。
锁定完成......发射!
导弹离架瞬间,光纤导引头将图像实时传回控制屏。王浩看着目标在视野中急速放大,直到爆炸的火光充满整个屏幕。
第4辆。他冷静地报数,转身接过战友递来的新导弹。
整个滩头已化作炼狱——
05式两栖车用30毫米链炮横扫试图泅渡的陆战队员
隐藏在礁石缝隙里的狙击手专打军官和无线电员
甚至海水都被温压弹蒸发出血色雾气
5. 逆转时刻
霍克中校的AAV7残骸旁。
弹片贯穿了他的左肺,但这位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老兵仍挣扎着举起M4步枪。透过浓烟,他看见中国两栖车群正从岛礁后方驶来——不是防御的05式,而是最新型的ZBD-05A,炮塔上搭载着激光对抗系统。
撤退......他对着无线电咳血,这不是登陆战......是屠杀......
6. 智能战争的答案
永暑礁指挥中心。
林剑看着美军残部被直升机接走的画面,转身对参谋们说:知道为什么我们赢了吗?
他调出作战系统日志:
AI预测了美军所有可能的登陆路径
量子通信保障了各火力点实时协同
每枚智能水雷的成本仅相当于1发155炮弹
这不是勇敢对懦弱,林剑说,这是算法对经验的胜利。
7. 珊瑚墓碑
三小时后,国际空域。
CNN记者凯特从运输机舷窗拍下触目惊心的画面——海面上漂浮着47辆AAV7的残骸,像被冲散的钢铁珊瑚。
她的报道标题最终被白宫强制修改,但原始稿件的最后一句话仍在暗网流传:
今天,美国海军陆战队终于明白——当中国说岛礁主权不容侵犯时,他们真的准备好了让整支军队葬身珊瑚。
南沙群岛,美济礁以东20海里。
破晓时分,海面泛着铁灰色的微光。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1远征队(31st MEU)的12艘LCAC气垫登陆艇正以40节的速度冲向滩头,每艘搭载着4辆AAV7两栖突击车。
两分钟接敌!耳机里传来指挥官詹姆斯·霍克中校的吼声,记住——中国人埋了智能水雷和反坦克导弹,别他妈减速!
AAV7的驾驶员死死盯着热成像仪,屏幕上开始浮现出人工岛礁的轮廓——混凝土护岸、半埋式机库、伪装网下的导弹发射井。更可怕的是,潮间带上密密麻麻的金属信号源——智能反坦克地雷。
上帝啊......机枪手卡洛斯咽了口唾沫,这比硫磺岛还糟。
2. 钢铁巨浪
中国守岛部队,永暑礁地下指挥所。
少校林剑盯着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嘴角勾起冷笑:美国人还真敢来。
他按下通讯键:所有单位注意,防御协议启动——
05式两栖突击车从隐蔽洞库驶出,130毫米主炮锁定登陆艇航迹
红箭-12反坦克导弹小组进入预设发射位,热成像仪开机
水下机器人激活最后一道防线——自航式智能水雷阵
让他们尝尝新时代的抢滩战。林剑轻声说。
3. 死亡登陆
滩头300米,水深1.2米。
第一波AAV7刚放下跳板,05式的穿甲弹就撕裂了首车。贫铀弹芯在AAV7内部爆裂,将12名陆战队员炸成血肉碎块。
不要停!霍克中校在无线电里咆哮,全速冲过雷区!
但下一秒,智能水雷开始工作——
声纹识别过滤掉鱼群和波浪,只锁定LCAC的燃气轮机特征
磁感应引信在AAV7底盘下方0.3秒起爆
聚能装药垂直贯穿车体,将30吨重的钢铁棺材抛向空中
7号LCAC上的陆战队员麦克亲眼看着3号车被炸得腾空翻转,像玩具一样砸在礁石上。他刚跳进齐腰深的海水,就听见耳机里传来惨叫——
反坦克导弹!规避!
4. 红箭之雨
滩头混凝土掩体后。
上等兵王浩用红箭-12的制冷式热成像仪锁定了一辆冒烟的AAV7。
锁定完成......发射!
导弹离架瞬间,光纤导引头将图像实时传回控制屏。王浩看着目标在视野中急速放大,直到爆炸的火光充满整个屏幕。
第4辆。他冷静地报数,转身接过战友递来的新导弹。
整个滩头已化作炼狱——
05式两栖车用30毫米链炮横扫试图泅渡的陆战队员
隐藏在礁石缝隙里的狙击手专打军官和无线电员
甚至海水都被温压弹蒸发出血色雾气
5. 逆转时刻
霍克中校的AAV7残骸旁。
弹片贯穿了他的左肺,但这位参加过伊拉克战争的老兵仍挣扎着举起M4步枪。透过浓烟,他看见中国两栖车群正从岛礁后方驶来——不是防御的05式,而是最新型的ZBD-05A,炮塔上搭载着激光对抗系统。
撤退......他对着无线电咳血,这不是登陆战......是屠杀......
6. 智能战争的答案
永暑礁指挥中心。
林剑看着美军残部被直升机接走的画面,转身对参谋们说:知道为什么我们赢了吗?
他调出作战系统日志:
AI预测了美军所有可能的登陆路径
量子通信保障了各火力点实时协同
每枚智能水雷的成本仅相当于1发155炮弹
这不是勇敢对懦弱,林剑说,这是算法对经验的胜利。
7. 珊瑚墓碑
三小时后,国际空域。
CNN记者凯特从运输机舷窗拍下触目惊心的画面——海面上漂浮着47辆AAV7的残骸,像被冲散的钢铁珊瑚。
她的报道标题最终被白宫强制修改,但原始稿件的最后一句话仍在暗网流传:
今天,美国海军陆战队终于明白——当中国说岛礁主权不容侵犯时,他们真的准备好了让整支军队葬身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