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电磁风暴-《怒海争锋》

  黄海上空 · 高度8000米

  三架歼-16D电子战飞机呈楔形编队巡航,机翼下挂载的电子战吊舱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长机飞行员李锐少校扫视着多功能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电磁频谱态势。

  频谱扫描完成,识别日韩方向17个雷达信号源。后座电子战军官报告,包括日本青森县AN/FPS-5预警雷达、韩国群山基地TPQ-53反炮兵雷达。

  李锐调整通信频率:雷霆呼叫鹰巢,请求执行行动。

  东部战区 · 指挥中心

  电磁频谱图犹如一幅绚烂的星空图,每个闪烁的光点都代表一个辐射源。指挥员下达命令:授权执行。让他们的雷达屏幕飘满雪花。

  电子攻击启动

  歼-16D机腹下的KG800大型电子干扰吊舱开始工作。刹那间,一道无形的电磁风暴席卷朝鲜海峡。

  韩国 · 群山空军基地

  报告!所有雷达屏幕出现强烈干扰!雷达操作员惊恐地看着满是雪花的显示屏,无法识别任何目标!

  基地指挥官冲进指挥室:立即启动抗干扰程序!切换备用频率!

  但更强烈的干扰接踵而至。KG800的智能干扰系统实时分析雷达频率,进行精准阻塞式干扰。

  日本 · 青森县雷达站

  多模式干扰!技术官看着频谱分析仪上疯狂跳动的信号,脉冲干扰、连续波干扰、扫频干扰......他们同时在用三种模式干扰我们!

  老工程师目瞪口呆:这种干扰强度......至少需要兆瓦级的功率!他们的电子战能力什么时候达到这种水平了?

  歼-16D驾驶舱

  电子战军官满意地看着频谱监测屏:目标雷达信号强度下降90%,部分雷达已关机保护。建议启动程序。

  李锐点头:灵雀无人机群,进行定向增强干扰。

  无人机协同

  12架小型电子战无人机从歼-16D弹舱释放,以蜂群形式扑向重点目标。每架无人机都携带微型干扰设备,在特定空域形成分布式干扰网络。

  美日反应

  罗纳德·里根号航母上,EA-18G咆哮者紧急升空。

  检测到异常强烈的电磁干扰源,电子战军官报告,信号特征匹配——中国歼-16D!

  立即实施反制!中队指挥官命令。

  但为时已晚。歼-16D的量子通信系统完全免疫传统电子干扰,而咆哮者的雷达屏幕已经开始出现雪花。

  创新战术

  李锐突然改变战术:镜像程序,向佐世保基地雷达发送虚假目标信号。

  刹那间,日本海上自卫队指挥中心一片混乱。

  发现200个可疑目标!速度2马赫,高度5000米!

  不!现在是300个!正在逼近本土!

  实际上,天空中除了干扰机,空无一物。

  电磁压制延伸

  与此同时,运-9EW电子战飞机在更高空域展开行动,对GPS和通信频段进行压制:

  日韩战机数据链中断;

  舰艇导航系统失灵;

  导弹制导信号丢失。

  战略效果

  整整6小时内,日韩两国:

  48个雷达站瘫痪;

  12个防空阵地失明;

  12个通信中心中断。

  技术突破

  战后分析显示,此次电子战展现了三项突破:

  智能频谱感知:实时识别和分析电磁环境

  分布式干扰:有人/无人平台协同作战

  精准能量控制:兆瓦级干扰功率定向发射

  国际反应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这是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子战行动。

  美国防务新闻:中国电子战能力已超越俄罗斯。

  日本朝日新闻:6小时的电子沉默令人震惊。

  夜幕降临

  当歼-16D机群返航时,日韩雷达站才开始陆续恢复。但雷达操作员们心有余悸地看着屏幕,生怕下一秒再次飘起雪花。

  这场无声的电磁风暴,向世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电子战不再只是辅助手段,而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力量。