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量子突袭-《怒海争锋》

  西北某地 · 地下发射井

  DF-ZF高超音速导弹的弹体在幽蓝的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发射前检查。

  量子通信链路畅通,弹道参数装订完成。总工程师注视着全息控制屏,目标特征库已更新至标准-6最新拦截参数。

  少将凝视着屏幕上闪烁的航母图标:破盾行动。让他们的宙斯盾系统变成真正的。

  太平洋上空 · 拦截空域

  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迈克尔·墨菲号的作战室内,SPY-1D雷达屏幕上突然出现高速目标信号。

  检测到高超音速目标!速度8马赫,高度10万米,正在进入大气层!雷达官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震惊,弹道特征匹配——中国DF-ZF!

  舰长立即下令:标准-6拦截弹准备!宙斯盾系统自动接战!

  首次交锋

  两枚标准-6导弹呼啸升空,以4.5马赫速度扑向目标。DF-ZF的量子雷达瞬间捕捉到拦截弹轨迹,弹体开始进行不可预测的机动。

  目标进行规避机动!火控官惊呼,弹道计算失效!重新规划拦截点!

  技术压制

  DF-ZF展现压倒性技术优势:

  量子通信:免疫所有电磁干扰,指令传输零延迟

  智能突防:基于深度学习的实时弹道优化算法

  多弹头协同:6个分导弹头共享数据,同步规避

  突破拦截

  标准-6导弹在距离目标50公里处错失目标。DF-ZF继续俯冲,速度提升至10马赫。

  拦截失败!舰长怒吼,启动第二波拦截!海拉姆系统准备!

  但为时已晚。DF-ZF在距舰20公里处突然分裂,6个弹头从不同角度扑向目标。

  终极突防

  首枚弹头故意偏离舰体200米入海,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

  第二枚在右舷100米处爆炸,冲击波让舰体剧烈摇晃;

  第三枚直接掠过飞行甲板,在左舷50米处掀起巨浪。

  最后三枚弹头在航母上空500米凌空爆炸,没有火光,只有强烈的电磁脉冲——专为电子设备设计的EMP弹头。

  全舰停电!宙斯盾系统宕机!雷达全部烧毁!

  报告声在黑暗的舰桥中此起彼伏。驱逐舰瞬间变成漂浮的钢铁棺材。

  技术细节

  战后分析显示:

  突防成功率:99.7%

  拦截窗口时间:<3.2秒

  机动过载:15G

  末端速度:12马赫

  战略意义

  这场持续8分钟的对抗证明:

  现有反导系统对高超音速武器基本无效

  航母战斗群的防御体系出现致命漏洞

  西太平洋力量平衡被彻底打破

  全球反应

  《防务新闻》:导弹防御迎来珍珠港时刻!」

  《简氏防务》:高超音速时代没有盾牌!」

  《自然》杂志:量子技术正在重塑战争规则!」

  后续影响

  美军立即:

  将航母战斗群后撤2000海里;

  启动滑翔破坏者紧急研发计划;

  重新评估西太平洋军事存在。

  历史时刻

  一位退役海军上将看着卫星照片喃喃自语:就像战列舰被航母取代那样,导弹防御的时代也要结束了。

  海面余波

  迈克尔·墨菲号在拖船协助下缓慢撤离,甲板上水兵们呆滞地望着远方逐渐平息的浪涛。他们知道,今天见证的不是一次普通的导弹试射,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