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镇魂之歌-《怒海争锋》

  东海海域 · 电子战舰号

  舰桥上,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一座造型奇特的半球形装置。装置表面布满了相位阵列发射器,内部发出低沉的嗡鸣声。

  ‘镇魂’系统启动完成,频率调制至7.83Hz,与人体脑波阿尔法节律同步。首席科学家报告,能量输出稳定,定向聚焦系统校准完毕。

  舰长凝视着远处的美军驱逐舰编队:执行‘慑心’行动。让他们体验一下,什么叫做不战而溃。

  次声侵袭

  号舰艏的半球形装置开始旋转,发射出人耳无法感知的低频声波。声波通过精确的相位控制,形成一道无形的能量束,直指20公里外的美军级驱逐舰。

  初现端倪

  迈克尔·墨菲号驱逐舰上,官兵们开始出现异常反应。

  我突然感觉恶心......雷达操作员捂住额头,像是晕船,但海况很好啊。

  很快,更多船员出现症状:

  舵手感到头晕目眩,无法集中注意力;

  声呐员出现幻觉,声称听到不存在的信号;

  甚至舰长也开始心跳加速,决策能力下降。

  全员注意!我们可能遭到声波武器攻击!舰医突然意识到问题,立即启动防护预案!

  技术原理

  系统的恐怖在于:

  频率精准:7.83Hz与人体脑波阿尔法节律共振

  定向传输:通过相位阵列实现精确指向

  能量可控:输出功率可调,从轻微不适到完全丧失战斗力

  难以防御:声波可穿透舰体装甲,传统防护无效

  战场效应

  攻击持续30分钟后:

  迈克尔·墨菲号80%船员失去战斗力;

  作战系统因操作员 incapacitation 而瘫痪;

  舰长被迫下令撤离战位,启用备用人员。

  但更可怕的是心理影响:

  幸存船员产生严重焦虑和恐惧;

  部分人员出现永久性听力损伤;

  整体作战效能下降90%。

  人道考量

  值得注意的技术细节:

  非致命设计:严格控制输出功率,避免造成永久伤害

  预警机制:攻击前通过国际频道发出警告

  医疗支援:事后提供医疗救助方案

  战略效果

  72小时内:

  美军3艘驱逐舰被迫退出战斗;

  500余名官兵需要医疗救助;

  第七舰队作战能力严重受损。

  全球关注

  《自然》杂志:次声波武器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简氏防务》:非致命武器展现战略价值!」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次声波对人体影响的首次战场研究!」

  技术突破

  战后分析显示:

  频率调制:可实现多种脑波频率干扰

  智能适应:根据目标距离和环境自动调整参数

  协同作战:多台设备可组成干扰网络

  历史意义

  当迈克尔·墨菲号被拖回横须贺时,甲板上躺满了呕吐不止的船员。一位康复的士兵在日记中写道:那感觉就像大脑在颅骨内震动,我们输掉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场持续48小时的次声波攻击,标志着战争进入直接影响人类生理和心理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